APP下载

在对比想象中凸显概念的数学本质

2022-05-30徐鹏阳杨美

小学教学研究·教研版 2022年8期
关键词:数学本质数学模型小学数学

徐鹏阳 杨美

【摘 要】“认识射线、直线和角”是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垂线与平行线”单元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无限延长是射线和直线的重要特征,小学生理解此特征时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教师应将静态的教材转化为动态的学材,经由对比、想象,抽象出几何概念,凸显概念的数学本质。

【关键词】小学数学 数学模型 数学本质

一、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自然引入线段

师:同学们都读过《西游记》,相信不少同学都特别喜欢神通广大的孙悟空。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跟着孙悟空一起来学习数学知识。孙悟空要从花果山到蟠桃园摘桃子,土地公公给孙悟空指出三条路。如果你是孙悟空,你会选择哪条路?(出示图1)

生1:我选第二条路,因为这样走最快。

生2:我也选第二条路,因为第二条路没有那么弯,长度比较短。

师:孙悟空觉得第二条路还是太长了,你能设计一条最短的路吗?

生:我认为应该把两个点连起来,画一条直线。

师:你们同意吗?他的意思是画一条直直的线连接两点。仔细观察,两点之间这条最短的路,其实是我们学习过的什么知识?

生:线段。

师:还能找到更短的路吗?(学生摇头)看来两点之间线段最短,这条线段的长度叫作两点间的距离。

【设计意图】创设趣味情境,让学生在观察比较中选出合适的路,并启发学生进一步思考“如何设计一条最短的路”。借助几何图形,使学生直观感受到“两点之间线段最短”,进而自然引出两点间的距离概念,为接下来在线段的基础上认识射线与直线做铺垫。

(二)操作表征,建立知识联系

师:孙悟空沿着最短的路到了蟠桃园,为了感谢大家,拿出了自己的宝贝——金箍棒。现在你们就是孙悟空,你喊“变”,金箍棒就会发生变化。

生:变!

(动画演示金箍棒一段无限延长)

师:看清楚了吗?请大家闭上眼睛想象一下,如果不停地喊“变”,金箍棒会怎样变化?想象好了就把眼睛睁开。想不想再让金箍棒变一变?

生:变!

(动画演示金箍棒两端无限延长)

师:如果一直变下去,你能想象出金箍棒的变化吗?可以一边想一边用手势比画一下。金箍棒不仅能变长、变短,还能变粗、变细。现在金箍棒变成了一条线段。你能将刚刚头脑中想象出的变化,在线段上表示出来吗?

师:下面我们来听听同学们的想法。(依次展示图2、图3)

生1:因为金箍棒是向右边一直变长的,所以我将线段往右边延长,并且标了个箭头,表示往右边一直延长。

生2:金箍棒一直向右变长,所以我在后面画了省略号,表示可以向右无限延长。

师:无限延长是什么意思?谁听懂了?

生1:无限延长就是没有端点拦着它,没有限制。

生2:无限延长就是可以一直延长,不停地延长,没有尽头。

师:看来同学们理解了无限延长的含义,我们再来看这幅作品。(展示图4)

生:我也是将这条线段向右边无限延长,但我觉得不需要画省略号,只要不画出端点就可以了。

师:不画省略号也能表示无限延长吗?

生:可以,因为他是把线往右边画的,肯定是向右延长。而且他刚刚说了没有画端点,就没有东西挡着,所以可以无限延长。

师:比一比三幅作品,虽然同学们表示变化的方式不同,但有什么相同点?

生1:画的都是直直的线,而且都是向右边延长。

生2:我觉得他说得不够准确,三幅图都是向右无限延长,不过有的是画箭头和省略号,有的是不画端点。

师:将线段的一端无限延长,就得到了一条射线。用一种规范、简洁的方法来表示射线,你会选哪幅作品?

生1:我选图4,因为这幅图不用画省略号和箭头,看上去更简洁。

生2:我也选图4,因为这幅图能表示出向右无限延长,看得更清楚。

师:你们都同意吗?那将自己的作品修改一下,同时想一想金箍棒第二次的变化该怎样调整?

生:第二次金箍棒是朝着两边无限延长的,所以我就朝两边画,表示两端都可以无限延长。(展示图5)

师:你们都同意吗?比一比,这两次变化有什么不同点?

生:第一次是一端无限延长,第二次是两端无限延长。

师:将线段的两端无限延长,就得到了一条直线。

师:将直线与线段、射线比一比,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在四人小组里交流交流。

生1:它们的相同点是都是直直的线,不同点是线段有两个端点,射线有一个端点,直线没有端点。

生2:它们的不同点是线段是固定不动的,射线一端可以無限延长,直线的两端都可以无限延长。

生3:线段的长度是可以测量的,射线和直线长度都是无限的,没法测量。

师:正如同学们所说,线段、射线和直线都是直直的线,它们的端点数各不相同。线段的长度是有限的,而今天认识的射线与直线的长度是无限的。

师:孙悟空穿越到了图形王国,遗失了他的金箍棒。这时他遇到两个妖怪的攻击,你能帮孙悟空选出称手的兵器,同时击倒这两个妖怪吗?(出示图6)

生:我选直线。因为一个妖怪在左边,一个妖怪在右边。直线两端都能无限延长,所以可以同时击倒两个妖怪。

师:为什么不选线段或射线呢?

生:因为线段的长度只有2米,打不到妖怪。射线只有一端可以无限延长,打不到另一边的妖怪。

【设计意图】学生在画图操作的过程中,自主表征射线与直线,并通过对比交流与空间想象加深对无限延长的认识,同时建立射线与线段、直线与线段、射线与直线之间的关联。在学习评价中创设挑选兵器的问题情境,学生结合线段、射线与直线的特征解释自己做出选择的依据,进而丰富、明晰对特征的理解与认识。

(三)旧图新看,丰富概念认知

师:其实,我们以前学习的图形中也藏着今天认识的“线”。看,这是一条射线。从这个端点再画一条射线,就变成了什么图形?

生:角。

师:谁来指一指角的顶点和两条边?

(学生在黑板上指)

师:用今天的眼光来看角,你有了哪些新的认识?和同桌说一说。

生1:角的两条边是两条射线。

生2:这两条射线都是从一个端点出发的,拥有一个共同的端点。

师:正如同学们所说,从一点引出的两条射线可以组成角。通过以前的学习,我们知道这样一句话:“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与边的长短无关。”学习完今天的知识,你能解释下为什么“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吗?

生1:因为角的两条边都是射线,长度都是无限的,所以和边的长短无关。

生2:因为射线可以无限延长,不管怎么延长,方向都是不变的,所以角的大小也不会变。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对角的认识更加丰富了。其实角与直线也有联系。这里有两条直线,现在有角吗?想一想,这两条直线通过怎样的操作就能得到角呢?(出示图7)

生:虽然看上去没有角,但是直线是可以无限延长的,所以可以延长到交叉的时候,就能得到角了。(出示图8)

师:看来直线与角也有着密切的联系。其实,角是描述两条直线位置关系的重要工具,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们就能感受到角的作用。

【设计意图】学生结合所学新知,用新的眼光重新审视角,从而建立射线与角的联系。学习评价呈现两个问题,一个是让学生运用射线的特征解释“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一个是让学生结合直线特征进行问题的思辨。学生经历解释思辨的过程,丰富、加深了对射线、直线与角的认知,凸显图形概念的数学本质。

二、教学反思

(一)借助操作想象,勾连新知与旧知

教材将灯射出的光线看作射线,随后在线段的基础上引入射线与直线的概念,并通过比较线段、射线、直线的不同点,丰富学生对射线、直线、线段特征的认识。但灯射出的光线与“把线段的一端无限延长”并不能进行有效的关联,学生难以在头脑中建立较为清晰、准确的概念。仅仅关注三者的不同点,淡化了线段、射线和直线的共同特征——直,进而导致学生获得的都是碎片化的知识点,无法建立知识体系,触及不到数学概念的本质。

因此,第一个学习任务首先通过动画演示金箍棒的两次变化,让学生充分经历将线段一端无限延长和两端无限延长的过程,同时通过空间想象,初次感受无限延长。随后,将金箍棒抽象为线段,让学生在线段上表示出两次金箍棒的变化。不同层次的学生会呈现出不同的作品:有的学生用箭头表示延长的方向,有的学生用省略号表示无限延长,有的学生能规范地画出射线。展示作品,重在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无限延长的理解,进而丰富对无限延长的认识。呈现学生的多元表征后,教师将这些作品放在一起让学生进行比较,说说这些作品的相同点。在学生形成共性化的认识后,教师顺势引出射线的概念,并启发学生思考“用一种规范、简洁的方法来表示射线,你会选哪幅作品”,从而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建构射线的数学模型。认识射线后,教师引导学生将学习活动经验进行迁移,把第二次变化的作品进行调整并将两次变化进行对比,自然引出直线的概念。最后,教师组织学生比较直线、射线与线段的相同点与不同点,在建构知识体系的同时感受到本节课的学习是由有限向无限的拓展。

(二)运用新的眼光,完成知识的再建构

在认识了射线、直线后,我们设计了第二个学习任务“你对角有了哪些新的认识”,引导学生用新的眼光重新审视曾经认识的图形——角,促成知识的再建构。

在汇报对角的新认识时,许多学生都能联想到“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这一旧知。因此,我们在学习评价中让学生用本节课所学的知识解释“角的大小与两條边张开的大小有关,与边的长短无关”。通过汇报交流,学生形成共性化的数学认知,在知识再建构的过程中紧密关联射线与角,为之后建立角与直线的联系积累了学习、活动经验。

(三)经历解释思辨的过程,丰富、深化对特征的认识

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认识是否清晰,可以通过设计学习评价得到反馈。在设计学习评价时,教师可以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释,也可以呈现容易混淆、误判的变式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辨。大部分学生都能根据问题情境的需要选择最合适的“兵器”——直线,并能清楚地解释选择的原因。通过运用知识解释选择理由的过程,学生进一步感受到线段、射线与直线的不同点,并且对“无限延长”这一特征的理解更加深入。

总之,图形概念的教学应该让学生经历自主表征、观察比较的过程,让学生通过空间想象主动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在头脑中建构清晰的数学模型,凸显图形概念的数学本质。

猜你喜欢

数学本质数学模型小学数学
AHP法短跑数学模型分析
活用数学模型,理解排列组合
紧扣数学本质 丰富学习方式
培养初中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回顾反思”策略探析
数学教学要注重数学的本质
抓住问题本质渗透归纳类比数学思想
对一个数学模型的思考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