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亲近合唱,感受德育和谐之声

2022-05-30孙佳怡

启迪与智慧·下旬刊 2022年8期
关键词:小学音乐德育课堂教学

孙佳怡

摘要:音乐是伴随人类发展而产生的一种艺术形式,它不仅可以陶冶情操,更是人类文明的重要载体。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德育素材的开发,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习得乐理知识,而且能形成高尚的品德、健康的心理,实现个体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小学音乐;德育;课堂教学

小学阶段是学生成长的奠基期。在这一阶段,教师需要为学生打下良好的学习基础、心理基础与道德基础等,以便学生更好地发展。所以,在小学音乐课堂上,教师不仅要注重知识的传授,而且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心理状态,教会学生与同龄人相处,实现个体的均衡发展。合唱是小学音乐展示的重要形式,它不同于简单的齐唱,合唱是需要不同声部密切配合的,教师带领学生进行合唱活动,不仅可以丰富小学音乐课堂的表现形式,还可以促进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实践活动,让学生体会音乐的德育作用。

1   模拟合唱,促进学生的能力提升

课堂参与是保证教学效率的重要因素。激发学生课堂参与的热情,可以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效率,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小学阶段的学生对音乐学习有着一定的热情,但合唱对于学生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容易使其产生畏难情绪。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带领学生观看成熟的合唱作品,可以降低学生学习合唱的难度,训练学生的合唱技巧,让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

1.1采用模拟合唱的形式,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

教育学家维果斯基曾经提出“最近发展区”理论,他认为学生的认知有两种水平,一种是现有水平,一种是近期可能发展到的水平。根据这一理论,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要注重教学环节的设计,既不能将学习目标定得太简单,让学生能够轻松达成,也不能将学习目标定得太难,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合唱为例,学生刚刚接触这种歌唱形式,操作起来有一定的难度,直接组织学生演唱可能会影响其持续学习的热情,模拟合唱的形式可以将学习内容直观地展示出来,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运用学生善于模仿的特点,有效提高作品完成度。

例如,教师在进行“小小音乐剧《司马光砸缸》”的教学时,便可采用模拟合唱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初步了解合唱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让学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整地表现出音乐作品。本节课的歌曲属于儿歌,作品讲述的故事也是学生耳熟能详的。面对这样的基本学情,教师鼓励学生介绍完故事后,便采用观看微课的方式让学生了解该音乐剧的构成,并组织其观看成熟的作品。学生观看完成后教师提问:“我们看完了别人的表演,你们对这个作品有哪些看法呢?”学生开始表述自己的观点,教师结合学生的反馈对其进行分工,并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然后,教师再次组织学生观看,并说道:“接下来,我们再看两遍作品,第一遍大家仔细聆听、观察自己负责的部分,第二遍我们集体跟着旋律进行合唱。”完成课堂实践。

本节课面对的是小学低年级的学生,他们的理解能力有限,所以教师采用这种直观展示、针对講解的形式,让学生明确自己应该做什么、该如何去做,为学生接下来的合作奠定基础。展示成熟的音乐作品,一方面能够帮助学生确定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另一方面能让学生看到作品呈现后的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让学生充满学习动力。

1.2采用模拟合唱的形式,提升学生的自学能力

模仿是个体认识世界的开始。在小学阶段,学生依然喜欢运用模仿的形式进行技巧动作类的学习。面对这样的年龄特点,教师选择了模拟合唱,让学生在观看他人演唱的基础上体会合唱的技巧,提升学生的综合表现力,促进学生音乐技巧的进步。此外,学生观看模拟合唱,还可以让其感受到合唱与齐唱之间的不同,利用具有感染力的作品激发其对合唱的向往,培养学生积极的心理状态,提高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更好地投入学习。

教师在进行《铃儿响叮当》的教学时,便可采用模拟合唱的形式训练学生的合唱技巧。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学会用轻松愉快的唱腔演唱歌曲,培养学生的音乐律动,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够完成简单的合唱。在这样教学目标的指导下,教师在上课之初先组织学生跟唱。由于本节课的作品是学生熟悉的儿歌,所以大部分学生都可以完整地演唱。学生演唱完成后,教师播放合唱的视频,并提问:“同学们,合唱比齐唱更具感染力,更有欣赏价值,接下来,我们便来欣赏一个成熟的合唱作品,请大家边观看边思考,想一想他们在合唱过程中都运用了哪些技巧?”学生根据以往的学习经验可以回答出如合唱团的成员很注重口型带来的声音变化,注重运用体态律动保证节拍的一致性等。教师补充总结后,组织学生进行合唱模拟练习,让不同声部的学生在组长的带领下完成合唱训练。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教师以视频为辅助,带领学生完成了歌曲的合唱练习,让学生在观摩他人优秀作品的过程中提高了合唱技巧,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同时,培养学生这种模拟学习的能力,有助于学生举一反三,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促进个体的综合发展。

2   多彩合唱,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

现阶段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个性鲜明,与他人合作共情的能力较差。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人际交往习惯,教师可以进行大量的合唱训练,让学生体会合唱带来的好处,进而引导学生将这种合作意识延续到生活中。小学阶段的学生可以选择的合唱模式有很多,最开始接触合唱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简单的二声部合唱、男女合唱等,当学生音乐基础比较扎实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尝试分声部合唱、乐器伴奏合唱等。

2.1小乐器合唱,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小乐器指的是体积小、价格低、操作简单的乐器,在小学阶段,学生经常接触的小乐器有沙锤、木鱼、三角铁、快板、竖笛等。这些乐器操作简单,技巧性较低,适合学生当堂学习,当堂演奏。教师将合唱与小乐器结合起来,便于学生更好地展示合唱作品,能有效促进学生的手脑合作,提升学生课堂参与的热情。小学阶段的学生喜欢接触新鲜事物,教师将小乐器与合唱结合起来,既可以让学生在新鲜感的驱动下积极投入学习,又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让学生体会合作的快乐。

教师在进行《快乐的嚓嚓嚓》的教学时,便可运用小乐器合唱的形式丰富音乐的表现形式。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学会欣赏校园歌曲,增强学生的音乐律动感,让学生在合唱练习中看懂教师的指挥,增强学生的合唱默契。在这样的教学目标指导下,教师在课前先播放了一些大家耳熟能详的校园歌曲,并提问:“刚才的这些歌曲有什么特点呢?你们喜欢听吗?”学生回答道:“刚才的歌曲大多轻松愉快,歌词朗朗上口。”之后,教师引入校园歌曲的概念,并组织学生聆听本节课的作品。学生聆听完成,教师说道:“刚才的旋律中包含我们熟悉的小乐器,比如,三角铁、沙锤等,同学们能以组为单位,以小乐器为伴奏完成合唱吗?”接着给学生时间进行排练。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教师鼓励学生将小乐器添加到合唱中。这样既有利于学生进一步掌握小乐器的特点,也有助于丰富学生合唱的表现形式,可以有效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让学生在音乐课堂上获得思维的发展。

2.2分声部合唱,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合作能力是现代社会背景下人才的必备能力。学生具有较强的合作能力,便可以完成更高难度的学习,提高问题解决效率。同时,学生之间的合作可以锻炼学生的发散思维,让学生学会采纳别人的意见,锻炼学生的领导能力,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教师带领学生进行分声部合唱,能让学生体会到合作的意义,便于学生养成各司其职的习惯,能够促使其完成既定的学习目标,实现班级成员的共同进步。

教师在进行《军民团结一家亲》的教学时,便可采用分声部合唱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开阔学生的音乐视野,让学生在音乐学习过程中体会中国历史的发展,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感。在这样的教学目标指导下,教师先利用微课向学生介绍这首歌的创作背景。接着,教师带领学生进行分声部的合唱训练,为了让学生的演唱更加完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了“错位节拍”的游戏练习,当不同声部的学生找准自己的旋律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跟唱,在跟唱过程中,教师再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讲解,培养学生之间的默契。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教师注重团队合作的重要性,让学生在一次次合唱的过程中体会个体在集体发展中的作用,有效培养了学生的团队意识,让学生体会到了合作的乐趣。

3   分组合唱,培养学生的成长自信心

学生在音乐学习过程中不仅要传承优秀的民族精神,还要培养个人的成长自信心。教师带领学生进行分组合唱,可以让学生在目标的引导下尽情展示自我,获得音乐实践的成果,体会演唱的快乐。这种自身实践后获得的成就感会让学生获得精神世界的满足,进而促进其更加积极地参与到音乐实践中,实现良好的德育循环。音乐自古以来便有不可替代的育人作用,教师带领学生合唱,不仅要提高学生的合唱技巧,也要让学生在合唱中体会不同的精神,促进学生人格的不断完善。

3.1多样的合唱实践,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

在小学音乐中,学生会学习许多包含民族情感的歌曲。此类歌曲采用合唱的形式进行演绎会更具气势,更有感染力,而且学习这些歌曲本身就是一种潜移默化的爱国主义教育。面对这样的艺术作品,教师可以鼓励学生采用不同的形式合唱,比如,教师可鼓励学生将传统民族乐器融入其中,将传统舞蹈元素与合唱作品进行融合等,在这些民族艺术的影响下,学生更容易成长为具有民族情感、社会主义认同感的少年。

教師在进行《忆江南》的教学时,便可采用民族乐器与歌曲相结合的形式,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认识到歌曲与地域文化之间的关系,提高学生对江南水乡的认识,激发学生对传统乐器及传统歌曲的喜爱之情。在这样的教学目标指导下,教师在上课之初先播放了传统的江南小调,并提问:“大家闭上眼睛聆听这优美的旋律,在旋律中你们能感受到哪些景色?”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描绘江南的景色。教师继续总结道:“江南地区风景秀丽,多富饶之地,所以其音乐作品也多缠绵清丽、甜美动人,接下来就请同学们聆听合唱歌曲《忆江南》。”学生记住旋律后,教师组织其分组创意合唱排练,共同演绎心目中的江南水乡。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教师利用民族乐器、民族舞蹈等元素,更好地展示了吴音的特点,增强了学生对江南地区音乐的深刻理解,培养了学生对传统诗词、传统乐器等的喜爱之情,让学生在歌曲演唱的过程中获得了文化自信。

3.2成熟的合唱作品能够增强学生的成就感

小学阶段学生的能力有限,展现的歌曲也有一定的局限性,但作品演唱的效果却可以通过一次次排练得到强化。让学生拥有成熟的合唱作品,并给学生展示作品的机会,会让学生获得不可替代的成就感,进而增强学生对校园文化的喜爱,对班级的归属感,强化学生的成长自信。而且,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其表现能力会越来越强,教师可以带领学生翻唱低年级时学过的歌曲,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能力赋予音乐作品新的生命,让学生在合唱效果对比的过程中体会到进步的快乐。

教师在进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教学时,便可带领学生共同完成合唱作品,增强学生的成就感。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熟练地演唱歌曲,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让学生在歌曲学习过程中了解历史,受道德上的熏陶。在这样的教学目标指导下,教师在上课之初先播放微课,向学生介绍中华民族奋斗的百年历史,接着介绍国歌的背景及其歌词中的情感内涵,最后教师组织学生合唱。合唱是需要不断练习的,对于本节课的作品,教师可以在课堂练习过程中不断将其重新编排,分组比赛,并利用视频的形式记录学生的成长,帮助学生实现有感情的合唱。

本节课的作品是学生熟悉的国歌,是每个人都能熟练演唱的。通过分组合唱的形式进行国歌的演绎,更能发挥国歌中的强烈情感,便于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集体情绪的促进下更好地体会爱国情感。

综上所述,小学音乐教师在日常授课过程中要注重学生合唱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让学生在音乐学习过程中自觉地传递人文精神与民族情感,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喜爱程度,帮助学生成长为懂音乐、有情趣、会合作、讲道德的合格少年。

参考文献:

[1]孙慧媛.让音乐拨动心弦——谈小学音乐教学中童声合唱教学[J].新课程,2021(34):219.

[2]许红.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音乐合唱教学模式研究[J].考试周刊,2021(64):4-6.

[3]丁树佳.浅谈美育教育在小学音乐合唱教学中的渗透策略[J].考试周刊,2021(84):157-159.

[4]王莎莎.阐述如何提高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的有效性[J].智力,2021(32):61-63.

[5]宋琳.合而为情,唱而动人——将情感融入小学合唱教学的有效策略[J].当代家庭教育,2021(34):141-142.

猜你喜欢

小学音乐德育课堂教学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
开启学生智慧,构建快乐课堂
如何走出小学音乐教学的困境
素质教育背景下音乐欣赏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