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研设计有路可依 专业成长有迹可循

2022-05-30王月霞

早期教育(教育教学) 2022年10期
关键词:年级组教研活动

王月霞

我园以《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精神为指引,以江苏省课程游戏化项目研究为契机,以教师专业成长为目标,以园本教研活动为平台,注重活动顶层设计,提升活动实施成效,进而不断丰厚教师的理论素养和专业水平,让教师在专业发展中温暖有光,拾级而上,一路呈现蓬勃向上的发展态势。

一、落地有声,不约而同——构建清晰的教研定位

深入分析当前园本教研的现状与实际,或多或少存在活动指向不明确、个性需求不匹配、评价机制不完善、质量提升不明显等问题,难以真正发挥园本教研的专业引领与质量提升功能。针对问题与现状,我们在专家指导、行政磋商和教研组反思的基础上,将教研核心思想明确为“基于问题、基于现场、基于质量”,摒弃日常教研中“华而不实”的现象和“纸上谈兵”的弊端,从而在积极提升教研实效的同时有力提高保教质量。

首先,是基于问题。问题是教研的开始,没有问题的教研是脱离实际且没有灵魂的。教研始于发现问题,终于解决问题,在活动中要不断提高教师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我们提出“问题式”的教研路径设计。其次,是基于现场。现场是教研的阵地,不回归现场的教研是缺乏体验且没有生命力的。教师要善于在鲜活的现场中发现存在的真实问题,寻找问题与现象背后的内在原因,并能找到解决问题的现场指导策略,让教研焕发蓬勃的生命力。所以,我们倡导“现场式”的教研路径指向。最后,是基于质量。质量是教研的归宿,教研根本目的就是为了提升日常的保教质量、提升幼儿的生活品质,通过教研让我们的课程更贴近幼儿的内在需求,更支持幼儿多元化和高水平发展。所以,我们注重“质量式”的教研路径目标。

二、张弛有度,拾级而上——形成完善的教研机制

在教研管理中,我们立足教师专业发展需求,懂加减、会乘除,不断优化工作机制、减轻工作压力、提升工作效能,让教师在丰富多彩的教研活动中张弛有度。

(一)文案管理做“减法”

幼儿教师不仅仅要做好班级管理,还有许多的文案工作,这些纷繁琐碎的文案占据了教师大量的时间,很多教师往往疲于应付、无暇他顾。于是,我们根据园所实际和师资情况,减少与教育教学无关的、不能提升教师专业能力的文案工作,让教师有更多时间静下心来研究儿童,提高专业化水平。

(二)教研设计做“加法”

在教研设计中,我们从内容选择与组织形式中努力做“加法”,让教研活动与教师需要、课程建设、课题研究相结合,积极打造三位一体的教研生态。

1.层次分明,在教研组织形式上做“加法”。在教研组织形式中,我们积极建立分层分级的教研运行机制,成立教研计划审议领导小组,对教研内容的针对性、有效性和可操作性等进行严格审议。在教研具体实施中,我们采取“大小结合”的方式,分为大教研(园级层面的教研)、小教研(年级组层面的教研和项目组层面的教研)。大小教研组“明确定位”,发挥各自的研究功能。每学期我们将教研内容进行细化,画出思维导图明晰每个研究项目,每个年级组领取分块的研究内容,年级组再分到班级,一学期结束对研究的经验进行总结梳理,最后在大教研组进行交流。

2.珠联璧合,在教研活动设计上做“加法”。我们以问卷调查、与教师访谈、进班级观察等调研方式了解教师发展和幼儿成长中存在的问题,经过公开征集、集中评析、筛选确定研讨问题。真正地开展源于问题的园本教研,让教研内容贴近教师发展需要。同时,在教研内容规划中,我们有效整合课程建设目标与课题研究方向,全盘考虑并制订教研计划与重点安排,让课程建设与研究和日常教研相辅相成,让教研内容服务未来发展需要。

(三)专业培训做“乘法”

在教师培训中,我们采取“1×N”的方式。“1”既代表每个人,也代表每一年,我们把外出教研学习的机会均等给予每位教师,让每位教师每年都能有机会走出去开阔眼界、拓展自我。“×”表示培训价值的最大化和最优化。教师外出培训回来后,必须在园内开设专题讲座和现场教学示范,展示学习成果,放大学习效能,实现“一个分享,众人受益”的良好格局。“N”表示多元途径激发教师专业成长的多种可能。

1.注重“专家引领”。幼儿园每学期根据研讨主题至少邀请两位专家来园指导,有教研指导、讲座分享、现场观摩等,为教师专业发展搭建各种平台。

2.力推“换班体验”。设立“换班体验月”,每班一位教师利用一个月的时间到其他班级进行换班轮岗体验,深度开展互相学习,积极观摩所在班级的组织教学及一日活动各环节,善于发现他人优势,积极反思自我不足,有效拓展专業水准。

3.强化“入职管理”。针对新入职教师,幼儿园成立由园长、业务园长、教研组长等相关人员组成的培训小组,确保新教师培训工作按计划进行。通过骨干教师示范课、半日活动观摩、师傅进课堂等活动,全力推动新教师岗位成长。

三、青睐有加,联袂而往——铺设多元的成长路径

(一)以年级教研为载体的课程审议

课程审议是幼儿园课程改革之路上的必然要求,针对课程实施中出现的照搬教材,脱离幼儿的经验、兴趣、资源设计课程等现象和问题,我园提出针对课程开发实践的课程审议模式:审主题活动设计(注重取舍)——审主题活动内容(注重优化)——审主题活动成效(注重生成)。

1.审主题活动设计。我们在实施《幼儿园综合活动课程》各个主题活动的过程中,年级组从主题目标、主题内容、区域设置、材料投放、家长工作等方面入手,解读教材内容,调整活动方案,对原有教材中预设的活动内容进行分类取舍、衍生拓展,设计课程审议表格,注重过程性资料的收集,多角度充分展现儿童的学习过程。

2.审主题活动内容。我们对课程内容进行积极论证与多元审议,除了《幼儿园综合活动课程》以外,积极挖掘周边人文、民俗、自然等资源,增加“乡趣”课程内容,将乡趣课程与基础课程相融合。同时在研究期间多次邀请专家来园指导,帮助教师们解决怎么研究班级微课、怎样结合乡土资源生发班级微课等众多实践问题。一年时间里,各班教师基于儿童立场进行课程开发和资源审议,已形成了龙、蚕、蜗牛等多个成熟案例,纵观我园一系列微课程案例,基本以缘起、展开、总结三阶段呈现出生发的路径。

3.审主题活动成效。我们尝试新的课程审议模式,摸索新的方式,主要包括前审议、中审议和后审议。前审议年级组主要从研究儿童、审视教材、链接园本三方面入手,将《指南》作为审议准则;中审议主要是对主题实施过程中产生的问题进行审议;后审议是对整个主题实施的反思,为完善主题和方便下一届教师使用。在课程游戏化项目要求下,我们还尝试追随幼儿的发展生成主题。如在疫情期间小班家长不能入园,于是我们让大班的孩子去迎接弟弟妹妹,于是有了“迎接小班弟弟妹妹”的生成性入园课程。

(二)以集体教研为核心的专题研究

我们将市区研究重点和课题研究目标进行多元整合,根据本园实际情况,以集体教研为核心,深入开展各项专题研究。

1.关注核心经验。如通过学习《幼儿园科学领域教育精要——关键经验与活动指导》等理论书籍,教研组梳理出各年龄段的核心经验。年级组进一步分析核心经验与各领域经验之间的关联,并在审议时围绕哪些核心经验适合通过集体活动来达成,哪些可以通过区域活动达成,这样能为教师们提供科学的标准。

2.提升观察能力。组织教师共读《观察,走进儿童的世界》等书籍,引导教师深化对观察的理性认识,逐步积累观察的具体方法和操作经验,让教师在理念上逐步认同儿童行为观察的价值和意义。在教师认同观察价值并且付诸行动探索的基础上,我们搭建平台,通过团队专题研训、分组进班观摩、小组实际培训等方式,不断提升其观察的能力及科学解读与评价幼儿行为和发展的能力。通过不断的专题培训,教师的观念在观察中得以转变,已由最初的被动、模仿、定量化变为了如今的主动、自主、常态化,真正将理念内化为行动的过程。

3.促进分享交流。我们以“追随幼儿,提供适宜的游戏支持”为目标,积极开展多层次的分享交流活动。一方面教师通过自主学习,获取新知,聆听有关分享交流的文章和讲座,明确分享交流的意义;另一方面教师通过观摩现场,集中研讨,围绕“分享交流是否有效、是否有助于幼儿的经验提升、教师采用了哪些分享策略”等进行深入交流。同时,教师积极进行反思“在观察的基础上如果是你,你会选取哪些有价值性的内容来分享交流,怎样交流”等。通过这样的方法帮助教师梳理分享交流的几种策略,并抓住游戏现场中有价值的内容进行评价。

(三)以项目教研为依托的问题研讨

在学期教研的制订初期,我们倡导项目研究的方式,让教师先将自己的问题梳理、归纳、整理出来,教研组集中讨论教师的共性问题和急需解决的问题,然后确定两个内容写入教研计划(主要从保育问题、常规养成、家长工作等生活方面选择)。在教研计划中列出每个项目的实施起始时间,推出“项目自选菜单”,让教师们对不同项目所需的能力和实践水平进行评估和剖析,再结合自己的兴趣点选择项目参加,最后推选项目负责人。这样教师们如果对某一个话题感兴趣,就可以自由组成一个研究小组,更能激发自身的教研兴趣。

四、错落有致,脱颖而出——彰显立体的成长态势

结合教师队伍的实际情况,我们尝试转变教研视角,探寻教师成长途径,把教师的专业发展之路分为新手教师成长之路、成熟教师提高之路、骨干教师发展之路,并根据各层次、各类别教师的具体情况实施不同的策略,促进教师共同发展。

(一)助力新手教师成长

我园对新教师制订详细的培训计划,包括培训内容、具体负责人、培训时间,让新教师尽快适应岗位。在新教师的培养上我园采取“三坚持”“二跟班”“一亮相”的有力措施,对新教师进行跟进性指导。“三坚持”就是要求新教师坚持手写备课、坚持写详案、坚持每周写反思;“二跟班”就是每一个月新教师要向师傅跟班学习一次,师傅跟班全程指导一次;“一亮相”就是每一个学期向全园教师亮相一次教学活动,推动新教师快速成长。

(二)促进成熟教师提高

成熟期教師是幼儿园的中坚力量,我们在培养措施上主要采取“读、写、研”三步走的形式,促进他们从实践型向研究型转变。“读”通过读书交流加强阅读的习惯;“写”是结合自己的教育实践,撰写心得,激发教师的写作热情;“研”就是承担子课题、年级组等团队的组长职务,充分发挥他们的带动作用。

(三)推动骨干教师发展

骨干教师在教师群体中具有一定示范力和引领力,为此我们采取“搭台子、架梯子、铺路子、压担子”的培养措施,给他们更多的锻炼机会和展示舞台,鼓励他们承担园内的重大活动,并通过一系列的评优课、基本功大赛、公开展示活动等,有效促进他们的快速成长。

通过对园本教研路径的有效设定,我们欣喜地看到教师在专业成长中的有效蜕变、幼儿在教研活动中的积极成长和幼儿园内涵建设中的不断丰润。我们始终认为:一所幼儿园的教研品质,决定着其办园品质和教育品质。幼儿园在未来中要走向优质发展,个性化定制教研是一种必然的发展路径。“让教师在深度教研中遇见最美的自己”,这是我们矢志不渝的追求目标。为此,我们不断努力建构“适合教师专业成长”的教研体系,搭建个性化和多样化的教研平台,引领教师在丰富的教研活动中完整地“看见自己——想见自己——遇见自己”,朝向专业最美好的方向发展,既看得见沿途最美的风景,也遇得到未来更好的自己。

猜你喜欢

年级组教研活动
“六小”活动
“活动随手拍”
研学农谷 产教研学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梅州市中小学生2015—2018年体质健康的动态分析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
An Analysis of Li’s Prose The Great Goal with Gee’s “the Seven Building Tasks”〔*〕
年级组在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效能研究——制度建设与方法创新维度
探析中学年级组管理现状及措施
新型教研——说题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