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风险管理在呼吸机维护与维修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2022-05-23张爱文象山县第一人民医院医疗健康集团浙江宁波315700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22年8期
关键词:潮气量呼吸机风险管理

张爱文 象山县第一人民医院医疗健康集团 (浙江 宁波 315700)

内容提要: 目的:分析风险管理在呼吸机维护与维修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院在2020年1月~6月未实施风险管理,随机抽取35例呼吸机治疗患者作为对照组,2020年7月~12月在呼吸机维护和维修中加入风险管理各项措施,随机自该时间段内呼吸机治疗患者中抽取35例设为观察组,对比两组故障发生率、通气参数以及维修信息。结果:观察组潮气量异常、气源不足、报警、显示器黑屏等风险事件发生率14.2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2.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潮气量(Vt)、呼吸频率(RR)、最大吸气压力(PIP)、吸入氧浓度(FiO2)、呼气末正压(PEEP)各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预防性维修次数、质控台数显著高于对照组,维修台数、维修费用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呼吸机维护与维修中加入风险管理各项措施可以保证潮气量、呼吸频率和吸入氧浓度等指标的稳定,降低故障发生率,并减少设备的质控和维修,控制费用,提升运行质量。

在现代临床医学中,呼吸机是一种代替或辅助患者呼吸的医疗设备[1],通过主动性负压力与被动性正压力协助患者完成呼吸运动,在主动通气时吸气使胸腔产生负压,肺部被动扩张,出现肺泡和气道的负压,气道与肺泡产生压力差,完成吸气,而在吸气之后肺部以及胸廓会发生弹性回缩的问题,压力差相反,实现呼气。该设备在增加通气、改善换气、减少呼吸机做功以及手术麻醉期间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在临床的应用率也较高,随之而来的不良事件也随之升高,对于患者的治疗安全造成不利影响,因此日常对呼吸机的维护与维修工作也非常重要[2]。风险管理是一种新型的管理方法,通过对风险的认识、衡量和分析,选择最有效的方式,主动地、有目的地、有计划地处理风险,以最小成本争取获得最大安全保证。该方法在各个行业的使用效果均得到认可,而将其应用于呼吸机的维护与维修中,使用失误诊断的方法对即将、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预测和分析,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降低风险,减少风险对设备、患者的危害[3]。本文对风险管理在呼吸机维护与维修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研究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院在在2020年1月~6月未实施风险管理,随机自其中抽取35例呼吸机治疗患者作为对照组,2020年7月~12月在呼吸机维护和维修中加入风险管理各项措施,随机自该时间段内呼吸机治疗患者中抽取35例设为观察组。对照组男女患者比例为19:16,年龄18~64岁,平均(41.21±3.76)岁,呼吸机使用年限1~6年,平均(3.87±1.21)年;观察组男女患者比例为18:17,年龄18~63岁,平均(40.87±3.92)岁,呼吸机使用年限1~5年,平均(2.87±1.23)年。对两组患者各指标进行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患者使用的呼吸机做常规保养和维修,定期检修、通电,并进行功能测试;在规定时间内对面罩、管路工作是否完好进行检查;在设备使用之后由专人对呼吸机进行保管,进行各个管道的消毒,并在规定时间内对设备进行更换,对维修、校正以及更换信息进行登记以及记录。

观察组则在常规保养、维修的基础上加入风险管理,措施如下:①科室树立风险管理意识,明确责任,成立专门风险管理小组,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做好职能部门之间的沟通。加强医院工作人员的培训力度,建立呼吸机、监护仪等抢救设备标准化培训课程,全院医护人员统一进行培训,提升自身的医疗技术,防止操作失误导致的医疗事故;②科室加强对呼吸机风险管理的质控工作,保证设备符合技术标准、参数要求,在设备采购、保养、检修中均考虑风险管理质量控制,采购时严格按照评价体系的要求进行检查,建立设备标准化仓储和供应流程,强化异常控制和异常管理,确定设备安全、有效,降低故障发生风险;③落实日常维护和维修,严格按照卫生行业颁布的呼吸机临床应用要求对呼吸机进行清洁、消毒,对呼吸机日常保养和使用安全进行确认,保证呼吸机外观干净整洁,呼吸管路、接水瓶以及氧气气源等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工程师需要以1次/半年的频率对呼吸机进行维护,包括空气压缩机、氧传感器、皮垫和过滤器等,并以1次/年的频率对呼吸机进行性能测试,必要时委托厂家等第三方机构进行测试,确保呼吸机通气性能各项参数正常;④在呼吸机使用之前需充分了解呼吸机可能出现的各种安全风险问题,了解使用说明汇总各项预警的内容,对设备安全、防护以及配套条件进行考虑,将风险措施落实。而在出现风险事件之后对发生原因进行分析,并及时上报,建立呼吸机维修合同的监管制度,追踪、记录厂商产品的使用情况,并建立档案。对出现故障的呼吸机维修过程进行总结和归纳,风险管理小组组织进行原因探讨工作,及时制定风险管理方案,对风险事件进行控制。

1.3 观察指标

①对比两组风险事件发生率,风险事件包括潮气量异常、气源不足、报警、显示器黑屏;②对比两组呼吸机使用质量,指标包括潮气量(VT)、呼吸频率(RR)、最大吸气压力(PIP)、吸入氧浓度(FiO2)、呼气末正压(PEEP);③对比两组维修信息,对比指标包括预防性维修次数、质控台数、维修台数以及维修费用。

1.4 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使用的统计学软件为SPSS23.0,计量资料表达方式为±s,进行统计学t值检验;计数资料表达方式为[n(%)],进行统计学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对比两组风险事件发生率

观察组潮气量异常、气源不足、报警、显示器黑屏等风险事件发生率14.2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2.86%,P<0.05,见表1。

表1. 分析两组风险因素认知情况

2.2 对比两组呼吸机使用质量

观察组VT、RR、PIP、FiO2、PEEP各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对比两组呼吸机使用质量(±s)

表2. 对比两组呼吸机使用质量(±s)

组别 VT(mL) RR(bpm) PIP(cmH2O) FiO2(%) PEEP(cmH2O)对照组(n=35) 495.67±15.34 17.12±0.23 24.21±0.32 58.12±0.32 13.11±6.31观察组(n=35) 508.33±17.87 17.34±0.33 25.21±0.45 60.11±0.34 16.87±7.76 t 3.180 3.256 10.174 25.215 2.224 P 0.022 0.002 0.000 0.000 0.029

2.3 对比两组维修信息

观察组预防性维修次数、质控台数显著高于对照组,维修台数、维修费用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对比两组维修信息(±s)

表3. 对比两组维修信息(±s)

组别 预防性维修次数(次/月) 质控台数(台/月) 维修台数(台/月) 维修费用(万元/月)对照组(n=35) 6.67±2.34 27.12±6.45 4.23±1.24 0.56±0.08观察组(n=35) 3.22±1.23 63.45±7.12 2.34±1.12 0.32±0.06 t 7.721 22.372 6.692 14.199 P 0.000 0.000 0.000 0.000

3.讨论

呼吸机在维持危重患者呼吸以及机体功能方面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也为生命提供了保障,如果在使用中出现故障,则会导致设备的使用效率下降,并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因此在呼吸机维护与维修中风险管理非常必要[4],通过风险管理可从采购、维护以及质量管理各个方面进行考虑,制定高效的管理方案,提升呼吸机使用质量,保证患者安全[5]。

上表1数据分析可见:观察组潮气量异常、气源不足、报警、显示器黑屏等风险事件发生率14.25%显著低于对照组42.86%。分析原因:呼吸机在实际利用的过程中一些故障较为显著,其中电源保险丝自动弹出发生率较高,可导致显示器黑屏,需要对故障器件进行更换。安全系统检测发生异常的情况发生率也较高,导致报警,与设备的长时间不用或者安全阀故障有关,需进行设备检查,排除故障;潮气量异常也是发生率较高的问题,与管路漏气、湿化器故障等存在联系,而气流不足则与接触等存在联系。风险控制措施的实施,对于上述发生率较高的问题进行相应的检查,及时发现可能存在的问题,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对于风险事件发生率的控制具有积极作用。

从表2~3数据分析可见:观察组潮气量(Vt)、呼吸频率(RR)、最大吸气压力(PIP)、吸入氧浓度(FiO2)、呼气末正压(PEEP)各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同时观察组预防性维修次数、质控台数显著高于对照组,维修台数、维修费用显著低于对照组。分析原因:风险管理措施的加入,成立专门的风险管理小组,制定专业化的风险管理措施,并进行相应的培训工作,使科室树立风险管理意识,及时对可能出现的风险事件进行分析和评估,做好预防措施。在进行维护和维修中,严格按照国家相关规定进行,重视设备采购期间的各种质量标准,保证设备的安全性;在进行日常维护的过程中,科室各个成员均对可能出现的风险事件进行掌握和了解,并掌握应对措施,便于在第一时间做好应急处理[6,7]。对于设备使用后的清洁等工作由专人负责完成[8]。在进行设备性能测试时则可委托第三方进行,对设备进行更好的监控。还需注意对设备使用前风险事件的预防,定期做好预防性维护,及时检查工作环境、各功能模块、电源系统等,并做好记录。在出现风险事件之后应及时上报,由风险管理小组对问题原因进行分析探讨,制定相应的风险方案,通过风险管理,呼吸机使用的各项性能参数得到显著提升,同时故障发生频次显著降低,提升了呼吸机使用安全[9];在风险小组成立之后,对于设备进行了预防性的维护工作,按照规定的时间质控,保证在规定的时间内设备接受规范化的检修和维护,因此质控台数以及预维修台数明显增加,在设备未出现问题之前即做好维护工作,防止后期发生较大的问题。同时,常规科学的设备维护工作可延长设备的使用时间,提升使用安全,减少维修费用[10]。

综上所述,在呼吸机维护与维修中加入风险管理可以保证潮气量、呼吸频率和吸入氧浓度等指标的稳定,并降低故障发生率,提升呼吸机运行质量。

猜你喜欢

潮气量呼吸机风险管理
柯惠PB840呼吸机故障分析与维修
PB840呼吸机维修技巧与实例
全生命周期下呼吸机质量控制
呼吸机日常养护结合护理干预对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作用
基于感兴趣区的呼吸机潮气量准确性评价方法研究
对企业合规风险管理的思考
学龄期儿童潮气量与营养状态的相关性研究
加强小额贷款企业风险管理与防范探讨
房地产合作开发项目的风险管理
不同潮气量对妇科腹腔镜手术肥胖患者呼吸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