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CT扫描方法对腰椎峡部裂的诊断影响研究

2022-05-23刘英霞刘永振山东省聊城市东昌府区中医院影像科山东聊城252000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22年8期
关键词:峡部椎弓椎体

刘英霞 刘永振 山东省聊城市东昌府区中医院影像科 (山东 聊城 252000)

内容提要: 目的:探讨对腰椎峡部裂患者采用不同CT扫描方法进行诊断后获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的66例腰椎峡部裂患者进行诊断研究;随机分为常规扫描组(采用定位线同椎弓垂直方法展开扫描诊断)和反角度扫描组(采用定位线同椎弓平行方法展开扫描诊断),各33例;比较两组患者扫描诊断结果。结果:就腰椎滑脱程度进行观察发现,常规扫描组33例患者中,0°患者9例,Ⅰ°患者17例,Ⅱ°患者6例,Ⅲ°患者1例,Ⅳ°患者0例,滑脱例数共计24例(72.73%);反角度扫描组33例患者中,0°患者7例,Ⅰ°患者18例,Ⅱ°患者5例,Ⅲ°患者3例,Ⅳ°患者0例,滑脱例数共计26例(78.79%);常规扫描组腰椎滑脱比例(72.73%)同反角度扫描组腰椎滑脱比例(78.79%)比较,未呈现出明显差异(P>0.05);就腰椎峡部裂患者呈现出的CT影像表现进行观察发现,经常规扫描后,发现33例呈现出腰椎峡部裂现象,1例未见显示,2例可疑,但是针对椎管狭窄、变形以及神经根、硬膜囊受压等现象可以进行充分显示;经反角度扫描后,发现50例呈现出腰椎峡部裂现象,针对腰椎峡部增生硬化、裂隙宽度以及裂隙周围骨块可以良好显示;但是针对硬膜囊、椎管狭窄以及神经根受压无法进行充分显示。结论:临床针对腰椎峡部裂患者在实施诊断期间,常规扫描以及反角度扫描方法应用,各有利弊,对此临床考虑将二者进行充分结合,以对腰椎峡部裂与继发改变进行客观以及全面显示,对腰椎峡部裂早期确诊以及及时治疗提供有力依据。

腰椎峡部裂主要指患者腰椎一侧或者两侧椎弓上下关节突之间峡部骨质表现出连续性丧失现象。对于腰椎峡部裂疾病而言,呈现出较高发病率,其是造成腰腿痛的关键原因,临床缺乏特殊体征以及症状,对此确定有效方法针对腰椎峡部裂患者实施疾病诊断,存在显著意义[1,2]。但是因为腰椎峡部呈现出特殊解剖结构,所以临床在实施常规CT扫描检查以及X射线片检查,往往表现出假阴性情况。本研究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的66例腰椎峡部裂患者进行诊断研究;随机分为常规扫描组(采用定位线同椎弓垂直方法展开扫描诊断)和反角度扫描组(采用定位线同椎弓平行方法展开扫描诊断),旨在探讨对腰椎峡部裂患者采用不同CT扫描方法进行诊断后获得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的66例腰椎峡部裂患者进行诊断研究;随机分为常规扫描组和反角度扫描组,各33例。常规扫描组男、女各20例、13例;年龄17~81岁,平均(38.29±1.29)岁;病程3d~15年,平均(4.25±1.13)年;反角度扫描组男、女各21例、12例;年龄19~83岁,平均(38.33±1.35)岁;病程4d~15年,平均(4.29±1.17)年;两组性别、年龄比较,具有均衡性(P>0.05)。纳入标准:①腰椎峡部裂获得确诊;②均接受CT检查。排除标准:①表现出较差CT诊断依从性;②存在神志异常现象。终止试验标准:①腰椎峡部裂患者在接受诊断期间表现出系列不良事件,经判别后,需要停止本次临床诊断试验;②针对患者在实施临床诊断试验期间,腰椎峡部裂患者表现出系列体征以及症状,使此次诊断研究无法顺利进行,所以临床医师需要终止此次试验;③在对腰椎峡部裂患者实施诊断试验期间,呈现出严重偏差现象,表现出的配合度较差;④在临床诊断试验期间,所有腰椎峡部裂患者不愿继续进行,向上级提出将本次诊断试验终止要求。脱落标准以及处理原则:①针对腰椎峡部裂患者在实施临床诊断试验期间,所有对象自愿退出,或者主动向主管医师提出撤回知情同意书要求;②腰椎峡部裂患者呈现出的配合态度较差,无法顺利完成本次治疗;③研究人员针对病例病情、病因以及脱落情况展开详细、清晰记录,并且对于腰椎峡部裂患者相关数据均保存,创建档案,以供后期数据分析。

1.2 方法

对于所有患者均实施双排螺旋CT(Siemens Emotion Duo)扫描,设定130mAs以及120kV扫描条件。

1.2.1 常规扫描组

在定位线同椎弓保持垂直条件下展开扫描操作,于患者L4椎弓根上缘展开,直至患者S1椎上缘停止,合理展开非螺旋扫描,均设定3mm层间距以及层厚。

1.2.2 反角度扫描组

在定位线同椎弓保持平行条件下展开扫描操作,均设定3mm层间距以及层厚。合理完成软组织窗以及骨窗重建操作,通过Meyerding法完成脊柱滑脱程度评估。

1.3 观察指标

①比较两组腰椎滑脱分度,针对滑脱下位椎体上缘进行划分,分别为0°、Ⅰ°、Ⅱ°、Ⅲ°、Ⅳ°;②比较两组CT影像表现。

1.4 统计学分析

研究结果导入SPSS22.0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以χ2检验完成,表现形式为百分比。计量资料以t检验完成,表现形式为±s。P<0.05为统计学意义显著。

2.结果

2.1 两组患者腰椎滑脱比例比较

就腰椎滑脱程度进行观察发现,常规扫描组33例患者中,0°患者9例,Ⅰ°患者17例,Ⅱ°患者6例,Ⅲ°患者1例,Ⅳ°患者0例,滑脱例数共计24例(72.73%);反角度扫描组33例患者中,0°患者7例,Ⅰ°患者18例,Ⅱ°患者5例,Ⅲ°患者3例,Ⅳ°患者0例,滑脱例数共计26例(78.79%);常规扫描组腰椎滑脱比例(72.73%)同反角度扫描组腰椎滑脱比例(78.79%)比较,未呈现出明显差异(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腰椎滑脱比例比较[n(%)]

2.2 两组患者CT影像表现比较

就腰椎峡部裂患者呈现出的CT影像表现进行观察发现,经常规扫描后,发现30例呈现出腰椎峡部裂现象,1例未见显示,2例可疑,但是针对椎管狭窄、变形以及神经根、硬膜囊受压等现象可以进行充分显示;经反角度扫描后,发现33例呈现出腰椎峡部裂现象,针对腰椎峡部增生硬化、裂隙宽度以及裂隙周围骨块可以良好显示;但是针对硬膜囊、椎管狭窄以及神经根受压无法进行充分显示。

3.讨论

腰椎峡部裂出现同获得性因素以及先天性因素具有相关性。对于先天性因素,近年来受到诸多学者的广泛重视。诸多认为在先天性因素作用下,患者进行腰背部运动以及体育运动,在应力作用下,使先天薄弱椎弓峡部发生断开。此种断开,可属于逐步疲劳性长期刺激,导致椎弓薄弱位置无法承受,而有所断开。期间如通过将运动减少完成治疗,对于断裂病变可以获得恢复,对于病变发展能够停止。对此对于腰椎峡部裂患者实施准确诊断,意义显著。对于疾病治疗以及预后表现出显著价值[3-7]。具体检查期间,CT检查方法获得广泛应用,多层螺旋CT图像后处理方法有效应用,可就病变部位进行认真观察。但不同CT扫描方法运用,最终表现出一定程度诊断差异[8-14]。

对腰椎峡部裂CT表现进行分析,主要体现为:①患者腰椎椎弓峡部呈现出低密度裂隙现象,属于CT特征性表现。对于骨性椎管而言,因为峡部骨质呈现出不连续现象,而导致完整骨环缺乏,从而表现出环裂征现象,属于最为直接征象;②脊椎滑脱:呈现出椎弓峡部断裂现象,因为长时间应力作用以及外伤等系列因素影响,导致椎体各种韧带之间呈现出松弛现象,椎体小关节突针对椎体表现出的稳定性,呈现出一定程度减弱,使椎体表现出向前滑脱情况。通过对患者CT定位片进行观察,椎体呈现出向前滑脱情况,依据Meyerding法,根据滑脱不同程度,进行Ⅰ、Ⅱ、Ⅲ、Ⅳ度划分;③呈现出双边征现象,椎体表现出向前滑脱情况,下位椎体后上缘同前移椎体后下缘处于同一层面;④呈现出双关节征现象,在同一层面表现出双关节征(真假)现象,即表现出椎弓峡部断裂征以及椎小关节现象;⑤椎间盘呈现出假性膨出现象,椎间盘超出患者滑脱椎体后缘以及患者下位椎体前缘,两侧通常未表现出椎间盘膨出现象,可通过单纯椎间盘膨出进行有效鉴别;⑥呈现出椎间盘内积气、椎间盘膨突、侧隐窝变窄以及椎间孔变窄等系列临近结构改变。在CT图像方面,选择CT扫描方法同椎弓峡部裂显示以及选择存在相关性。在实施腰椎间盘扫描期间,因为呈现出局限扫描范围,则较易表现出椎弓峡部裂漏诊情况。在实施腰椎间盘CT检查期间,如观察椎管前后径加长、定位片腰椎向前滑脱以及双边征等现象后,需要考虑是否表现出椎弓峡部裂情况,此时需要将扫描范围加大,向上对整个椎体加扫。常规扫描实施,可将大部分椎弓峡部裂进行显示,但是较易呈现出漏诊现象。对此需要确定最佳CT方法实施疾病诊断,以获得理想效果,将患者临床诊断效果显著提高,对病情早期确诊做出保证。

本次研究发现,就腰椎滑脱程度进行观察发现,常规扫描组33例患者中,0°患者9例,Ⅰ°患者17例,Ⅱ°患者6例,Ⅲ°患者1例,Ⅳ°患者0例,滑脱例数共计24例(72.73%);反角度扫描组33例患者中,0°患者7例,Ⅰ°患者18例,Ⅱ°患者5例,Ⅲ°患者3例,Ⅳ°患者0例,滑脱例数共计26例(78.79%);常规扫描组腰椎滑脱比例(72.73%)同反角度扫描组腰椎滑脱比例(78.79%)比较,未呈现出明显差异(P>0.05);就腰椎峡部裂患者呈现出的CT影像表现进行观察发现,经常规扫描后,发现33例呈现出腰椎峡部裂现象,1例未见显示,2例可疑,但是针对椎管狭窄、变形以及神经根、硬膜囊受压等现象可以进行充分显示;经反角度扫描后,发现50例呈现出腰椎峡部裂现象,针对腰椎峡部增生硬化、裂隙宽度以及裂隙周围骨块可以良好显示;但是针对硬膜囊、椎管狭窄以及神经根受压无法进行充分显示,从而表明临床针对腰椎峡部裂患者在实施诊断期间,考虑将常规扫描以及反角度扫描方法进行充分结合,以将腰椎峡部裂诊断准确性显著提高。

综上所述,临床针对腰椎峡部裂患者在实施诊断期间,常规扫描以及反角度扫描方法应用,各有利弊,对此临床考虑将二者进行充分结合,以对腰椎峡部裂与继发改变进行客观以及全面显示,对腰椎峡部裂早期确诊以及及时治疗提供有力依据。

猜你喜欢

峡部椎弓椎体
健康国人腰椎三维结构数据分析*
脊柱骨折患者应用短节段椎弓根钉棒固定手术的应用效果观察
军事飞行人员腰椎峡部裂影像学诊断和医学鉴定的专家建议
经皮椎体成形术中快速取出残留骨水泥柱2例报道
提防痛性瘫痪——椎体压缩性骨折
脊柱手术机器人在胸腰段窄小椎弓根后路螺钉置入中的应用
迟发性骨质疏松椎体塌陷的2种手术方式的比较
肌间隙入路钉钩固定结合峡部植骨治疗青少年腰椎峡部裂
球囊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胸腰椎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治疗效果探讨
切开减压椎弓根内固定治疗急性脊柱创伤患者的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