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气压泵治疗预防ESD手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分析

2022-05-23周郁青林玲李硕菊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疮瘍蛇伤脉管外科福建福州350000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22年8期
关键词:气压血小板血栓

周郁青 林玲 李硕菊 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疮瘍蛇伤脉管外科 (福建 福州 350000)

内容提要: 目的:分析气压泵治疗预防内镜粘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手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选2020年12月~2021年4月60例ESD手术患者进行研究,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30例)与对照组(3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措施进行干预,观察组实施气压泵治疗措施进行干预。对比患者D-二聚体(D-D)水平、血小板及凝血四项水平、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炎性因子水平、生活质量。结果:(1)D-二聚体(D-D)水平对比:观察组患者D-D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2)血小板及凝血四项水平对比:观察组患者血小板计数、纤维蛋白原显著低于对照组,凝血酶原时间、凝血活酶时间、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3)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对比:观察组患者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4)炎性因子水平对比:观察组患者TNF-α、CRP、PCT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IFN-γ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5)生活质量对比: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气压泵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D-D水平,改善患者血小板及凝血四项水平,降低患者血栓发生率。

下肢深静脉血栓是临床中较为常见的术后并发症,主要因手术时间长、术后长期卧床、药物使用等因素所导致[1]。当患者血栓形成后,毛细静脉与小静脉会出现渗透性增加,并出现压力上升等现象,可导致血栓远侧静脉回力受阻,若血栓栓子出现脱落,易导致栓子随血管而移动至肺部致使肺栓塞的发生,对患者健康与生命造成严重的威胁[2]。气压泵是临床中较为常见的物理治疗设备,可通过对患者肢体实施重复式充气、放气等操作,达到对患者进行治疗的目的[3]。本次研究分析气压泵对ESD术后患者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20年12月~2021年4月60例ESD手术患者进行研究,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男女比例16:14,年龄26~71岁,平均(45.29±3.47)岁;对照组男女比例17:13,年龄27~73岁,平均(45.32±3.16)岁。两组对比,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①术后需卧床制动者;②凝血功能正常;③治疗依从性高。排除标准:①严重脏器功能损伤;②严重精神异常;③周围血管性病变;④合并严重皮肤型疾病。

本次研究患者及家属均签字同意,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所有患者经ESD手术治疗后,均接受常规治疗。指导患者进行卧床休养,并定期为患者实施体位调整,同时完善对患者术后病情与生命指标相关监测,待患者术后生命体征平稳后,适当将患者双侧下肢垫高,并确保患者手术创口未出现异常的情况下,为患者实施双下肢按摩治疗,促进患者血液循环。此外,根据患者恢复情况,指导患者开展下床活动,并给予患者腓肠肌按摩治疗,治疗措施为挤压2s后,放松2~3s,反复挤压5min,可有效促进患者下肢静脉回流。

观察组联合气压泵进行干预。患者取平卧位,保持双下肢呈现出放松状态,随后将气压泵推至病床旁,并于适当的位置进行固定放置,随后与主机进行连接后,接通电源,固定治疗套与患者双侧小腿上后,随后打开电源,并根据患者耐受情况对气压泵压力进行调节,通常控制压力约为60~100mmHg,保持气囊重复性的充、放气间隔时间约为4s左右,每次为患者气压泵治疗30min左右,每日2次,连续接受5~7d治疗。

1.3 观察指标

(1)D-D水平对比。所有患者均抽取空腹静脉血3mL,采用血液分析仪对患者进行检测;

(2)血小板及凝血四项水平对比。采集患者静脉血,采用血液分析仪对患者进行检验;

(3)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对比。包括无血栓、轻度血栓、中重度血栓;

(4)炎性因子水平对比。包括肿瘤坏死因子(TNF-α)、干扰素-γ(IFN-γ)、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等;

(5)生活质量对比。采用生活质量调查表(SF-36)对患者进行评估。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3.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和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s和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D-D水平对比

观察组患者D-D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D-D水平对比(±s,mg/mL)

表1. D-D水平对比(±s,mg/mL)

组别 n 治疗前 治疗后 t P观察组 30 0.43±0.18 0.87±0.16 12.525 0.000对照组 30 0.45±0.16 1.35±0.23 22.022 0.000 t 0.569 11.745 P 0.571 0.000

2.2 血小板及凝血四项水平对比

观察组患者血小板计数、纤维蛋白原显著低于对照组,凝血酶原时间、凝血活酶时间、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血小板及凝血四项水平对比(±s)

表2. 血小板及凝血四项水平对比(±s)

纤维蛋白原(g/L)观察组 30 183.52±20.43 14.25±1.28 12.89±1.05 31.28±4.13 3.15±1.07对照组 30 256.32±25.36 11.27±1.16 11.97±1.15 27.56±3.15 3.79±1.14 t 15.326 11.827 4.050 4.910 2.806 P 0.000 0.000 0.000 0.000 0.006组别 n 血小板计数(109/L)凝血酶原时间(s)凝血活酶时间(s)部分凝血活酶时间(s)

2.3 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对比

观察组患者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对比[n(%)]

2.4 炎性因子水平对比

观察组患者TNF-α、CRP、PCT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IFN-γ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炎性因子水平对比(±s)

表4. 炎性因子水平对比(±s)

组别 n TNF-α(mg/L)IFN-γ(ng/L) CRP(mg/L) PCT(μg/L)观察组 30 0.82±0.31 1.16±0.24 13.27±2.73 1.52±0.43对照组 30 1.45±0.57 0.76±0.37 21.96±3.52 2.18±0.74 t 6.141 5.736 12.338 4.877 P 0.000 0.000 0.000 0.000

2.5 生活质量对比

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5。

表5. 生活质量对比(±s)

表5. 生活质量对比(±s)

指标 时间 观察组(n=30) 对照组(n=30) t P生理机能 干预前 67.31±6.27 67.29±5.71 0.026 0.979干预后 86.73±5.14 76.32±4.79 16.231 0.000生理职能 干预前 68.36±5.23 67.82±6.17 0.731 0.465干预后 89.34±7.21 81.25±5.37 9.858 0.000躯体疼痛 干预前 69.31±6.27 70.52±5.73 1.561 0.119干预后 87.53±5.16 79.57±4.63 12.578 0.000一般健康状况 干预前 68.52±7.35 69.72±6.73 1.319 0.188干预后 87.47±5.16 78.76±4.93 13.370 0.000精力 干预前 69.31±7.25 68.74±6.83 0.627 0.531干预后 88.57±6.21 79.86±5.28 11.705 0.000社会功能 干预前 70.32±5.85 69.43±6.19 1.145 0.254干预后 86.79±5.13 78.63±6.72 10.573 0.000情感职能 干预前 69.19±5.27 68.96±4.29 0.371 0.711干预后 87.62±5.96 78.45±4.63 13.310 0.000精神健康 干预前 68.74±6.27 68.85±4.74 0.153 0.878干预后 89.18±5.73 79.52±5.71 13.082 0.000

3.讨论

临床研究指出[4],下肢深静脉血栓主要因血流滞缓、高凝状态、血管内壁损伤等因素导致,多数情况下因患者术后需要卧床休息、输血以及实施有创操作,可导致患者血管内膜造成损伤,致使血液呈高凝迟缓状态,从而增加了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风险。临床中对该病的常规预防主要通过肢体按摩,促进患者早日活动等方式,保持患者血流通畅,从而降低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但对患者预防效果不佳[5,6]。

气压泵是临床中新型物理治疗设备,通过对肢体外部进行加压而促进静脉血液循环,并增强机体纤溶系统活性,可有效改善患者神经与血液灌注,从而达到抗血栓的目的[7]。此外,采用气压泵对患者进行治疗,可设定压力对患者肢体进行反复按压,从而对肢体局部实施压力循环,较人工按摩相比,其压力更为均匀,且按摩速度与血流速度相近,使患者感觉更为舒适[8,9]。

在本次研究中,通过对患者实施气压泵治疗后,并取得以下研究结果:观察组患者D-D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血小板计数、纤维蛋白原显著低于对照组,凝血酶原时间、凝血活酶时间、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通过对患者实施气压泵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D-D水平,降低患者血小板聚集,缓解改善患者血常规和凝血功能检查指标,降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对患者预后具有重要影响[10,11]。本次研究结果与王艺羡等[12]研究结果相同,说明通过对ESD手术患者实施气压泵进行治疗,可有效降低患者血栓的发生,对减少ESD患者术后并发症具有重要的作用[13,14]。

综上所述,气压泵能治疗预防ESD手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并具有显著疗效。

猜你喜欢

气压血小板血栓
一种新型多通道可扩展气压控制器设计
献血间隔期,您了解清楚了吗?
防栓八段操 让你远离深静脉血栓
看不见的气压
机采血小板和冰冻血小板临床输注效果的差异分析
外周血网织血小板百分比检测对血小板减少及输注无效的意义
三种血栓各有堵点
阿司匹林对“红血栓”无效
不同方法调整血小板数量对血小板聚集功能检测的影响
三种血栓各有堵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