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利用道德与法治课堂培养小学生优秀思想品质

2022-05-23胡丽钦

黑河教育 2022年3期
关键词:学生主体道德与法治

胡丽钦

[摘 要]小学生正处在思想发展的关键时期,培养他们优秀的思想品质至关重要。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不能忽视立德树人的思想,更不能忽视学生的主体性,要充分利用课堂教学为学生的品质发展助力,使学生能够更积极主动地探寻生活的真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教师可以从课堂导入、生活化学习、实践活动、讨论交流等方面开展教学活动,培养学生优秀的思想品质,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思想品质;学生主体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要把立德树人的理念渗透其中,让学生能够在鲜活的课堂上感受到参与学习的快乐,促进学生能力的提升和品质的发展。当前,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在小学阶段并不受重视,一些学校由语文教师兼任道德与法治课,课堂上教师往往照本宣科,没有将教材中的深层意蕴挖掘出来,忽视对学生优秀思想品质的培养。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不断优化教学手段和教学内容,借助课堂导入、讨论交流、实践活动等教学形式,有效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一、设计导入,使学生思想融入

导入,作为课程学习的第一步,在课堂教学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就要从课堂导入入手,精心设计每个可以让学生动心、动情的教学环节,使学生在学习中融入更多的情感,发挥自身的主体作用,彰显自我价值。当前,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依然存在很多问题,尤其是一些教师上课随意、无目的,没有准确定位学科的教学价值,也没有把学生主体纳入教学中。要想改变这种现状,教师应认真处理教学内容与学生品质发展之间的联系,关注每个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程度,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例如,在《父母多爱我》一课的教学中,教师设计导入情境,为学生播放宋春丽主演的电影《九香》中的节选片段,让学生感受一个母亲对孩子的爱。当看到一个母亲为了孩子悄悄舔碗充饥的时候,学生都被感动了,这种能够走进学生内心的教学才是最具温情且有感染力的,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进而使学生对文本学习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同学们,请大家谈谈自己的父母是怎么爱你的?有没有过类似电影中这样你不知道的场景呢?你的父母是不是也在默默承受着一切呢?”在这样的导入中,学生的情感被充分调动起来,对父母充满感恩之情。

导入不是随意性的,教师要精心设计,在导入时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在第一时间唤起学生的关注度,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

二、討论交流,使学生自主体悟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我们要相信集体的力量,在教学中也是如此。教师要积极为学生提供讨论交流的机会,让学生的讨论更加热烈而有深度。在开放的环境中,学生更容易将自己的真实心情表达出来,也更容易在课堂学习内容中挖掘出个性和深意。当前,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教师存在“大包大揽”的情况,滔滔不绝地讲述,导致学生被动接受,这样的课堂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我们要打破这种课堂教学的桎梏,把学生的思维调动起来、主观能动性挖掘出来,让学生感受到自身能力的提升和思想的成长。

例如,在《我很诚实》一课的教学中,教师提供开放性的讨论议题,营造交流感悟的空间,让学生有兴趣、有话说、有争论、有思考,并从中认识到诚实是一种高贵的品质。在具体的课程教学中,可以设计如下问题:(1)在你身边,有没有遇到过不诚实的人?(2)这些不诚实的行为,你觉得会带来哪些危害?(3)对于不诚实的人和事情,你觉得如何处理比较好?针对这些问题,学生认真思考,积极发表见解,并通过小组讨论明确什么是诚实、如何做一个诚实的人。

对于每个学段的学生而言,讨论交流都具有积极的意义。教师只有全面了解学生的思想现状,才能有针对性地开展小组讨论活动,才能把学生的个性与共性有机融合,从而升华学生的思想品质。

三、展开实践,使学生亲身经历

实践出真知,只有面对真实的境况,我们的思想认识才会更深刻,领悟能力才会更强。小学生正处在思维发展的关键时期,教师可以借助形象思维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而实践活动则是很好的途径和载体。教师要善于调动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探寻道理形成的根源,并在具体的问题中加深理解和感悟,提升思想品质。教师不妨把具体的活动安排交给学生,这样既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也有助于学生在积极思考中提升道德修养,增强社会参与意识。

爱是人们内心不变的主题。如今的小学生大都是家中的宠儿,很多学生只知道索取爱,却很少付出爱。教师不妨为学生设计一些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悟爱的传递。例如,在《爱心传递者》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开展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提升学生的思想品质。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个社会实践作业:“同学们,今天老师交给大家一个任务,帮助家里的人或者社区里的人做一件他们想做的事情,然后写下来,让我们一起来分享你的快乐。”这样的实践活动,提高了学生作为社会一员的责任感,学生的思想品质也在实践中渐渐形成。

开展实践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学生在实践中更容易看到事情的本质,也更容易投入更多的情感,这样我们的教学也会变得丰富多彩。

四、关注内涵,使教学有效渗透

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指出:道德存在于儿童的生活中,良好品德的培养必须在儿童的生活中进行。因此,在课程教学中,教师应在理清教材内容、明确教学目标的基础上,深挖课程内容,紧扣课程的生长点,找准培养学生优秀思想品质的切入点和落脚点,让教与学植根于儿童的生活中。例如,在《可爱的祖国》一课的教学中,我先让学生向家里的长辈了解改革开放前人们的生活状况,关注那个年代的一些旧物件,然后让他们搜集资料,用图像资料进行补充。再用视频、图片资料进行展示,以此引导学生感受改革开放前人们的生活与现阶段社会生活的变化,通过对比使学生感受到现代生活的便捷和幸福,体会到现在美好生活的来之不易,进而感恩祖国,感恩生活,增强民族自信心,坚定理想信念。

五、联系生活,使学生知事明理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要把课堂教学内容落在泥土之中,使其开出最美的花。在日常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多联系实际生活思考问题,进行思维延伸和拓展,在不断感悟的过程中实现自我突破,从而提升思想品质。教师不妨为学生提供生活化的素材,为每个学生提供思考生活的空间,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会知识和道理。

例如,在《当冲突发生》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学会面对和处理生活中的一些问题,从而成为一个明礼、谦和的人。教师不妨这样引导:“同学们,我们内心住着两个人,一个是激动君,一个是平和君,这两个人当遇到事情的时候就会吵架,那么,通常情况下谁会获胜呢?”在这样的问题情境中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和交流,突显主题思想,并将这个问题延伸到生活中去,使学生学会正确处理冲突,正确对待生活中的人和事,提高学生自身的品质涵养。

生活化教学就要立足学生的生活实际,为学生的发展带来真正意义的进步。教师要改变以往的教学理念,让学生的生活在课堂上绽放光彩,也让每个学生都能通过学习文本内容而更好地生活。

综上所述,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培养学生的思想品质,使学生成为优秀少年。当然,品质培养不是一蹴而就之事,教师不能急于求成,要在学生熟悉的环境中找到教学的突破口,达成课堂教学目标。教师要精心备课,给予学生充足的自主空间,关注学生的精神成长,使课堂教学更精彩,使学生的思想品质更优秀。

参考文献:

[1]戴蕊.基于核心素养下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思考[J].试题与研究,2020,(32).

[2]姜瑞珍.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J].小学科学(教师版),2020,(09).

[3]潘海龙.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体现思想教育作用的有效策略[J].新课程导学,2020,(12).

[4]刘荣连.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学生思辨力培养探索[J].天津教育,2019,(21).

(责任编辑 赵永玲)

猜你喜欢

学生主体道德与法治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教材研读思考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教材使用策略探微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高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浅谈学生主体在高职《经济数学》中教学改革
高校中长跑运动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浅谈高中英语教学中怎样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立足高考下优化高三英语阅读理解教学有效讲评浅析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