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临汾关帝庙沿革考证

2022-05-21崔毅翔

今古文创 2022年19期
关键词:关帝庙开发

崔毅翔

【摘要】 临汾关帝庙占地面积是山西省第二大关帝庙,庙内现存三座建筑,影壁(搬迁到鼓楼北大街与古城路交叉口东南)、崇宁殿、春秋楼,是山西省临汾市重要的城市地理标志。临汾关帝庙创建于明万历年间(1573—1620),曾毁于康熙年间的大地震,在咸丰、光绪年间重修,1937年作为民族革命大学校址。

【关键词】 关帝庙;沿革;开发

【中图分类号】K87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2)19-0046-03

【DOI】10.20024/j.cnki.CN42-1911/I.2022.19.015

关帝庙已经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与广大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目前山西省现存关帝庙、关王庙、关圣庙或关帝庙遗址共2473处,是唯一最多的同名庙宇。山西运城解州关帝庙为全国关帝庙之规模最大,且被誉为关帝祖庙。目前现存最早的关帝庙是山西阳泉林里关王庙,为宋代(宋熙宁五年,1072年)建筑。

关帝庙由于其数量的众多,遍布全国城市乡村。佛教寺院有时也有关帝殿,甚至可以说,有华人的地方就有关帝庙,就有对关公的信仰与传播。

百姓不仅求雨有赖于关帝,乞求生育、消灾、除病、家庭和睦等方面都有求于关公;关公又被人们奉为发财致富、招财进宝的武财神。

因此关帝庙遍及中国大江南北,以及全世界有华人的地方。关帝庙用以纪念大家耳熟能详的三国蜀汉名将关羽,从宋徽宗大观二年(1107年)封为武安王后,历代帝王均封加各种封号,直至明万历四十二年(1613年)封为“三界伏魔大帝神威远镇天尊关圣帝君”。到清末光绪五年所封为“忠义神武灵佑仁勇威显护国保民精诚绥靖翊赞宣德关圣大帝”,封号字数达26字。可用“侯而王,王而圣,圣而帝,圣而天”概括其封号过程。在清代,关公被封为忠义神武关圣大帝,得武帝、武圣人尊号,与文王、文圣人孔子并列,其庙被崇为武庙,与孔庙并祀;皇室与国家社稷均置于关帝的特殊保护之下。集人君、天帝、神、圣于一身的关公,被抬举到至尊至圣的地位。道佛两家也把关公奉为护法神,封为“荡魔真君”“伏魔大帝”“伽蓝神”。

在民间,关公扮演了扬善惩恶、驱邪辟魔、主持正义的保护神的角色,成为妇孺老幼尊奉的万能之神,所以临汾关帝庙具有很高的科学价值和历史价值。

现存全国规模最大关帝庙——运城解州关帝庙占地面积为22000㎡,其余山西各府所在地关帝庙占地面积一般在3000㎡左右,如山西太原关帝庙占地3300㎡,山西大同关帝庙占地3572㎡,而山西临汾关帝庙原占地25560㎡,现有面积为11431㎡。应是除运城解州关帝庙外,山西省第二大关帝庙,关帝庙作为古代城池的主要建筑,其规模大小与城池等级制度紧密相关,临汾史称平阳,因此,临汾关帝庙对研究平阳府城规制、平阳府城历史具有重要历史价值,临汾关帝庙与临汾铁佛寺、临汾西北古城墙、临汾大中楼、临汾尧庙等成为平阳府城的主要地理坐标。

临汾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有着丰富的地上地下文物资源,涵盖了古人类遗址、尧文化遗址、商周、汉唐以及近代、近现代的考古发现,形成“四个优势”,即以丁村遗址为代表的旧石器文化,以襄汾陶寺遗址、下靳遗址(尧都区)为代表的新石器尧文化,以晋国遗址、曲村——天马遗址为代表的晋文化,以魏村牛王庙戏台、王曲戏台为代表的戏曲文化。

临汾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临汾关帝庙位于山西省临汾市尧都区二招巷内,2004年被定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关帝庙在历史的变迁中历经沧桑兴衰,据民国《临汾县志》记载,临汾关帝庙创建于明万历年间(1573—1620),清康熙三十四年四月初六地震倾塌尽废,知府王辅重修前殿。清康熙四十六年知府刘棨建正殿并后寝殿。清咸丰三年(癸丑年)太平军攻克平阳,纵火焚毁了临汾城隍庙、关帝庙。清咸丰五年七月初六关帝庙破土开工,清咸丰六年重建临汾关帝庙,光绪元年(1876)十二月九日,光绪帝为临汾县关帝庙御颁匾额“神功佑顺”;为临汾城西平水康泽王庙颁匾额“河汾保障”。清光绪二年于关帝庙门前左右各建一座石牌楼,东西对峙。

抗日战争期间临汾关帝庙一度被日军占领,日本侵略者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拆除了关帝庙前两座石牌楼,使关帝庙受到了很大破坏,这也是日军侵略临汾、文化掠夺临汾城的一大罪证。

现留存建筑除春秋楼于2016年落架大修外,其余皆为清代建筑,临汾关帝庙坐北朝南,中轴线现存崇宁殿、春秋楼。崇宁殿偏东南方存清代重修碑2通。重建关帝庙碑青石质,螭首,方趺。通高2.2米,宽0.79米,厚0.2米,咸丰六年(1856)立石。碑文楷书,9行,满行39字,共351字。记述重修临汾关庙及绘塑彩像之事。據《重建关帝庙记》碑中记载:“平河郡城之建有武廟也,屋宇宏厰,威靈顯著,癸醜(1853)歲毀於兵火,故址僅存……□□五年七月初六日破土,先將大殿、穿堂擇要修整,丹楹刻角,畫棟雕樑,繪塑金身……後殿迴廊等處已工……倡捐平陽府知府奎文知州衙臨汾縣知縣王應昌襄捐兼護太原鎮總兵署平陽營參將和□監工署鎮標右營守備張□……大清咸丰陆年1856岁次。”由该碑文可知临汾关帝庙为平阳府级关帝庙。关帝庙中至少应有穿堂、大殿、后殿、回廊等建筑。

临汾关帝庙现仅存三座建筑,即影壁(现搬迁至临汾鼓楼北大街与古城路交叉口东南)、崇宁殿、春秋楼。遗憾的是20世纪80年代为了拓宽临汾红卫路,临汾关帝庙影壁搬迁,导致临汾关帝庙规模大大缩小,临汾关帝庙从现存地理位置和其现存建筑,以及发现的地下建筑遗迹分析,其庙宇规制应为官方宫殿庙宇形制,而非一般民间规制庙宇。

大殿前应有三个大门,即依次为照壁、端门、雉门、午门(戏台),后为大殿、穿堂、后殿、春秋楼,四周回廊及配殿。从其南端位于临汾红卫路上的影壁,到春秋楼,到石牌楼其南北中轴线长达360余米,其规模之大,在我国现存古代庙宇中也较为罕见,这对研究我国古代庙宇建筑规划艺术,特别是超大规模庙宇规划具有重要的艺术价值。

临汾关帝庙的影壁原位于中轴线的最南端临汾市尧都区红卫路南沿。影壁,也称照壁,古称萧墙,是汉族传统建筑中用于遮挡视线的墙壁。从建筑学上讲,有遮蔽视线和丰富景观层次的效果;从文化角度上讲,属于中国传统风水学的“符瑞”范畴,有消灾降福,佑护生灵的作用。该琉璃影壁有三组琉璃方心组成,上设三个仿木砖雕硬山琉璃屋檐。明间琉璃方心为两游龙,两次间各一游龙,共四龙。一般常见的为三、五、九龙壁等,四龙壁较为罕见,影壁自上而下分为天、地、海三界,主体是四条蟠龙遨游飞动,衬以凤凰、麒麟、玉兔等祥禽瑞兽,赋予了这座四龙壁诸多的传统文化内涵,对研究山西晋南琉璃艺术具有重要价值。

崇宁殿坐北朝南,面阔七间,通面阔23.6米,进深六间,通进深18.9米的歇山顶建筑。其面阔与进深较大,在清代建筑中属大型建筑,较为少见,四周设“副阶周匝”式围廊,形似面阔七间,进深六间的大型建筑。崇宁殿有台基,台基高74.5厘米,南北宽7.15米,殿前设月台,三面设石雕勾栏,现保存9块。柱头雕寿桃、多菱形。有廊柱30根,栏板木雕“神鹰牡丹”“丹鹤迎福”“凤戏牡丹”“八仙朝元”等图案,技法精湛,艺术价值极高。崇宁殿的梁架结构的科学性极为重要,对研究古代木结构建筑构造、梁架结构、受力分析等是最好的实物案例。

临汾关帝庙1937年作为民族革命大学校址。1937年11月8日太原失守后,临汾已成为华北一个重要的抗日中心之一,山西军阀阎锡山的部队与日军作战之后已溃不成军,当时地方行政干部也纷纷远走大后方。这时深陷兵源危机的阎锡山急需充实抗日的有生力量,于是他接受了中国共产党和进步人士的倡议,成立了民族革命大学。在中国共产党推动下国共两党在临汾创办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民族革命大学(简称“民大”),学校地址就设在临汾关帝庙,阎锡山任校长,梁化之任办公室主任,中共党员杜心源、杜任之分别任政治处主任和教务处主任。

“民大”还有1个学院和4个分校,分别设于山西晋南各地。民族革命大学的成立很快从全国18个省,包括部分北京、天津、南京、上海,以及东北的流亡青年潮水般涌向山西临汾,民大一期学员即达到3000余人,两三个月后人数猛增至5000余人,当时的临汾关帝庙可谓是车水马龙、人声鼎沸,革命的力量汹涌澎湃。鉴于当时的学员文化程度差异较大,民大分成了大学部、高中部和初中部,学制为半年至一年。

民大设有军事、政治和民运三个系,主要讲授政治课和军事课。学校实行军事化管理,设有大队,大队下设中队,中队下设分队,从大队到分队都有军事队长和政治工作人员。按照军事训练的要求,学生每天早晨要集合在临汾关帝庙和临汾铁佛寺附近出操、跑步、爬山,练习射击投弹。

诞生于临汾的民族革命大学,在国家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培养了大批抗日人才,全国著名进步学者江隆基、李公朴、陈唯实、秦丰川、刘潇然、胡磊、周巍峙、徐懋庸、施复亮、侯外庐、何思敬、温健公等先后在此执教。很多教师是当时全国有名气的进步学者、专家和教授,可谓名流荟萃,盛极一时。许多爱国热血青年正是因仰慕这些学者、专家名流而来。全校政治空气十分浓厚,确实具有统一战线的性质,学校素有革命熔炉之称。

在临汾关帝庙民大授课的名师,多是自由发挥,各讲其所长,如施复亮和何思敬讲政治经济学,陈唯实讲唯物辩证法,侯外庐讲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江隆基讲苏联研究,秦丰川讲国际问题,刘达人讲中国外交史等。这些课程,均接近实际、切中时弊,受到学员的普遍欢迎。

作为民大的顾问和教授,李公朴在介绍教师、动员学生入学上也有重大贡献,何思敬、施复亮、陈唯实等都是他介绍的。李公朴不仅亲自授课,还同杜任之草拟了《民族革命大学纲领》和《民大教学计划》。他讲过《半年来的抗战形势》和《民主政治》等课程,指出抗战的潜力,鼓励全国上下,团结一心,同仇敌忾,抗战到底。他身材魁梧,目光炯炯,语言幽默风趣,给学员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临汾关帝庙写下不朽篇章。1938年2月下旬,日军进犯临汾,“民大”结束了第一期学习,大部分学生参加了抗日工作。临汾关帝庙见证了山西国共合作共同抗日的过程,是中国革命的摇篮之一、是古代文明和革命传统的交融之地,也是一处临汾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1938年2月底,日军大举进攻临汾,民大开始沿黄河东岸向吕梁山腹地撤退,继而转移到陕西宜川。1938年的夏末秋初,阎锡山将二战区司令部从陕西移驻山西,民大也由陕西宜川迁回到吉县的南村坡。8月间,二战区副司令朱德由晋东南回到吉县,应邀给“民大”师生讲话,鼓励大家坚持抗战,收复河山。

1948年,阎锡山的一部分部队曾驻扎临汾关帝庙,是国民党的一处军事指挥部。1948年3月7日解放临汾战役打响,同年5月17日临汾城解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根据广大人民群众文化生活的需要把临汾关帝庙的古戏台改建成了临汾大礼堂,在这里每天都有代表山西晋南经典戏曲临汾蒲剧上演,大礼堂的名气在当时很大,临汾关帝庙成为临汾城的一个文化休闲场所,广大人民群众在此听蒲剧、看电影。关帝庙的大院在八十年代、九十年代先后被临汾地区群艺馆、临汾第二招待所和第三招待所、临汾审批中心所占用,成了政府机构的办公场所。随着改革开放的扩大临汾的经济和社会飞速发展,临汾城市规模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现临汾城市规模要比原来的老城区大好几倍,临汾关帝庙也迎来新的面貌。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物是历史的见证,保护文物就是保护历史。要始终把保护放在第一位,切实加大文物保护力度,推进文物合理适度利用,使文物保护成果更多惠及人民群众。要系统梳理传统文化资源,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让文物说话、把历史智慧告訴人们,激发我们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新一任的临汾市委市政府领导班子深入贯彻习总书记的指示精神,合理利用文物资源,让临汾关帝庙“火”起来,给老城区的老百姓创造更好生活和工作环境,对临汾关帝庙周边环境实施大规模改造,重新修复崇宁殿,增修钟鼓楼等打造临汾关帝庙景区,恢复关帝庙清代以来规模,打造文旅融合的模范区域,给临汾人民创造一个身心愉悦的生存环境。科学保护和合理开发关帝庙也是临汾市转型发展的重要依托之一。有效保护、合理利用临汾关帝庙,对于讲好临汾故事、增强文化自信,激发临汾市人民群众热爱家乡、建设家园的精神情感,促进文化旅游业壮大发展、推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临汾关帝庙见证了临汾历史的演变,见证了临汾社会的发展,成为我们时代的记忆。

参考文献:

[1]李东洪.临汾名胜[M].太原:山西出版传媒集团,2012.

[2]乔忠延,孙保有.临汾城市变迁[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06.

[3]王国正.临汾史话[M].北京:东方出版社,2005.

[4]乔忠延.尧都人杰[M].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

1991.

[5]刘合心.历史的星空[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6.

[6]董耀星.天下第一都[M].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

1995.

猜你喜欢

关帝庙开发
关帝庙
承德关帝庙探析
城市化进程下的民间信仰与关帝庙文化
周口关帝庙建筑装饰艺术剖析
周口关帝庙中的佛道文化研究
浅谈动力总成骡子车开发方法
高中历史教学中对历史图片的开发及实际应用
在线投稿与编辑系统的设计与开发
遵义红色旅游开发对策研究
基于J2EE和Ionic的ITer学习APP设计与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