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及策略

2022-05-18王雅靖

中学生学习报 2022年23期
关键词:创设环境能力提升激发兴趣

王雅靖

摘要:课外阅读是小学生丰富知识,开拓视野的重要渠道,又是课堂教学的延续和拓展。要引导学生进行广泛阅读,首先要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培养学生阅读习惯;其次,教师要提高自身的能力,教师自身展现出自己对课外阅读的兴趣,学生会受到教师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再者,创设良好的家庭阅读氛围,建立学习型的家庭,家庭读书氛围会极大的激发学生阅读的热情。

关键词:激发兴趣;能力提升;创设环境

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小学里,独立阅读在学生的智力发展、道德發展和审美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阅读具有获取知识、开发智力、培养能力、陶冶情操、塑造品格的作用,这已成为语文教学中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手段。

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可见,阅读教学的重点在培养学生的感、悟、赏的能力。引导学生博览群书,帮助学生开阔眼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使学生身心健康成长。语文课程应注重引导学生多读书、多积累,重视语言文字运用的实践,在实践中领悟文化内涵和语文应用规律。同时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汲取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收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提高文化品位。新课标还对小学生的阅读量有了明确的规定,扩展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

阅读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来说如此重要,然而小学生的课外阅读状况却十分的令人不满意,据调查研究,新疆的小学生平均一年读的整本书不到三本(不包括绘本),小学生正处于知识的学习、储备阶段,大量的读书不仅能开拓孩子们的视野,同时也可以培养他们良好的语文素养,提升自身的审美趣味和健全的人格。另外课外阅读对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

一、小学生课外阅读存在的问题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不仅是课内的听说读写,而且在整个语文教学活动中处于中心位置,语文教学不只是在课内,仅靠课内教学是远远不够的。成功的语文教学必须把课外阅读作为课内阅读的补充和延伸,然而学生课外阅读的情况很不理想。大多数学生局限于课堂上语文课本的阅读,对于课外读物提不起兴趣或者积极性不高,学生课堂内外的通道没有打通,局限与教材体的阅读,大部分学生缺乏真跟书的阅读。我以为形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一)外界因素的影响

现代社会经济、科技飞速发展,电视、电脑、手机已成为家庭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由于小学生对新事物充满好奇,兴趣还不够稳定,控制力较差,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因此,精彩的动画片、网络游戏、手机游戏吸引学生的兴趣。学生沉迷于游戏,胡乱浏览网页,对电子产品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从而导致学生将课文阅读抛之脑后,丧失了对课外阅读的兴趣。

(二)家长的忽视

俗话说:“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想要孩子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父母就应该先做这样的一个人。爱阅读的父母本身就是孩子最好的阅读老师。

如今的社会,社会竞争压力巨大,家长们忙于各种事务无暇顾及个人素养,有些空闲还乐此不彼的专注于自己的爱好,很少有时间去读大量的书籍,难以起到身教的作用。甚至有些家长认为学习只学课本上东西,课外阅读只是看闲书,影响孩子成绩不允许看。正是家长们的忽视和认识不足,直接影响孩子的课外阅读。

(三)教师的引导不足

现代教育是素质教育,可是有些教师仍然摆脱不掉应试教育的影响,片面地唯成绩论,只要成绩好,便一切都好,过分重视知识的学,一味地去追求成绩,“压迫”学生做大量的作业,却忽视了课外阅读对学生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在语文教学中,对于学生学习,大多教师只重视课堂问题的结果,而忽视学生取得这一结果的过程。对于课堂讲解,教师大多只是依据教材耗尽心力的挖掘,然后教给学生,学生又依据着教师的讲解耗尽心力的学。似乎教师只是把教材吃进去,吐出来,然后教给学生。课堂上,孩子们如同口袋一般的只管张口接收,直到觉得满了、涨了,教师仍不肯罢休的无休止地往里灌。我觉得这样,教师和学生除了对知识的“吃”“吐” 和“收”,似乎没做别的事情!这样教室的思考,代替了学生的思考,也就造成了学生对读书的兴趣不高。

当然,有些教师也提倡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但却对课外阅读的认识不足。认为课外阅读是课外进行的读书,教师只负责布置课外阅读,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放任自读。有些教师不知如何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没有良好的教学策略。这样却是收效甚微。

正是由于以上的原因,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水平才会比较低下,阅读数量不够,质量不高。要想真正改变这种现象,需要学校和家庭的共同努力。

二、小学生课外阅读的教学策略

(一)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激发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学生才会积极的进行阅读,得到阅读的满足,产生愉快的情感体验。

1.举行故事会

对于多数学生来说不愿去阅读,采用举行故事会的方式讲故事。听故事没有负担,反而学生会对故事中的名人、情节产生强烈的好奇心,无形中激发了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如举办“故事分享会”,我先给学生分享了《西顿野生动物集》中的一段:“猎狗汪汪叫着,紧随照直前进的臭迹追来,这只牡兔的重量和个头在兔战时具有很大的优势……如‘急转弯、‘兜圈子、‘钻洞蛰居之类……”,学生听了教师绘声绘色的分享后,谈自己的感受与所得时,学生议论纷纷“这是一只什么样的兔子?”“这只兔子到底多聪明?”“这小兔子都会什么招数?”等等,学生兴趣高涨,特别想知道还有哪些精彩内容,我就趁势向学生推荐《西顿野生动物集》,用《一只白尾兔的故事》作为调动学生课外阅读的诱惑,借读书分享会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2.做读书绘本

兴趣是阅读的第一原动力,可是小学生活泼好动,专注性差,兴趣的转移较快,想要他们对课外阅读保持较长的时间较难,因此,在阅读中给学生定时,还为孩子们开辟读书成长记录册——做绘本。教学生读完后把自己所读得故事内容画出来,再用简单的文字概括主要内容,为图配文,不仅丰富了学生的阅读视野,而且培养了孩子们审美能力。这样,课外阅读由文字的阅读变成了审美的阅读调动了学生兴趣。让学生觉得课外阅读变得好玩,更生动、更深入,为我们的阅读教学打开了一扇新窗户,让学生在有趣的阅读中爱上读书。

3.開展读书交流活动

为了激发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开展丰富的读后活动,使学生加深对阅读的体验,受到情感的熏陶,享受读书的快乐。因此,我让学生针对自己阅读内容做的绘本,讲解给大家听,这样学生不仅能自主反馈课外阅读的情况,也提高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如:学生读得《一只鞋子找朋友》做成绘本,同学们共同看他的绘图,从图中大家看到鞋子的悲伤、难过。学生七嘴八舍的讨论“靴子伤心的原因”“鞋子想干什么”“怎样才能不让鞋子哭”“我们该怎样帮帮它”,绘本的内容很简单,在不知不觉中孩子们的兴趣调动了起来。孩子们乐意去分享他的课外阅读的绘本作品,学生的阅读积极性提高了。

当然,孩子读自己的绘本作品只是引领孩子阅读的一步,如果能配上相应的肢体语言来表现故事,那么阅读的快乐和喜悦就会发挥的淋漓尽致。如:学生做的《不做迷糊人》绘本读书分享时,学生表演旁观者的表情“瞠目结舌”“不以为然”“冷嘲热讽”,真是形象逼真,而且孩子们情不自禁自己做起了鬼脸。在讲演绘本时,孩子们开怀大笑、兴趣高涨,无形就成了课外阅读的催化剂。

教师能力的提升

夸美纽斯说过:“教师的职务是用自己的榜样来教育学生。”小学生具有向师性的心理特点,把自己的教师作为学习、模仿的榜样。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想要让学生爱上课外阅读,教师就要提高自身文化修养,给学生推荐课外阅读书目,必须自己先读。这样,教师与书本为友,课余可以和学生因谈书成为朋友,拉近师生的距离,学生因教师的示范作用而读书。甚至是为了与教师聊书而去阅读,这就是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教师的人格魅力的影响而去阅读。如:课余时间,我与学生聊张天翼的《宝葫芦的秘密》,我与学生课下交流“宝葫芦有什么秘密?”“王葆得到宝葫芦做得第一件好事是什么?”等等,读过此书的同学争先恐后的说,没有读书的同学看到读书的同学和教师聊的火热,也想参与其中,可是没读书只能置身事外,回去就恶补这本书,逐渐不读书的同学少了。课外阅读的兴趣因教师的读而被调动起来,因此在交流阅读过程不仅能起到激励的作用,还能起到督促的作用,可以说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以及文本三者之间的对话过程,更是一个教学相长的过程。

此外,疑问是阅读产生的动力,阅读是生活的延伸。学生在生活中产生的疑惑,有的能够通过父母或者老师来解答,有的不能够消化,这时候就需要阅读来解决。只有爱问问题的学生才有更浓的兴趣进行阅读,语文教学中要培养学生提问的能力。

语文教学中,不同的学生读了同一篇文章之后,会不会产生不同的理解和感悟呢?因为学生的文化基础、生活经验、想象能力、思维方式、思想境界、审美趣味等并不一定相同呀。学生面对同样的作品,特别是文学作品,产生不同的理解或感受,这是完全正常的,也就是所谓的:“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

《语文课程标准》教学建议中所提出的:“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也违背了《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提出的要求:“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这样的教学,忽视了学生自己对文本的感知、理解、体验、领悟;忽视了学生发散性思维习惯的培养;忽视了学生真正参与学习的主动性;忽视了学生不解、疑惑的眼睛……它重视的是教师怎样问学生,重视的是教师向学生问什么,重视的是课堂上问题解决的结果,而不是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过程。从而导致了我们的孩子越长越大,越大越没有问题可问,形成了一种学而不思,思而不疑,疑而不问的现象,进而也就不喜欢阅读了。

课堂上教师要给孩子一个空间,让他自己去思考,去阅读,去经历主人公的喜怒哀乐,这种沉浸式的阅读和发现,学生才会在阅读中成长,才会由课内走向课外。

长此,我开始厌倦这样的教育教学,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有价值。”我十分赞同他的这一观点,并且在自己的语文教学上进行了大胆的尝试与改革:为了能让学生思考,课堂上,我不再像往常那样牵着孩子的鼻子走,也不再像往常那样我问什么孩子们答什么,而是给孩子们充分的空间,引导他们自己去阅读、感悟、思考,并且我始终坚信,只要给孩子们空间,他们在学习中就一定有自己的奇异想法和独特发现。

爱因斯坦说过这样一句话:“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提的问题越多,阅读的兴趣会越高。

(三)家长的支持与配合

家庭是孩子课外阅读的主阵地,家长的支持与配合是开展课外阅读的主要力量。因此,作为语文教师需要通过家长会、讲座等方式,改变家长陈旧观念,让家长重视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并告知家长具体的做法:

家长想要培养孩子良好读书习惯,首先自己必须要起个表率多读书,如果自己不读书,强求孩子读书是不能培养孩子阅读的好习惯。只有一家人共同学习,孩子会受到家长行为的影响,养成自觉读书的习惯,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也就被激发了,孩子也远离了电视和网络游戏。

课外阅读可以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也可以让学生积累丰富知识,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因此,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习惯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当然,这习惯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完成的。它需要教学、学生、家长不断的努力。作为语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努力做好课外阅读的指导工作,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与习惯。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23.

[2]E·T西顿.西顿野生动物故事集[M].江苏:江苏译林出版社,2008.

[3]顾丽.浅谈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指导的策略[J].新课程.中旬,2016(10).

猜你喜欢

创设环境能力提升激发兴趣
浅谈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策略
方寸田园 语言氧吧
小学数学趣味性教学
区域活动下影响幼儿生命发展的因素探讨
让趣味融入数学课堂教学
信息化背景下高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升研究
浅谈如何让学生“乐学”“会学”初中物理
论合作模式下小学生个体数学学习能力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