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读”为支点,贯通“语用”训练

2022-05-17万德升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2年40期
关键词:语用训练朗读指导阅读教学

万德升

【摘要】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课程中最重要的学习领域,是语文实践最重要的根据地,小学语文课程的绝大部分课时都用于阅读教学,学生应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体会、把握运用语文的规律,从而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本文主要立足于以“读”为支点,通过选择“读”的内容、指导“读”的方法、拓展“读”的空间等步骤的研究,全面贯穿“语用”训练。

【关键词】阅读教学;朗读指导;语用训练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要求教师用课文去教学生朗读。阶段性目标中,每个学段都在说要教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同时,在教学建议当中又强调“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可见朗读在阅读教学甚至是整个语文教学中,是何等的重要。要让学生真正掌握这几种“语用”能力,教师就必须在课堂教学中入手,发挥自身的“组织和引导”作用,帮助学生与文本建立一个链接点,而这个链接点就是“读”。

一、精选“读”的内容,紧抓“语用”训练的契机

(一)删繁就简,内容宜精不宜多

在阅读教学前,教师就必须通过备课,精心挑选出文章中“读”的内容,方能更好地进行语用训练,在“读悟”中让学生通过“读”来理解课文。对于一篇课文的阅读,朗读的内容太多容易导致学生的理解疲劳;而太少又会让学生的理解只浮于表层。笔者认为,在选择指导“朗读”的内容中,那些与中心关联不大的,在全文中只起辅助、介绍作用的内容,只要一“读”带过,不需要反复指导朗读;而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发展思维,抒发情怀的内容便要不断指导、反复训练。在阅读教学中,读的内容选择必须要以精取胜,宁可精读不易多读,宁可“一课一得”,也不要“渔网撒网”却毫无收获。

(二)精益求精,牵一发而动全身

精选了“朗读”指导的内容后,在实际教学的实践中,教师可选择朗读指导的形式与方法还有很多,有时可以通过一句话、一个词甚至精簡到一个字的朗读指导,让学生反复训练后,可以将课堂情感在朗读中一步步推向高潮,以朗读带动全文教学,学生在这样的语言环境中,不断地提升自身口语表达以及朗读能力,同时,还能在潜移默化中对课文有了更深的理解,真正走进文本中,体会作者当时表达的情感。这种“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朗读训练方式,比老师的任何说教来的更自然、更实用、效果更显著。

(三)抓住契机,及时进行“语用”训练

在阅读教学中,“语用”训练不仅仅停留在朗读的指导上,而“语用”能力更不只是局限于朗读能力中。朗读只是阅读的起点,教师应该提倡学生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创造出更多的“语用”训练点,然后通过展开想象,通过“读说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表达出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在理解课文后再次进行反复的朗读,使“读”与“说”的训练在互相联系中互相促进,在提高学生朗读能力的同时,也不断地提升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二、指导“读”的方法,强化“语用”训练的力度

(一)指导朗读前,明确师生双方的地位与关系

“读”是阅读教学的生命线,离开了“读”的课堂是没有任何生气的,因为学生根本无法从自己的不断朗读、不同形式的朗读中收获到文本中蕴含的信息,所有的知识点,如果全都靠教师的“灌”,那是一种低效而无用的教学手段,学生永远在被动接受的环境中学习,试问又如何谈语用能力的培养和提升呢?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对话的过程,而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只处于组织者和引导者的地位,学习的主体是学生这一定律是永恒不变的,为此,笔者认为,教学教师一定要发挥其自身的作用,引导学生深入文本中去,真正做到与编者、文本对话,而这个过程的关键点就在教师如何“引”,学生又是怎样地“读”,教师在朗读指导上切记不能浮于形式,不能以个人的教授代替学生的理解,而应在技巧上适时、恰当地做出指导,把情感的体会留给学生,学生也只有在情感得到熏陶、感染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读好课文、理解好课文,这个指导过程正是学生从感知语言到感悟语言的一个变化。

(二)指导朗读时,注重朗读方法与语用训练相结合

“读”的形式多样化,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各学段的朗读目标中都要求“有感情地朗读”,这是指要让学生在朗读中通过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作品中的情感态度,学习用恰当的语气语调朗读,表达自己对作者及其作品情感态度的理解。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理解好课文,最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阅读方法的指导。因此,要加强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浏览,同时教师还可以组织多种形式的朗读指导,如:分角色朗读、情境创设朗读、个体朗读等,一篇文章可以把多种形式的朗读方式结合使用。从这一个训练过程中,体现出学生对整篇文章从“读准”到“读好”再到“读美”最后到达“读懂”的生成,而这个生成正是学生“语用”能力不断强化的过程。

以上设计中,这四“读”完全验证了陈寿说过的“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一句话,笔者通过调整了“读”的形式,丰富了“读”的内容,强化了“读”的训练,在不同形式的朗读指导,使学生在读中悟,在悟中读,很好地发挥了阅读教学中“读”的重要作用,让“读”不再是形同虚设,有效地培养了学生自读自悟的能力,强化了学生的语用训练,也赋予了“读”以真实的意义。

结语

面对新时代的挑战,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时刻提醒自己在教学的过程,“读”处于一个中心位置,每一个教学目标的达成,教学环节的进行,都应该建立在“读”的基础上。所以,笔者认为,以“读”为支点,贯穿语用训练这一做法,必须见机而作并长期坚持。为此,在今后的阅读教学中,教师更应认真钻研教材,正确理解、把握教材内容,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积极开发、合理利用课程资源。然后,灵活精选更多“读”的内容、设计更多“读”的形式与方法、挖掘更多“读”的深度;紧紧抓住教学中的“语用”训练契机、强化“语用”训练的力度、不断拓展“语用”训练的空间,让学生在学习中,把听说读写有机地结合起来,全方位地提高学生的“语用”能力。

【参考文献】

[1]于洁.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语用教学的有效性方向[J].文理导航(上旬),2021(12):21,29.

(责任编辑:洪冬梅)

猜你喜欢

语用训练朗读指导阅读教学
初中英语评判性阅读教学实践与探索
多元读写理论指导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
高阶思维介入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以“语”为点 以“图”为径
层层递进,让语用训练扎实推进
小学高段朗读指导三部曲
如何对低年级学生进行朗读指导
警惕语用教学技术化与功利化倾向
谈职高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朗读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