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红色资源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中的运用

2022-05-16王小卫

关键词:红色资源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

王小卫

摘    要:红色资源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史见证,是中国人民的物质宝藏和精神财富,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开展实践教学的重要素材。运用红色资源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必须充分利用红色资源的政治导向价值、文化传播价值和思想教育价值,以政治导向、理想信念、革命传统和革命精神、文化自信、品格养成为着力点,通过外感内悟的教学方法,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在知、情、意、信、行五个方面的统一。

关键词:红色资源;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22)04-0081-04

红色资源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以及改革开放伟大实践过程中形成的,以中国共产党为领导、以中国人民为主体创造出的物质和精神形态的统称,是中国先进文化的重要载体,是中国文化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按照性质和形态划分,红色资源可以分成物质文化资源和精神文化资源两大类。红色资源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素材广泛,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开展实践教学提供了充足的教育素材和得天独厚的条件。

一、充分利用红色资源的三种教育价值

红色资源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斗争和建设实践的产物,具有鲜明的政治品格以及特定的文化色彩,其讲述的人物故事、呈现的历史事件、展示的思想理念、折射的精神风貌,蕴含着深厚的教育价值,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开展实践教学的重要引领。

(一)政治引领价值

红色资源生动记录了中国共产党的成长过程、奋斗历程以及带领中国人民推进国家社会发展进步的丰功伟绩。回顾党的百年历史,中国共产党在上海石库门的建筑里、在嘉兴南湖的小船上奠定了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的初心使命;在井冈山艰苦卓绝的环境中点亮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革命信念;在遵义会议的激烈复杂斗争中坚持了正确的军事路线和政治方向,挽救了红军、挽救了党;在革命圣地——延安孕育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实事求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伟大延安精神,形成了以《实践论》《矛盾论》《新民主主义论》等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新中国成立后,在长期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伟大实践中又形成了以北大荒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特区精神等为代表的一系列革命精神,构建了中国共产党的精神谱系。红色资源凝聚了中国共产党的政治理想和政治追求,展示了中国共产党的政治理念和治理方略,凸显了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品格和政治风貌,折射了中国共产党的坚定意志和奋斗精神。这些精神成果是党保持政治本色和护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方向的重要精神力量,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的重要政治遗产。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要注重发挥红色资源的政治引领价值,充分运用红色资源开展对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思想道德教育,引导大学生拥护中国共产党、拥护中国社会主义制度,坚定跟党走的决心信念,坚定崇德修身、奉献国家的道德追求,坚定勤学笃实、敢于担当的行为养成,确保思想政治理论课立德树人的正确政治方向。

(二)文化传播价值

红色资源是优良传统、先进文化和革命精神的具体形态载体,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每一个历史时期都产生和涌现了大量富有时代特色、反映时代精神的红色资源形态。有以《把一切献给党》《青春之歌》《红岩》《红旗谱》等为代表的红色文学作品;有以《义勇军进行曲》《黄河大合唱》《白毛女》《东方红》《红色娘子军》等为代表的经典红色艺术作品;有以红船精神、长征精神、特区精神、航天精神等为代表的红色革命精神;有革命意志不可移、革命精神不可灭、革命理想高于天的崇高革命信念;有注重调查研究、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正确思想路线;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密切联系群众、清正廉洁的优良工作作风;有独立自主、艰苦朴素、勤俭节约、公而忘我、无私奉献的高尚道德风范;有批评与自我批评、勇于自我革命的光荣革命传统等。这些优良传统、革命精神、先进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始终保持革命性和先进性、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骨肉相连的精神源泉。思想政治理论课要深入挖掘红色资源中的文化价值,通过各种形式的实践教学活动,把红色资源中的思想理论、精神营养、艺术魅力和信仰力量传播出去,不断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培养学生自觉做红色文化的传播者。

(三)思想教育价值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对我们共产党人来说,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多重温这些伟大历史,心中就会增加很多正能量。[1]”红色资源中蕴含了极其丰富的思想教育素材,这些思想教育素材对于培育大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在长期的革命和实践中,中国共产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具体情况相结合,在革命、建设、改革和高质量发展等不同历史时期,形成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以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体系完备、内容丰富、实践性强、特色鲜明,其中蕴含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以及对中国社会全面客观、深刻透彻的把握,是认识、分析、解决中国问题的锐利思想武器。大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深入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思想精髓和具体要求,对于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分析、判断和处理成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准确把握国际和国内形势,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红色资源中的先进模范人物资源库也具有极其优越的思想教育功能。伟大领袖、革命烈士、战斗英雄以及各行各业作出卓越贡献的先进模范人物的光辉事迹、先进思想、进步言论、高贵品格、不朽精神,也具有强大的思想感染力和精神感召力,能够起到教育、引导、鼓舞、塑造大学生思想、品格和言行的作用。思想政治理論课实践教学要充分利用红色资源的思想教育价值,作好对大学生的理论引领、思想引导、价值塑造。

二、运用红色资源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五大着力点

我国红色资源的数量极为丰富,每一种红色资源都有其形成的特殊历史原因,有其独特的精神内核和教育价值。运用红色资源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要结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从五个方面着力开展教育教学。

(一)政治导向教育

政治导向教育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最核心的功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少年教育最重要的是教给他们正确的思想,引导他们走正路。[2]”红色资源承载着中国共产党的精神内核,折射出中国共产党的政治思想、政治理念、政治目标和政治追求。红色资源见证了中国共产党从嘉兴南湖的小船到北京天安门城楼的不断壮大,见证了中国社会从一穷二白到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快速发展,见证了中国人民从吃不饱、穿不暖到全面小康的幸福生活,见证了中国共产党勇于开拓创新和自我革命的无畏精神,同时也见证了中国共产党为民族谋复兴、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使命,见证了中国共产党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政治品格。运用红色资源进行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首当其冲的就是要教育引导广大青年学生,不断厚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伟大情感,坚定听共产党话、跟共产党走的意志和决心,坚定强国有我、奋斗青春的崇高信念。思想政治理论课必须始终坚持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生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政治立场,充分发挥红色资源的政治导向价值开展对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和政治教育,传播红色文化,赓续红色血脉,传承红色基因。

(二)理想信念教育

理想信念是人的精神内核,作为一种重要的精神力量,理想信念既能将人的精神世界统一起来使人心灵平静、精神饱满,又能给人以精神引领使人立场坚定、目标明确。因此,理想信念对于铸造人的精神世界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在2021年4月参观广西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纪念馆时强调,“红军将士视死如归、向死而生、一往无前,靠的是理想信念”[3]。井冈山时期,面对党内发出的“红旗到底能打多久”的质疑,毛泽东同志写下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和《井冈山的斗争》,科学分析了红色政权存在发展的环境和条件,重燃了共产党人的信心和斗志,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新中国成立后,面对帝国主义的封锁和一穷二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发挥不怕苦、不怕死、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精神,建立了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基础。改革开放后,面对人民群众追求美好生活的迫切需要,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发扬锐意进取、勇于创新的时代精神,不断深化改革,协调推动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民生全面发展,成功实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本目标。为民的初心、崇高的理想、强大的信念,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进步和发展。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要着重运用红色资源加强对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帮助大学生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决心,坚定投身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的信念,争做新时代的开创者、参与者和见证者。

(三)革命传统教育

传统是指历史形成、世代相传并具有一定特点的社会行为或现象,如一个国家或社会的制度文化、风俗习惯、精神风貌、艺术形式等。根据教育部印发的《革命传统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文件精神,革命传统可以诠释为“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历史进程中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而不懈奋斗中形成的政治觉悟、革命斗争精神、高尚品质和优良作风”的统称[4]。从具体内容看,革命传统包括拥护党的领导,对党忠诚不渝,勇于担当的坚定政治品格;对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以人民为中心的人民立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群众办实事的工作作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思想路线;英勇顽强、不怕牺牲、艰苦奋斗、勇攀高峰的革命斗争精神;自觉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爱国主义情怀;大公无私、甘于奉献、勇于自我牺牲的道德品格。这些革命传统是引领、规范、激励、支撑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前赴后继、艰苦奋斗的重要精神力量,是培育、塑造新一代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影响因素。思想政治理论课运用红色资源开展实践教学,必须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运用红色资源加强革命传统教育的讲话精神,“要铭记革命历史、传承革命传统,并用以教育广大干部群众,教育一代又一代青少年”[5]。紧紧围绕党的领导、理想信念、人民立场、思想路线、斗争精神、爱国情怀、优良作风等重点内容,强化革命传统教育,不断增进大学生对党、国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情感和认同,坚定意志品质,强化使命担当,培养优良学风,立志成长成才。

(四)革命文化教育

革命文化是在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指导下,在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及吸收和借鉴世界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以“革命”为价值取向和精神内核形成并发展起来的一种先进文化类型。它吸收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精华,继承了中华传统文化的优秀基因,融入了世界文化的先进成果,融合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创造,渗透了中国共产党的政治智慧,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锻造的文化成果。革命文化对中国“政治理想、政治观念、政治伦理、政治策略、政治制度、政治道路等进行一系列文化价值建构”[6],为中华民族文化赋予了崭新的内容。从形态上看,革命文化包含了一系列思想观念、价值理念、政策制度,如民主与科学、民主与法治的先进理念;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的社会主义本质理论;自由平等、民主法治、公平正义的社会价值理念;“八荣八耻”的新型伦理观念;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制度等。从“革命”的价值内核上看,革命文化包含了忠于人民、志于理想、勇于创造、敢于牺牲、善于胜利等核心理念[7]。毛泽东同志指出:“革命文化,对于人民大众,是革命的有力武器。革命文化,在革命前,是革命的思想准备;在革命中,是革命总战线中的一条必要和重要的战线。 [8]”革命文化推动了中华文化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型,促进了中华民族意识的觉醒,塑造了中国人民的精神信仰,凝聚了中国人民的价值共识,坚定了民族文化自信,提升了爱国主义情感,体现出鲜明的时代性、科学性、人民性和先进性特征,为中国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的发展注入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思想政治理论课运用红色资源开展实践教学,必须大力开展革命文化宣传教育,把革命文化作為涵养大学生思想品格、精神意志、道德修养的重要源泉,用革命文化丰富大学生的精神生活,提升大学生的精神境界,筑牢大学生的精神内力。

(五)优秀品格教育

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史长河中,涌现出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模范人物,他们英勇奋斗、不怕牺牲、前赴后继,为国家发展、人民幸福、社会进步贡献了自己的鲜血和生命。这些先进人物及其事迹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提供了最为鲜活的素材,是开展品格教育最为生动的案例。从夏明翰烈士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的大无畏精神到江竹筠烈士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铁做成的英雄气概,从王若飞面对严刑拷打坚贞不屈、严守党的机密到钱学森为实现共产主义社会伟大目标自愿加入中国共产党忠于党的事业的忠诚品格,从铁人王进喜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到黄大发带领群众徒手凿出“生命渠”的奋斗精神,从雷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到郭明义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的的奉献精神,这些革命英烈和先进模范人物身上所展现出来的高尚品格、坚强意志、伟大精神,是引领推动中国人民奋发图强走向未来的精神力量,是涵养中国人精神世界、塑造中国人精神品格的文化宝库,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思想政治理论课运用红色资源开展实践教学,必须充分挖掘红色资源的道德示范功能,教育和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利义观、得失观、顺逆观、生命观,引导培育大学生淡泊名利、甘于奉献、艰苦奋斗、勤俭节约、吃苦耐劳、勇于担当的高尚人格和优良品格。

三、构建“外感+内悟”的教学方法体系

运用红色资源开展实践教学,不是简单地参观、考察,也不是简单地讲故事、听讲解,而是要深入挖掘红色资源背后的精神内核、文化内涵和历史意义。这要求我们充分运用调查、观察、体验等感性方法对资源进行全面、直观的了解,然后上升到思想、情感、意志、信念等理性层面,最后再回归到学生的行为当中来。这是一个“外感+内悟”的过程,是一个感性学习到理性思考、粗浅了解到全面提升的过程,是实践教学的两个递进阶段。

(一)外感阶段:触、看、视、听、演

外感阶段主要是通过对红色资源的触、看、视、听、演的方式实现。所谓触,是指运用人的感觉器官对红色资源进行直接触碰和亲身体验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方法强调的是身体的直接接触和身体的浸润式体验,优点在于直观、体验感强、了解程度深、学习效果好。如学校组织学生开展的红色景点实地考察、红色文化足迹寻访、家乡揽胜等活动,都是对触这种教学方法的运用。所谓看,是指现场进行的运用人的视觉对红色资源进行观察、发现、学习和了解的一种教学方法。如学校组织的参观红色主题展览、观看红色电影、观看红色文艺演出等,都是看这种教学方法的应用。所谓视,是指运用多媒体视听技术通过电脑、手机或其他多媒体电子产品对红色多媒体资源进行视觉观看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强调通过多媒体资源的视觉刺激获得学习效果,符合当代青年偏好视觉型学习方式的学习习惯以及依赖多媒体电子产品的生活习惯,是一种现代新型教学方法。所谓听,是指通过广播、电视、网络、手机等工具和渠道收听红色视听教育资源获取教育信息的一种教学方法。在网络信息技术和多媒体视听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红色资源呈海量增长并广泛存储于广播、电视、网络等各种平台之上,使得视、听成为非常实用且有效的实践教学方法。当前,我国有数量众多的优质视听学习平台,如学习强国APP、学习公社APP、人民网APP等,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提供了大量优质的红色资源教育素材。所谓演,是指用文艺表演的形式演绎、重现红色历史故事、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实践教学方法。如学生自行拍摄表演的红色题材的微电影、自行演出的红色话剧和歌舞剧、自行组织的诗歌朗诵和文艺演出等。这种教学方法能够有效地增强学生的历史代入感和共情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具有良好的实践教学效果。

(二)内悟阶段:研、学、思、悟、行

内悟主要是通过研、学、思、悟、行的方式来实现。所谓研,是指通过参观调研、实地考察、文献阅读等方式,对红色资源形成的历史背景、内部的人物关系、发展的历史过程、产生的社会意义等进行分析研判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强调通过对红色资源进行深入挖掘和整理,力求探寻红色资源背后隐藏的故事。所谓学,是指学生自主参与、主动学习的一种实践教学方法。这种方法要求学生以积极主动的态度,按照教师设定的学习目标和任务、规范和程序,自觉搜集与红色资源相关的知识和信息,并且通过与教师的互动交流,不断修正实践活动的方法路径,最终完成实践教学的任务和要求。所謂思,是指学生在实践教学过程中要发挥大脑的功能和作用,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对红色资源背后的人物、故事、事件、现象进行理性思考以实现对学习内容掌握的教学方法。所谓悟,是在研、学、思的基础上对已经取得的学习成果进行进一步的反思,通过深入理解、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最后形成自己关于问题的观点看法或思想理念的教学方法。运用红色资源开展实践教学最容易犯的一个错误就是浅尝辄止、走马观花。没有悟的实践教学是没有灵魂的实践教学,不能在学中悟就不可能有深刻的反思,就不可能有心灵的碰撞和思想的升华,悟是实践教学的核心和关键。所谓行,是指身体力行。行是一切教育教学活动的重点和归宿。运用红色资源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要通过学习和教育引导大学生爱党、爱国、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激励大学生积极投身社会实践。学思并重、知行合一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重要特点,也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本质要求。

参考文献:

[1]习近平.论中国共产党历史[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1:24.

[2]习近平.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EB/OL].(2020-08-31)[2021-04-29].http://www.qstheory.cn/dukan/qs/2020-08/31/c_1126430247.htm.

[3]人民网.习近平谈湘江战役:中国革命成功的奥秘就是靠理想信念[EB/OL].(2021-04-26)[2021-05-06].http://politics.people.com.cn/n1/2021/0426/c1024-32088212.html.

[4]欧媚.让革命传统为学生健康成长铸魂——教育部印发文件对中小学革命传统教育进行系统设计[N].中国教育报,2021-02-20.

[5]习近平.用好红色资源,传承好红色基因 把红色江山世世代代传下去[EB/OL].(2021-05-15)[2021-05-27].http://www.qstheory.cn/dukan/qs/2021-05/15/c_1127446859.htm.

[6]胡献忠.中国精神之革命文化[N].中国青年报,2021-02-22.

[7]陈锋.中国革命文化:红色华章 英雄史诗——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J].人文天下,2021(4).

[8]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695.

[责任编辑  巴登其其克]

猜你喜欢

红色资源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
革命纪念馆红色资源的开发利用
有效发挥红色教育基地作用开展兵团组工干部党性教育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与策略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艺术探究
红色资源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及实现研究
基于综合能力测评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开卷考试改革
茶学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探索
《电气工程毕业设计》 课程的教学设计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
高职院校商务礼仪课程教学改革探索刍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