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困境与决策

2022-05-15张煦春

江苏广播电视报·新教育 2022年1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高校大学生

张煦春

摘要:心理健康教育作为高校重要教育内容,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大学生良好心理素质,不仅是高校素质教育实践的客观需求,也是大学生全面性发展的必然需要。对此,依据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困境,提出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的决策,旨在达到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实践的有效性模式。

关键词: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引言

高校教育阶段是大学生“三观”形成的关键性阶段,每一名大學生在成长过程中都会遇到环境适应、人际交往、学业压力、职业规划等多元的发展问题及困扰。在此背景下,为大学生开展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必要的。新时代背景下,针对大学生身心发展呈现的特点,以心理健康教育为引领,优化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及方法,提升心理健康教育成果,以此助力于大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彰显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的价值。

一、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困境

(一)大学生心理问题成因多维度

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目的是帮助、应对、解决大学生日常发展中常见的人际关系、就业问题、学习压力等方面体系的心理健康问题。而在新时代背景下,尤其网络技术的发展,拓宽大学生信息获取面的同时,也是大学生心理问题成因呈现多维度的特点,使大学生出现焦虑、紧张、烦闷的思想情绪,这一问题的存在,对心理健康教育有效性实施形成阻碍。当前,心理健康教育存在教育、引领理念落后的问题,大都采取“一视同仁”的教育理念传递心理健康教育信息,不能够对大学生多维度的心理健康问题进行针对性的教育与分析,这影响到心理健康教育在大学生成长中的价值性。

(二)心理健康教育方法单一

在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中,实施针对性、有效性的方法,可根据大学生心理健康情况的差异性,为大学生全面性发展指明方向,也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消除,帮助大学生走出阴霾,使大学生更为积极的面对生活、学习以及未来就业。但从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现状看,存在教育方法单一的问题,使大学生参与到其中积极性不高,导致心理健康教育成果不足。

二、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决策

(一)提升心理健康教育重视度

在高校教育实践中,应提升对大学生身心健康教育的重视度,促进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开展,从而为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助力。首先,加强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传力度,转变部分大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错误认知,认知到大学生参与到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重要性,使大学生积极主动融入到其中,尤其针对存在心理健康问题的大学生而言,使其通过心理咨询师的干预,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其次,树立“三全育人”思维,推助心理健康教育落实到高校教育全过程。诸如:发挥辅导员、思政教师、专业教师、科任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力度,使其在教育、管理、科研实践中融入、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信息,使大学生获取这些信息,帮助大学生解决日常的心理困惑。最后,为大学生构建心理健康教育干预机制,做到事前警觉、事中干预、事后引导的工作模式,从而促进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质量的提升。

(二)创新心理健康教育方法

在大学生发展进程中,高校应开展独立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完善心理健康教育教材及教学方法,从而为大学生开展系统性、科学化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首先,加强对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聘请专业心理健康人员作为教师,立足于心理学层面,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教材及教学方法的建构,为心理健康教育开展指明方向。其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在对大学生进行引领与教育中,以心理学视角,观察每一名大学生发展的差异性,明确大学生具体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采取多元的心理健康教育干预方法给予大学生及时的帮助。例如: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既传递心理健康教育信息,也观察每一名大学生,针对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的大学生,教师单独与其交流,明确其心理健康问题的轻度,以此开展相关的心理健康教育干预方法。最后,丰富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重视心理学学科的融入的同时,也关注情感信息、思想信息、文化信息的教育,丰富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从而为大学生身心健康全面性发展提供保障。

(三)延伸心理健康教育载体

在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既重视创新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也延伸心理健康教育的载体,为大学生提供多元的心理健康教育信息获取、实践、咨询的平台,使大学生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融入到其中,不断的提升大学生心理建设能力。一方面,依托于网络平台的虚拟性,在网络平台中既构建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库,也打造多元的心理健康咨询室,包含学业咨询室、职业规划咨询室等,通过与大学生在线交流,了解大学生心理困惑,从大学生实际情况,开展相关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从而帮助大学生解决生活、学习心理健康问题。为大学生开展网络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大学生可以匿名者的身份与教师在线交流,教师帮助大学生保护隐私,达到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治疗成果;另一方面,开展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讨论活动、研习活动,吸引大学生融入到其中,在其中获取多元的心理健康教育信息。例如:在活动中融入积极心理学,培养大学生积极的生活、学习态度。同时,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信息,以“三全育人”思想为导向,促进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到大学生发展全过程,使大学生可运用心理健康教育信息做到自我教育、自我发展、自我管理,从而提升大学生综合素养,彰显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实践的价值。

结语

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实践,依据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需要,加强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分析与研究,为大学生开展系统性、科学性、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引导,提升大学生心理韧性,使大学生能够积极的面对生活挫折与压力,从而促进大学生全面性的发展。因此,在高校教育实践中,应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增强心理健康教育实效性,从而彰显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实践的价值。

参考文献:

[1]李婷婷.思政教育视域下大学生心理危机的干预及预防[J].甘肃教育研究,2021(08):125-128.

[2]赵玉东.积极心理学理念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构建[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1,34(24):37-38.

[3]曾润红.家校协同视域下青少年心理健康成长的影响因素及策略研究[J].新课程,2021(06):180.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教育高校大学生
第十六届大学生年度人物
大学生就业趋势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高中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全面渗透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