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网络语言对高校思政课话语表达的影响及应对

2022-05-15曲艺

江苏广播电视报·新教育 2022年1期
关键词:高校思政课网络语言

摘要:信息化社会,互联网日益融入人们生活的日常,网络语言的使用也越来越频繁。高校思政课也发生了悄然的变化,思政课的话语表达也逐渐丰富多彩,这种变化也体现了思政课语言表达的时代变迁。互联网的出现和普及,特别是大学生网络语言的广泛使用,对于思政课教学产生了一定的影响。面对新的挑战,高校思政课教师要关注学生的语言使用情况,深入学生的实际,对教学内容的话语表达进行创新,大学生群体如何正确使用网络语言,要进行积极正面地引导。

关键词:网络语言;高校思政课;话语表达

时代的变迁,大数据、互联网、信息化时代的当下,自媒体也应运而生。网络平台在发展的过程中,也涌现出新的语言表达,即网络语言。网络语言已经渗透到生活的很多方面,语言的表达形式也发生了较为明显的变化。高校思政课的话语体系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具体来说,高校思政课的话语表达,逐渐倾向于贴近生活的变化。话语内容的转化,导致高校思政课交流形式的变化,交流的语言形式变为互动多元的形式。高校思政课话语体系折射和反映现实生活,才会充满生机和活力。作为与时俱进的学科,必然要体现出时代发展的要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语言表达,要贴近学生的实际需要,这样的思政课才会使学生入脑入心。

一、网络语言的特点及对高校思政课话语表达的影响

当代,互联网已经融入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之中,已经成为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大学生在使用互联网的时候,会接触到很多网络语言,同时也会自创一些网络语言,也就是说,网络语言表达已经成为大学生日常交流的重要方式。网络语言的表达,已然成为大学生沟通交流的重要媒介,而网络語言表达也会渗透到现实之中,线下的交流也会经常使用网络语言,这也给高校思政课教学,带来新的挑战。高校思政课教师的语言表达,也要与时俱进,需要具有时效性。为了使高校思政课程,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就要创新话语体系,积极应对这种新的变化,以期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网络语言表达多样化。网络语言表达的方式多种多样,层出不穷。有的语言使用和表达比较幽默搞笑,逐渐被大学生群体接受和传播,其语言表达方式也在改变。与传统的表达不同,大学生频繁使用的网络语言,更加体现出个性。每年都有使用频率比较高的热词,比如2021年比较火的网络语言有:觉醒年代、强国有我、双减、元宇宙、绝绝子等,在高校大学生之中广泛传播,成为他们表达的新宠。对近些年来的网络语言和网络热词进行分析和比对,能够发现有些网络语言确实具有正能量,积极向上。但是,网络语言表达的多样性和多变性,会导致高校思政课的话语体系受到一定影响。思政课的话语表达具有正统性和权威性,提升思政课教学效果,也可以使用一些具有正能量的网络词汇,融入思政课的具体教学过程之中。与此同时,网络语言也有一些是负面的表达,也会对大学生有一定的影响。有的网络语言,在现实交流中,会给人一种不知在说什么的感觉,还有的采取缩写的形式,这些现象的出现,如果高校思政课教师对于这些网络语言不了解,沟通起来会有一些障碍。互联网出现之前,传播的途径主要是通过电视、收音机、报刊等方式,这些媒介具有线性的特点,所以话语体系和话语表达,以及语言的运用,主要是单向的传播。互联网出现之后,特别是自媒体的兴起,出现了很多平台和软件,与传统的单向传播有所不同,话语表达受到了冲击和挑战,话语表达的权威性遭到一定程度的消解。在互联网空间,个体都能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意见。网络语言表达的主体逐渐多元化,高校大学生群体也参与其中。这种现象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思政课的话语表达。新时代,为了更好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高校思政课也进行了一系列教学改革,虽然不是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师依然是教学活动的主导,但是课堂还是存在抬头率不高的现象,部分学生沉迷于手机,学生更加倾向于网络语言的表达。思政课话语表达尤为重要,为了提高思政课的教学效果,避免师生互动交流的障碍,网络语言确实对思政课堂具有影响。大学生网络语言表达来源于虚拟的社交网络,在虚拟的互联网空间,大学生接受的网络语言五花八门,多种多样,逐渐被网络语言所吸引,使用的频率也是非常之高,在大学生群体中广泛使用。这其实有一种现象就会出现,那就是思政课的话语体系,学生会有一定的排斥。因为互联网空间的语言表达有的形象生动,具有很强的吸引力,而且传播的速度也特别快。思政课是学理性和思想性比较严密的学科体系,学生对于传统说教式的话语体系难以产生足够的学习兴趣。高校大学生不能沉迷于互联网,应该正确区分虚拟与现实。

二、高校思政课话语表达的应对举措

网络语言的不断更新和发展,对于高校思政课的话语表达来说,也是可以吸收和借鉴的,因为有些网络语言表达,确实生动幽默,表达的内涵和样式也比较丰富。所以,高校思政课应当符合时代发展的趋势,思政课教师也需要对网络语言进行了解。为了提升思政课的吸引力,教学内容并非要跟随网络流行的步伐,一方面,可以把流行的网络语言运用到思政课语言表达之中;另一方面,要积极寻找思政课与网络语言的契合点。由此可见,高校思政课可以借鉴和参考当下流行的网络用语,但同时也需要思政语言表达的权威性,努力挖掘思政语言的感染力,实现思政课话语体系的吸引力。更进一步,高校思政课程可以对大学生网络语言表达进行正确指导,使大学生有一个理性的认识,更好地使用网络语言。

(一)关注学生实际,尊重学生的语言表达

高校思政课具有自身的学科特点,从本质上来看,就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所以需要以学生为中心,了解学生,才能对其进行正确的教育。思政话语表达需要创新,这样才能更好融入学生,不断提升大学生的道德水平和政治素养,培育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高校大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属于被教育的对象,但是学生也希望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也就是现在所谓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新时代大学生喜欢自由和包容,在互联网这个虚拟空间中,可以自由地进行表达,发表对一些事情的看法和观点,使用喜欢的网络语言进行交流。思政课教师要倾听学生的声音,掌握其思想动态,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思政课教师应当融入互联网,在互联网空间中,加强与学生的交流与对话,尊重学生的话语表达,倾听学生内心的想法和观点,掌握学生的实际情况及思想状况。思政课教师在具体教学活动中,避免使用命令式的语言表达。因为这样,学生就会逐渐接受并积极融入到思政课的内容之中。对于学生的网络语言表达,思政课教师也需要尊重和包容。网络语言表达方式,是互联网时代发展的产物,应当适应这种新的变化,而不是排斥和回避。若要消除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差距,就需要主动与学生进行交流,从教学活动的主导者转变为倾听者。教师与学生平等地进行交流,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通过方式方法的改进和创新,高校思政课的内容才会真正走进学生的内心,并外化为行动。互联网已经成为大学生必不可少的部分,关注学生的实际,找寻贴近学生的话语表达,获得学生的认可,已经成为高校思政课的发展趋势。思政课的语言表达要贴近学生的生活,重视对学生正确三观的培育,引导学生追求美好的人生理想。

(二)吸收积极网络语言,创新思政课语言表达

高校思政课话语表达要进行创新,使用的语言要符合时代的发展要求,体现时代的特征,更新语言表达的内容。避免与时代发展脱节,语言表达的内容要与时俱进,逐渐会被学生所认可。高校思政课教师要适应这种新变化,了解互联网语言的最新表达方式,把握其动态和趋势,过滤负面的网络语言,使学生在健康的网络环境下,构建积极的语言表达。思政课教师还要在运用网络语言的同时,结合国家的大政方针,对流行的网络语言进行灵活地使用,使思政课的语言具有生动性和感染力,提升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动力,积极地融入思政课堂。互联网提供了丰富的资讯和内容,拓展了思政课的语言资源。思政课的话语表达可以充分运用互联网的流行用语,教师应当对网络语言发展规律进行了解,弄清发展的脉络,掌握当今网络语言的形式和特点,以及大学生网络语言的审美动态,进行精准、全面地把握。对于被大众所认同的积极网络语言,可以加以使用。教师也可以运用当今流行的表达,增强话语表达的吸引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忱,在进行思政内容教学的同时,增强网络思政语言的影响力。所以,思政课教师需要提升网络技能,使用积极的网络词汇进行表达,融入学生的网络世界,提升思政课的育人效果。具体来说,还是需要对思政课的话语表达进行创新,遵循互联网语言表达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兴趣,运用受学生欢迎的语言,使思政课堂更加接地气。

(三)正确引导大学生使用网络语言

高校思政课教师创新语言的使用也是非常重要的,会对思政课起到影响和作用。思政课教师网络素养的提升,对于网络语言的使用和创新,构建思政话语体系,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可以把互联网融入其中,促进信息化与思政课的融合,赋予时代内涵,提升思政课的魅力。高校思政课教师,要把所教内容和网络语言结合起来。思政课教师可以通过一些培训,了解并掌握网络语言表达的发展趋势,熟悉新媒体的网站以及使用的方法,能够和学生进行无障碍沟通和交流,实现思政话语表达的传播,提升思政教育的感染力。思政课教师还要加强对热点问题、互联网思政话语的研究,增强甄别网络信息的能力,抵制不良内容对学生的影响,创新思政语言表达,使其符合当代大学生健康成长的话语表达体系。

网络语言表达依然存在一些需要重视的问题,比如有的网络语言使用和表达,比较粗俗;还有的违背了公序良俗的原则;有的表达颠倒了语序,与正确的语法规则格格不入。这些问题的出现,会使大学生语言表达产生迷茫,同时潜在地影响高校思政课的教学工作。由此可见,高校思政课教师应当具有网络语言的分析和规避能力,避免负面网络语言的扩散和传播,减少对大学生的不良影响。高校思政课教师,还需要把马克思主义、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同网络语言进行融合,使思政课话语表达融入到大学生群体之中。与此同时,高校思政课教师可以在互联网平台中,发表规范的话语表达,宣传积极先进的话语,获得思政课的主流话语权。面对一些不规范、非理性的网络语言,要有正确的立场,树立高校思政课程的理论自信和话语自信。

参考文献:

[1]何天雄.“00后”大学生网络语言解读[J].当代青年研究,2021(06).

[2]侯欣彤.网络语言传播下思政教育话语体系转换的意义和对策探析[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05).

[3]宋庆彬.网络语言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話语中渗透与引导[J].继续教育研究,2021(02).

作者简介:

曲艺(1986—),女,吉林省吉林市人,博士,北部湾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主要从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研究。

基金:2020年广西高等学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课题:互联网场域下新时代大学生网络语言表达心理机制及引导对策研究(2020LSZ057)。

猜你喜欢

高校思政课网络语言
“中国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方法探析
十年磨一剑:思政课教学改革发展综述
“翻转课堂”在高校思想政治课中应用的可行性研究
网络考试:高校思政课考试改革的新取向
网络语言对汉语言文学发展的影响
从模因看网络语言的流行和传播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网络语言朝生暮死现象探析
模因论视域下的网络语言汉英翻译
模因论视角下的英汉网络语言对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