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立以学生发展为核心的小学班级管理制度

2022-05-10韩文英

家长·中 2022年4期
关键词:管理制度班级小学生

韩文英

小学生生活经验较少,一天中大部分时间都在与教师及同学接触。因此,学校是小学生养成规则意识、塑造价值观念的重要场所。教师要利用好这一机会,制定科学合理的班级管理制度,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在新课程改革的大环境下,教师也要着重培养小学生的综合素质,注重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尊重个人意愿,以学生为核心进行班级管理。

一、班级管理含义和现状

班级管理并不是一个静态的过程,事实上,班级管理一直处于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中。班级管理要求按照教师的具体要求,并运用一定的措施带领学生一同调控、组织、规划与协调班级内部多种资源,从而达到教育的目标。目的性、计划性与步骤性是班级管理的主要特性,属于一种社会活动,此社会活动的主要目的就是帮助学生全面发展与进步。我国长期受应试教育理念与模式的影响与制约,在很长的时间内教师都将考试成绩与班级排名作为衡量学生的标杆与依据,当前部分学校在班级管理方面还存在一定的不足需要完善。例如,在班级管理模式方面以班主任为中心、在班级管理制度方面比较固化,而且民主管理程度不高。为进一步完善班级管理,班主任应对班级管理制度提高重视度,为学生构建一个以学生发展为核心的新制度,在班级管理中充分重视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在主体位置上学习与探究知识。唯有这样,才能有效处理并完善班级管理所面临的诸多问题。

二、建设班级管理制度的重要性

针对小学阶段学生而言,建设班级管理制度的重要性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有利于形成班级文化。班级学习氛围在一定程度上受班级管理制度的影响与制约,与此同时,制度建设也属于班级文化,开展各项班级管理工作都在一定程度上发挥着积极与正面的影响。比如,健全与完善的班级管理制度有利于顺利开展丰富多样、灵活多变与学生喜爱的班级活动,可以有效丰富学生课余时间,同时充实学生的精神世界。其次,良好的班级管理制度能够强化班级管理和建设水平,优化班级管理方式并培养学生自我管理意识,从而帮助学生逐步提高自身抵抗不良习惯的能力,有助于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最后,班级制度和班级管理是呈彼此助推的关系,健全的管理制度能够帮助班主任更好地管理和建设班级,而班级管理能够进一步完善与优化班级管理制度,促使学生提高班级管理的热情。所以,班主任首先应认识到建设班级管理制度的重要性,并以发展学生为核心,为学生建设一个优质且健全的班级管理制度。

三、以学生发展为核心,建设小学班级管理制度的方法

(一)分析行为特征,掌握学生性格

为了建立真正以学生发展为核心的小学班级管理制度,教师首先要对学生的性格及行为特征了如指掌,这样才可以制定针对性的管理策略。由于成长环境及个人性格的不同,每个学生的行为模式都是有差异的。除此之外,小学生的思想比较单纯,他们很容易被外界的信息所影响。因此教师应时刻关注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应与学生多加沟通与交流,在与他们互动的过程中,掌握学生的心理状况,并且与他们共同分析、解决问题。

小学生大多天性敏感,他们更在意他人的看法与意见,因此,教师要让学生感觉到自己被尊重、被爱护,学生才会在教师面前卸下防备,将自己的真实想法表达出来。教师在掌握了学生的学习状况及心理健康情况之后,便要在大体上制定总体的管理制度,如班级纪律、班级公约、选举规则等,要让小学生明白规则的重要性,以及在班级中自己的角色是什么。在学生具有初步的规则意识之后,教师便要根据学生的性格及想法将规则细化。在管理过程中,规则不能是一成不变的,因为小学生在不断成长,因此教师也要根据学生的变化制定新的管理规则,这样才能够真正做到以学生发展为核心去管理班级、与学生共同进步。

(二)制定选举规则,明确班干责任

班级干部不仅是教师的小助手,同时也是连接教师与学生之间沟通与互动的桥梁,因此,班级干部肩负的责任重大。无论是班级管理,还是个人发展,班级干部这一自我管理的途径都可以为学生提供无限的可能性。但是在传统的小学班级管理过程中,教师、班级干部往往与同学之间是割裂的,并且受其他因素的影响,许多小学生认为班级干部只是给教师“打小报告”的。这不仅对班级管理工作造成了阻碍,也不利于学生的个人发展,他们会在这种压抑扭曲的班级氛围中形成不健康的心理,从而形成错误的价值观念。既然是要建立以学生发展为核心的小学班级管理制度,那么教师便要重视班级干部选举这一方面,做到公平、公正、公开。每个学生的天赋不同,有的学生可能成绩不好,但是有较强的领导能力;而有的学生成绩优异,但是性格内敛,不具备统筹能力。教师在制定选举规则时,应抛弃偏见,不再一味地重用成绩好的学生,而是应当综合考虑,根据学生的管理能力进行选拔。这样不仅可以挖掘不同学生的潜力,还可以让他们在班级中找到自己的位置,从而获得学习与生活的信心。班主任也要建立完善的班级干部问责制度,做到分工明确,让每个人各司其职,共同管理班级,做好班主任的小助手,并使個人综合素质不断提升。

(三)提倡自我管理,提高核心素养

在传统的小学班级管理工作中,学生对教师的依赖程度普遍过高,教师也会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加强对小学生的监管。这种管理方式有利有弊,一方面,它可以养成学生的规则意识,让学生明白自己在规定的时间内应该完成哪些任务;另一方面,它也剥夺了学生自我管理的权利,导致学生的天性被压抑。这就导致学生虽然可以根据教师的安排完成各种任务,但是一旦脱离教师的管束,他们便无所适从。为了推动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教师应当在班级管理中提倡自我管理,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以及进度安排接下来的计划,教师则给予相应的指导。小学是培养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阶段,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必须明确自己的责任,更新教学观念,放心大胆地将班级管理工作交给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才是学习的最终目的,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小学生与之前相比更加具有自己的个性,在思考问题时,也会顾及成年人不会考虑的方面。小学生在未来的学习与生活中,更多的是依靠自己的能力,因此教师与家长都应当适当放松,让孩子在较早的时期树立自我管理的意识,以此使孩子能够在之后的道路上走得更加顺利。

(四)强化自主管理,培养学生自主管理能力

自主性是每一个人的基本与根本属性,为此,班主任应重视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在班级管理中帮助学生学会自主管理自身的学习与生活,并正确认识与发掘自身的优势与价值,以此进一步深入挖掘潜在能力。班主任要帮助学生学会应付社会生活与学习生活,并有能力很好地规划自己的人生,以此为国家培育一个具有优质生活品质且具有正确人生目标的优质人才。从成长规律层面而言,小学阶段的学生普遍介于8岁至12岁之间,此阶段学生一般已经具有良好的神经调节能力与自我调控能力。这就证明,小学阶段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自主管理能力,为此,在班级管理环节中班主任应针对性搭建真实情景,以此逐步强化学生自主管理能力,促使学生心理逐步成熟,成长为社会需要的人才。

(五)结合学科教学,深化班级管理

人是多样化的,在不同的情境下会表现出不同的性格特点与行为模式。因此,为了能够加强班级管理,进一步了解学生在平常的表现,班主任应当加强与各个任课教师之间的沟通,深刻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进一步制定新的班级管理制度。在学科教学中,任课教师也要提高个人素质,学习管理的相关知识,在课堂中寓教于乐,营造轻松欢乐的氛围,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深化班级管理。班级管理不只是班主任的工作,更是全体教师的共同责任,因此学校在培养师资团队时,也要注重相关的培训,结合学科教学开展班级管理,提升管理的效果。教师在授课时应当平和可亲,但是也要树立自己的威信,这样才能够维持良好的课堂秩序,对学生进行德育,从而提高他们的核心素养。除此之外,学校还应当配备专业的心理咨询教师,为学生提供心理健康的专业课堂教学。在平时,教师与学生在遇到问题时,也可以寻求心理咨询的帮助,尽可能地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用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生活,这样才可以在班级中营造良好的氛围,这对教师以及学生的进步都是十分有利的。

(六)选择合适目标,实现自我超越

设立目标可以让学生更加有动力学习与进步,并且保持适度压力的状态,也可以让小学生更紧张,促进核心素养的提高。因此,在制定班级公约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个人情况以及兴趣爱好,选择合适的目标进行自我提升。小学生的好胜心都比较强烈,教师也可以在班级制定光荣榜,让小学生将自己现今的状态与要达成的目标写在光荣榜上,班级内部每个月进行一次评比,完成目标的小学生可以获得一等奖,进步速度最快的学生可以获得二等奖等。教师也可以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小组与小组之间进行比较。设立目标这种方式可以培养学生的竞争精神与合作精神,且在他们之后的学习与生活中可以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与此同时,对小学生来说,制定目标也可以让他们认识到自己与他人之间的差距,从而更好地超越自我。如今社会竞争激烈,小学生应当始终以顽强拼搏的精神面对生活与学习中的各种挑战,提升个人素养,成为新时代需要的人才。

(七)合理融入竞争机制,培养合作意识

搭建一个好的班集体,离不开一股“气”,即需要勤奋探究的学习与团结上进的班级风气。当班集体被这股“气”所包围的时候,这个班级将成为一个战无不胜的优质班级。要让班集体充满这股“气”,需要在班级管理中合理引入竞争机制。竞争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产生并发展,竞争与发展是相互依存并相互促进的。为此,为进一步优化班级管理,构建一个以发展学生为核心的管理制度,就必须在班级管理中合理融入竞争机制。与此同时,小学阶段学生普遍也都有着不服输的精神与性格特点,所以,竞争和小学生的性格特点比较吻合。为搭建健全的班级管理制度与优化管理质量,学生将知难而上逐步努力。在班级管理环节中增添竞争机制,有利于学生在竞争环节中逐步形成竞争理念、意识并提升竞争能力,从而逐步成为一个自主、自立、自信且有坚强意志力的人。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具体表现给予合理的表扬或者批评,让学生在班级管理中形成危机意识。在竞争环节中,班主任应灌输学生合作意识,让学生了解合作对提高竞争力的作用,引导并鼓励学生积极合作,让学生通过团结合作的方式提高竞争力,促使学生形成民主和谐的同学关系,为学生全面发展奠定基础条件。

(八)搭建班级组织,革新组织结构

为促使班级全体学生全面发展与进步,教师应搭建班级组织并革新与创新组织结构。在管理班级环节中,班主任要淡化权利意识,并针对性优化学生服务理念与协调理念。教师可以根据圆形组织理论,革新班级管理组织构架。所谓的圆形组织理论,是指应构建一个民主和谐与团结的班级管理构架。此种圆形班级管理应冲破上下级的束缚,班主任应以平等的方式和学生进行互动,须积极融入班集体,不应以局外人的角度来管理班级,更不应该以局外人方式对学生发号施令。而且基于圆形班级管理理念下,应摒弃严厉的金字塔体系,秉持流动性、灵活性与平面性的原则分配班级职务,给予班级每一名学生管理班级的机会与权利。

经过实践得出,此种圆形班级管理理念可以帮助学生全面成长与發展。因此,为优化班级管理质量并制定出以发展学生为核心的管理制度,班主任必须赋予学生管理的权利,帮助学生逐步形成责任心,为学生提供发展与进步的空间。在班级管理中,圆形组织构架将发挥导向的作用,逐步帮助学生学会自我评估并明确自身能力,学生将学会依据自身的潜能与个性制订人生计划与确定方向。此外,学生还将逐步形成并强化自控能力,将以良好的行动力奋斗与努力,并逐步达到人生目标,从而逐步优化自主管理能力。

四、结语

总而言之,随着时代的进步,在当前的小学班级管理中,教师应当摒弃错误、陈旧的教育观念,以学生为核心建立全新的班级管理制度。小学生只有在成长的过程中学会独立处事,才能够在之后的成长过程中从容不迫地面对各种挑战。因此,教师应当与学生共同努力,尊重学生的想法,与学生共同管理班级,朝着越来越好的方向不断前进。经过本次探究活动得出,以学生发展为核心,建设小学班级管理制度的方法为:分析行为特征,掌握学生性格;制定选举规则,明确班干责任;提倡自我管理,提高核心素养;结合学科教学,深化班级管理;选择合适目标,实现自我超越;合理融入竞争机制,培养合作意识;搭建班级组织,革新组织结构,等等。

(宋行军)

猜你喜欢

管理制度班级小学生
制度与规范:近现代设计管理制度研究
班级“无课日”
浅析新时期企事业单位管理制度建设
他是一个了不起的小学生
班级FACE系列大放送
基层农技推广管理制度对农技员技术推广行为的影响分析及完善措施研究
我是小学生
资金管理制度的创新研究
一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测试
以牙还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