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感悟实验奥妙,体会数学乐趣

2022-05-10王燕华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22年2期
关键词:数学实验数学教学小学数学

王燕华

【摘要】数学实验作为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吸引学生课堂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项重要手段,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数学实验与教学活动二者的有机融合予以足够重视,并以清晰认知数学教学活动中应用数学实验的重要性为基础,探索数学实验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的应用策略,以此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提升学生问题解决能力及问题分析能力,推动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教学;数学实验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苏省常州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专项课题“农村小学数学实验的组织方式和教学策略研究”(CJK-Q2020012)阶段性研究成果.

小学阶段为学生打下知识基础的关键阶段.而数学学科作为基础学科,在学生学习生涯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重视科学有效教育手段的引入.分析此阶段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可知,小学生对于形象、直观的事物易于理解,而数学实验本身具备直观形象的特点.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将数学实践融入课堂实践中,以此吸引学生课堂注意力,帮助学生感悟数学学科学习的魅力,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数学学习活动中,并推动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引入数学实验的重要价值

分析发现小学阶段是学生思维高速发展阶段,在此阶段教师可借助数学实验的引入推动学生逻辑思维的形成,这也有助于学生数学体系的建立.小学生多具有强烈的探究心理、好奇心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充分利用此特点,设计数学实验,在满足学生好奇心的同时,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深层次探究的欲望,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实验过程中,教师还应重视恰当教学方式的选择,并结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组织对应的教学内容,以此帮助学生对数学知识形成深层次理解.该过程有利于学生数学逻辑思维的形成,能够推动学生数学素养的形成,提高学生数学学科成绩.此外,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还应重视自身教学身份的恰当选择,应由数学知识传授者向数学知识引导者转变,在教学过程中应彰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数学学习活动中,探索深层次的数学知识,健全学生知识体系.教师在数学教学活动中,不应将学生数学成绩作为衡量学生学习质量高低的唯一标准,而应对学生展开全方位的观察、了解,将实践操作能力、合作意识、创新精神、逻辑思维等作为教学重点,以此推动学生数学学习质量的提升.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重视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推动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二、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数学实验的应用策略

(一)创设良好情境

分析小学生特点发现,此阶段学生多存在活泼好动的天性,所以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难以长时间集中注意力.针对此现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将数学实验、情境创设二者有机融合起来,以调动学生数学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全身心参与到数学实验活动中,并在情境引导下展开数学实验操作活动,以此推动数学实验质量、教学效率的提升,促使学生在数学实验中体会数学知识,进而推动学生问题解决能力、思考能力的提升.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圆这部分内容时,可先借助多媒体设备向学生播放乌龟、小兔子赛车的动画,动画中小兔子骑着一辆高大的正方形车轮的自行车,乌龟骑着一辆矮小圆形车轮的自行车,最终乌龟获得比赛胜利.动画播放结束后,学生会产生疑问,乌龟骑的自行车没有小兔子骑的自行车高大,但为什么最终乌龟获得胜利了呢?这与自行车车轮的形状有关系吗?随后,教师可鼓励学生在问题引导下展开数学实验,利用卡纸、胶水、剪刀、画笔等工具自己动手完成圆形轮子、方形轮子的制作.在完成不同形状轮子的制作后,让两个轮子处于运动状态,此时,方形的轮子在转动时很困难,该实验为全面了解圆的特点及基本性质做了铺垫.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实现了自身已掌握知識点与生活经验二者的有机融合,并产生了疑问,使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得到锻炼及培养.除此之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借助趣味情境的创设,帮助学生调整学习状态,将其带入良好的学习情境中.创设良好的学习情景,不仅可以增强数学实验的有效性,还能够提高数学教学效率.

(二)联系实际生活

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教师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可将实际生活与数学实验二者有机融合,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在实际生活与数学知识二者间搭建关联,鼓励学生尝试利用已掌握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对知识进行深层次的理解、认知,以推动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提升.例如,学习“千克与克”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在课前让学生准备部分水果、蔬菜,如香蕉、苹果、白菜、土豆等.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详细讲解千克与克这部分内容时,可以让学生利用所掌握的知识,通过小型电子秤测量水果及蔬菜的重量,并以千克、克作为单位标注重量.学生在动手称量蔬菜及水果的过程中,可以理解千克、克的具体含义,且对二者的区别形成清晰认知.该实践过程可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并强化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发散思维能力,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探究欲望,促使学生在生活中养成勤于思考、乐于思考的良好习惯,增强学生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此推动小学数学教学质量、教学效率的提升.

(三)拓展数学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用举一反三的思维帮助学生深层次理解数学知识,复习、巩固数学知识。教师可借助知识拓展的方式,延伸课堂所学知识,如教师可利用数学实验设计课堂知识拓展环节,以此推动学生知识灵活应用能力,同时利用所掌握的数学知识思考相关问题,推动知识体系的建立.例如,在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这部分内容时,学生在之前的学习活动中已掌握与正方形、长方形相关的知识,了解了正方形、长方形的特点,此时教师可鼓励学生利用长度为1 cm的小棍组合拼成宽为2 cm、长为3 cm的长方形与边长为2 cm的正方形,同时要求学生对正方形面积、长方形面积进行计算.教师可引导学生利用小棍分别延长正方形、长方形边长,对二者面积重新计算,并对两次计算结果加以观察,引导学生尝试总结正方形及长方形的边长与各自的面积间存在哪些关联.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借助此种方式,除可以帮助学生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点外,还可以拓展相关知识点,有助于学生实践能力、总结能力、思考能力的锻炼,进而推动数学实验效果的提升,并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学习效率.

(四)更新课堂教育理念

分析以往的课堂教学活动发现,教学实践中多以教师的教学作为主要内容,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这使得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受到压制,影响学生数学学习的热情,导致数学课堂教学效率难以得到有效提升.针对此现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引入数学实验,凭借数学实验的生动性、直观性、趣味性等诸多优势,营造、活跃课堂教学氛围,将教数学向做数学转变.例如,在推导圆锥体积计算公式时,在课程设计方面,教师可向学生展示圆锥模型,随后在手工制作活动中,引导学生动手完成纸圆锥的制作,随后让学生依据所掌握的圆柱与圆锥的相关知识展开探究,并向学生提出课堂思考问题:等底等高前提下,圆柱与圆锥间存在怎样的关联.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引导学生以小组探究的方式展开数学实验,探究实验现象,通过实验观察、实验操作、实验总结等方式,对圆锥体积公式展开探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尽可能避免理论知识的单调传授,需鼓励学生自行感知并体验数学知识,帮助学生对圆锥体积计算方式形成深层次理解,以此为学生灵活应用数学知识创造良好条件.在小学课堂教学过程中,融入数学实验,可为激发学生创造力及想象力创造良好条件.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需重视数学实验活动的充分利用,将实验活动作为主线,为学生探究数学知识提供契机.例如,在学习平行四边形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先借助PPT课件,向学生展示平行四边形这种基本图形结构,并鼓励学生借助动手实践的方式将平行四边形向长方形转变.在转化过程中,教师应针对平行四边形、长方形二者间所存在的内在关系

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合作、交流,形成真切感知,以推动学生发现及分析数学规律的能力,推动学生数学能力的提升.

(五)充分发挥教学辅助作用

数学新课标中明确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着重于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数学教学活动中,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以数学知识的学习为基础,因此学生在获取数学知识时,自身数学学习能力将会得以一定程度的提升.此外,学生数学知识学习过程也就是学生数学能力提升过程,所以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需对学生数学能力的提升予以足够的重视,并将其置于首要位置.数学能力涵盖诸多内容,主要包括探究能力、合作能力及自主学习能力,也是学生获取数学知识、参与数学活动所具备的数学能力.数学实验可为学生展开合作、自主学习及探究提供良好机会.数学实验中蕴藏着数学知识,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向学生传授新数学知识时,便可利用数学实验,引导学生探究、合作并自主学习数学知识,以推动学生数学能力的不断提高.例如,在学习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这部分内容时,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推导过程也是学生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主要途径.学生在公式推导过程中,可深化数学学习体验.针对此现象,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向学生传授新数学知识时,可鼓励学生借助手中材料的应用,裁剪出平行四边形,并鼓励学生迁移数学经验,继续裁剪平行四边形,然后通过拼凑的方式组成新图案,让学生对平行四边形与新图案二者间的关系展开分析,由此推导出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借助此种教学活动的展开除可实现学生课堂主体地位的充分彰显外,还可促使学生在亲身实践过程中收获数学知识,锻炼学生数学探究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以及提升学生数学学习质量推动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发展.

(六)做好课堂导入活动

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课堂导入是将学生由课间活动引导至课堂学习活动的重要环节,教师在此过程中,若能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将会有助于课堂教学效果的大幅度提升.数学新课标中也将以生为本教育理念作为重点,并提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明确要求.而数学实验又具备直观且有趣的特征,可与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相契合.因此,教师在课堂导入环节,可借助数学实验的应用,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除此之外,教师借助数学实验的展开,还可有助于学生由对新知的感性认知向数学知识探究的理性认知过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设计课堂导入活动时,需重视数学实验的有效应用.例如,在学习“线与角”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在课堂活动伊始,便可借助多媒体课件,向学生直观展示

孙悟空手拿金箍棒打妖怪的画面,教师可以此画面为依据,将孙悟空手中拿着的金箍棒一端作为定点,将另一端作为动点,并以此为基础不断延伸金箍棒,此操作可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在学生集中注意力看向黑板时,向学生提出问题:通过孙悟空金箍棒长短不一的变化,同学们认为金箍棒是一条怎样的线呢?在此问题引导下,学生将会针对射线展开自主探究,积极展开数学学习活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应用该教学模式,可促使学生在趣味化的教学氛围中集中自身注意力,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并通过对趣味课堂问题的探究,深化自身数学学习体验,更深层次地理解数学知识,推动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

结束语:综上所述,教师在小学阶段数学教学活动中,须对数学学科教育价值形成清晰认知,借助多样化教学手段,提高数学学科教学效率.为此,教师可将数学实验融入数学教学活动中,借助数学实验直观形象的特点,帮助学生对于抽象难懂的数学知识形成直观了解。学生在趣味数学实验的参与过程中,能够感悟数学学习魅力,进而激发内在学习动机,促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数学学习活动中,并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及总结,培养数学探究能力及问题解决能力,此对于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发展而言,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韦永龙.浅析小学数学课堂应用数学实验的教学策略[J].中学生作文指导,2020(42):37.

[2]张辉.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实验与学生数学思维培养[J].新一代:理论版,2019(24):150.

[3]潘修銮.指向素养提升的小学数学实验教学策略[J].教学与管理,2020(14):62-64.

[4]周曉梅.基于循证理论的小学数学实验教学模式探究[J].教学与管理,2020(2):56-58.

[5]吴迪.小学数学实验课程的建构与实施[J].教学与管理,2021(11):36-39.

[6]王安民.基于自主学习的小学数学实验教学探究[J].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20(3):132.

[7]陈美华.小学数学实验:让思维“在场”:《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教学探索[J].教育研究与评论:课堂观察.2021(5):57-59.

[8]刘海燕.探究数学实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东西南北:教育,2021(9):106.

猜你喜欢

数学实验数学教学小学数学
互联网+背景下数学试验课程的探究式教学改革
对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认识
基于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培养的数学教学方法研究
注重交流提升数学学习广度和深度探讨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数学教学中“量感”的教学探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