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发生肺部曲霉菌感染的影像学表现及危险因素分析

2022-05-09王银生

大医生 2022年8期
关键词:皮质激素白蛋白影像学

王银生

(淄博市市立医院老年病科,山东淄博 255400)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以呼吸气流受限为特征的肺部疾病,临床上具有起病缓慢、病程长的特点。近年来,因吸烟、遭受空气污染、吸入粉尘等原因,我国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也在增加,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虽可治疗,但无法完全治愈。随着病程的延长,机体免疫力有所下降,部分患者出现肺部曲霉菌感染,进一步加重了肺部负担、影响患者呼吸功能。但目前关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出现肺部曲霉菌感染的原因尚不明确[1]。基于此,本研究回顾性收集淄博市市立医院于2018年10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281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一般资料及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影像学表现,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部曲霉菌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而为临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部曲霉菌感染的预防及诊断提供依据,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收集淄博市市立医院于2018年10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281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一般资料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是否出现肺部曲霉菌感染将281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分为感染组(96例)、未感染组(185例),感染组、未感染组一般资料具体见表1。本研究经淄博市市立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纳入标准:①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断标准》[2]、《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病诊治专家共识》[3]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曲霉菌感染相关诊断标准者;②一般资料完整可查者。排除标准:①合并上呼吸道感染者;②合并肺癌、支气管扩张、间质性肺疾病、肺栓塞、肺结核者;③合并免疫缺陷病、自身免疫性疾病者等。

1.2 方法与观察指标 ①影像学表现及一般资料收集:回顾性收集感染组、未感染组CT影像学表现及年龄、性别、病程、临床表现、抗菌药物使用时间、血清白蛋白水平,有无合并细菌感染、有无曲霉菌感染史、是否使用有创通气、是否使用糖皮质激素、有无吸烟史等。患者入院时,使用肺结节CT影像辅助检测软件(北京推想科技有限公司,型号:InferRead CT Lung)观察患者肺部空洞、结节、片状浸润影、空气新月征、晕轮征、实变影、胸腔积液情况。抽取静脉血4 mL,离心分离血清(3 500 r/min,15 min),予以溴甲酚绿比色法测定血清白蛋白水平。②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部曲霉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予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部曲霉菌感染的相关影响因素。

1.3 统计学分析 用SPSS 21.0软件分析数据。用[例(%)]表示计数资料,根据最小理论频数情况,予以χ2检验、χ2校正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部曲霉菌感染的相关影响因素。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影像学表现及一般资料比较 感染组患者的CT影像学表现为空洞、片状浸润影、晕轮征、实变影者占比,抗菌药物使用时间≥2周、血清白蛋白水平<30 g/L、有创通气、使用糖皮质激素、有吸烟史的患者占比(17.71%、86.46%、13.54%、19.79%、77.08%、48.96%、19.79%、79.17%、71.88%)高于未感染组(2.16%、76.22%、0.00%、2.16%、18.92%、16.76%、5.41%、43.78%、48.1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感染组、未感染组患者的CT影像学表现为结节、空气新月征、胸腔积液、年龄、性别、病程、临床表现、合并细菌感染、曲霉菌感染史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影像学表现及一般资料比较[例(%)]

2.2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部曲霉菌感染的影响因素分析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部曲霉菌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有抗菌药物使用时间≥2周、血清白蛋白水平<30g/L、使用糖皮质激素、有吸烟史(OR=5.737、3.177、6.639、2.98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表2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部曲霉菌感染的影响因素分析

3 讨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以“咳、痰、喘”为特征的常见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因呼吸气流受限,血氧饱和度较低,运动功能受限,机体功能受到严重损害。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程长,患者肺部免疫力低下,容易出现感染。肺部曲霉菌感染为真菌感染的一种类型,会导致气道黏膜、肺组织出现炎症反应,严重者可能出现肺组织坏死,甚至死亡[4]。目前,临床关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部曲霉菌感染的诊断还存在较高的漏诊率、误诊率,且其感染因素也尚不明晰,因此,亟需提高临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部曲霉菌感染的诊断水平,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发生肺部曲霉菌感染的原因。

本研究发现,感染组患者的CT影像学表现为空洞、片状浸润影、晕轮征、实变影的患者占比高于对照组,临床可据此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是否出现肺部曲霉菌感染进行初步判定。同时,本研究发现,感染组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时间≥2周、血清白蛋白水平<30 g/L、使用有创通气、使用糖皮质激素、有吸烟史的患者占比高于未感染组,表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发生肺部曲霉菌感染可能与抗菌药物使用时间≥2周、血清白蛋白水平<30 g/L、使用有创通气、使用糖皮质激素、有吸烟史有关,与张蕾等[5]、毛文炜等[6]学者研究结果相符。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发生肺部曲霉菌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有抗菌药物使用时间≥2周、血清白蛋白水平<30 g/L、使用糖皮质激素、有吸烟史。可能的机制为,抗菌药物使用时间≥2周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机体菌群平衡被打破,有益菌群被抑制,加大了曲霉菌大量繁殖的风险[7]。因此,临床应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合理使用抗生素。血清白蛋白水平<30 g/L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多表现为营养不良,出现高代谢应激,机体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等免疫细胞对抗原的杀灭作用减弱,加重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发生肺部曲霉菌感染的风险[8-9]。因此,临床可给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免疫增强治疗。使用糖皮质激素会抑制机体免疫细胞的生成、迁移,使机体出现获得性免疫缺陷,进而加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发生肺部曲霉菌感染的风险[10]。因此,临床需评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机体免疫情况,合理给予患者糖皮质激素治疗。有吸烟史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因长期吸入的尼古丁影响了气道表面的纤毛运动,导致肺部黏液不易排出,为曲霉菌的繁殖提供了条件,故有吸烟史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出现肺部曲霉菌感染的风险更高[11]。

综上所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部曲霉菌感染的CT影像学表现有空洞、片状浸润影、晕轮征、实变影,其危险因素有抗菌药物使用时间≥2周、血清白蛋白水平<30 g/L、使用糖皮质激素、有吸烟史等,临床可根据影像学相关特征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是否出现肺部曲霉菌感染进行初步判定,并可据上述危险因素结果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采取预防措施,以降低其肺部曲霉菌感染的风险。本研究样本量较小,后期可扩大样本量进行分析,以提高结果的可靠性。

猜你喜欢

皮质激素白蛋白影像学
糖皮质激素应用于类风湿关节炎的变化及发展
观察肺结核合并肺癌的CT影像学特征及诊断价值
小儿支原体肺炎实施小剂量糖皮质激素辅助治疗的效果
孟鲁司特钠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支气管哮喘的效果与安全性观察
卵巢甲状腺肿影像学分析1例
什么时候用白蛋白
什么时候用白蛋白
糖皮质激素真的是“灵丹妙药”吗?
2015有梅生,不!不仅是梅生 之友与梅生共同开启“世遗影像学”大门
白蛋白不可滥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