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专创融合”的高职人才培养与课程重构研究*
——以材控专业为例

2022-05-06耿佩唐婷岳经凯朱耀产

智库时代 2022年19期
关键词:专创融合专创双创

耿佩 唐婷 岳经凯 朱耀产

(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

创新创业教育是我国实施创新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也是全国高校实施教育改革和拓展就业渠道的重要途径[1]。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5]36号)要求各高校要在专业教育中有机融入创新创业教育(简称专创融合)[2]。教育部办公厅发布的2019年度示范校建设工作任务中,将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工作作为重点建设任务,专门强调了双创教育工作任务和工作重点,指明了双创教育途径和方法,提出可通过建设“专创融合”特色示范课程和优质在线开放课程以及开展师资培训等方式实施开展。在专业课程教育中融入双创教育是培育学生双创素质、构建双创能力的重要途径。2020年,教育部提出要通过六大举措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在“抓课程,让根基强起来”中提到要重视专创融合课程的挖掘与打造。因此,高职院校深化专创融合、产教融合,对“互联网+”时代提升学生创业就业率、提升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输出质量、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等方面意义深远[3]。

一、国内外专创融合人才培养实施现状

美国斯坦福大学自建校以来都很重视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该校基于学校自身教科研优势和地方资源,形成了成熟而独特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该校双创教育和专创融合实施一直位于世界前列。以商学院MBA创业课体系,带动其他院系开设创业课程,培养方式独特且成熟,培养效果显著,从该校毕业的创新创业成功人士比比皆是[4-6]。英国则重视创新创业教育结果的评估,将双创教育培养目标和课程培养实施效果进行对比,主要评价学生培养中双创教育目标是否实现,即以“目标为导向”的培养模式[5]。

近年来,我国各院校机构也非常重视学生双创能力的培养,开始改革原有专业教育和双创教育“两张皮”的做法,逐步通过多种途径将创新创业精神与能力培养渗入专业能力培养中,关注学生专业、就业和创业能力的可持续发展。

我国高校学者关于专创融合实施培养研究内容主要是关于实施途径和培养机制,逐步探索行之有效的专创融合培养模式和路径。潘百翔[7]基于涉外物流专业视角研究了高职专创融合人才培养模式问题,提出构建完善的创新创业通识教育课程体系是关键。张立勇[8]等人专门研究分析了“专创融合”课程体系建设,提出应将创新创业教育目标和内容深入到课程教育每个环节中,才能实现专创有效融合。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蒋丽君指出,专业教育是高校学生创新创业素质培养的重要依托,每个专业教育都是为创新创业教育打基础,离开专业教育的创新创业如无源之水[9]。

二、材控专业人才培养与课程实施存在的问题

我国开始研究并实施创新创业教育培养的时间相对较晚,且存在培养课程体系不稳定、课程实施效果不明显及支持力度不够等问题[10]。目前材控专业人才培养与课程实施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人才培养模式传统

经企业调研分析得知,目前全国开设材控专业的各高职院校对于人才培养方案修订频次由1年逐渐转变为2~3年,且每年修订内容多在学分增减和专业课程删减等方面,对于学生创新意识培养和创新能力构建方面的培养课程比重变化不大,人才培养模式相对比较稳定,还未实现大的变革。

(二)专业课程比重较大

材控专业的开设特点是专业方向较多,共有铸造、锻造、复合材料成形和增材制造(3D打印)4个方向,各高职院校依据自身专业条件和师资力量会开设不同专业方向,多数学校开设至少2个方向。因此材控专业核心课程开设门数为6-10门,学生的专业课程学习压力相对较大。

(三)专业课程实施方法单一

材控专业课程内容较特殊,专业理论知识较深,可操作性不强,课堂演示和模拟用具较少,因此专业课程实施过程相对比较枯燥,目前大多课程多采用多媒体+板书形式,近年有信息化资源引入,但由于与企业实际结合不多,课堂实施效果不够明显。

(四)实践项目缺乏创新

材控专业实训课程实施成本相对较高,主要是实训设备资源和耗材较贵,且多数实训项目内容与目前专业技术发展水平相差较大,很难及时跟进。比如锻造方向,个别学校校内没有实训室,或者只有传统手工自由锻而缺乏模锻和特种锻造的实训项目;铸造方向多数以传统砂型铸造实训为主,只有个别学校开设了精密铸造实训项目。另外,实训内容多以传统的、已被熟知的实训项目或案例为任务点,缺乏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开发和培养。

(五)人才培养存在“两张皮”现象

调研得知,目前材控专业双创能力培养方式主要寄托在第二课堂和《创新创业》课程以及创新创业大赛中,专业能力与双创能力培养出现典型的“两张皮”现象,人才培养实施过程中“专创融合”度不高,学生就业范围窄,创业率不高。

三、材控专业专创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高职院校材控专业主要面向金属材料加工和机械加工等行业领域,主要培养能够从事产品工艺设计、生产技术操作和管理、售后服务等工作岗位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经企业人才需求调研发现,多数企业都希望材控毕业生不但具备专业技能,还应具有创新精神和能力以及终身学习的能力,这也要求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要随之改革创新。

(一)重视第二课堂,培养双创素质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案中对学生素质教育的培养主要体现在第二课堂(名人讲座、创客空间参观、互动教育等形式),学生双创精神和素质的培养也应融入第二课堂,抓住学生素质培养主阵地。可通过创新创业课程、学生创新活动及展览、创业成功案例讲座及参观企业孵化基地等形式开展,目的是为刚入校的大一学生营造一种创新氛围,打破传统思维,奠定创新创业素质基础。

(二)重构课程体系,融入双创思维

多数专业人才培养都存在专业技能培养和双创素质培养“两张皮”的现象,这就造成学生培养不均衡,而“专创融合”培养方式是同时实现两种培养目标的最好路径。当前,专业课程培养内容和实施途径应跟随培养目标的变化而重构。比如在课程培养目标中增加学生“创新精神和能力”的培养,实施途径可通过创新课程授课方式,尽量以“项目化”教学模式开展,结合三教改革,注重“以学生为中心”,将课堂交给学生,发挥学生想象力,并尽可能地将学生创新点实施于专业课程实践中,让学生的“想法”付诸实践,创新专业实践模式,激发创造动力,锻炼双创思维。

(三)实施“以赛促创”,深化专创能力

目前,多数高职院校都非常重视学生参加双创类大赛,能够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和动力,发挥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学生通过参加创新创业比赛而创业成功的案例比比皆是,同时也有助于解决学生就业问题。但不容忽视的还有专业技能大赛,在专创融合人才培养过程中,专业技能大赛同时也具备不可替代的育人功能。随着世界技能大赛的创新,从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到各省级、院校专业技能大赛也随之改革创新,注重对学生创新思维、创新设计和创新理念的考核。因此,应提供平台或创造机会让更多学生参与创新创业大赛和专业技能大赛,以赛促创,培养创新精神,锻炼创新思维,深化专创能力。

(四)优化评价机制,检验双创成效

科学评估专创融合培养实施效果,是检验其培养目标是否达成的关键,便于进一步诊断与改进。对“专创融合”课程而言,评价体系要注重评价主体全面、评价指标全面,遵循科学性、系统性、动态性、可操作性等原则。双创成效的评价内容主要包括实际创造的产出价值和价值创造力的提升程度,有些无法量化的指标就会加大评估难度,但制定双创评价机制的目的不是为了评价而评价,只是一种督促和鼓励学生有效投入学习过程的手段。

四、材控专业专创融合课程改革实施路径

本文以材控专业《材料成型综合实训》课程为例,依据泰勒(Ralph W.Tyler)提出的《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结合企业就业岗位能力与素养需求,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四个维度进行“专创融合”课程体系重构并实施教学,探索总结出同类专业可借鉴、可推广的“专创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和课程实施路径,如图1所示。旨在课程实施全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双创素质与能力,最终实现学生专业技能和双创能力培养的同频共振。

图1 材控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和《材料成型综合实训》课程实施思路

(一)课程目标

“专创融合”课程的最终培养目标是学生的价值创造力。随着社会和互联网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经济水平的提升多数是基于各种各样新奇的“创意理念”和由此而产生的“创新价值”。技术产业的升级能够促进国家经济水平增长,而促进技术产业升级革新离不开区域经济中的人才支柱。高职院校毕业生是支撑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人才梯队,而这些技术人才要能够快速适应技术的革新,在一定程度上推动技术发展,因此要具备终生学习能力,不断成长,不断构建新的社交关系并适应新环境、新角色,而这种敏锐的洞察能力就是“价值创造力”[11]。

因此,应在专业教育中有效融入创新创业教育,比如在该课程中加入“创新设计能力培养”和“软件设计能力培养”等能够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目标。并开发建设基于虚拟仿真系统的专业教育,有效开发学生创新思维,并提升创新意识。

(二)课程内容

发展是教育的本质。当学生在学习中发现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体会到所带来的改变时,这就是在进行“价值创造”,而教师培养学生的这个过程就是在塑造学生的价值创造力。而可持续发展能力是学生进行价值创造不可或缺的动力源,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应有效融入创新创业相关的方法理论、实施途径和成功案例,并尽可能多地进行“问题教育”,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为就业和创业打好基础。比如该课程内容重构后变为“CAD软件创意设计”“铸造/锻造CAE模拟分析”和“铸造木模的创新设计与制造”,相比原有课程内容的设定操作性更强,且有效融入创新能力培养。

(三)课程实施

实践出真知,学生价值创造力培养的关键在于课程实施,可采用“边做边学、边学边用”的经验主义方法,这也是培养学生价值创造力的有效途径。具体可采用“项目化教学”“案例讲解”“任务驱动”等问题导向的体验式教学和行动教学方法。比如该课程内容的实施主要通过“项目化教学”,如图1所示。以具体生活实物为对象,发挥学生想象力,自主设计水杯等物品,进而强化学生CAD软件使用能力;还通过铸造木模的自主设计,鼓励学生利用不同材质手工制作铸造模型,并3D打印原型对比,让学生现场看到3D打印新技术在铸造中的具体应用,解决原有铸造问题。同时应提供平台和机会鼓励更多学生参与专业技能比赛和各种创新创业大赛,进一步强化专业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

(四)课程评价

对“专创融合”进行科学评估,是检验其是否有效实施的关键,便于进一步诊断与改进。

课程评价体系要系统、全面,有科学性,尽可能指标量化,具备可操作性。现有专业课程考核方式主要包括考勤、作业、测评和考试等方式,主要评价学生对专业课知识的掌握程度,难以评价学生综合能力和双创能力提升程度。在“专创融合”课程评价中,应将学生“价值创造力”的提升情况加入考核评价体系中,检验该课程专创融合实施效果,指导课程实施的优化改进。比如材控专业《材料成型综合实训》课程评价体系可结合学生自评、互评、教师项目考核点评、问卷调研形式的价值创造评估等形式,有效评定学生对该课程的专业能力和创新能力提升培养情况。

五、结语

总之,在专业教育中有效融入创新创业教育目标是培养学生创新素质、构建创新创业能力的关键。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各高职院校应尽可能扩大范围地实施“专创融合”教育,让双创教育全面铺开,这对于实现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院校和专业建设意义重大,可有效推动培养专业技能和双创能力兼备的新一代高职人才。

猜你喜欢

专创融合专创双创
高职院校专创融合课程与实践体系建设研究
专创融合背景下应用型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研究
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主要问题与“专创”融合式教育的实践探索
专创融合视域下旅游高职院校“双创教育”实施路径探索
高淳区以侨联双创基地 助推“双创”孵化成长、孕育未来
“双创”浪潮方兴未艾
圆梦星之火,助力“双创”加速跑
高职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对策研究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浅析民办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