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工科背景下《通信原理》课程思政的设计与探讨*

2022-05-06朱毅张红梅

智库时代 2022年19期
关键词:通信原理育人思政

朱毅 张红梅

(湖北商贸学院)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在于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1]。全国高校陆续开展了课程思政的各项研究学习活动,围绕着立德树人这一中心,将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于日常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实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2](以下简称“三全育人”),自此,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

2021年11月,在全国各高校掀起的学习热潮中,湖北商贸学院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提出了“高格局谋事、高标准干事、高水平成事,努力做到敬业作表率、专业树权威、成业立标杆”(以下简称“三高三业”)的工作要求,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以人为本、以教学为中心,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3],积极践行“三高三业”精神,努力提高办学水平。

在迈入新工科发展阶段的背景下,教师队伍需要丰富专业知识技能、锤炼过硬专业作风;而将课程思政融入到每日的课堂教学、不断地创新我们的思政教育方法,既是新时代对高校教师的新挑战,也是高校专业建设的重要任务。

一、现状与问题分析

《通信原理》作为电子信息类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自各高校此类专业成立以来,一直被定位为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而在新工科背景下,过往讲述基本概念、理论及分析方法的教学方法相对比较单一、有些还比较陈旧。

课程思政方面,理论知识系统较弱、部分教师对课程思政融入专业学习的认识也不足,思政元素更是生硬、牵强的加入,内容与手段不得当。再加上学生专业课学习与社会要求脱节、思政相关的挖掘及利用非常有限、全员育人的教学评价机制还不完善等等问题,课程思政融入教学的过程中非常牵强,不仅无法起到提升学生的专业认同感和使命感的作用,反而容易引起学生的反感,产生抗拒心理,甚至影响专业课的学习。

针对目前《通信原理》课程思政的现状,及以往推行中暴露出的问题,我们持续深度挖掘通信原理课程相关的思政元素、不断地补充新的课程思政教学资料、设法提高教师队伍的思想意识、改创教学方法、构建课程思政“三全育人”机制、引导并健全评价制度等多种方法,在《通信原理》的课程思政设计工作中,提出了一些新的思路和想法。

二、《通信原理》课程思政的设计与探讨

(一)课程思政融入点、教学方法设计

根据《通信原理》专业培养目标对本专业人才的培养要求,课程主要培养学生对基础知识理论的分析理解能力、提升自学能力和动手能力、专业方面的综合技能、扩宽未来职业发展能力。本课程应用课堂讲授法、课堂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在完成基础知识点分析讲解的同时,深入挖掘思政映射和融入点,通过讲故事、讲案例、播视频,基础知识与思政元素相结合,达成思政育人的预期目标。我们将《通信原理》课程教学中教学内容与思政融入点及教学方法,设计成表1[4]形式。

表1 《通信原理》课程思政设计表

(二)课程思政实施过程的设计

1.课前+课后,线上+线下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线上线下融合式教学的模式在高校各门课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并获得了不少较好成果。在开课之前,学生可以通过超星学习通app、企业微信群完成线上预习,了解行业发展前沿;课中线下课堂教学,通过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师生互动,分析介绍基本原理、强调重难点;课后,通过线上方式拓展学习课外知识,推荐学生学习科学家、时代楷模的先进事迹,将课内外教育、线上线下教育有机结合,增强专业知识和课程思政在教学中协同育人的效果。

2.输入+输出,参与+体验

课堂参与度是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表现,我们在通信原理课堂教学设计中,将思政内容贯穿课程全过程,采用案例分析、师生互动、在线答题等方法,在对理论知识分析解析过程中导入思政元素,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面,又能在枯燥的理论学习中,加入活跃氛围的元素,让更多的学生愿意主动地参与到课堂的讨论中,勇于陈述个人观点,坚定政治立场,潜移默化间理解通信发展与国家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联,不断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结合工科专业特色,鼓励学生参加学科竞赛、演讲比赛等多项活动,提升工科学生实践能力的同时,也关注其德育培养,用浸润方式培养学生勇攀高峰的科学精神。用课程思政的科学理念引导学生,使得专业能力与综合素养同时提升,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未来职业竞争力。

(三)课程思政实施保障的设计

1.推进平台

将“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在日常工作中坚持以教学为中心,通过学校各级教育教学会议、党支部推进课程思政研讨交流会等,调动全校教职工全员参与课程思政的推进工作,实现“全员参与”。

2.制度平台

将课程思政建设纳入专业建设规划中,纳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教育教学工作体系中,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到我们日常教学的“全过程”。

3.保障平台

老师是课程思政融入专业课程的主角,老师的意识高度,既体现了学校在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上的推进效果,也是实现立德树人目标的关键。课程思政工作的开展,需要群策群力:将课程思政纳入教师的集体教研活动;将思政课老师教学示范加入专业课老师教学研究讨论;将主题党日活动内容融入专业教研室研讨中;统筹考虑教师认识的提升和能力的提高,需要在广大教师层面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和专业知识体系教育的有机结合。

(四)课程思政评价机制的设计

科学构建多元评价机制,需要对学校层面、老师层面、学生层面等多个层面进行评估,保障课程思政能够持续推进。

1.学校层面的评价机制

高校课程思政工作的开展,由学校统筹部署设计,通过建立“思政带头人”教师队伍、制订并逐渐健全“课程思政”实施规范、制(修)订课程质量评价系等措施,培养一批优秀教师在部分课程中试点运行思政改革创新,逐步在全部专业、全部课程中推广落实,确保课程思政“全方位”开展。同时,也将学校思政工作的整体落实情况列入学校年度工作的评价考核之中。

2.教师层面的评价机制

教师教学水平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关键,而教师在学生德育培养方面的能力,需要通过施教者先受教育,引导教师在备课时对内容再梳理、再认识、再筛选,在专业课程的教学设计中自然地融入思政元素,从教学大纲、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多角度对教师在德育教育的设计进行评价。

3.学生层面的评价机制

任何课程的改革创新,其根本目的是为了提高我们所培养的学生的质量。而在过往对学生的评价体系中,基本上都分为平时作业、实验实践、出勤率、考试成绩等内容,其核心是对专业知识的考核,没有设置对思政部分的考核,也无法起到预期推进全面提升学生素质的作用。

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质量,为了更全面地落实课程思政的教学,需要在考核评估中加入对德育的考核指标和标准。通过在课前观看时政视频、课中网络答题、课后参与调研等环节,让思政内容穿插到课程教学的多个阶段,引导学生将课程所学的基础理论知识、课外扩展了解的科技尖端技术与国家命脉紧密联系在一起,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落实“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的根本任务。

三、结语

课程思政是新时代的新理念、新要求、新任务,给新时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指明了方向。新工科背景下的人才培养是一个系统大工程,高校过往设置的人才培养方案已经不能很好地适应市场需求。一方面,遍布各地的企业单位工程项目大量涌现,对专门人才需求缺口非常大;另一方面,高校的毕业生们又缺少能够适应企业的专业实践能力,不能较好地适应市场和企业的要求,无法胜任各类社会岗位工作。这种难以调解的冲突,似乎已成为各个行业在挑选应用型人才时所面临的困境。立足我国战略发展的需要,我们培养的专业人才,需要匹配国家重大战略和需求:坚持需求导向和问题导向、整合优化科技资源配置、持之以恒加强基础研究、加强创新人才教育培养、依靠改革激发科技创新活力[4]。根据专业特色,发挥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的效果,培养具有职业竞争力的时代新人,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猜你喜欢

通信原理育人思政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在通信专业当中《通信原理》扮演的角色
“通信原理”教学中OBE理念的探索与实践
“通信原理”教学中对复杂工程问题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