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畜牧兽医专业中药学学习方法

2022-05-06胡梅柴建亭

河南农业·教育版 2022年4期
关键词:中药学学习方法

胡梅 柴建亭

关键词:中兽医;中药学;学习方法

中兽医是畜牧兽医专业一门具有独特理论体系的学科,中药学研究中药的药性及临床功效等,上承中兽医基础理论,下接方剂学知识,实用性较强,是中兽医理、法、方、药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理论课学时有限,学生基礎比较薄弱,而中药学涉及中药种类繁多,知识点琐碎,如果在学习过程中不注意学习方法,学生往往有难学难记之感。学生只有学好中药学,掌握每味中药的性能功效,才能更好地理解方剂的组成、功效及方解,才能在临床用药时遵循中药配伍原则准确开方。由于中药药味数量多,每一味药都涉及性味、归经、功效、主治、临床应用、用法用量等知识,内容涉及面广,学生学习过程中颇感枯燥乏味、记忆困难。同时,由于现代中西兽医的思维方式不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建立中兽医学思维模式有一定的困难,难以将知识融会贯通,影响学习效果。针对以上情况,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总结出中兽医课程中药学的学习方法。

一、中药学学习重点

(一)中药基本知识

学习中药学,首先应掌握中药的基本知识,并深入理解四气、五味、归经、升降浮沉、有毒无毒等知识。这些知识将贯穿到每味具体中药中,从中药性味归经人手,根据中药药性特点,进而推理出中药的功效和主治病症。例如,麻黄味辛、微苦、性温,入肺及膀胱经。因其味辛发散,温而散寒,故可发汗解表,且发汗力强,为发汗第一要药,主治外感风寒表实无汗症,因其味苦泄,入肺经而宣肺平喘,主治咳喘实证,入膀胱经而利水消肿,主治水肿之症。又如,酸甘者则可化阴,苦寒者常以清热为主,辛温者常以发散风寒为主,甘寒者滋阴生津等。这样通过中药的性能就能大致推测出它的功效,将药物的性味、归经、功效、应用有机地联系起来进行全面分析,使学生在推理中理解和记忆中药。

(二)同类药物的共性

中药品种繁多,记住各类中药最基本、最简捷有效的学习方法是先掌握同一类中药的共性,再掌握每味中药的个性,从而达到纲举目张的目的。掌握同类中药的概论内容,包括定义、性能、功效与主治、配伍应用等内容,体现该类中药的共性特征。因为同一类中药的主要功效相同,通过按类别可以掌握这一类药物中大多数药的主要功效、应用与注意事项。比如,凡是以发散表邪、解除表证为主要功效的中药为解表药,麻黄、桂枝、荆芥、防风、菊花、薄荷等均属于解表药,这些中药大多辛散轻宣,具有发汗解肌、止咳平喘、利水消肿等作用,适用于外感表证。症见恶寒发热,肢体疼痛,有汗或无汗,苔白脉浮等,掌握了这些共性可起到以一通十的作用。

(三)中药的个性

掌握了同类中药共性后,再重点记忆每味中药的个性,如发散风寒药中,麻黄长于发汗平喘,桂枝长于温经通阳,荆芥长于祛风透疹,生姜长于温中止呕,紫苏长于行气宽中,香薷长于和中化湿解暑,羌活长于祛风湿止痛,防风长于祛风湿解痉等。有些中药具有特殊的功效和应用,应重点记忆。如,乌梅具有安蛔之功效,连翘为疮家之圣药,巴豆具有泻下冷积之功效,茵陈为治黄疸之要药,柴胡为治少阳证之要药等。

二、中药的记忆方法

(一)对比归纳记忆法

通过分析比较归纳可以加强对中药的理解记忆。比较归纳主要以性味、功效、主治为主,也可以从产地、来源、炮制、药名等方面入手。有些中药性味相同,但功效不同,如性味均苦寒的黄连、黄芩、黄柏均为清热燥湿药,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之功效,虽功效相近,但各有不同,黄连长于清心胃之火,具有治痢止呕之功效,偏治中焦之疾;黄芩长于清肺火,具有凉血安胎之功效,偏治上焦之证;黄柏长于泻肾火,具有清退虚热之功效,偏治下焦之病。有些中药来源相同,但采集时间不同则功效不同,如陈皮与青皮,陈皮为橘成熟果皮入药,药性缓和,具有健脾理气、燥湿化痰之功效,善理脾、肺之气,为治脾胃气滞、痰湿壅滞证之常用药;青皮为橘未成熟果皮入药,药性峻烈,具有疏肝破气、消积化滞之功效,善疏肝胆之气,用于肝气郁结、食积气滞之证。有些中药入药部位不同功效不同,如麻黄与麻黄根,麻黄草质茎入药,为发汗解表之要药:麻黄根及根茎入药,为固表止汗之要药。有些中药炮制不同而功效不同,如生地黄与熟地黄,生地黄味甘、苦、性寒,具有清热凉血、养阴生津之功效;酒蒸炮制后的地黄,味甘,性微温,具有滋阴补血、益精填髓之功效。有些中药名相似但功效不同,如羌活与独活,羌活是解表药中发散风寒药,长于治前肢风湿痛;独活长于治后肢风湿痛;又如白术与苍术,白术具有补中益气之功效,苍术具有芳香化湿之功效。通过上述中药之间功效的比较,同中求异,异中求同,可以归纳出中药间的联系和各自特点,对中药功效应用的理解记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药对记忆法

中药各有其特殊性能,要充分发挥其性能,除选用单味药外,还须配以相关作用之药物,使其相辅相成,增强疗效,这就是药对。药对与“七情合和”有很大关系,多数中药之间具有相须、相使的关系。比如,在中药相须关系中,干姜配伍附子具有回阳救逆、温补脾肾之功效,麻黄配伍桂枝具有发表解肌散寒之功效,金银花配伍连翘具有辛凉透表、清热解毒之功效,升麻配伍柴胡具有升阳举陷之功效。在中药相使关系中,良姜配伍香附具有温胃、理气止痛之功效,大黄配伍芒硝具有泻热通便之功效。通过药对记忆法可以发掘中药之间的内在联系,加深对中药功效的认识。

(三)取类比象记忆法

学习中药过程中,可以采用取类比象的思维方法记忆中药的功效。比如,全蝎、蜈蚣、乌稍蛇、地龙等虫类中药取虫之善于爬行之特性,多数具有舒筋活络、祛风止痉之功效。连翘心、莲子心、竹叶卷心、淡竹叶、竹茹等与心有关或竹类中药取其藏神安静之特性,多数具有除烦安神、清心利尿之功效。夜交藤、鸡血藤、忍冬藤等藤类中药取藤条柔韧屈伸之特性,多数具有有舒筋活络、祛风除湿之功效。杏仁、瓜萎仁、火麻仁等种仁类中药因富含油脂而具有润肠通便之功效。

(四)微课记忆法

用多媒体进行中药学教学,选择性地将一部分中药设计成微课,用针对性强、趣味性强、内容简短精炼的微课形式,以更有情境、更有趣味的方式展现给学生。不仅丰富了教学内容,以全方位、立体化的方式把信息知识形象生动地呈现出来,而且使学生通过接受声音、影象、圖文等栩栩如生的教学信息,增强学生对中药学的学习兴趣,加深对中药知识的认识和理解。比如“金银花之妙用”,利用精美的图片、有趣的动画和精彩的讲解,学生微课学习过程中更能集中精力,大大提高学习兴趣。

(五)顾名思义记忆法

很多中药名包含了中药的功效或应用,故可以通过中药名联想记忆其功效,可增强学生学习中药的理解性和趣味性。如,防风为祛风之要药,具有祛风解表、息风止痉之功效,番泻叶具有泻下通便之功效,决明子具有明目退翳之功效,木通具有渗湿利水、利尿通淋之功效,骨碎补、续断具有续筋接骨之功效,益智仁具有补肾益智之功效,泽泻具有泻利水湿之功效,何首乌具有补益精血,治疗精血亏虚引起的须发早白之功效。

(六)歌诀快速记忆法

在中药学习过程中,可参阅中药歌诀书籍,歌诀短小精悍,朗朗上口,容易熟记,通过歌诀快速记忆中药的性味、功效,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理解,增强记忆。比如,通过记忆中药“十八反”和“十九畏”歌诀,掌握中药相反和相畏的生姜配伍禁忌,又如,菊花的功效可以简单记忆为“菊花能明目而清头风”,熟地黄可简记为“熟地黄补血且疗虚损”,香薷可简记为“夏月之用香薷,犹如冬月之用麻黄”,生姜可简记为“散寒力轻,为呕家圣药”。

(七)中药典故记忆法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穿插一些与中药有关的典故、传说故事以及中药学现代研究成果等,既可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又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如何首乌、杜仲、车前草药名的由来,麻黄、枸杞子、人参的传说等;古时一些中药趣联,如“人参杀人无过,大黄救人无功”等也颇有深意。通过这些知识的讲解,可增添学生学习中药的趣味性。通过讲述中国历史医家故事,如神农尝百草、华佗三试茵陈蒿、李时珍吞服曼陀罗以身试药,体现医者悲天悯人、兼济天下的情怀以及坚持不懈、不怕牺牲的精神,使学生在掌握中药知识的同时,也受到医德素养的教育。通过讲解中药学现代研究成果,比如屠呦呦通过整理中医典籍、走访知名老中医,最终研制全球抗疟药青蒿素,并获得诺贝尔奖,以此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

(八)中药标本记忆法

为了营造学习中药的氛围,在教学实习期间加强直观教学,带领学生在校内和校外识别、采集中药,同时,鼓励学生将自己采集的中药制作成中药标本,标注采集的中药名、采集部位及中药的性味归经、功效及临床应用。如,同一植物可以采集不同入药部位,如枸杞,秋采其子称枸杞子,具有滋补肝肾之功效,冬采其根皮为地骨皮,具有清热凉血之功效。又如桑树,可采集桑叶、桑椹、桑枝、桑白皮入药,这些中药入药部位不同,功效和临床应用也不同。通过学生自己采集中药标本,可以加深学生对中药性能和功效的记忆,同时也提高了学生查阅资料的能力。学生还可以利用课外时间参观中药植物园、中药标本馆,拓展常用的中药知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记忆效果。

(九)联系生活记忆法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接触到很多的中药,有的食药同源,如山药、枸杞、桑葚、大枣、莲子等。有些调料也是中药,如生姜、花椒、桂皮、小茴香等。我们可以联系生活常识理解掌握中药的功效。如,在夏天饮用乌梅汤后有口中生津、口渴顿解之感,因此,很容易记住乌梅具有生津止渴的功效。又如,烹饪肉食时,添加几枚焦山楂,肉很容易炖至入口即化,这样就很容易理解和掌握焦山楂有消食导滞,尤其擅长消肉食的功效。中药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从生活中可以学到很多中药知识,同时也可以学以致用,将中药运用到生活中,这样学习中药既有趣又实用。

(十)结合基原记忆法

结合基原法是指结合药物的原植物来记忆中药功效、临床应用的方法。一般情况下,来源于同一科植物的同一部位入药的中药,其功效相似。比如,枳实、枳壳、陈皮、佛手,均来源于芸香科植物果实入药,故都具有疏理气机、燥湿化痰之功效。白芷、羌活、独活和防风,均来源于伞形科植物根入药,故都具有祛风解表、胜湿止痛之功效。草豆蔻、草果、砂仁均来源于姜科植物果实入药,故都具有化湿行气、温中止呕之功效。茯苓与猪苓均来源于多孔菌真菌的菌核入药,故都具有渗湿利水、利水消肿之功效,生地黄与玄参均来源于玄参科植物的根入药,故都具有清热凉血、养阴生津之功效。

(十一)临床病案分析记忆法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插入一些临床上典型的病案,分析讲解病案的中医疗法,这种理论联系实践的互动式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在案例中掌握中药的功效,提高学生辨证论治的能力。如,临床治疗犬瘟热和犬细小病毒病,常用清开灵注射液,其主要中药成分包括板蓝根、金银花、栀子、水牛角等,通过分析每味中药的性能和功效,建立辨证用方用药的思路,逐渐培养学生的辨证论治思维,明确中药在临床上的应用,也为方剂学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中药学有几千年的发展历史,蕴含着博大精深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内涵和深邃的医理。中药学教学应在学生学习中医药专业知识的同时,受到人文素养和医德素养的全面教育。中药的品种繁多,涉及知识点多,一定要选择合适的学习方法,在理解的基础上加强记忆,才能将所学的知识熟记于心、融会贯通。前贤也提出温故而知新,学习中药亦是如此,“旦旦而学之,久而不怠焉”,只有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学习效果才会日益显现。

作者简介:胡梅(1981-),女,河南中牟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畜牧兽医专业教学与科研。

(责任编辑 曹雯梅)

猜你喜欢

中药学学习方法
中药房药师如何开展优质中药学服务
浅谈中药学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与研究
农业院校《中药学》教学方法及教学模式探索
综合性高校《中药学》PBL教学模式探讨
《中药学》课程的教学体会
小学英语复习的方法与技巧
小学音乐快乐学习的三种方法
中职计算机基础知识教学心得
高中数学教学方法浅析
论高中物理电路知识的学习方法及解题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