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低管电压联合低剂量对比剂在头颈部CT血管成像中的应用

2022-05-05余甲乐刘峰邢杰赵怡程隋想郁万江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2年4期
关键词:主动脉弓头颈部层面

余甲乐,刘峰,邢杰,赵怡程,隋想,郁万江

青岛大学附属青岛市市立医院放射科,山东 青岛 266000;*通信作者 郁万江 yuwj169@sina.com

头颈血管疾病是造成脑缺血和出血的重要原因,近年发病呈年轻化趋势,及早发现并做出相应临床干预,能够有效减少脑缺血和出血的发生[1]。CT血管成像(CTA)是头颈血管疾病的首选检查方法[2]。常规头颈部CTA扫描一般需要用高剂量、高浓度对比剂以获得高质量血管图像[3]。然而,大剂量使用对比剂增加了不良反应和对比剂肾病的风险[4]。保证图像质量的同时,减少CTA检查中受检者对比剂用量和辐射剂量一直是研究者关注的热点。既往大部分低管电压联合低剂量对比剂的研究使用对比剂用量较大。本研究在头颈部CTA检查时采用低管电压以及更低对比剂用量,探讨该方法的可行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前瞻性收集2020年6月—2021年5月于青岛市市立医院行头颈血管CTA检查的12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A、B、C组,每组40例。A组男25例,女15例,年龄39~79岁,平均(63.8±9.8)岁;B组男28例,女12例,年龄51~88岁,平均(68.8±9.7)岁;C组男32例,女8例,年龄38~85岁,平均(64.0±12.0)岁。纳入标准:心、肺、肝、肾功能正常。排除标准: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25 kg/m2,注射速度不能达到5 ml/s,碘对比剂过敏,合并严重心、肝、肾等器官功能障碍,合并严重甲状腺功能亢进,有精神、认知障碍不能配合者,头颈部血管严重狭窄者。本研究经青岛市市立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2021临审字第105号),所有检查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检查方法 采用GE Discovery CT 750HD,采用Me-drad双筒高压注射器。对比剂使用碘普罗胺370 mgI/ml,经右肘正中静脉注射。扫描参数:螺距1.375∶1,转速0.5 s,探测器宽度40 mm,重建层厚0.625 mm,矩阵512×512。

受检者取仰卧位,头先进,双手放于身体两侧,头部用约束带固定,去除金属异物,检查前嘱受检者检查过程中平静呼吸,勿做吞咽动作。扫描范围自主动脉弓下缘至颅顶,采用尾头方向扫描。3组均采用小剂量测试法,常规组(A组):测试管电压100 kV,扫描管电压140 kV,管电流590 mA,测试对比剂20 ml,扫描对比剂50 ml;B组:测试和扫描管电压均为100 kV,管电流700 mA,测试对比剂20 ml,扫描对比剂20 ml,C组:测试和扫描管电压为80 kV,其余同B组。3组对比剂注射速度均为5 ml/s,且每次注射对比剂后均以相同速度注射20 ml生理盐水。3组小剂量监测位置均置于主动脉弓,注入对比剂后10 s开始监测,每2 s监测1次,根据时间-密度曲线计算扫描启动时间,扫描启动时间=所测峰值时间+注射时间差-(1/2扫描时间),其中注射时间差=正式扫描注射药物时间-测试注射小剂量时间[5]。扫描结束将数据传至后处理工作站AW 4.6进行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MIP)和曲面重组(CPR)等后处理。

1.3 图像评估

1.3.1 主观评估 由2名经验丰富的放射科主治医师采用双盲法对图像和重建的VR和MIP图像进行主观评分。参考黄涛等[6]的5分制评分标准,3分以上认为满足临床诊断。

1.3.2 客观测量 测量小剂量监测层面主动脉弓CT值,测量扫描主动脉弓层面主动脉、上腔静脉CT值以及同层面胸大肌CT值和背景噪声(standard deviation,SD),测量左右颈总动脉、左右颈内动脉CT值,测量右颈总动脉分叉层面血管CT值和该层面椎旁肌CT值、SD,测量左右大脑中动脉起始段层面左右大脑中动脉、静脉窦、脑实质CT值和SD。测量感兴趣区,大小:主动脉弓为(50±2)mm2,上腔静脉和同层面胸大肌为(20±2)mm2,颈总动脉和颈内动脉为(4±2)mm2,右颈总动脉分叉处和同层面肌肉为(10±2)mm2,大脑中动脉起始处和同层面静脉窦为(2±2)mm2,脑实质为(20±2)mm2。测量血管CT值时感兴趣区置于血管中央,避开钙化、斑块、狭窄等区域。计算主动脉弓层面、右颈总动脉分叉层面、右大脑中动脉起始段层面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SNR=CT血管/SD血管,CNR=(CT血管-CT肌肉)/SD肌肉。

辐射剂量:每次检查完毕后记录CT容积剂量指数(CT volume dose index,CTDIvol)、剂量长度乘积(dose length product,DLP),计算有效辐射剂量(effective dose,ED):ED=DLP×K,欧洲CT质量指标K=0.0031 mSv/(mGy·cm)[7]。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6.0软件,计数资料采用例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图像主观评分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H检验,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s表示,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LSD法。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比较 3组患者性别、年龄、身高、体重、BMI、扫描范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3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s)

表1 3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s)

组别例数性别(男/女,例)年龄(岁)身高(cm)体重(kg)BMI(kg/m2)扫描范围(mm)A组 40 25/15 63.8±9.8 168.0±8.4 66.3±9.1 23.4±1.8 338.1±18.8 B组40 28/12 68.8±9.7 167.6±6.8 66.5±6.7 23.6±1.4 336.9±26.4 C组 40 32/8 64.0±12.0 168.6±6.9 66.7±7.0 23.4±1.5 338.5±18.9 χ2/F值2.99 1.99 0.17 0.03 0.18 0.06 P值 0.23 0.06 0.85 0.98 0.84 0.94

2.2 图像质量评价 C组有2例评分低于3分,未达到诊断要求,其余均满足诊断要求(表2),3组评分中位数均为4分,3组总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5.337,P=0.069)。3组血管VR和MIP图像见图1~3。

图1 女,74岁,身高165 cm,体重60 kg,BMI 22.04 kg/m2,对比剂碘普罗胺370 mgI/ml,流速5 ml/s,测试剂量20 ml,正式扫描剂量50 ml,电压140 kV,主观评分4分。A. VR图像正面观血管走行清晰;B. MIP图像正面观显示血管清晰

图2 女,69岁,身高160 cm,体重60 kg,BMI 23.44 kg/m2,对比剂碘普罗胺370 mgI/ml,流速5 ml/s,测试剂量20 ml,正式扫描剂量20 ml,电压100 kV,主观评分4分。A.VR图像正面观血管走行清晰;B. MIP图像正面观显示血管清晰

图3 女,70岁,身高155 cm,体重52.5 kg,BMI 21.85 kg/m2,对比剂碘普罗胺370 mgI/ml,流速5 ml/s,测试剂量20 ml,正式扫描剂量20 ml,电压80 kV,主观评分4分。A. VR图像正面观血管走行清晰;B. MIP图像正面观显示血管清晰

表2 3组图像主观评分分布(例)

2.3 3组各段血管CT值比较 C组主动脉弓、颈总动脉、颈内动脉、大脑中动脉CT值均大于A、B组,B组各段血管CT值小于A组,但其双侧颈总动脉和双侧颈内动脉CT值均>300 Hu,可满足诊断要求(表3)。

表3 3组患者各段血管CT值比较(Hu,±s)

表3 3组患者各段血管CT值比较(Hu,±s)

注:a与A组比较,P<0.05;b与B组比较,P<0.05

血管A组(n=40)B组(n=40)C组(n=40)F值P值测试主动脉弓 326.8±55.2 331.2±54.9 396.3±55.0ab 19.99 <0.001主动脉弓306.4±42.9 288.0±48.4 348.9±51.8ab 17.04<0.001左颈总动脉 358.5±50.7 317.4±50.8a 374.4±61.5b 11.61 <0.001右颈总动脉355.2±46.3 314.8±51.0a 370.9±58.4b 12.36<0.001左颈内动脉 363.7±50.6 319.0±52.3a 381.8±58.5b 14.39 <0.001右颈内动脉357.6±48.6 319.3±54.4a 386.1±63.5ab 14.44<0.001左大脑中动脉 330.9±39.7 291.7±45.8a 353.1±52.3ab 18.08 <0.001右大脑中动脉330.1±40.1 292.5±45.6a 356.4±53.6ab 18.87<0.001上腔静脉 191.7±116.5 130.3±37.0a 134.3±32.3a 8.86 <0.001静脉窦204.2±51.4 138.9±25.6a 146.2±26.1a 38.56<0.001

A组与B组比较,除主动脉弓外,其余血管CT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C组比较,双侧颈总动脉和左侧颈内动脉CT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血管CT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和C组比较,各段血管CT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测试阶段管电压同B组管电压,且对比剂用量均为20 ml,因此A组和B组测试主动脉弓CT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上腔静脉和静脉窦CT值大于B、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C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各段血管CT值频数分布见图4。

图4 3组各段血管CT值频数分布(A、B、C分别为A、B、C组)

2.4 3组图像SNR和CNR比较 3组主动脉弓层面、右颈总动脉分叉层面SNR、CNR以及右大脑中动脉起始层面CN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C组主动脉弓层面和右颈总动脉分叉层面SNR、CNR均低于A组(P<0.05)。B、C组右大脑中动脉起始层面CNR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和C组比较,右大脑中动脉起始层面CN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3组患者图像SD、SNR、CNR及辐射剂量比较(±s)

表4 3组患者图像SD、SNR、CNR及辐射剂量比较(±s)

注:SD为背景噪声,SNR为信噪比,CNR为对比噪声比,CTDIvol为CT容积剂量指数,DLP为剂量长度乘积,ED为有效辐射剂量;a与A组比较,P<0.05;b与B组比较,P<0.05

项目A组(n=40)B组(n=40)C组(n=40)F值P值主动脉弓层面SD 22.5±4.9 29.7±4.4a SNR 14.1±3.1 9.9±2.1a CNR 19.5±5.7 11.7±3.9a 40.0±5.4ab 127.80<0.001 53.71<0.001 42.79<0.001 8.9±1.7a 11.0±4.0a右颈总动脉分叉层面SD 10.6±4.0 12.0±4.1 SNR 40.3±17.2 30.3±11.6a CNR 51.5±15.7 26.9±11.5a 17.7±6.1ab 24.14<0.001 11.25<0.001 62.33<0.001 25.8±12.8a 25.0±6.4a右大脑中动脉起始层面SD 14.8±7.2 17.1±10.3 SNR 29.0±17.2 22.7±16.6 CNR 33.3±9.2 19.3±5.7a 18.6±7.9a 2.08 0.13 1.16 0.32 75.02<0.001 25.2±21.6 16.0±4.2ab CTDIvol(mGy) 110.0±15.4 96.2±13.3a 50.5±12.5ab 204.48 <0.001 DLP(mGy·cm)1 010.1±30.3 527.2±46.6a 283.5±18.8ab 4 776.33<0.001 ED(mSv) 2.32±0.07 1.63±0.14a 0.88±0.06ab 2 154.99 <0.001

2.5 辐射剂量比较 C组辐射剂量明显低于A组、B组(P<0.05),见表4。B组较A组ED下降29.74%,C组较B组下降46.01%,C组较A组下降62.07%。

3 讨论

头颈部CTA是头颈血管疾病的首选检查方法,为临床提供优质图像的同时,减少受检者的受照剂量和对比剂总量,降低对比剂不良反应、对比剂肾病发病风险对影像技师尤为重要[8-9]。既往多数研究通过降低管电压以减少辐射剂量,使用低剂量对比剂的研究也有很多,但其剂量仍然相对较大。本研究联合低管电压和低剂量对比剂,显示其实际应用具有可行性。

3.1 图像质量分析 X线为低能光谱射线,与对比剂的相互作用是以光电效应为主,降低管电压,X线光子能量也随之下降,光电效应会随之增加,因为低管电压下X线输出的能量更接近碘K边缘33 keV[10-11]。本研究中,与100 kV和140 kV相比,80 kV管电压的X线光子能量与碘的结合更加接近,产生的光电效应也更强,所得CT值更高。单纯降低管电压,图像噪声增加,图像质量下降[12],尤其体型大的受检者更为显著,因此本研究排除BMI>25 kg/m2者,并将管电流设置700 mA较高值,减小因降低管电压造成图像质量下降的影响。

既往研究显示管电流对检查者CT值无明显影响,因此增加电流并不会影响CT值结果[13]。杨正彬等[14]研究显示,头颈部CTA血管CT值≥300 Hu可满足诊断。本研究中,B组各段血管平均CT值约为300 Hu,虽低于A组,但可满足诊断要求;C组血管平均CT值较B组明显增大,并大于A组。本研究以3个层面比较SNR和CNR,B组和C组SNR、CNR均低于A组,B、C组间无显著差异。主观评分显示3组均基本满足诊断需求。

3.2 辐射剂量分析 CT辐射剂量与管电压的平方成正比,降低管电压减少辐射剂量效果明显[15]。管电流也影响辐射剂量,但其影响强度远不及管电压。以往头颈部CTA研究中,常用管电压为100 kV,低管电压组采用80 kV的研究较多[16-17]。本研究B、C组分别采用100 kV、80 kV,结果显示3组辐射剂量两两比较均有显著差异,与A组相比,B、C组辐射剂量明显降低,尤其C组ED比A组降低62.07%、较B组降低46.01%,辐射剂量大幅度下降。

3.3 对比剂用量分析 以往研究中,大多数采用智能触发方法降低管电压和对比剂用量,但对比剂用量基本为30~45 ml[18-19],仍然相对较多。团注测试研究中大多会选择减少正式扫描的对比剂用量,杨正彬等[20]的研究中正式扫描使用45 ml对比剂。也有少部分研究通过减少测试剂量减少对比剂用量,陶黎等[21]在头颈部CTA中用4 ml对比剂测试,50 ml对比剂扫描,可以达到理想图像。

本研究A组测试对比剂20 ml,扫描对比剂50ml,B组和C组的测试和扫描对比剂均为20 ml,扫描对比剂用量低于以往大部分研究。B、C组上腔静脉和静脉窦CT值小于A组,B组对比剂得到更充分的利用。在现设的机器扫描参数下,头颈部CTA的扫描时间约为3.6 s,而A组以5 ml/s的速度注射50 ml对比剂,注射时间为10 s,有一部分对比剂并未得以利用,造成浪费,由此B、C组对于对比剂的利用较A组具有优势。

3.4 本研究的局限性 ①本研究纳入样本量有限,且女性较少;②扫描参数管电流未使用自动管电流,且设置值较高;③实验组扫描采用固定对比剂用量20 ml,没有个体化;④C组2例主观评分未达到诊断要求,后期可以探究改变迭代函数能否提高图像质量。

总之,采用80 kV管电压、20 ml小剂量测试,扫描20 ml对比剂的方法行头颈部CTA可行,可在满足临床诊断要求的同时,减少受检者的受照辐射剂量和对比剂总量,降低对比剂肾病发病风险和对比剂不良反应风险。

猜你喜欢

主动脉弓头颈部层面
儿童永存第五主动脉弓超声心动图表现
基于选项层面的认知诊断非参数方法*
腹针结合头颈部按摩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的临床研究
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全主动脉弓置换术后死亡的危险因素分析
不同坐姿的6岁儿童乘员在MPDB碰撞测试中头颈部损伤评价
胎儿主动脉弓缩窄的产前超声诊断分析
超声诊断主动脉弓缩窄1例
经皮胃造瘘在治疗头颈部肿瘤中的运用进展
二孩,人生如果多一次选择!
沃尔沃汽车头颈部保护系统获得最高安全评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