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巧用思维导图优化初中作文教学

2022-05-01马永禄

甘肃教育 2022年6期
关键词:作文教学思维导图优势

马永禄

【摘要】思维导图是一个简单有效的实用思维工具,能够帮助学生激发大脑的无限潜能,将难以理解的抽象思维变成可视化思维。在初中作文教学中,巧妙运用思维导图可以让初中作文教学更轻松、更有效,也是避免学生作文落入“俗套化”的有效途径。文章以初中语文教学实践活动为切入点,从思维导图在写作教学中的优势、应对策略入手,分析和探讨了将思维导图应用于作文教学的具体做法。

【关键词】初中语文;思维导图;作文教学;实践;优势;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3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4—0463(2022)06—0093—05

思维导图是一种表达发散性思维的有效图形思维工具,是一种简单但高效实用的思维工具。人们可以利用逻辑思维和阅读经验,将思维呈现为一张脑图。“它是一种以相互从属和相互关联的层次结构来表达各个层次的主题相互联系的思维方式。”[1]当前,作文俗套化已成为学生写作中存在的普遍性问题,严重制约着作文教学的开展。不少学生的作文语言苍白,缺乏想象力,为凑字数而生搬硬套。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不会高效构思,无法将阅读积累有效转化为写作素材,不能有效贯通生活与写作的内在联系所致。因此,创新作文指导策略,充分调动起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掌握一套行之有效的写作方法,是当前作文教学改革迫在眉睫的任务。

教师在指导初中作文教学中,要熟练运用思维导图,化抽象的理论指导为形象的方法引领,帮助学生将思维过程形象化为导图,并使思维过程可视化,为学生的立意与构思提供有效途径。这样,学生通过思维导图便能够快速审题、精准立意、巧妙构思,甚至以思维导图为基础不断“添枝加叶”以丰富作文细节,同时充分发挥想象力,培养发散性思维,真正做到“敢于写作——乐于写作——善于写作”的梯级发展,从而实现写作素养的全面提升。

1.优化构思。思维导图的最大优势是帮助学生理顺写作思路,优化作文构思。南北朝时期梁国的萧统在他的《文选序》中写道:“以立意为宗,不以能文为本。”也就是说,写文章应把构思立意放在首位。“宗”就是文章主题构思,如果没有了文章主题,就等于这篇文章没有灵魂,没有灵魂的文章是没有生命力的。“不以能文为本”意思就是不以写文章而写文章,一篇好的文章不是华丽辞藻的堆砌,而是立意高远、真情实感的自然流露。好的文学作品最终的指向是人,是为人服务的。“言之无物,行而不远。”没有灵魂的文章,它的语言再怎么华丽也不能打动人,谈不上所谓的生命力,更谈不上对人的终极关怀了。好的立意构思就是思维导图中的那个关键词、核心词,它能放射四周,俯瞰五岳,就像杜甫的《望岳》中所写:“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绝顶的那个点就如思维导图的核心词、关键词。“众山”就如那些次关键词,有了“绝顶”这个关键词,“众山”这些次关键词才有依靠,才有发挥自己才能的平台,才有归属感,无论到哪儿,它的心始终向着“绝顶”这个核心,因此,构思是写作和应用写作中连接过去和未来的一种联系方式,是作者在撰写文章的过程中所进行的某种心理活动[2],是艺术创作的基础。没有构思,就没有表达。反映到具体的写作过程中,构思是贯通生活体验、阅读积累及写作表达的必要途径。然而,不少学生的写作是“意随心走,笔随意至”,中心不明,思路模糊。对于初中生而言,知识积累与生活阅历有限,在写作中,根据写作要求找到切入点,并以思维导图的形式理出写作思路,有利于他们的清晰表达。

2.激发想象。写作需要想象力。关于想象力在艺术创作中的重要作用,一千年前的文学理论家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说:“文之思也,其神矣……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故思理为妙,神与物游。”这段话的大意是:当思想写成文字时,充满了想象。你可以思考很久,当你心里有什么感觉的时候,可以在很远的地方观察它。你呼唤的时候,声音如金玉一般,仿佛在你的眉眼间翻滚着不断变化的场景中。這里的“神”就是主观意识的“心”,这里的“物”就是艺术创作中的客体。只有神与物,心与物的有机结合,才能创作出不朽的经得起逻辑推敲和历史检验的艺术作品及艺术形象。因为融入了想象力,《梦游天姥吟留别》在李白天才式的表达之下才亦虚亦实、亦幻亦真,令人神往;因为融入了想象力,《天上的街市》在郭沫若的笔下是那样的美丽动人;因为融入了想象力,《荷塘月色》在朱自清漫步燕园时才如梦如幻;因为融入了想象力,康河的水波在徐志摩的挥别中才顾盼生姿;因为融入了想象力,那朦胧忧伤的《雨巷》在戴望舒的记忆中才别有情调。因此,在教学中应用思维导图,能够使学生在已有知识与生活体验的基础上,结合写作目标合理联想并大胆想象,并不违背对艺术真实的追求,反而有利于写作素养的提升。思维导图在写作教育中的合理运用,对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有很大帮助,让学生在短时间内产生灵感、兴趣,最终在写文章时,能够条理清晰、风格独特。

如:一篇半命题作文,作文题目是《父亲的眼睛……》,教师利用思维导图教学:

师: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孟子曾经说过,观察一个人,莫过于观察他的眼睛。注意观察人的眼睛,他的快乐、幸福,悲伤、困苦是无法隐藏的。我们今天要写的是一篇半命题作文,与眼睛有关。(教师在黑板画思维导图,首先是中心词“父亲的眼睛”。)在我们的心目中父亲是最亲近的人,大家可以想一想提到“父亲的眼睛”我们会想起什么呢?(让学生产生联想)

学生1:父亲的眼睛像阳光,让我感觉到温暖,也像一汪清澈的湖水,平静而又柔和。

学生2:父亲的眼睛像鹰一样犀利、果敢,坚毅给人力量,却又明亮、温暖。

教师:非常好。过去,我们大多数人都写过关于母亲的眼睛。今天每个人都从中心词“父亲的眼睛”中汲取了很多东西。那就跟着大家的思路,完善一下思维导图,扩展写作思路。

于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绘制了一张张完整的思维导图,他们在此过程中不仅尽情地发挥了想象,还激活了写作思路,懂得了全局把握作文的架构。

3.启迪思维。思维导图是可视化思维,是思维的发展与辐射。因此,在写作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能够激发和启迪学生思维,使其认真琢磨选题,深入对阅读积累的素材(间接材料)和既得生活体验素材(直接材料)进行构思。思维导图多是树状结构,可细化分解,也可以概括提炼;可主题建构,也可以问题解构;可单向分析,也可多向思维。在写作教学中,学生依据思维导图对中心主题进行横向扩展与纵向挖掘,甚至用不同色彩与形状的图块来区别标记,使其具有内在逻辑性。下面,笔者以作文拟题和根据题目进行思维导图的绘制为例,简述启迪思维在学生尤其是正处在具象思维向抽象思维阶段过渡的初中学生的重要作用。例如,在教授《关于梦想》的写作时,教师可使用思维导图来确定主题。大多数学生在写作文题时没有新意和创造力,如果能使用一些修辞技巧,标题会更吸引人。用比喻:《插上梦想的翅膀》,使用反弹琵琶的技巧:《真的不想在梦想的翅膀上飞翔》,运用反向思维,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又如:在写作《阳光总在风雨后》时,第一步就是立意选材,选材可分为开头、过渡、举例、中心思想、呼应主题五个部分。在文章的开头部分,学生可以引用一些名言、名句,然后将“阳光、风雨”之类的词作为文章的过渡,再进行举例说明。比如,用一些中外伟人的事迹,他们的成功都经历了常人难以想象的一些困难和挫折,再总结中心思想,肯定自信、坚持和不怕困难的信念,会帮助人成功。最后,回应主题“阳光总在风雨后”,至此完成写作思维训练。再如,在写《身边熟悉的人》一文时,可以绘制思维导图。学生可将终日陪伴自己的伙伴、辛勤教导自己的教师、疼爱自己的亲人罗列出来,将发生过的趣事、感悟深刻的事和感动的事用简单的言语加以概括,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既有生活经验发散思维,搜索记忆,创造性地运用素材,在展现思维导图的过程中罗列出所想内容的大概,并将感兴趣的事件部分重点标注,为学生习作提供更多的选择项目,在有效取舍中“勾勒”属于自己的个性化作品。

1.科学制图,激发写作兴趣。作文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善用思维导图。思维导图不同于知识结构图,它是思维工具,将思维导图运用于写作构思过程中,是学生思维外化的重要途径,能够“促进学生的提炼与概括、聚合与发散等多种类型思维参与构思”[3]。怎样科学制图?教师应当先讲清楚思维导图的概念,以幻灯片的形式给学生演示思维导图的绘制步骤。当学生能够科学制图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思维导图与作文主题相结合,以图启思,展开作文的构思活动。这样,融入了文字、图像、分支与色彩的思维导图,能个性化地呈现学生的思维过程,可以在有效满足初中生求新求变的审美需求的同时,培养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真正实现以图启思、以图促写的目的。在“学写读后感”的写作指导中,教师引导学生围绕“名著读后感”这一主题,将其分解为“读”与“感”两大板块,分别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呈现。然后将“读”作为思维导图树状图的主干,析出若干分支:读了什么内容,采用了什么阅读方法,读的效果如何。有的学生读的是《傅雷家书》,有的学生读的是《骆驼祥子》,有的学生读的是《西游记》,读书内容不同,读后感的着眼点也有所不同。以《傅雷家书》的读后感为例(见图1),可以是父子深情的感悟,也可以是傅雷父子的人物形象的分析,还可以是傅雷的教子之道的思考。感想的切入点确定之后,“读”后的引述也就有了相应的范围。怎么读?是走马观花地读,还是逐字逐句地读?是泛泛而读,还是细细推敲?与之密切相关的内容,精细地读;与之关联不大的内容,一带而过。在写作中如何体现“读”?可以从两个方面:引用与表述。读的效果如何,体现在“读后感”作文中,便是读的内容是否动人,读的效果如何,即“感”的是否深刻。

2.自主绘图,促进写作构思。通过绘制思维导图来进行写作构思,本质上就是学生对素材进行整合与加工,对知识逻辑进行推理与建构的过程。思维导图绘制的越有条理,作文的构思也就越明晰。个别学生的作文语言功底较为扎实,可是行文却缺乏条理性,多是因为学生在构思过程中“偷工减料”,对谋篇布局、行文线索等缺乏考虑所致。因此,教师运用思维导图来进行写作指导,就应当让学生根据自己对写作材料及写作要求的理解,学会自己绘制思维导图,完成写作构思。如,在《学写读后感》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对写作要求进行分解,立足于“读”,聚焦于“感”,进行思维导图的绘制。首先,以小说三要素为依据来确定思维导图的主题,从典型人物到精彩故事情节、典型的环境描写等要素中提炼出不同的写作思路。由于学生的阅读焦点、探究兴趣、解读视角等的不同,其思维导图的主题设计也有所差异。比如,关于《骆驼祥子》的读后感(见图2),同样是着眼于人物形象的分析,有的学生对比小福子与虎妞的性格,将祥子和小福子的爱情悲剧放在时代中加以思考。有的学生对故事情节更感兴趣,可以选取祥子的“三起三落”的某段经历,也可以就小福子之死展开。由此看来,融入思维导图的初中作文教学,真正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在绘图过程中联系知识基础与生活经验来思考写作,在对主题的提炼与分析的过程中逐渐明晰写作思路。

3.创意修图,体悟写作要领。在初中作文教学中,思维导图类似于写作提纲,但形式与内容比写作提纲更为灵活,它是学生构思过程的可视化。由于思维以图像的形式呈现,融入思维导图的写作指导也就更为精准、更为高效。当学生以思维导图的形式精准选题之后,教师要依据导图来评价学生的构思,指出其中的亮点与不足。学生在教师的评价中体悟写作要领,将思维导图根据写作的需要或删繁就简,或“添枝加叶”。如,在“学写读后感”教学中,大多数学生的思维导图仅有两部分:读与感。对此,教师不妨设问启思:读后感,应当侧重于读,还是感?或者是读、感并重?学生在阅读相关范文的基础上,探讨明确:以感为主,读是引子,也是基础。教师顺势追问:感的主体是谁?是否有所体现?怎样体现?学生由此得出结论:读后感要有读,即引述得当;读后感要有感而发,即选准“感点”,深入探讨;读后感要有“我”,联系实际生活谈体会。如,写《骆驼祥子》的读后感,不仅仅是就小说展开分析与探讨,还要联系现实生活谈感悟,祥子所在的“吃人”的社会,奋斗没有出路,好人会变成鬼,而我们生活的今天,从乡下到城里来的年轻人虽然很苦,可是只要肯上进努力,总有梦想成真的希望。这样,学生根据教师的指导与评价,对原有的思维导图或删减,或增补,或调整,并将读后感的写作要求提炼为三个方面:引述得当;感点精准;联系自身或现实。这样,修改好的思维导图清晰地呈现了作文内容及结构,掌握了写读后感的写作要领,接下来的写作表达自然水到渠成。

4.巧妙用图,优化写作表达。思维导图作为一种思维工具,能够启发学生根据主干及分支的层级关系整合学习内容,实现高效、简约、自由的表达。在初中作文教学中,当学生绘制好思维导图并完成构思之后,并不意味思维导图使命的终结。有的学生喜欢在思维导图的基础上“添枝加叶”,有的学生则习惯于直接将思维导图转化为作文语言。在“学写读后感”教学中,学生通过绘图与修图,厘清了“读”与“感”的辩证关系,明确了读后感的内容要素:一读、二感、三发。这时,需要根据思维导图进行具体表达。根据主题的需要,在“读”的部分,可以直接引用读本语段,可以引用与叙述相结合。在“感”的部分,要突出感的立足点,重点围绕读本对“主题+内容”展开论述,论点要合乎逻辑。在“发”的部分,可以适当融入想象与联想。但这部分内容一定是建立在“读”与“感”的基础上的,即所谓“有感而发”。有学生在结合思维导图写《骆驼祥子》读后感时,仅引述祥子的“三起三落”便写了三四百字。教师对此可以指导学生从详略安排的角度来修改作文。

由此看来,教师用好思维导图,可以巧妙地指导学生进行阅读和写作活动,启迪思维,提高学生运用语言和写作的能力,使學生能够更好地使用思维导图,并能将生活素材提炼并艺术化,进而创作出属于自己的个性化的作品来。

[1]董凤君.思维导图应用于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对策[J].试题与研究,2020(17):173.

[2]赵锋.运用思维导图优化初中作文教学的策略探析[J].名师在线,2019(23):37-38.

[3]董正卫.浅议语文教学中使用思维导图促进学生思维发展[J].汉字文化,2020(14):86-87.

编辑:张慧敏

猜你喜欢

作文教学思维导图优势
矮的优势
画与话
思维导图在初中物理概念课教学中的应用
思维导图软件辅助初中数学教学的应用研究
巧用思维导图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究
高中英语阅读文本中融入思维导图的研究
网络视域下初中作文教学初探
先写后教:语文作文教学途径探微
作文教学的有效策略探讨
探索多媒体在情趣作文教学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