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21年总台中秋晚会故事化叙事策略探析

2022-05-01张海天吴亚男

传媒 2022年7期
关键词:融合创新叙事策略

张海天 吴亚男

摘要:2021年总台中秋晚会运用文学表现手法于故事化叙事当中,在注重情感表达和价值观传播的同时,将晚会以一种故事化的方式呈现出来,拉近了观众和晚会中人物、事物间的距离,提高了晚会的观赏性。本文着眼于该晚会,借助叙事学与符号学相关理论,从叙事技巧、主题内容、符号构建等几方面对其进行分析,探索总台秋晚的故事化叙事策略的融合创新之处,为融媒时代主旋律叙事策略提供参考。

关键词:融合创新 故事化叙事 叙事策略 总台中秋晚会

2021年总台中秋晚会在与众多地方中秋晚会的竞争中,在收视率和美誉度等方面都脱颖而出,其故事化叙事策略的融入功不可没。此次总台中秋晚会运用故事化叙事策略,利用科技、人物、场景等符号要素将晚会内容娓娓道来,在注重情感表达和价值观传播的同时,更加贴近受众,也进一步增强了晚会的观赏性。总体来看,其叙事技巧、主题内容、符号构建等方面紧密统一于晚会的故事化叙事创新,又服务于其故事化叙事创新。

数字化技术助力传统节日晚会在历时性与共时性两方面构建多重时空,为其叙事创新提供了重要支持——总台中秋晚会作为典型代表,充分利用数字技术挖掘并展现了传统民俗与现代科技的融合,展现了一个既传统又现代的中国;同时构建“天涯共此时”的仪式性抒情空间,追求情景交融、情景互塑的传播效果。

1.挖掘传统文化,打造生态环保“自然”舞台。不同于地方频道的中秋晚会,总台中秋晚会融合传统中秋文化和地方特色元素,并利用数字化技术手段将传统节日民俗文化与富有特色的原生态民俗文化有机地结合,实现了传统与现代、整体与部分的统一。中秋晚会延续了央视着力打造的“山水景观晚会”理念,全息山水景观晚会创造性地结合地域性自然、人文景观打造出活体实景,全方位地运用地理空间,从天、水、城、景多维视角呈现一个开放式的舞台,与在演播室或者在剧场、体育场、广场里边做的这种晚会不同,它突破了演播室局限,将地方特色景观作为舞美的重要表达,同时最大限度地减轻对外部环境的影响,因此举办地的选择成为历年秋晚的策划重点。2021年总台秋晚选择“月亮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首府西昌。西昌是著名的航天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是中国重要的卫星发射基地之一,是“北斗”、“嫦娥”的唯一“母港”,同时西昌的发展也是当代中国发展成就的一个缩影。总台秋晚以西昌的历史与现状为背景,为海内外华人与世界人民提供了一个窗口,直观地向世界展现今日中国的生态、科技以及各族人民拼搏奋斗的精神風貌。

2.技术助力精准“对接”,构建仪式性抒情空间。总台中秋晚会突破了往届舞美浪漫、唯美的风格,借助增强现实技术(AR),增强视觉三维立体效果,创新打造了一个具有未来感的全景式舞台,辅之以美妙的歌曲,实现视觉与听觉的精准“对接”,构建了一个仪式性抒情空间,让观众在虚实、古今的巧妙转换中实现沉浸式体验。中秋晚会以“月”为媒,在布景、道具、演员服装化妆、道具、灯光、视觉效果等方面都着力打造极致的审美效果,追求如诗如画的唯美意境。如在《但愿人长久》中,圆月下,小桥上,刘诗诗和井柏然身着复原自宋代的簪花服饰,配合自得琴社的古乐演奏,高度还原了宋时的艺术风格;《万疆》开始时,表演者李玉刚从数字技术还原而来的立体画卷中乘草船缓缓出场,画面中的日月悠长,山河无恙与古画《秋山草堂图》交相辉映,意境隽永绵长;《倾国倾城》在表演中呈现了水印木刻,生动展现中国传统复刻工艺,并在舞台上通过灵活运镜打造空间感,使在同台演出的两位歌手仿佛置身于不同时空,充分运用数字影像技术与新晚会思维创造多重时空并置,为观众带来了全新的晚会节目体验,也使得传统文化以新的形式展现出来。

2021总台中秋晚会作为一个完整的叙事文本,一个展现拼搏奋斗的民族精神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成就的重要机会,其在节目内容设计和时段编排上,延续传统晚会的篇章式结构,又以27个优秀节目多维、立体地“讲述中国故事”。

1.乡村振兴促高质量发展,脱贫攻坚梦圆凉山。凉山地区是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地,也是全国典型的区域性整体深度贫困样本。在国家政策扶持和当地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凉山彝区的经济状况和人民的生产生活水平都得到了很大改善,从曾经“一步跨千年”到如今“跑步进小康”,顺利实现全面脱贫。总台秋晚结合凉山这种历史性的跨越,增加外景拍摄比例,多重时空组合,艺术性地展现了凉山脱贫攻坚的成果。在歌曲《谁不是靠着梦想活到了今天》将外景拍摄与内景现场相结合,歌手组合凤凰传奇表演的一个外场就是有着600年历史的古村落——大石板古村,晚会将当地元素融入表演中,观众跟随晚会的视角走进社区和田野,来到群众身边,去感受和展现乡村振兴给当地人民带来的幸福生活。“精准扶贫瓦吉瓦,全国人民卡沙沙”,这是来自喜德县鲁基乡中坝村的17位彝族小朋友给全国人民的祝福,一首由歌手李宇春和彝族小朋友共同演唱的《和你一样》,将凉山教育翻天覆地的变化呈现在人们眼前。“带我到山顶,美丽的村庄……”,凉山彝族歌手吉克隽逸、吉克曲布、奥杰阿格同台带来歌曲《带我到山顶》,节目中展现的背景就是西昌的一个彝族村落,灯火通明的山寨,沉甸甸的稻穗,孩童们幸福的微笑,这个场景正是凉山脱贫摘帽山村的缩影。今天的凉山,政策、资源、区位和环境等优势凸显,正在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总台秋晚向世界传递凉山名片,激励凉山各族人民创新高质量发展,开创新征程,再创新辉煌。

2.繁星璀璨致敬今昔英雄,交响乐曲唱响主旋律。西昌航天见证着伟大祖国的繁荣富强,也见证着中国航天的跨越发展,这些成就是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的拼搏奋斗的结果。作为献礼建党100周年的影视剧作品《觉醒年代》再现了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创建等重大历史事件,该剧成功塑造了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鲁迅等饱满、立体、个性鲜活的人物形象,延续了红色基因,展现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拼搏奋斗的民族精神。此次晚会中吕思清、欧阳娜娜联手凉山交响乐团再次演绎了《觉醒年代》主题音乐,红色记忆与峥嵘岁月慷慨激昂的情绪再次在晚会舞台被唤醒、激发。歌曲《繁星璀璨的天空》中,歌手周深“飞天”,遨游太空,以歌声致敬伟大的航天英雄。“看向繁星璀璨的天空,那份理想依然闪烁在苍穹,历经百年重振山河梦,今日屹立东方的青松……”,镜头一转,晚会LED大屏上播放着航天英雄着陆胜利归来的精彩瞬间,航天英雄透过镜头向全国人民说道:“我回来了,身体好,精神好”,月圆、梦圆、人团圆,“玉兔”相伴、“鹊桥”升空,在一代代航天人不懈探索和研究下,探月梦托举中国梦,人攀明月终可得。此时刚刚落幕的东京奥运会上,中国奥运代表团不负众望以奖牌总数第二的佳绩赓续奥运传奇。在歌曲《用尽我的一切奔向你》中,东京奥运会获得金牌的中国赛艇运动员陈云霞、张灵、吕扬、崔晓桐,带领来自西昌各行各业的运动爱好者在四川西昌邛海之滨通往秋晚主舞台的望海大道上畅意奔跑。参加演唱的还有获得中国在冬奥会历史上第一枚速度滑冰金牌的运动员张虹。在中秋团圆之夜,冠军们与歌手周笔畅一起用歌声迎接北京冬奥会,将奥运精神传递到每一位观众心中。

2021总台中秋晚会在故事化叙事传播中将深厚的传统文化凝结成民族符号,使其成为探索与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界面与按钮,更使其成为海内外华人内在身份认同的重要联结点。

1.传播仪式建构身份认同。2021总台中秋晚会在仪式模式下,通过节目设计将文化符号转换成文化归属感与认同感。《乡愁》用真挚的情感和朴华无实的辞藻,唱出如浮萍般漂泊无依的游子对家乡的眷恋,以及故乡对远方游子的呼唤,引发受众强烈的情感共鸣。转动的时钟舞台象征着光阴的流逝,歌手陈彼得和赵照抱着吉他在舞台上将思乡之情用讲故事的形式娓娓道来,歌手陈彼得是中国台湾人,赵照则来自中国大陆,两人在的同台合作唱出了积聚在中华民族内心最深的一缕情愫——“月圆、梦圆、人团圆”。按照詹姆斯·凯瑞所提的“传播的仪式观不是指空间上讯息的拓展,而是指时间上对社会的维系,它不是一种传递信息或影响的行为,而是共同信仰的创造、表征与庆典……传播的仪式观把传播看作是创造、修改和转变一个共享文化的过程,其核心则是将人们以团体或共同体的形式聚集在一起的神圣典礼”。中秋晚会作为媒介事件在一定意义上就是受众被“邀请”来参与的一种“仪式”,一种“文化表演”的仪式,对于参与其中的无论是参演者还是受众的海内外華人能够更加自然的形成身份认同。

2.构建象征符号体系,塑造文化记忆。文化记忆根源于文化记忆中的符号。扬·阿斯曼在《文化记忆:早期文化中的文字、回忆和政治身份》中认为“回忆是具体的,概念必须采取一种可想的形式才能进入记忆,因此我们才有概念与意象的牢不可破的融合”。文化记忆依赖于象征符号,即文化记忆载于象征,而象征是文化记忆的外在携带物和提醒物。其功能是实现文化记忆的客观符号化。2021秋晚通过建构一系列象征符号,将地方文化、中国形象和民族精神融为一体,传承民族文化、展现大国形象,激发文化记忆。以索绪尔(Ferdinand de Saussure)和皮尔斯(C.S.Pierce)为代表的当代符号学进路为我们提供两个较为明确的以符号为中心的理论模型,供我们分析各类文化现象。同索绪尔的语言符号模式相比,皮尔斯三元符号模式由于其动态性和开放性,使其具备更强的理论解释力,更适用于文化记忆符号机制的探索。在文化记忆的核心要素与皮尔斯的符号三元之间建立如下对应关系:

为理清2021总台秋晚的象征符号体系,借助皮尔斯的三元符号模式(如图1所示)将秋晚的文化记忆符号机制分解为“象征”、“记忆形象”和“阐释项”(如图2),其中,“象征”是文化记忆的外在符号性载体,它对应的是皮尔斯三元结构中的符号,本文主要从环境符号、地域符号、文化符号以及政治符号等4种象征符号类型入手对本届中秋晚会的象征符号进行阐释。“记忆形象”与“符号对象”相对应,被象征所承载或指涉的“记忆形象”即符号对象。阐释项的名称无变化,它指的是某文化记忆所激发的心理效应或思想(见表)。2021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实现之年,李宇春与喜德县中坝村文瀚小学的学生共同演唱《和你一样》,立足于大凉山等脱贫攻坚中的文化记忆形象,创造了一个温情的故事体系,大凉山的孩子们作为一种政治符号,是大凉山实现全面脱贫的外在符号性载体,是大凉山全面脱贫的象征,借助晚会实现了文化记忆的存储。

“文化记忆”是“发生在绝对的过去”,在形式上具有“高度成型”的庆典仪式性的社会交往和节目,媒介是以文字、图像、舞蹈等进行的传统的、象征的编码及展演。在当代传统民俗节日庆典中,晚会节目已经成为重现民族历史的重要媒介,通过运用一系列象征符号,晚会仪式对民族历史进行再现,以满足社会现实的需要。文化记忆的运作机制是通过一系列象征符号的塑造以引起思想情感态度的变化,是“将过往的事件、人物、事物等符号对象作为记忆形象处理,塑造一种集体想象,引发接受者的情感反应和思想活动。2021年以来,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一样经历着疫情的挑战,在这样的特殊时期,2021总台中秋晚会构建凝聚民族精神的仪式舞台,在传承传统文化的同时塑造华人世界共同的文化记忆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总台中秋晚会作为央视“五大晚会”之一,秉承守正创新的创作思路,发挥平台优势,打造具有深厚文化内涵、唯美浪漫风格、高超艺术品格的晚会,中秋晚会通过展示地方景观和自然风貌,将视觉延伸至祖国的思念,唤醒现场和屏幕前海内外华人的民族身份认同。2021总台中秋晚会的成功得益于数字技术的多方面支持,更得益于其故事化叙事策略的运用,尤其是其不断在叙事技巧、主题内容表达、符号构建等方面推陈出新,在此过程中形成了适应融媒体时代的叙事模式,也为传承中华文化、凝聚民族精神、塑造大国形象贡献智慧与力量。

作者单位 东北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张又元.故事化叙事在我国文化类综艺节目中的应用及反思[J].科技传播,2020(09).

[2]苟芝源.后脱贫时代凉山彝区实现乡村振兴的困境与路径——基于凉山州金阳县的调查分析[J].农村经济与科技,2021(17).

[3]方宁兰.文化记忆视域下央视中秋晚会的主旋律叙事机制探析[J].西部广播电视,2021(19).

[4]余红兵.文化记忆的符号机制深论[J].外国文学,2020(03).

【编辑:左志新】

猜你喜欢

融合创新叙事策略
浅谈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创新
试论融合创新思想对新时期图书策划和营销的指导作用
小学“优课”教学模式的多元分析
论美国动画电影中的非主流创作
略论多重人格电影的叙事策略
讲好中国故事的几个路径创新
电影《逃离德黑兰》的叙事研究
东西方人本管理思想的比较
BBC纪录片对中式教育的影像构建
新趋势下酒店管理的融合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