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实践活动教育,提升德育实效

2022-04-27王大权

民族文汇 2022年6期
关键词:实践活动可行性必要性

王大权

摘 要:“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一切学问都需要理论和实际的有效融合,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成效。对中学德育教育也是这样。中学德育教师不但要将与德育相关理论知识传递给学生,同时也要使学生在灵魂深处感悟到道德的意义,以便于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自觉或不自觉地遵守道德规范,从而让中学德育教育获得良好的成效。因此,德育教师还需要通过有效的手段进行体验式道德活动,使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感受道德的意义内涵,从而培育学生的道德品质,提高自己的生活品质。

关键词:实践活动;德育教育;必要性;可行性

一、中学德育采用活动教育的必要性

通过是实践活动开展德育教学,可以指导学生将外在的道德理论转变为内化的品德要求,从而美化自我形体,陶冶自身情操,但相反,传统的道德教学活动就出现了一些问题。

(一)德育教师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与新课程要求严重脱节

传统的德育课程仅仅是教师在知识以及理论层次上对学生开展的单向式的灌输,但该种教学方式主要有两种缺点:一是面临着教师们喋喋无休的“假、大、空”的讲课和干枯、无聊的黑白文章,使得学生对德育课程的兴趣并不浓厚,以至于在课堂昏晕欲睡;二是受应试教育的限制,部分人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方面的教育關注度并非学生们在现实生活中对这些“德”领悟程度,只是将重点放在了分数的高与低。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常常会见到那些“有才无德”的“危险品”的根本原因。

(二)与中学德育课程与家庭教育在高度上脱节

尽管学校多方面地开展了德育教育活动,为了帮助学生全方位的塑造真、善、美的灵魂,但是如果没有良好的家庭教育与其进行配合,再好的学校实践活动也会变得苍白无力。家庭背景的不同导致每个孩子所接受的家庭教育也不尽相同,而家庭教育对学生的影响又是十分巨大的,如果学校的德育理念并不能兼顾到家庭教育,将对导致学校的德育教育与家庭教育高度上出现了不一致的情况。那么学校的德育教育所付出的一切将会白白浪费,例如学校教育学生不准说脏话,但是当学生回到家庭这一环境中,父母却满嘴的脏话,这会对学生形成潜移默化地影响,进而导致学校德育工作付诸东流。

(三)对学生的德育教育缺少实用性且与现代社会教育环境严重脱节

传统的德育教育方法没有实用性,也不能全方位地把握德育教育的根本特征,实际上德育教育的目的根本就不在课本上,也并非一些文字上的东西,而真真切切地培养每一位学生鲜活的“真、善、美”的心灵。而那些机械的、条理性的文章,有时候往往和社会实际中是不一致的或者与社会实际中有偏差的。正是因为学生在校园中对德育学习的理论化,使得学生在踏出了校园进入社会之后,突然发现学习的理论在现实社会中往往是无效的,甚至无法完全地和社会实际相结合,导致学生的德育教育常常和社会实际脱节,进而使得学生们对自身的人生观和价值理念形成了怀疑。

二、中学德育采用活动教育的可行性

(一)进一步充实了课堂教学内涵,使德育教育从被动接受转为自主内化

教书育人是一项艰苦的工程,教书“易得”但育人“难寻”,在实际育人过程中是十分漫长的,因此作为德育教师就不能够将教学方式拘泥于“死记硬背”上,摒弃假大空式的教授,全面的转向实践教育中,帮助学生利用各种资源,创造不同条件,在真实的社会实践中感受到德育的重要性,进而让每个学生培养新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感悟人生情感和体会人生价值,对“品德”二字更加深入的理解,明确在今后的生活了解怎么做人,怎样做事。比如利用多媒体技术让学生观察某些社会现象,并指导学生进行自我评论与自我反省;也可以通过学生周围的生活资源,“一日之班主任”“一日之清洁工”“每周父母之体验”等教学活动,使中学生从体验活动中感受到班主任、清洁工人和父母工作的不容易,进而培养自我管理,尊敬他人的劳动结构和关心与孝敬父母等良好的品格。

(二)形成力求使国家、学校与社区“三合一”的整体教学合力

品德并非由学校单方面的负责,尤其是学校德育工作需要由家庭与社会的共同合力,才能够更良好地培养中学生的品德素质。教师可利用家长会或者家访、社会宣讲等方式提升家长及其学生德育水平,为德育实践活动地进行开山辟路。也只有获得了家教和社会的大力支持与理解,校园德育活动才能够顺利开展。另外,小学生德育教师们还可利用一系列“亲子角色互换”“家教情景再现”“我爱我家”等教学活动,让父母和孩子都亲身感悟到家庭德育教育的意义,学习自己反省、自己认知、自我提高;“走入社会”“走入敬老院”“走入特殊学校”等社会活动使孩子们懂得互相帮助,提升社会责任心,逐步形成了崇尚真、善、美的能力。

(三)突出“以人为本”教育“原则,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新课程改革实施之后,学校课堂教学的主体也出现了转变,学生是整个课程的真实主角,而教师则只有一个参与者和指导人。而德育教学实践活动这一教学模式更是如此,教学活动中通常包括了五大环节:启发感受—认知体会—交流探究—总结归纳—实践感受,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学生都是平等的,或者说教师只是一名策划者和倾听者。教师只需设定好相应的情景,并尽可能引导学生设身处地的感受现实的气氛,带领学生们分组讨论学习任务和对在本次教学活动内容进行必要的观察,而剩下的让学生他们自己感受、自主体会,在德育教育活动完毕之后,教师一定要针对这次活动进行总结与交流,要求学生写下自己在活动中的真实感受,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追求自主意识中的真善美,最终起到知行合一的德育教学目的。

结语

认知和行为其本质上并不是相等的,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够填平认知与行为之间的沟壑,如果仅仅依靠理论来进行教学,就仿佛是悬在空中的气球,看起来缥缈而不真实,而通过实践活动教育来完成德育,能够有效地填补理论说教式的漏洞,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会到真理,同时感受到德育教育的趣味与快乐,因此在中学等于教育中,只有利用体验式的实践活动教育来实现德育,才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成为一个知行合一,内外兼修的人。

参考文献

[1]樊小刚.初中学校社团活动中渗透德育教育的一些尝试[J].知识文库,2022(07):163-165.

[2]肖连宇,陈芳,陈静波,沙娜瓦尔·雪克来提.深入开展专题教育活动 探索三全育人新经验[J].中医教育,2022,41(02):82-83+92.117EAA63-4BA6-44E8-9B42-36D730E064CC

猜你喜欢

实践活动可行性必要性
IPTV 8K超高清建设可行性分析与建议
五家渠市交通信号控制系统可行性改造研究
在过程中体验 在体验中发展
电气自动化在电气工程中的应用
养老金入市的必要性与风险分析
谈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小学英语教育的必要性及其教学方法研究
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增强学生应用题解答水平
可行性指南丝绸衬衫款
可行性指南长袍正统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