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支架式教学理论在现代散文教学中的应用

2022-04-27杜静雯

文学教育 2022年4期
关键词:支架式教学应用研究

杜静雯

内容摘要:在语文教学中,散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语文课堂教学的一个难点。现代散文的学习,不仅能够陶冶学生性情,而且能够发展学生的审美力。支架式教学是建构主义流派创建的教学模式,源于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其与传统的讲授式教学不同,注重学生学习的独立性,在实际教学中只是为学生提供一些必要的辅助性帮助,以帮助学生有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支架式教学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广泛,通过在散文教学中使用支架式教学理论,能够帮助学生进一步深入了解散文的内容,提高散文教学的效率。

关键词:支架式教学 现代散文教学 应用研究

传统的散文教学中,教师始终占据教学的主导地位,而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只能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虽然教师对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从层次、内容、到思想感情都进行了全方位的讲解,但学生对散文的学习还是一知半解,停留在浅层次的散文内容的理解方面,不能和作者展开深入的对话。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发展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是当前语文教学的首要目标,显然,传统的散文教学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当前语文教学的需要。支架式教学理论在各个学科中应用广泛,为教师进行散文教学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支撑,帮助学生深层次学习散文。

一.支架式教学理论的内涵

支架式教学理论来源于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最早由伍德等人提出,其主要内涵是指以学习者为中心,教师作为辅助者,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对于学生无法通过自身解决的问题和任务不是直接告知学生答案,而是给予学生一些外在的辅助性帮助,这些帮助可以来自于教师,也可以来自于同伴。随着任务的不断进行,外在的辅助性帮助也会逐渐减少,直到学生能够独立完成任务、解决问题。在各科教学中,应用支架式教学理论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并且“支架”的搭建直接指向教学目标,各个环节不是毫无关联的衔接,而是具有一定的连贯性和整体性,除此之外,支架式教学理论在教学中表现出较强的灵活性,也就是说,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随时应对各种各样的突发状况,并根据实际需要对教学计划及时做出调整,以便确保顺利地达到教学目标。

二.传统现代散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现代散文的学习不容忽视,现代散文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审美体验、陶冶学生的性情具有重要作用。目前现代散文的教学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散文教学千篇一律

散文教学看似没有章法,其实存在一定的规律。优质的散文教学课堂需要教师对文章进行深入分析,鉴别散文类别,抓住每篇散文的写作特色,采取不同的散文教学方法。从文体方面来看,目前广泛流行的散文分类方法是“三分法”,即抒情散文、议论散文、叙事散文。但三分法存在诸多漏洞,划分不明确,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散文的审美力,破坏了散文之间相互交融和贯通,因此,有些学者主张采用五分法,即主情散文、闲聊散文、智性散文、纪实散文和说明文。[1]这样的分类方法不仅细化了散文类别,而且彼此之间也不会出现相互交叉、重叠的弊病,大大提高了教师备课的效率,更加合理和恰当。从写作特色方面来看,不同的作者有不同的散文写作风格,例如鲁迅的写作风格与朱自清的写作风格就大不相同,鲁迅的散文偏向随性而做,闲适自然。看似毫无章法,漫无边际,但其却中包含着浓浓的率真情感。而朱自清的散文清新雅致,就《荷塘月色》一篇来说,可以看出其很擅长将自己细腻的观察与自己主观的情感巧妙地结合起来,集听觉、视觉、嗅觉等多种感官于一体,读之让人如临其境,如痴如醉。此外,同一作者不同的作品又具有不同风格。因此,针对不同的散文类别,教师选用的教学方法也应有所不同。但在实际的散文教学中,教师对散文的教学千篇一律,无外乎于让学生分层次,赏析句子,体会情感。没有根据每一篇散文的具体特征设计教学、安排教学,完全破坏了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这一主要特征。使散文教学走向“模式化”、“套路化”的道路,学生对散文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无疑会降低。

2.忽视散文学习方法的指导

学的最终目的在于行。托尔斯泰曾经说过“重要的不是知识的数量,而是知识的质量,有些人知道很多很多,却不知道最有用的东西”。毋庸置疑,比学习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习方法。一篇经典的现代散文,懂得如何赏析它的人才能真正发现它的美妙之处。但在现实的现代散文教学中,教师的教多于学生的学,学生吸收散文方面的知识多是教师灌输的结果,但在此过程中学生并未习得赏析一篇散文的系统化的学习方法,脱离老师所讲解的“这一篇散文”,针对其他散文的学习学生还是无从下手,头脑中没有形成相关的阅读散文的方法和策略。因此,当学生面对一篇从未读过的散文时,往往会茫然无措。

3.内容选择随意性大

从“教什么”的角度出发,教师需要确定散文的教学内容。王荣生教授曾指出,散文教学最大的问题就是在于散文里的“个人化的言说对象”跑到概念化、抽象化的“思想、精神”当中。学生阅读的这一篇散文,不仅是学习材料,而且是学习的对象。建立学生与“这一篇”课文的链接,其实是散文阅读教学的原则。[2]例如朱自清的散文《背影》这篇文章,许多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大谈“父爱”,其实,结合当时朱自清写作的时代背景来看,这篇散文的主要内容是体现朱自清对父情情感的变化。由此可以看出在现代散文教学中,教师选择散文内容的主观性色彩很强,无法站在客观的角度来评判教学内容选择的合适与否。因此,教师的教学很容易脱离文本本身,去谈文本之外的内容,曲解了作者原本的情感体悟,也拉远了学生和作者之间的距离。

4.散文教学资源缺乏整合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语文课程的目标是发展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即要促进学生语言、思维、审美、文化多个方面的发展,而任务群教学是实现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一位作家的散文作品或者某一个单元的散文篇章,篇与篇之间都具有一定的关联性。当下所倡导的大单元教学,专题教学或者是群文阅读教学,能够整合散文教学内容,突出任务导向,注重知识的迁移和应用,高效地解决了当下学生学习散文效率低下的问题。但在实际的现代散文教学中,教师多以单篇课文为主展开教学,缺乏对相关散文教学资源的整合。篇与篇之間缺乏关联,这就导致学生对散文的学习是碎片化、单一化的。因此,目前就如何突破传统的单篇课文教学的方式,将相关的散文教学资源统整起来,发现不同篇章之间的关联,采用新课标要求的任务群的教学方式成为一大难点。

5.忽视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

散文一般抒发的是作者个性化的情感,是作者对现实生活的真实写照,传统解读文本的方法一般从三个方面进行,分别是作者角度、读者角度、文本角度。从作者角度解读文本,意在让学生站在作者的角度体会作者的所思所想所感。从文本出发对散文进行解读,意在让学生能够梳理散文脉络,把握一篇散文的结构框架,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从读者角度出发解读文本,实际是让学生从文本读出自己的感悟,引发自己与作者在情感上的共鸣,从中获得一定的现实意义。但在实际的散文教学中,老师更倾向于从作者角度和文本角度出发解读散文,忽视读者这一角度,而作者所描写的散文内容与抒发的个性化的情感一般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差甚远,如果老师忽略读者这一角度,很容易走进散文教学的盲区,将自己对散文的文本解读强加给学生,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空谈作者情感、文本内容,导致散文教学效率低下。

三.支架式教学理论对现代散文教学的作用

该理论的应用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兼顾学情,将学生放在学习的第一位,同时,该理论的应用又提高了学生学习散文的积极性和自主性。散文学习不再是一件无聊枯燥的事情,而是具有一定的趣味性。支架式教学理论在现代散文教学中的应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散文的积极性

在以往的教学中,学生学习小说、戏剧、古诗词的积极性要远大于散文。究其原因,不是散文难学,而是教师在引导过程中容易出现问题。因为散文“散”的特征,而且分门别类,形式多样,教师很难把握教学规律,所以在教的过程中容易导致学生云里雾里,不知所以然,自然就会失掉学习的兴趣。在现代散文教学中运用支架式教学理论,一方面以小步子的引导可以细化散文教学,另一方面,支架式教学理论在教学中应用的过程具有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特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因此,通过支架式理论的在现代散文教学中的应用使学生学习散文将不再是件难事,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会提高。

2.有利于兼顾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支架式教学理论具有动态性,这也说明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更注重课堂的生成性,但这也并不意味着之前的教学预设毫无意义,预设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生成。一堂课的教学的目标不会改变,任何教学任务和活动都是围绕目标来进行的,支架式教学理论调整的只是教学的过程。而调整过程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兼顾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教学的最终目的在于学生的学,在教学过程中更要注重学生的具体表现。支架式教学理论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都是以学生为主体,并以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具体表现为基准不断调整任务的难度,帮助学生搭建理解的支架。

3.有利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支架式教学理论在现代散文教学中能够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的空间,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而不是教师单方面的知识传授。教师放手让学生去做,实际上是为学生提供一个更为广阔的学习天地,让学生在知识的海洋里尽情遨游。学生的潜力是无穷的,从学生的视角出发,往往能够发现教师所不能发现的新世界。支架式教学理论的使用,使学生在散文教学中能够掌握学习的自主权,并且推动学生从自身出发去发现问题、理解问题、解决问题。

四.支架式教学在现代散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鉴于上述现代散文教学遇到的问题,采用支架式教学理论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教师散文教学的质量和效率,通过对支架式教学理论对研究,在现代散文教学中具体应该实施以下几个步骤。

1.搭建手脚支架——围绕主题,建立散文框架

搭建手脚支架,离不开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教师在使用支架式教学理论时一定要兼顾学情,掌握学生学习散文的难点。每篇散文都有一个突出的主题,任何一篇文章都要围绕主题来进行。因此,散文主题的确定至关重要,是教师把握课堂的一个基调。然后再具体根据具体散文内容梳理文章脉络,搭建散文学习的框架。同时,在散文教学中,教师需要将复杂的学习任务分解成为若干个小步骤,随着任务的不断进行,逐渐增加难度。例如,于映潮老师在执教《老王》这篇回忆性散文时,从鉴赏的角度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主要将这节课分为两个环节,第一个环节是一个热身的阶段,让学生自选角度欣赏课文的第四段内容,第二个环节是重点教学阶段,他抛出四个问题让学生进行讨论和探究,分别是第一段的表达作用欣赏、课文铺垫法的欣赏、课文详写部分的语言欣赏,课文最后一段的意蕴欣赏。[3]通过研究可以发现,于映潮老师的这节课主要是围绕鉴赏这一主题进行,同时,他将教学的重点环节划分层次,随着任务的不断进行增加难度,看似这样的划分不符合散文教学的逻辑,其实所有的教学任务都没有脱离学生学习散文的重点和难点,很好地兼顾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2.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散文之美

在教学中,前一阶段的搭建手脚支架的任务完成,也意味着奠定了本节课的基础。情境的创设是支架式教学进行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后教师可以根据多媒体设备出示图片,设置悬念或者兴趣激发等多种方式将学生引入到散文教学的情境当中。例如,在学习《苏州园林》这篇散文时,教师除了通过展示图片和视频之外,还可以在教学环节适时询问同学们去过哪些地方游玩?有哪些地方是自己最想去的?由此使学生和文本产生联系,让同学们通过自主阅读来感受苏州园林之美,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阅读的兴趣。此外,在创设散文教学的情境时,还可以让同学们展开联想和想象,使学生置身于散文教学的情境中,在美的感受与熏陶中体会散文优美的意境。

3.独立探索——学生独立解决问题

独立探索环节是支架式教学进行的关键环节,主要考查学生的动手能力,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在探索开始之前,教师需要给予学生一定的引导,逐渐放手的过程是随着任务的不断进行而进行的,教师应该先明确探究的目标,然后让学生独立分析,比如就某一篇散文在谋篇布局、在遣词造句方面有哪些特色,应该着手从哪些方面来进行分析,都可让学生独立学习。这一过程意在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使学生浸润在文本中,体会一篇经典散文谋篇布局的巧妙,语言的优美,并且能够使学生站在作者的角度体悟作者的所感所想,同时又能产生自己独到的见解和感悟。

4.合作学习——小组分工,合作探究

通过前一阶段的独立探索,学生已经有所收获,但在有些地方还尚存疑,这时并不急于教师的立即指导,而是安排小组探究活动,通过同学之间的交流和学习,找到合适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性格特征和学习能力等各个方面进行分组,并给各个小组安排合适的任务,让他们在讨论交流中产生思维的碰撞,各抒己见,发表自己的意见和想法。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的思维力,更有助于提高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帮助学生在合作中找到学习的快乐。

5.效果评价——采用多种评价方式

在完成教学任务以后,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结果进行评价,使学生发现自己在现代散文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建议。当然,单一的评价方式并不能全面体现学生的学习效果,除了教师给予学生的评价之外,还包括学生本人对自己的评价,同学之间的相互评价,通过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可以让学生发现学习中的优缺点,从而能够更好地改进自己的学习方法和策略,达到学习现代散文的目标。

支架式教学理论在散文教学中的应用,更好地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在学习过程中给予学生更多自主学习的空间,一改传统教学中的教师单一的讲授式教学,极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现代散文的自主性和积极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当然,支架式教学理论在现代散文中的教学应用尚未成熟,因此,需要一线老师进一步的探究和创新,设置多种学习散文的支架,这样才能使现代散文教学趋向成熟化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剑晖.现代散文分类之我见[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10):39-43.

[2]王荣生.中小学散文教學的问题及对策[J].课程·教材·教法,2011,31(09):49-55+83.

[3]经志芹.语文课堂教学内容的整合——以三位名师教《老王》为例[J].语文建设,2012(05):25-26.

(作者单位:江苏师范大学文学院)

猜你喜欢

支架式教学应用研究
挑战性学习课程的提出与实践
大学英语听力中支架式教学模式探索
进驻数字课堂的新兴教学媒体
AG接入技术在固网NGN的应用研究
空域分类关键技术及应用研究
分层教学,兼顾全体
“支架式教学”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基于支架式教学理论的讨论型课堂模式研究
基于概念图的语文支架式教学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