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模式研究

2022-04-27初秀伟勾波

成才之路 2022年10期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立德树人新时代

初秀伟 勾波

摘 要:立德树人是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高校应当改革思想政治教育育人模式,以适应现代大学生发展需要。文章简述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模式的基本内涵,指出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的现实意义,并从树立协同育人观念、构筑协同育人平台、健全协同育人机制、创设协同育人环境几个方面,探讨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模式的构建路径。

关键词: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模式;立德树人;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1;C9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22)10-0001-03

国家非常重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注重立德树人,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水平是教育的根本任务。自党的十九大召开以来,高校思想政治协同教育工作理论与实践 创新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在新时代背景下,构建切实可行的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模式,完善协同育人体系,是高校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向规范化、现代化、高效化方向发展的有利途径。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渗透到学生在校期间各个领域,每个环节都需要发挥立德树人的作用,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养,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技术人才。下面简述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模式的基本内涵,指出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的现实意义,并从几个方面探讨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模式的构建路径。

一、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模式的基本内涵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主要包括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三个方面。首先,全员育人。要改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辅导员和思政教师的事情的传统理念,高校各个部门的工作人员都要不忘教育初心,牢记育人使命,切实在工作岗位上发挥育人作用。其次,全程育人。从学生入学到毕业这一阶段,高校需要根据学生个体特点,制定有针对性的育人措施,有计划地对各个阶段的学生实施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学生思想道德水平,发挥全程育人在学生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最后,全方位育人。高校要拓展教育思维,通过多种教育载体,采用多种方式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实现全方位育人,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为社会培养复合型高素质人才。

二、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的现实意义

1.协同育人指出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因素

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协同育人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因素。高校思想政治课承担着立德树人的重要任务,注重构建协同育人模式,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协同育人,符合新时代人才培养工作的需要,对全面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素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有着促进作用。人才是事业发展的核心要素,高校结合社会需求,根据职业岗位要求进行教学改革,让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充分发挥专业课程立德树人的重要作用,从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素质目标三方面进行人才培养,有利于提高学生综合素养,增强学生创新意识,培养社会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2.协同育人体现了人才培养的核心任务

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征程中,高校需要突出人才培养的核心任务,根据学生职业岗位变化情况创新育人模式,加强学思结合、知行合一、個性化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双创”精神与实践能力。尤其是高职院校更需要重视学生实践技能培养,要通过产教融合、深化校企合作提高学生实践技能,并精心提炼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元素,让思政教育渗透到教学各环节,全面落实专业课程立德树人的任务。协同育人顺应了新时期高等教育育人模式的创新要求,高校需要深化课 堂教学改革、优化育人方法、创设育人环境、完善育人生态、加强“双创”教育、健全产学研融合的育人模式,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技术人才。要在教学过程中积极运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开展个性化教学,进一步拓展教育渠道和空间,真正形成全员、全程、全方位的协同育人格局。协同育人是人才培养的核心任务,高校根据学生发展实际情况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符合高等教 育改革需要,能够更好地为社会培养应用型高级技术人才。

三、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模式的构建路径

协同育人是新时代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的新要求,高校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学科育人特色,深入推进协同育人。要通过树立协同育人观念,构筑协同育人平台,健全协同育人机制,创设协同育人环境,使得校内各部门密切配合、校内全体教职员工积极参与,同时学生家长、社会等多方力量深度合作,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培养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

1.树立协同育人观念

观念是行动的指南,树立协同育人观念是高校有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充分发挥协同育人职能的关键因素。树立协同育人观念就是要实施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理念,完善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职能。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三者是辩证统一的,其中,全员育人是前提和基础,因为 全程育人与全方位育人都需要学校全体教职员工的积极参与。育人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全程育人要求高校将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学校教学与管理工作的整个过程,全方位育人要求高校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空间,注重课内育人与课外育人的结合、校内育人与校外育人的结合、线上育人与线下育人的结合,通过有效的方式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作为思政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发挥思政课育人主阵地的作用,并做到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确保育人渗透到高校各个领域,实现全覆盖。只有树立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理念,做到三者有机结合,高校才能保证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体性,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更好地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2.构筑协同育人平台

构筑协同育人平台是发挥协同育人职能的内在需要,也是现代社会发展对高校人才培养工作提出的新要求。高校要牢记立德树人的神圣使命,遵循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先进理念,根据学校人才培养工作的实际需要,开发具有针对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平台,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首先,高校需要将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深度融合,发挥“课程思政”的重要作用,构建协同育人课程体系。思政课要根据教学需要进行优化整合,提高专业性、思想性、针对性以及创新性,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的作用;专业课要根据教学需要积极挖掘、提炼教材中的思政元素,发挥专业课程立德树人的作用,让育人渗透到专业课程教学的各个领域。其次,要根据党政团学领导、辅导员、教辅人员、部门行政人员、后勤人员的实际情况,构建相应的管理育人和服务育人平台,发挥各个主体的育人作用,确保协同育人措施的落实。最后,要拓展并优化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网络。一要通过多种教育载体和教育形式,促进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等不同主体之间的有效互动,提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与实效性。二要根据育人的需要,强化校内外育人平台的互动。育人是多方面、多渠道、多方位的过程,不仅是高校的事情,更是家庭与社会的事情。比如,要加强与学生家长的联系与沟通,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与生活情况,引导家长提高家庭教育的实效性;要加强与校外实训基地的密切合作,引导校外实训指导教师对实习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与职业技能的应用型人才。

3.健全协同育人机制

首先,从宏观角度看,高校需要以国家颁布的法律及政策文件为依据,切实完善协同育人机制。比如,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为高校协同育人机制建设指明了正确方向,提供了重要依据。它要求高校强化思想理论教育和价值引领,注重发挥哲学社会科学的育人功能,重视对课堂教学及各类思想文化阵地的建设管理,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其次,从微观角度看,高校需要结合本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实际,构建科学合理的协同育人机制,发挥协同育人在立德树人方面的作用。要根据学校与学生的实际情况探索协同育人机制,注重思政课程与专业课程的深度融合,重视思政课教师、党团工作人员、辅导员、专业教师之间的协同育人,让育人渗透于高校各个部门、各个环节,全面提高育人工作水平。要注重划分主体责任,明确不同工作岗位的思政育人职责,通过精细化的实施方案引导各个责任主体认真履行职责,并制定相应的奖惩考核制度,将思政育人工作情况纳入教师年度工作考评体系,有效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模式的实施。

4.创设协同育人环境

协同育人环境对育人工作起着重要作用,因此高校要充分重视协同育人环境的合理创设。首先,重视创设外部育人环境,切实发挥社会资源在思政协同育人中的作用。高校要结合学校特点与学生实际情况,加强与社会各机构的合作,积极运用社会育人资源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与实效性。比如,可以与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合作,开设爱国主义教育专题讲座,还可以引导学生参与社会调查活动、大学生志愿者活动及“三下乡”活动,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邀请专家学者到学校给学生指导,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其次,加强与学生家长的联系,切实发挥家庭教育在思政协同育人中的作用。高校要通过微信、QQ、电话等方式,经常与学生家长交流与沟通,了解学生的思想状态,调动家长参与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性。针对学生存在的一些思想问题,高校要和学生家长共同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案,提高学生综合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四、结语

总之,协同育人模式的研究对突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作用、提高当代青年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有着重要意义。德育是“五育”之首,道德是学生成长成才的根基。协同育人是全过程、全方位、全员参与的育人模式,高校要树立协同育人观念,构筑协同育人平台,健全协同育人机制,创设协同育人环境,让各方面都参与育人,发挥协同育人职能,全方位提高青年大学生的综合能力,为国家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王思思.协同效应视角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育人模式探索[J].大学,2021(20).

[2]王训兵,黄新建.“互联网+教育”背景下高校党团班协同育人组织管理体系创新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1(10).

[3]严仍昱.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全方位育人模式及构建[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8(01).

[4]赵登攀.高校党建工作与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模式的建构[J].陕西教育,2021(06).

[5]刘东平.“三全育人”理念下高校重点维度协同育人策略初探[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1(06).

[6]段慧菡.專业教师与思政工作者协同育人问题研究—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基地育人模式研究》[J].新闻战线 ,2018(08).

[7]朱冬香,商云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基地育人模式论析[J].继续教育研究,2018(08).

[8]雷雨泰.新时代思政教育探析—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基地育人模式研究》[J].教育发展研究,2018(18).

Research on the Collaborative Education Mode of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Universities in the New Era

Chu Xiuwei 1, Gou Bo 2

(1. Heilongjiang Ecological Engineering Vocational College, Harbin 150025, China;2. Heilongjiang Biotechnology VocationalCollege, Harbin 150025, China)

Abstract: Foster character and civic virtue is the fundamental task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the new era.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hould reform the educational mod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o meet the needs of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college students. This paper briefly describes the basic connotation of the collaborative education mod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the new era, points out the practical significance of the collaborative educ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the new era, and from the aspects of establishing the concept of collaborative education, constructing the platform of collaborative education, perfecting the mechanism of collaborative education and creating the environment of collaborative education,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construction path of the collaborative education mod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the new era.

Key words: new era;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collaborative education mode; foster character and civic virtue; talent training

猜你喜欢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立德树人新时代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微博文化与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碰撞与融合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新常态视阈下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浅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与启示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