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洞口县宗祠建筑的特点与保护措施

2022-04-23李诗雨张雅程杨迪

今古文创 2022年15期
关键词:保护措施特点现状

李诗雨 张雅程 杨迪

【摘要】宗祠,即为祠堂、宗庙,是供奉和祭祀祖先的活动场地。每座宗祠建筑都记载了一个家族的历史,传承着一个家族的文化,是人们了解乡村民俗文化的窗口。洞口县是“中国宗祠文化之都”,拥有许多国家级和省级宗祠保护建筑。本文通过对洞口县宗祠建筑现状进行分析,发现宗祠建筑保护存在保护机构人才紧缺、基础设施不完善、观念淡薄、资金短缺等问题,笔者将结合宗祠建筑的特点,提出相应的保护措施。

【关键词】宗祠建筑;现状;特点;保护措施

【中图分类号】TU2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2)15-0101-03

【DOI】10.20024/j.cnki.CN42-1911/I.2022.15.032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1年国家级创新训练计划项目“宗祠文化的特点及保护措施研究——以湖南省洞口县为例”(编号:202110547100)。

宗祠,即为祠堂、宗庙,是供奉和祭祀祖先的活动场地。宗祠,是一个国家、一个家族最宏伟最华丽的建筑体,在宗祠建筑中可以看到老祖宗流传下来的几千年的智慧结晶。中国著名的宗祠建筑有北京太庙、广州陈家祠、湖南洞口金塘杨氏宗祠等。金塘杨氏宗祠曾是电影《粉墨人家》的取景地,始建于1910年,占地面积大,拥有三进的空间。祠堂内雕刻的图案也十分精美,运用了大量鲤鱼、龙、凤等中国传统审美意象,迄今为止,作为全县保存最好的宗祠,它已经历了8次修缮,但仍然存在诸多问题。本文拟从洞口县现存宗祠建筑的现状入手,分析其特点,进而探讨保护宗祠建筑的措施。

一、洞口宗祠建筑的现状分析

洞口县位于湘西南部,雪峰山东麓,资水上游,在这里仍保存着上百座各历史时期的宗祠建筑,其中有11座已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5年央视《走遍中国》、2020年央视《中国影像方志》曾专题聚焦报道洞口县的宗祠建筑。洞口县的宗祠建筑群面积达到1000平方米以上的有曾八支祠、萧氏宗祠、谭氏宗祠、王氏宗祠、钟元宗祠、金塘杨氏宗祠等十处,这些宗祠建筑反映了独特的地域文化、民族特色、建筑风格和艺术价值,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人文信息。其中,谭氏宗祠、曾八支祠、金塘杨氏宗祠建筑被列为国家级、省级保护单位,得以较好保存下来。

虽然洞口县的大多数宗祠建筑已被列入保护行列,但是通过查证资料和实地走访,发现文物保护工作中仍存在着不少的问题。

第一,各保护机构的工作专业人员的数量少,人才结构不合理。洞口县文物保护单位的数量在逐年增多,但是现有的文物保护人员在数量、专业能力、素质方面难以适应文物保护事业发展的要求,综合性岗位的工作人员数量多,技术型岗位人才数量少。各保护机构对文物规划、修复、传播、信息技术等方面的人才需求迫切。

第二,文物保护单位消防基础设施匮乏,对文物保护安全造成极大的威胁。虽然洞口县的建筑物在建造之初也考虑到了防火问题,许多建筑,如曾八支祠和曲塘杨氏宗祠都建造了马头式封火山墙,俗称“马头墙”,但是经过长期风吹雨打,“马头墙”抵御火灾的能力越来越弱。此外,洞口县宗祠建筑周边居民对消防知识的认识不够全面,建筑物内部未配备足够的灭火器材,也并未定期开展消防演练,这些因素也增加了火灾隐患。

第三,工业化、城鎮化的发展,存在个人意识彰显、宗族观念淡薄的现象。宗祠建筑所承载的传统宗祠文化逐渐丧失,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宗祠建筑年久失修,现有宗祠建筑的外观经过时间和人为的破坏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其次,宗祠活动逐年减少,许多年轻人进入城市接受教育并留在城市发展,农村人口减少,在宗祠举行大型活动的次数也逐年变少,利用宗祠提高地方凝聚力的需求也随之减少。最后,宗族意识变得淡薄。举家迁徙现象随着城镇化的发展随之变多,许多人举家搬迁,离开故乡,因时间与交通等各方面因素,宗族之间联系逐渐减少,宗族意识也随之变得淡薄。

第四,宗祠建筑破坏程度严重,修复面广,政府维修投入大,资金短缺,筹措资金难度大。根据洞口县人民政府网站上关于洞口县2019年政府投资重点项目计划及责任分解表,我们了解到政府对古建筑的拨款金额较少,仅有两个项目。第一个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洞口宗祠建筑群”消防工程项目及宗祠修缮项目。第二个是第二期宗祠建筑群维修(谭氏宗祠、金塘杨氏宗祠、王氏宗祠)项目。两个项目的总拨款金额为7310万元。除开这两个项目外,其余的宗祠建筑修复都需要通过其他途径筹措资金,难度较大。

根据上文分析,可以看出洞口县的宗祠建筑数量多、艺术价值高。虽然近年来,人们对古建筑保护意识逐年增强,许多遗留下来的传统古建筑得到了保护,但是在文物保护工作中仍存在许多问题,文物保护形势非常严峻,文物保护工作亟须加强。

二、宗祠建筑的特点

在洞口县的宗祠建筑中,可以看到各具特色的建筑群:如曾氏宗祠沿中轴线对称分布,坐东朝西;曲塘杨氏宗祠对戏台活动区的升降处理,使内外空间间隔而不断;萧氏宗祠石刻、木雕、泥塑、彩绘的内容十分丰富;黄氏宗祠牌门设计融入西洋建筑图案,门额和楹联题字均为清末书圣黄自元手书,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当然,它们也具有一些共同的特点。

首先,洞口县宗祠建筑结构完整、数量丰富、民族特色和时代特点鲜明。洞口县宗祠建筑的结构完整,不同种类的单体建筑数量多。在洞口县众多的宗祠建筑中,能轻易地找到多种不同形制的单体建筑,如牌坊门、戏楼、中堂、寝堂、钟鼓楼等。其中较有名气的有洞口王氏宗祠戏楼独有的“宝鼎”和曲塘杨氏宗祠牌楼门顶端的雄鹰。除结构完整外,洞口县的宗祠建筑还具有外形结构宏伟、古朴自然;布局精美;装饰物精巧细致的特点。如潘荣公祠的门楼古朴雄伟;建筑沿中轴线对称分布,依次为月台、牌门、戏楼;戏台重檐翘角,六角攒尖。当然,洞口县宗祠建筑的特点不仅局限于此,它在特殊历史时期也发挥着重要作用,时代特点鲜明。如洞口县的萧氏宗祠就曾被当作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军团长征至洞口时宿营的场地,祠堂中至今还留有当时红军的宣传标语。在不同的时期,这些宗祠建筑有着不同的功用,带有十分浓厚的时代特点。洞口县的宗祠建筑是中华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也是建筑史上珍贵的文化遗产,更是洞口当地文化的重要见证,有着突出的历史、艺术、文化和社会价值。

其次,宗祠建筑的选址和布局十分讲究,规模也十分宏大。宗祠作为祭祀祖先的场所,它的选址也是非常考究的,往往依山傍水,风景优美。如洞口镇的萧氏宗祠,位于伏龙洲上,四面环水,风景优美。此外,洞口县宗祠建筑的规模宏大,其中最大的当属高沙镇曾八支祠,足有6426平方米;较为出名的萧氏宗祠占地3533平方米,这些数据直接反映出其建筑规模。

再次,洞口的宗祠建筑在用料和装饰上十分考究。它的艺术表现形式多样,有泥塑、彩绘、石刻、木雕等多种手工艺形式。洞口县当地的宗祠牌坊门,多用的是本地特产的砖石制作。为了达到防潮的效果,洞口县的人们会使用麻石和青砖两种材料来砌墙,墙基处用麻石,墙基之上用青砖,用料十分讲究。另外,洞口县宗祠建筑中楹联、牌匾与石刻碑文等的数量也十分丰富,具有很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尤其是大门上镌刻的对联,往往集书法、篆刻和文学艺术之精华。如金塘杨氏宗祠上刻的“金朗秋天塘开一鉴,社农春雨山洗千重”,将祠堂所在的“金塘”“社山”两个地名巧妙地嵌入联中,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除了具有文学价值外,还有着深刻的人文价值,对研究历史名人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曾国藩、黄自元、何绍基等历史名人都在洞口县留下了印记。

最后,宗祠建筑往往伴随着宗祠文化的相关记载,这些记载主要以碑文或族谱的形式流传下来。如石江镇王氏的募捐碑上就记载了2011年当地居民自发集资约80万元对王氏宗祠戏楼进行修缮的事情。又如,在人民公社化时期,族谱就有石江镇谭氏宗祠、杨氏宗祠、王氏宗祠等被改为学校的记录。通过研究当地族谱,可以看到一个家族的传承史和一个地区的民俗史,这为研究当地的民俗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渠道。

三、宗祠建筑的保护措施

宗祠建筑是浓缩了的家族文化史,是乡土社会发展至今的活化石。每座宗祠建筑都记载了一个家族的历史传承着一个家族的文化,是了解湖南乡村民俗文化的窗口。与湖南其他省级和市级城市相比,洞口县的地理位置较偏,但正因其地理位置的封闭性,当地的宗祠建筑才能够较为完好地保存至今。但随着时代的变迁,很多宗祠建筑都受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坏。针对上文的现状,结合宗祠建筑的特点,提出以下措施保护现有的宗祠建筑。

第一,优化人才结构,加强人员培训。首先,文物保护机构要结合实际情况,加大人才引进力度,优化人员结构。文物保护机构可以通过制定一系列的晋升和奖励方法,提高工作人员的工资待遇,在激发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的同时也保障了工作成员的稳定性。同时,机构还可以制定适当的补贴政策,在引进专门化人才或者高层次人才时给予政策倾斜或者适当的奖励措施,以此来缓解抑或解决专业人才数量紧缺的问题。其次,洞口县的文物保护单位一方面可以定期举办讲座,邀请行业内的专家对工作人员进行专门讲解与培训,让工作人员了解更多先进的修复方式、修复经验与修复观念。另一方面,可以加大培养符合实际工作需要的专业技术型人才,定期派出人员到高校、博物馆、上级部门等地进行实地考察与学习,全面提升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发散其思维,扩展其视野。最后,洞口县文物保护部门可以将人才紧缺的问题反映给教育部门,希望各类院校能够完善文物保护人才培养方案,在高校中开设相关课程,并完善相关课程体系,培养出大量的对口人才。

第二,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消防知识宣传。古宗祠建筑内部多为木质结构,可燃物多,容易导致火灾。首先,可以在不破坏原有建筑物功能和外观的前提下,对建筑物进行修复,恢复“马头墙”的隔火功能,并严格按照消防要求,在古建筑外部涂抹不影响外观的阻燃材料,提高古建筑的耐火等级。其次,定期开展消防知识演练,向周边居民宣传消防知识,并邀请消防员教导居民如何使用灭火器,以此强化当地居民的消防安全意识。最后,配备足够的消防器材,如灭火器和火灾探测报警系统,并定期组织工作人员进行消防演练,可以减少火灾隐患。

第三,加强宗祠建筑的修缮,注重宗祠文化的传播。一方面,要请专业人士对年久失修的古宗祠建筑的整体状况进行考察,找出需要修缮的部位,针对各建筑物存在的问题,制定具体的修缮措施,在不损坏原有建筑物外观和使用功能的基础下进行修缮,制定短期和长期的修缮方案,分期对宗祠古建筑进行修缮。同时,定期安排专业人士对祠堂内部物品進行整理和记录,对祠堂排查情况进行摸底和分析,做到有纸质档和电子档的图文记录,这也是保护古祠堂的有效措施之一。另一方面,村委会应该积极采取措施,号召群众在祠堂内部开展大型活动。祠堂本就是族人供奉和祭祀祖先的场地,要将古老的宗祠建筑合理利用起来,开展大型活动,促使村民在活动中学习先辈孝、善、礼、义的优良传统,促进家族和睦、宗族团结,以此来增强人们的宗族意识。他们可以借鉴石江镇江潭村王氏宗祠每年正月在宗祠内上演祁剧的经验,用来增进群众的感情,既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又宣扬了传统文化。

第四,政府加大资金投入,争取民间资本融入。一方面是依靠政府的支持,政府可以拓宽渠道有效筹措资金,提前做好预算,争取上级部门的支持,合理规划资金的使用,并按照先急后缓的原则,将资金先使用在濒临毁灭损坏的建筑上。另一方面是争取民间资本的投资。首先,允许民间投资者积极对洞口县宗祠建筑物内部装饰品进行研究,学习其他地方开发文创产品的经验,设计出相关衍生产品,如以曾八支祠奉旨优免匾额为原形设计便签、以金堂杨氏宗祠内的石猴柱础为基础设计笔筒等,采用以上售卖创意文创产品等方式来扩大资金筹措渠道,这样一来,既可以为宗祠建筑获得修缮的部分资金,也可以为民间投资者带去一定的经济效益与社会名誉。其次,适当开发旅游项目,鼓励民间资本加入纪念馆、展览馆等文化公益事业的建设。最后,可向民间筹集资金,接受社会捐赠,并建立专门的监督机制,保证资金收支的公开性和透明性。

四、小结

宗祠作为文物建筑,承载了历史、人文、科学、艺术、建筑、民俗等诸多信息,是宗族血缘的纽带,宗族盛衰的标志,是中国乡土建筑的重要文化遗产,也是我国珍贵历史文物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分析宗祠建筑保护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宗祠建筑的特点,提出了具体可行的保护措施,如优化人才结构,加强人员培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消防知识宣传;加强宗祠建筑的修缮,注重宗祠文化的传播;政府加大资金投入,争取民间资本融入等。宗祠建筑具有鲜明的地域性与民族性特点,我们需要加大保护力度,让这些古老的宗祠建筑重新焕发光彩,这是历史赋予我们的光荣责任。

参考文献:

[1]柳肃.湖湘建筑(一)[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13.

[2]柳肃.湖南古建筑[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5.

[3]向婧妮,赵勇.洞口古祠堂:古意凝重的乡情[J].国土资源导刊,2014,11(03):86-93.

[4]王葆华.民间宗祠文化价值流失及应对研究[J].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20,(02):84-87.

[5]段利强.中小城市古建筑文物保护原则、问题及对策[J].文物鉴定与鉴赏,2021,(11):105-107.

[6]中国祠堂的前世今生[N].文汇报,2013-06-17(016).

[7]洞口县人民政府.洞口县2019年政府投资重点项目计划及责任分解表[DB/OL].洞口县2019年政府投资重点项目计划及责任分解表-洞口县人民政府(dongkou.gov.cn).

作者简介:

李诗雨,女,汉族,湖南邵东人,邵阳学院文学院2018级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生。

张雅程,女,汉族,湖南邵东人,邵阳学院文学院2018级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生。

杨迪,通讯作者,女,汉族,湖南邵东人,邵阳学院文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猜你喜欢

保护措施特点现状
保护措施
诌议如何加强城市生态环境保护
基于区域视角探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微信辅助对外汉语口语教学研究
从语用学角度看英语口语交际活动的特点
职业高中语文学科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
语文课堂写字指导的现状及应对策略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分析
我国建筑安装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构建与实施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