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赏识”,唤起沉睡的自信

2022-04-20李萍

学生之友 2022年1期
关键词:赏识赏识教育后进生

李萍

摘要:本文以笔者在本校七年级作为班主任时,对七年级后进生的一次问卷调查为缘起,以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理论和罗森塔尔效应(皮格马利翁效应)为理论依据,针对传统教育教学中的促进后进生的心理健康发展上存在的不足,从三个方面进行了策略改进实践。文末,对策略实践的成效和困惑进行了梳理。

关键词: 赏识教育;后进生;心理健康

一、研究的缘起

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曾说过,人生来就是渴望他人认同赞赏的,这也是人和动物最大的区别所在。学生也不例外,特别是后进生,因为学习成绩差,被家长、教师过分斥责辱骂。久而久之,他们的心理便会受到重创,心理压力激增,形成负面的自我评价,甚至对学习抵触。新课程整改提倡素质教育,向后进生渗透赏识教育保障其健康成长一方面是学校、社会研究实践的重要课题;另一方面是素质教育实施的必经之路。这个问题的实践对于促进后进生心理健康发展,更具有深刻的意义。

二、研究的理论依据

1、期望理论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末期,雅各布森和罗森塔尔共同锁定美国的一所小学。他们分别从小学各年级抽选出三个班级进行发展预测,将一份“有优异发展可能”的学生名单煞有其事的交到教师手中。以八个月为期,雅各布森和罗森塔尔对上次抽选的学生二次测验。最终得出,名单中的学生成绩要明显好过其他学生。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雅各布森和罗森塔尔在心理上暗示教师,让教师觉得名单上的学生就是“优异”,对他们抱有强烈期待,下意识把心血和精力更多地倾注给他们。这一行为,在教育心理学被称之为是罗森塔尔效应。

2、需要理论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指出,当人低一层次的需要得到满足后,才会去转向追求高一层次需要。而如今,中学生的安全和生理方面需求能够得到基本满足。只要家庭关系和谐,自尊和爱也可以得到满足。倘若学生感受不到关爱,或者觉得自己差劲,那么他对于教育目标的追求便毫无动力。鉴于此,教师应尝试应用赏识教育,让学生自尊和爱方面的需求得到满足,给予学生归宿感,为“实现自我”指明方向。

三、概念界定

在词典中,“赏识”被定义为赞扬或肯定他人,刺激人的主动性。“赏识教育”,顾名思义即让教师和家长与学生进行心与心的交流,认清教育的正确方向。赏识教育要求教育者形成正确的师生观,用关心呵护浇灌每一位学生,引导他们学习,形成正向的价值观,进而提升自我,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四、运用赏识教育促进后进生心理健康的具体实践

(一)通过教师真情赏识,激发后进生的自信

对于后进生而言,在日常生活中他们得到的认同和赏识是微乎其微的,长此以往,他们的自信意识就很欠缺。因此,激发后进生的自信意识是促进其心理朝向健康发展的第一步。

1、讲求赏识艺术,保护自尊

赏识不仅仅是一种教育方法,更是一门需要琢磨的艺术,它需要反复推敲,不断实践。教师的言行举止要尽显对学生的关爱,赏识的艺术以保护学生自尊为前提条件。在赏识教育中多采取激励性语言,譬如,“这一次和前几次相比进步非常大,老师相信你可以更好!”“你自我感觉怎么样?”“老师对你的演讲充满期待!” ……如此一来,赏识艺术作为一种暗示、一种提醒,有效地刺激了后进生学习的积极性,驱动他们奋发前进。所以,教师应适时进行语言激励。

例如:某天上午的英语课上,我们复习26个字母和学习有关颜色的话题。我把已教的26个字母组成教室里的不同物品,然后着上不同的颜色,让学生回答问题。平时学习不是很好的张同学,却显得非常兴奋,表现得非常积极。我于是走到他身边,问道:“What can you see? And what color is it?”。他伸出手去,“ it’s V . And it’s...,it’s...”。我还是微笑着说道:“Believe yourself, please ( 要相信自己) !”于是,他终于勇敢地回答了这个问题。作为对他的肯定,我和学生们发起雷鸣般的掌声。后来的学习中,他只要知道答案,都会踊跃举手。我用赏识的眼光看待他,不断的鼓励他,既让他对学习产生了兴趣,又保護了他的自尊心,而且还让他获得了成功的体验感。

赏识教育中,语言艺术只是传递赏识的一种方式,还可以尝试通过体态、动作传递。教师还要把握好行为艺术,让其发挥心灵赏识作用,借助语言、心态、目光、动作等形式去传递,确保后进生自尊心不受损害。

2、营造赏识氛围,给予宽容

针对后进生,教师应创设赏识的环境,不管是个体与个体,还是同学与同学,又或者是个体与群体,都要相互体谅理解,减少苛责,走进他们,了解他们,给予他们充分的尊重。要想真正的走进他们内心世界,教师必须先构建平等民主的环境。唯有如此,学生才能最直接感受到包容与爱,大胆表现自我,提出问题,自主展开学习工作。所以,当后进生犯错时,教师要学会宽容,让后进生置身于一个和谐民主的环境中,让他们放松自我,开展学习工作。苏霍姆林斯基提到,和惩罚相比,宽容带来的道德震动更加剧烈。

学生的大部分生活都在班集体中度过。所以,教师应让班集体转变为学生品尝成功,被赏识的主场地。在班级中创设赏识环境,允许后进生犯错,宽容对待。譬如,我班实施岗位责任制,每个学生都在自己特定的岗位上,后进生也是如此。但是,从他们的管理情况看,“管得了别人,管不住自己”的现象时常出现。鉴于此,我让他们在选择岗位时从自我学科不足出发。譬如英语成绩差的学生担任“英语角小编辑”岗位;数学学习不好的学生担任“每日一题出题员”岗位;做作业拖拉的学生担任“作业收发员”岗位。如此一来,岗位担任者必须以身作则起好带头作用。通过这样的方式,后进生既可以有效管束自我,也能够端正学习态度。在他们把岗位职责做好时,也就品尝到了成功的硕果,在自我能力提升的同时得到同学认可。显而易见,赏识的环境是能够创设的。但是,必须建立在教师包容了解学生之上。唯有如此,学生才能茁壮成长。

3、搭建被赏识的舞台,助推成功

后进生也是完全独立的个体,就算他们很差劲,身上也有闪光点。身为教育从业者,要做的就是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后进生,相信后进生,激发后进生潜力。教师在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时,在受教育者和教育者发展进步时,要善于观察,捕捉后进生长处,营造教育情境,向其渗透赏识教育。

譬如,我班的沈同学,表达能力和说话能力较差。在写周记时,句子总是磕磕绊绊,不通顺,难以让人理解他要表达什么。在批阅他的周记时,他总是表达不清他想说的话,我没有急着去当面指正,而是把他写得好的字词圈出来,然后找个机会去了解,但我知道他原来是对我们班级中存在问题的担心时,我在全班同学面前夸奖了他。正是因为教师的“赏识”给予了他精神支柱,他对学习重拾信心。除此之外,我还常常在他的周记簿上写下评价“你的用词比上次精准,意思表达十分到位!”“加油,老师相信你的文采。”在我的赏识教育下,他对周记产生了兴趣,坚持每周写一篇,而且越写越长。于是我在语文老师面前夸奖他。此后,他每次写作文更加认真细致。我推荐他为我班板报撰稿人,并成为班报的小编辑。为进一步激发巩固他的兴趣,我专门找到我们学校《沥园文学社》的主任,恳请他们给这个孩子展示的机会,当这一度成绩不理想的孩子的文章刊登上校刊上时,他已经深深的喜欢上了习作。渐渐地,在写作上越来越得心应手,其他科目成绩也越来越好。根据亲身实践得出,赏识教育的应用,等于为学生铺好进步的阶梯。

后进生,他们的被赏识需求要更加强烈一些。所以,教师在对待后进生时,要习惯抱有赏识的态度和眼光。关心呵护后进生,耐心引导,肯定鼓励,让他们对学习、对自我充满信心。

(二)创设群赏氛围,帮助后进生增强自信

通常来说, 后进生的存在感是最低的,他们分到的关心和爱也是最少的。所以,他们的被赏识渴求更加强烈。但是,因为教师面向学生过多,仅靠教师一个人实施赏识教育,其效果微乎其微。鉴于此,教师应联动多方,合力组织班集体活动,营造浓郁群体赏识氛围,把赏识教育教育功能最大化发挥。

1、不吝好言,欣赏之风劲吹

常言道:人不怕打,不怕骂,就怕敬。后进生大多任性、义气、爱面子,如果你一味的打骂、批评,他们是绝不会买你的帐。反倒不如和他们做朋友,多去关心他们,走进他们内心,与他们交流,聆听学生内心想法,唤起他们对生活的美好憧憬。如绵绵春雨滋润大地,微笑之处的关爱往往最能感动学生。就算是一个微乎其微的进步,教师也应第一时间予以夸赞,同时还要求班集体中的每一个同学都做到这一点,我带每届学生都在教室张贴这样的标语:“每天进步一点点,你就离成功近一点”,并且我要向学生提出与之相适应的要求,单独创建“进步奖”,在班级中选取进步最大的学生颁发此奖。教师应构建赏识情境,组织学生与学生之间互相打气,为后进生打造展示自我的舞台,让他们大胆表现自我,为他们送去热烈的掌声,鼓励他们,让他们内心油然而生成就感,强化自信心。

2、开好活动,展示舞台常搭

班级的生命通过班集体活动延续,焕发光彩。在开展活动过程中,对后进生综合能力锻炼,让其具备一定的集体观念。后进生大多活泼好动,好胜心强,成绩差。如果能在紧张的学习之余开展丰富的竞赛活动,让他们有机会展示自己才能。尝试实践把握自身所长,只要了解自我发展的优势和潜力,上进心也会随之变得强烈。

譬如,刚刚过去的寒假,为迎接杭州2022年第19届亚运会,丰富学生的寒假生活,我给全班同学布置了一个作业:“我为亚运添光彩”,形式不限。假期结束,我意外发现了金同学画的手抄报、李同学交的用可乐瓶做的向日葵,张同学画的亚运吉祥物。如果抛开成绩,他们也是佼佼者啊!因此,各种比赛如:音乐会、小型体育比赛、画展、小巧手等多样化活动应该不断举行。与此同时,组织一些同时兼备教育性、娱乐性、思想性和趣味性特点的班队活动。如“我进步了”、“畅谈理想”、“我能行”等等,通过活动的开展,丰富后进生情感体验,体会自我价值和生命的意义。引导后进生热爱班集体,把自己当作班集体的一份子,让赏识鞭策后进生投入到学习中,品尝成功的硕果,不断发展进步。

3、小组合作,互助之花竟开

“合作”是学习活动开展的一种形式。合作性学习,即基于班级授课制之上,以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营造良好学习环境,为后进生提供学习进步的平台,培养他们学习兴趣,以此收获理想学习效果,帮助后进生在学习上重振旗鼓,勇往直前。

Go For it 七年級下Unit6“现在进行时”学习过程中,我采取小组合作方式把学生分成了几个组,每个组中一位学生表演一个动作,另一位同学问:“What is he or she doing?”第三位学生进行回答:“He or she is ……。”,第四位学生将问题和答案写在黑板上,第五位同学对此进行修改。这样学生可以根据问题的难易,进行合理的分工,特别是对于后进生,他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承担任务,扮演角色。这样的小组合作学习,既调动了中上等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拉了“后进生”一把,更重要的是使这部分学生也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体会到了参与的乐趣,同时培养了学生的集体合作精神。

(三)合力赏识,帮助后进生巩固自信

客观来谈,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之间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它们是一个整体。从教育现状看,校内教育和校外教育步伐并不一致。尤其是后进生问题上,极其凸显。那么,怎样把社会、家庭和学校三方联动起来呢?值得探索。

1、引社会赏识的源头活水进入校园

在《让赏识回到孩子身边》这篇文章中,周弘提及每个学生身上的潜能都是无限的,我们应对他们给予尊重,不否定生命中的内容。在这样的教育理念指导下,他使智商一般,双耳失聪的女儿成为中国第一个残疾人大学生,成为赏识成功教育的领导者。

2020年的9月1日,我怀着满腔的热情迎接新一届新生的到来,当一个个充满朝气,聪明可爱的学生进入教室报到时,同时也迎来了一个生活不能自理、学习完全困难的智障学生。从此,我的部分时间开始围绕着他转,我们班的其他学生也开始关注起一个“我们的”同学。校园里我们可以看到同学们帮助他的点点滴滴。时隔一年多,他的生活自理能力改变了很多,学习上也获得了小有的进步,那是因为我们班的所有师生对他的每一点进步的鼓励和认可。我想,一旦我们的学生能得到社会的赏识,那么他就更能在优化的环境中走向成功。

2、导家长赏识的甘甜雨露滋润校园

家校合力,可以第一时间共享学生信息,对学生动态实时掌握。班主任应该多与家长联系,并把学生在校情况通报给家长,学生的一些错误也可以用委婉的方式告知家长。把赏识教育同时在家庭和学校引入,可以收获理想的教育成效。

平时我都很注意家校联系共同教育孩子。有一次我给家长打电话,刚说了一句夸奖孩子的话,就听到电话里传来哭泣声。原来这位家长以前接的老师电话,全是批评孩子,指责家长的。班主任要用电话把孩子的优点及时传递给家长,让家长多加鼓励。这些学生受到家长、老师的肯定后,会更加努力。在与学生相处时,班主任应多关注学生闪光点,向他们倾注耐心和精力,鞭策学生勇往直前,不被困难轻易打倒。

3、引社会、家庭、学校赏识的滔滔河流水到渠成

赏识,即教师对教育事业的满腔热诚,发自教师对学生的真情流露。然而,仅凭班主任一己之力,必定难以达成。因此,要联动社会舆论和家庭,配合完成。

为了形成家校合力,本校利用开展家庭讲座、家长委员会、杭州教育等方式拉近与家长的距离。我们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制定了《ⅩⅩ中学“文明学生”评定细则》、《ⅩⅩ中学“综合素质”测评表》。设立了校级大目标及班级子目标,每两周(后改为每个月底)以班级为单位评定一次。学期结束由学校将各班的“文明学生”进行总评。获得校级“文明学生”的同学,学校给予表彰奖励,颁发“文明学生”标志牌,并以喜报的形式告知家长和所在的村民委员会,由村民委员会进行张榜公布。事实证明,这样做,不但增强了学生自信、自强、自爱、自律的意识,大大激发了特别是后进生的学习激情,而且和谐了生生关系、师生关系以及教师与家长的关系,取得了十分显著的教育效果。

五、成效与反思

(一)成效

1、巧借赏识教育,构建对后进生心理健康发展有益的教育模式

在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中,后进生俨然对学习缺乏兴趣,对学校生活充满恐惧,心理极不健康。为了缓解现状,学校教育教学应在大教育环境确定后进生心理健康教育。以赏识教育为辅,把学生心理带向积极乐观的状态,构建对后进生心理健康发展有益的教育模式。

2、运用赏识教育,有利于形成后进生心理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上和谐发展。

素质教育开展的目的是为了同步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和心理素质。赏识教育的开展,关注学生长处,对学生予以肯定,让学生的人格得到尊重,健全了他们的心理素质,从而调动了他们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让后进生在科学文化素质和心理素质上获得共同进步。

3、运用赏识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品质

在教育教学中我充分利用班主任有利的德育形勢,利用赏识教育来纠正后进生的心理偏差,塑造他们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例如:部分自私或者孤僻的后进生,我会利用分组竞赛的方法,让他们必须去和其他同学合作,在竞争中参与,在参与中合作,让他们融入集体,形成互帮互学的融洽关系。

(二)反思

最近几年,“赏识教育”赢得了广大教师和家长的青睐,在教育工作中广泛应用。然而,我们却不得不重视起“赏识教育”的自身不足及家长和教师的偏差解读。这些问题长期得不到纠正,使得“赏识教育”偏离了原本的轨道,以至于我们实践应用效果不佳。

困惑一:怕给后进生心理上施加过多压力,而不敢轻易对后进生批评训斥。笔者认为,赏识教育既然允许学生犯错,那么也认同批评的存在。在批评学生时,教师必须以尊重学生为前提,确保不会对后进生心理健康有任何伤害。不然的话,后进生也不会正确看待批评,形成辩证的人生观。

困惑二:过于顺从后进生心理,过度使用赏识。在赏识教育中,教师要坚持实事求是原则,把控得当赏识的时机和尺度,而不是违背本心去为了赏识教育而赏识。当学生表现良好时,发自内心夸赞。同时,不因为后进生心理问题,而无原则无底线顺从。

困惑三:“赏识教育”岂能包治百病?后进生的心理问题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要促进后进生的心理健康,需要学校、家庭、教师、后进生四个方面形成合力。赏识教育,只是多样化教育方法的其中一种,它不是不可替代的一种,也不是唯一的一种。实际上,不管哪种教育方法都有适用群体和不适用群体,不可能所有学生都适用,都能取得理想效果。

赏识是通向成功的重要要素,而否定批评可能会换来失败。赏识教育可以为学生提供内生驱动力,让后进生体验到自我价值,对学习重拾信心。笔者坚信,就算是后进生,在教师的耐心引导和循循善诱下也会有所发展,开出属于自己的花,绽放自己不同的色彩。赏识教育,为后进生绘画出一片澄清的未来,让他们谱写自己的人生之路。

参考文献:

[1]张彦春、雷玲《特级教师的特别建议》福建教育出版社 2010年9月

[2]张万祥、席咏梅《破解班主任难题》 福建教育出版社 2006年1月

[3]魏书生《班主任工作漫谈》 漓江出版社 2014年修订本

[4]梁慧勤《走进生命的教育》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1年4月

猜你喜欢

赏识赏识教育后进生
用心感受,用爱教育
“赏识”催开作文花
西部城乡结合地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效性研究
给“赏识教育”踩刹车
基于快乐教学的投掷课教学研究
如何对待后进生
“后进生”逆袭成第一
后进生也有真知灼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