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职业学校实施1+X 证书制度的内涵、意义与实践探索

2022-04-18丁金水

南京开放大学学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等级证书职业技能证书

丁金水

(江苏省高淳中等专业学校,江苏 南京 211306)

随着国家经济结构与产业转型升级步伐的加快,特别是智能制造技术的迅猛发展,各行各业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从而对所需劳动者的职业素养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呈现复合型、创新型、应用型的特征趋势。2019年2月,国务院《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颁布(以下简称《实施方案》)提出“从2019年开始,在职业院校、应用型本科高校启动1+X证书制度”[1],1+X制度成为新时代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新的契机与载体。

一、1+X证书制度的内涵

(一)1+X证书制度本质:“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全新学业证书制度

《实施方案》明确指出,1+X证书制度就是“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制度[2],是一种新的学业证书制度。“1”是学历证书,在我国是指学习者在学制系统内完成了一定教育阶段的学习任务,有实施学历教育的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所颁发的文凭,也意指学习者的学习经历。“X”为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是学习者职业技能水平的凭证,反映职业活动和个人职业生涯发展所需要的综合能力。以往职业院校学生毕业时原则上只需获得1项与所学专业相对应的技能等级证书,然而这会使学生专业拓展能力和职业迁徙能力受到制约,从而影响其进一步跨专业发展和创新创业发展的能力。而今根据社会发展、企业岗位以及特殊工种需求等,结合国家职业技能等级标准,由社会组织评价部门对学习者的职业技能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可获得初级、中级和高级三种级别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二)1+X证书制度内在关系:“1”为基础,“X”为其强化、补充和拓展

在1+X证书制度中,“1”与“X”相互依存,它不是一个证书与另一个证书的简单叠加,而是一个相互耦合促进的有机体。“1”是学习者必须达到的基本要求,是受教育者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要求,通过一定时间的学习,掌握所必需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具备在本专业发展所需的技术技能和创新拓展能力,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1”是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为“X”的实施提供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基础,即“1”是“X”的基础。然而,由于社会发展所带来的产业的日新月异的变化,“1”所提供的知识和技能,已无法支撑学习者终身学习和职业发展的需求。《实施方案》指出,要鼓励学生积极考取多种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从宽度和深度上拓展提升学生的技术技能水平,进而成为复合型创新型的应用人才,以提高学习者就业竞争力和职业可持续发展力。学习者可以通过职业院校或社会培训评价组织接受专门的“X”项目培训,强化其原有的文化素养、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以适应技术革新和产业升级引起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的要求,并使由新兴产业的发展而带来的新职业领域和新职业能力得以更新拓展,因此,“X ”是对“1”的强化、补充和拓展。

二、实施1+X证书制度的现实意义

(一)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推动教育教学改革

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的职业教育一直秉承学习和借鉴的理念,学习了德国的双元制、澳大利亚的TAFE、加拿大的CBE和美国的社区学院等成功的职教模式[3]。在学习和借鉴过程中,我国的职业教育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建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职业教育体系,为社会培育了数以亿计的“蓝领+灰领”人才,也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职业人才支撑。

随着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我国已由教育大国逐渐转为教育强国,正不断向世界推出“中国模式”和“中国方案”,在学习和借鉴他国职业教育发展经验的同时,我国一直在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模式。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职业院校长期实施的是双证书制度,即要求学生在取得毕业证书之前,先要取得与本专业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制度对促进职业教育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然而随着经济发展与产业转型升级的加快,新职业和新岗位大量出现,双证书制度呈现出一定的不适应性。一是双证书体系相互隔离:毕业证书由教育部门颁发,职业资格证书由人社部门认证,在职业教育过程中,因为双证书目标导向不同,其课程和教学体系很难有机融合[4]。二是职业资格证书种类问题。根据《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公布国家职业资格目录的通知》(人社部发〔2017〕68号)规定,按照条件和程序将职业资格纳入国家职业资格目录,实行清单式管理,目录之外一律不得许可和认定职业资格[5]。在放权和服务的改革背景下,大量的职业资格证书被取消,《国家职业资格目录》仅保留了那些涉及重要行业、重要职业和重要岗位的140种职业资格证书,导致现有职业资格证书对新行业、新职业、新岗位的覆盖面十分有限,同时新证书开发因程序规范复杂且周期长而导致开发滞后,因而跟不上现代技术技能的更新迭代与现代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要求[4]。

教育和劳动是人一生中最重要的两种社会活动。我国的教育方针一直强调教育要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职业教育作为教育与劳动相结合最直接最典型的一种类型教育,迫切需要在教育和劳动主体间出台一种内在同质的制度来推动我国职业教育的改革,以为进入新时代的中国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1+X证书制度无疑是我国新时代职业教育制度改革的最佳选择。由国家统一部署构建国家职业资历框架,统一组织教育和劳动两界,有效融合教育和劳动制度,构建彼此统一、整体衔接的育人标准和职业技能标准[6],实现学历证书与职业技能证书的内在结合,为培养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和促进人的可持续发展服务。

(二)促进校企深度合作,深化双元育人机制

职业教育已进入高质量发展时期,培养高质量技术技能人才是新时代赋予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职业院校要想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必须坚持“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发展思维,这也是培养复合型应用型职业人才的必由之路。

无论是过去的“工学结合”,还是现在的“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作为职业教育办学主体之一的企业都很难发挥其主体作用,特别是在中等职业教育领域,校企合作成了职业院校单方的追求。在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实践中,“本土化的双元制教学模式的实施”,冠之以“本土化”实是无奈之举,说明目前所实施的是一种不完全的模糊的简单的双元育人制,在双元育人中难以发挥企业育人的功效。在平时的职业教育教学实践中,不少学校常以校内实训、项目课程、企业生产视频和模拟仿真来替代企业培育过程。这些做法虽然对学生技术技能的培养能起到一定的作用,但企业生产实践中所蕴含的企业文化和企业精神等内质性的能力培养是无法替代的。

高技能人才的培养需要高水平针对性的技能训练。职业院校一般将这一重要环节安排在最后一个学期的顶岗实践中实施。从技能形成的特征来看,这一针对性的技能训练,也只有在企业的顶岗实践中才能达到理想目标。但企业在接受学生顶岗实习时,因为没有把自己作为职业教育的主体,因此不能按照人才培养计划要求制定相应的学生实习和技能培养计划,落实好这一关键性的技能培育环节。顶岗实习是人才培养方案中职业技能学习的最关键环节,也是职业技能养成的最关键时期。由于企业的不重视,没有发挥企业在双元育人中的作用和价值,双元育人变成了单元育人,顶岗实习阶段人才培养的质量要求得不到保障。不少企业之所以与学校实施校企合作,落实产教融合政策,主要是希望通过参与产教融合工作,能从政府获得企业发展的优惠政策,能减少企业的相关经济或财税负担,同时通过参与职业教育,以较低的经济成本获得企业所需的人力资源[7]。

1+X证书制度的实施,从根本上解决了企业在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中积极性不高、主体作用不强的问题。从“X”即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开发主体上看,是由在市场化机制运作下所表现出的本行业内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培训评价组织,联合相关行业、龙头企业和相关职业院校共同开发,反映了行业企业的利益诉求;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种类和标准上看,是培训评价组织根据行业企业前瞻性发展要求和岗位标准而开发的,以培养复合型技术人才为导向,满足行业企业发展的现在和未来需求;从政策激励机制上看,《实施方案》中明确指出,开展国家产教融合建设试点,建立产教融合型企业认证制度,厚植企业承担职业教育责任的社会环境,推动职业院校与行业企业形成命运共同体[8]。从这些方面看,1+X证书制度的实施,能促进校企深度合作,深化校企双元育人机制。

(三)优化学生能力结构,调适就业结构矛盾

我国已进入由中国制造走向中国智造的新时代,科技创新驱动成为了激发经济活力的主要动能。随着智能制造技术的推广和高新科技产业的发展,一方面新兴产业的发展出现了一大批新岗位,迫切需要一大批与新岗位相适应的高质量的技术技能人才,另一方面一些劳动密集型企业开始采用机器人操作代替人工来提高生产效率,致使技术含量低的工作岗位逐渐减少,一大批单一型技能劳动者难以就业,劳动力市场出现了就业难和招工难并存的就业结构性矛盾。劳动力市场的就业结构性矛盾,反映了当下职业院校人才培养供给结构适应不了劳动力市场的人才需求结构的变化,职业院校学生的知识和技能结构满足不了用人单位的要求[9]。这一现象与以前职业院校所采用的双证书制度有一定的因果关系。双证书制度下的培养目标是单一型的目标,尽管规定了知识和技能双方面的发展要求,但其知识和技能同属一个专业领域,是同一型号的组合,只是一个专业某一工种的技术技能。基于此培养目标下,学生的职业迁徙和拓展创新能力不足,难以适应新技术、新职业、新岗位的要求。

《实施方案》中明确指出,1+X证书制度以培养复合型人才为目标。所谓复合型技术人才是指具有专业复合、能力复合、素质复合和具有创新精神,较好的职业道德及奉献精神等特征,能够通过不同专业知识和能力的融合达到对原有知识、能力的超越,能够以新的思维方式解决新技术、新职业、新岗位下疑难问题的技术技能人才[5]。在1+X证书制度下,学生通过本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为将来在本专业领域内就业和发展夯实了基础,同时通过选择“X”技能培训,获得多种技能等级证书,优化能力结构。学生在选择X技能学习时,既可以选择与本专业相关或相近专业的项目进行学习,对原有专业知识和技能进一步深化;也可以跨越专业选择“X”项目学习,特别是通过对一些新兴产业、企业所开发的技能项目的学习,拓展就业能力和就业本领,为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和创业服务。

三、1+X证书制度的实施策略:以我校工业机器人操作与运维试点项目为例

《关于在职业院校实施“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方案》明确指出,试点院校以高等职业院校和中等职业院校为主。在方案的指导下,我校从自身条件和特点出发,明确本区域科技产业发展态势,主动对接区域支柱产业和高新科技发展产业,适应区域产业转型升级要求,积极开展1+X证书制度的试点工作。基于1+X的制度的内涵及现实意义,将以我校工业机器人操作与运维试点项目为例,详细阐释1+X证书制度的实施策略。

(一)“X”项目选择:坚持以产教需求为导向

近年来随着高新科技产业的发展和智能制造技术的推广,我国工业机器人产业进入高速增长期,已连续六年成为全球第一大市场,工业机器人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制造业的众多领域。工业机器人高技能人才是发展先进制造业急需紧缺的关键人才。当前我国制造业人才队伍在总量和结构上都难以适应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从近三年(2018—2021)我国工业机器人技术岗位需求预测可知,我国平均每年新增工业机器人技术岗位超过3.5万个,以工业机器人高技能人才为代表的既懂制造技术又懂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更是稀缺。职业院校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群所培养的学生在就业方面受到严峻的挑战,能力结构越来越不适应工业机器人相关岗位的能力结构要求。目前,从事机器人相关岗位的职业人员主要来自于职业院校电气自动化和机电一体化等专业毕业学生的二次培训,而短期培训很难达到工业机器人多元的从业要求。“X”项目的选择应始终坚持以需求为导向,既能很好地回应国家“中国制造2025”战略,又能解决我国对高素质先进制造职业人才的数量短缺与能力结构不足的矛盾问题,同时能更好地促进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和专业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因此,职业院校作为我国技能形成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承担着教育、培养和提升产业工人技术技能水平的使命,理应成为1+X制度实施的主体和载体。

我校始终坚持以产教需求为导向,结合专业设置情况,在1+X证书项目试点过程中,申报了北京新奥时代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负责开发的工业机器人操作与运维职业技能等级证书项目进行试点,主要面向我校机电一体化专业群学生。该专业群是江苏省首批现代化专业群,是教育部与华航唯实、新时达、ABB等企业联合共建的工业机器人应用人才培养中心,完全能满足“X”项目的培训教学和考核考证的要求。

(二)“X”课程体系改革:坚持提升学生职业素养为导向

1+X证书制度的实施,使得该专业的实施性人才培养方案、专业课程的课程标准、评价标准等诸多要素均需要进行改革,相关教学要素与环境都要作出适当调整。职业院校的传统课程一般有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技能课程三种基本类型,其中公共基础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主要构建起毕业文凭所对应的知识经验,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技能课程主要构建起职业资格证书所对应的知识经验,实施的是一种单进程的课程结构[5]。在1+X证书制度下职业教育应当构建起双进程或多进程的课程结构,而如何在一个专业课程体系中构建双进程或多进程的课程结构,这是1+X证书制度下课程改革的难点。但“X”课程体系改革的价值取向非常明确,就是必须以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为导向。以我校工业机器人操作与运维试点项目为例,根据工业机器人操作与运维中级(或初级)职业技能标准要求,分析标准中各工作任务对应的职业技能所蕴含的知识、能力和素养,组合成4个课程包:工业机器人的拆包与安装;工业机器人的基本操作及维护;工业机器人的示教器编程及数据处理;工业机器人的应用联调及故障处理。根据知识、技能相近的原则,以知识碎片的形式嵌入到某门课程的相关知识点中去,分别将4个课程包嵌入到机械自动化装配技术、电器及PLC控制技术、可编程控制技术和电气控制系统安装与调试4门课程中,能让学生通过学习一门课程获得多种知识,实现知识的融合和超越,全面提升综合职业素养,为培养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提供可能,如表1所示。

表1 电气技术应用专业+工业机器人技术中级工课程结构

表中的专业技能课程模块主要包括:搬运码垛及多工位码垛操作与编程、装配工作站操作与编程、部件更换及控制柜定期维护、本体及周边系统故障诊断与处理等项目。通过这些项目的校内实训,学生可掌握工业机器人操作与运维的基本技能。表中X项目工业机器人操作与运维中级工考核培训主要包括:系统安装、校对与调试、操作与编程、系统维护、系统故障与诊断处理等。这些项目的培训由学生自主报名参加社会培训机构或学校组织的相关培训。在当前与该项目相关的社会培训机构不足的情况下,该项目的培训仍由学校统一组织实施。通过培训学生可掌握从事工业机器人操作与运维工作岗位的相关技能,并通过北京新奥时代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组织的相关考核,取得相应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三)“X”师资队伍建设:坚持以理实一体、专兼结合为导向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承担着让每个孩子健康成长、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重任”[10]。教师始终是人才培养和质量提升的第一责任人。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职业教育有明显的授业属性,职业院校教师特别是专业教师肩负着授业之职能。面对需适应因产业转型升级而引起的具有新标准、新规范的新岗位之要求的学生进行传道,又如何能发挥其授业之功效呢?在1+X证书制度实施背景下,必须建设一支理实一体和专兼结合的双师队伍,为培养高素质复合型职业人才服务。1+X证书制度要求学生在完成专业学习的同时,取得本专业之外的一项甚至几项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教师就必须要有与之相对应的知识和技能,并取得与之相对应的更高级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以我校工业机器人操作与运维试点项目为例,我校制定了1+X证书制度下的教师发展计划,要求教师深入学习1+X证书制度的相关政策文件,研究工业机器人操作与运维技能证书的标准,明确初、中、高三个等级的内涵和要求,依据教师发展计划,参加工业机器人操作与运维相关的的培训学习,取得中级及高级技能等级证书,并积极申报考评员资格。目前,我校部分机电一体化技术的专业教师参加了由北京新奥时代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的培训学习,并对本专业群的其他教师进行了二次培训,专业教师基本具备了工业机器人操作与运维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同时,我校还聘任了北京新奥时代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以及华航唯实、新时达等校企合作企业的兼职教师,组建了一支理实一体、专兼结合的双师队伍,为我校成功实施1+X证书制度下的工业机器人操作与运维试点项目证书制度提供了师资保障。

1+X证书制度的实施,能优化学习者的能力结构,拓展学生的就业能力,有利于学校培养复合型高技能人才,更好地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职业院校需要快速响应,在产教融合发展的基础上积极参与1+X证书制度的试点工作,结合区域校企专业技术能力及岗位发展需求,从X项目的选择、课程内容改革、双师队伍建设等方面科学有序推进。

猜你喜欢

等级证书职业技能证书
WJCI 收录证书
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课证融通”方案研究
CSCD收录证书
本刊核心证书
收录证书
人社部将组织开展2021年全国行业职业技能竞赛
“1+X”证书企业需求与认可度调研分析
2021年对口升学考试获奖加分(免试职业技能)专业对照表
2019年对口升学考试获奖加分(免试职业技能)专业对照表
物流管理、老年照护等成首批证书培训试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