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说理,迈向思维纵深处

2022-04-17罗鸣亮

新教师 2022年3期
关键词:个位算式建构

罗鸣亮

【编者按】对学生来说,数学知识纷繁而枯燥,靠着对概念定理不求甚解的记忆,无法实现真实学习。数学是一门有“道理”的学科,教师如何在教学中构建适宜学生以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乐于表达交流的空间,通过问题引导等方式,使其能明晰知识脉络,看清知识本质,表达思考过程,感悟数学道理?本期话题围绕“强化数学思维,感悟数学道理”展开探讨。

知识的学习固然重要,但值得思考的是在知识学习的深处还能生长出什么?杜威提出:“学习就是要学会思维。”从某种角度来说,让数学学习真正发生,就是要让思维真正发生。我们知道,数学是讲道理的。数学知识本身蕴含着严谨的道理,所承载的数学思维是灵活、批判而又深刻的。基于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在数学教学中,教师更应从学习设计者的角度思考学生的学习。以知识为载体,以问题为引领,以思辨为途径,以发展为目标,启发学生基于已有的经验,积极地思维、主动地建构。在开放思考、协同探究、深度建构中,追寻知识的本质道理,经历知识的再发现、再创造,进而从朴素的经验上升到科学的、有逻辑的思维高度。在获得知识的同时,赋予思维的丰厚与深刻。

一、真问题——从“封闭”走向“开放”

学生的“学”,总离不开教师的“教”。但如果只是在“教”,学习就容易处在“记忆、理解”的低阶思维训练中。因此,站在学生的立场思考“学”,更要从“教什么”转向“学什么”,从“怎么教”转向“怎么学”,从“学”的角度设计学生的学习。“少即是多”,好的学习,要贴近学生的已有经验,以“探究未知”为出发点,设计核心的学习任务。以问题为引领,在有挑战的情境中点燃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进而主动质疑与分析,使学习真正从“学”的角度启发学生的思维从封闭走向开放,从被动走向能动。

出示:459×7。

师:做好的小朋友请举手。同桌之间互相检查一下,如果100分你就给他点个赞。

师:淘气也读三年级,他是这样

做的(出示右图)。

师:你们想问?

生:淘气这样做对吗?

师:淘气这样做对吗?对不对?(学生独立思考)

师:到底对不对呢?可以在淘气的做法旁边写下你的想法。

师:把你们的想法在4人小组里面交流。

小组讨论后,学生汇报。

生1:我觉得是对的,因为七九六十三,他写了63,五七三十五,写在百位,他写在下面一行,四七二十八,28是千位,所以我觉得这是对的。

生2:我也觉得是对的,因为七九六十三他没进位,但是他照样把6写在了十位,五七三十五,写到了下面,3是百位,5是十位,所以是350,四七二十八,8写在(3的)上面,我觉得这样算法是对的,但是有点乱。

师:听懂他说的吗?有不同意见吗?

生3:他是把这三个分开算,我们的方法是合起来算。他先算9乘7、4乘7,再算5乘7,我觉得一点都不乱。

生4:我觉得不对,因为他乘的是一位数,不是两位数,两位数才要分开算。

生5:我赞同对,因为淘气算式算对了。我又赞同不对,因为要从个位算起。

生6:我觉得对,因为五七三十五,只是他写到了下面一行写成350。

生7(站到生4旁边):我支持不对,淘气可能认为这种算法比较简洁,如果按顺序乘的话,不把35写在下面;他用2863加上350,可能步骤会少一点。

生8:我觉得是对的,因为他是先算409×7,但十位(5)还是有算的,不会忽略掉。

思考:从学生的思维特质出发,笔者在学生独立计算459×7之后,抛出淘气的算法,当固有的常规竖式计算和新颖的算法隔空相碰时,冲突、质疑、审视、批判等心理活动冲击着每一个学生原有封闭的对竖式算法的认知,进而产生真问题——“淘气这样做对吗?”

如此,课堂以学生产生的真问题为核心,以开放的姿态,触碰到学生的“好奇心”和“思维”的燃点。在两种算法的对比分析中,课堂像是进入交锋的状态,但其实质,是站在学生“学”的角度,巧妙地以两种算法为载体,启发学生的思维主动从算法之间的较量聚焦到算理的溯源。使得学生不由自主地带上数学应有的理性视角,在有挑战性的问题里,基于自我的经验与独立思考,亮出自己的观点,展开对未知的分析和求索。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已跳脱出固有封闭的认知,以开放的思维方式叩问竖式中的本質道理,不仅成为更好的提问者,还发展质疑问难的批判思维。

二、真思辨——从“个体”走向“协同”

学习的过程就是在“自我”与“知识”、与“他人”、与“世界”交互的张力中不断重构的过程。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往往围绕挑战性问题,基于独立地对已有经验的改造与重组,以语言为媒介,在交流互助的关系中,从“个体”的思考走向“协同”的探究,不断地经历冲突、推敲、叩问、理解、修正、重构等一系列思维活动。这样“协同探究”的课堂不再只是促进记忆与理解的场所,更是发展学生分析与综合、评价与创造等思维的场所,是促进学生不断提升自己、不断重建认知的场所。

1. 批判,鼓励学生科学的质疑精神。

生7:可是淘气7×5写在上面也是可以的,他为什么要写在下面?

生8:其实算法都一样,只是写在上面和下面的区别,答案是一样的。

生7:那为什么2863+350还是没有进位?

生8:因为他是直接先算409乘7等于2863,但是如果忽略掉了十位上的50,那这个答案也会是错的,所以必须得加上。结果已经有进位了,只是没写出来。只要能确保是对的,他就能这么写。

生7:我说不出来了。

师面向生7:说不出来是吧?说不出来谁帮助我们一下。

生4:为什么要加50×7呢?

生8:因为如果把50省略掉,那答案不是错误了吗?所以50必须得乘7,它才能是正确的答案。

生5:为什么要(跳过十位)先算百位?

生8:应该是409×7,只要把5往下挪,然后看成409就可以了。

师:谁来帮助我们三个?

生9:为什么350要写在下面,为什么不是在上面?你得先说清楚。

生8:这个问题我已经说清楚了,只要能确保是对的,就可以写在下面,如果你没有办法确保是对的,写在上面也可以。

生4:但是350写在下面,你说这个是对的,你得有理由。

师:很好,等一下。表扬,懂得问,你要给我理由呀。

生8:因为它是409×7=2863,但是50没有算,所以我们现在必须得算出来,不然答案是错误的,这就相当于忽略了一步。

生7:从个位乘到百位,不是比这样子计算更清楚一些吗?

生8:只要能确保是对的就可以了,如果你没有能力确保它是对的,那你可以按老师的教法,但淘气这样算是对的。

生5:350的0可不可以省略掉?

生4:淘气写竖式是要让别人看得更清楚计算过程,但是这道算式过程都不清晰。

生8:这个过程对我来说也挺清晰的,因为409×7等于多少,再加上50×7等于多少,我们都可以清晰地看出来。

2. 沉潜,触发学生积极的探索精神。

生12:大家可以换位思考一下,别一直只想自己的。

生8:你们用不同的话来说,其实问题的本质是一样的。

生4:我们不问明白的话,你们怎么能证明淘气是对的?

生10:我有个办法证明,换个算式来算,同样用淘气这个方法。549×8,首先算个位的,八九七十二,然后再跳过去算百位,五八四十,接着是四八三十二。然后用我们以前学的方法再算一遍,答案也一样,就说明淘气的做法是正确的。(别说边板书)

生11:为什么可以跳着算呢?

生10:为了给个位的答案弄出个空位。

生11:为什么不能先算十位再算百位呢?

生10:其实也可以。

生8:只要你有能力把它算对的话,就可以了。

生11:如果按你们的说法,先算十位不可以吗?为什么你和淘气都是先算百位呢?

生5:老师说过了,算式中要从个位算起。

3.明晰,推动学生理性的思辨精神。

师:淘气这个(2863)表示什么意思?这个(350)又表示什么意思?

生13:我看得懂。(而后沉默)

生14:我看得懂,我能上去讲一下吗?

师:你要让他(生13)听懂,要不要把他带上去?

生14带着生13上台:9个一乘7等于63个一,4个百乘7等于2800,然后它们两个又合在了一起,表示409乘7。

师:对不对?掌声送给她。那么这一个(350)呢?刚才带谁上来了?

生13:350是5个十乘7。(同时板书)

生15:我也是这样想的,但是我觉得这样做不对。比如111乘1至9,这样的方法太难了,不好算出来。

师:我发现我们班的同学会假设、会举例,这个同学也一样,他又举了一个什么例子?

生16:数位上的数字很小的数乘一个很小的数,比如111乘1至9。

师板书:111×9。

师:也就是说,需不需要用淘气的办法?

生17:不用。

师:我们先来说他的方法对不对?

生18:对,只不过用在其他算式太麻烦了,比如像111×9,可以直接口算。

师:没必要用淘气的方法对不对呀?

思考:教学围绕两个对立观点,借助“谁来帮助我们三个”“表扬,懂得问”等语言的穿针引线,游走在学生的思维困顿处、观点交锋处、说理障碍处,启发学生一次次地以淘气的算法为思维发展的途径和载体,观点愈加鲜明的同时,将“踢十法”置于“乘法运算”这一知识体系中,不由自主地从算法的分析迈向算理的沟通。在“这样算不清晰、麻烦”的常规派和“只要能算对就可以”的灵活派的激烈思辨中,更诞生了“换位思考”的兼容思想,“问题的本质是一样的”的理性洞察,“549×8”的举例验证及“虽然对,但如111×1~111×9等题目,用了很麻烦”的再联想、再跳跃、再创造。

一次次的思维拐点,一次次的多元交互,一次次的深入探究,算法的灵活合理、算理的迁移沟通已无声潜藏进学生的思维里。如此,从个人的思考到协同的思辨,随着思维的逐步深入,不仅有意义地建构起知识的认知过程,更帮助学生从个人的观点里跳脱出来,从事实性的知识通往自发的创造性的经历,拓宽原有认知的疆界。在深入本质的理解中,学生学会用数学的思维来理解和解释,逐步养成讲道理、有条理的思维品质。

三、真发展——从“表层”走向“深度”

知识是什么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以知识为载体的教学根本目标是学生的发展。因此,教学更要从知识的获取,走向思维的发展,最终帮助学生的学习跨越表象,由表及里,由薄到厚,走向深度认识与智慧思考,建构起学习的意义。

生:那么多种方法,为什么他只选这一种复杂的方法?

师:对呀,淘气为什么要这样算呢?他的方法有没有好的地方?

师:四人小组讨论一下,淘气的方法有没有好的地方?

生:不好,因为老师说要用别人看得懂的方法,如果这个方法让别人看不懂怎么辦,所以我觉得不好。

生:我觉得好,像459×7,比较难的算式,可以不用验算也能表达它的正确答案。

生:这个方法可以直接口算,比如可以列成9×7,400×7,50×7,再把它们加起来。

生:我觉得好,它减少了错误率,首先你看个位,9×7=63,进位,5×7=35,又进位,两次进位,很容易就会算错。而淘气这样,把顺序改一下,进位改加法里面了。

生:他的意思是说他只是先把(十位上的)5看成0,把其他的先算了,最后再加起来,这都是我们学过的,不容易算错。

生:这样错误率低,这个方法脑袋里想想就可以。

师:真好,其实没有最好的办法,就像淘气认为他的方法很好,可是有的小朋友举了111×9的例子,对不对呀?所以,今天你们能够从认为这是不对的,慢慢通过思考,通过交流,有的还通过举例子、假设,甚至验算,发现淘气的方法是对的,从而明白他为什么这样算。其实,没有最好的方法,只有适合自己的。你看,有人说过这样的一句话,我们来读一读。

生:算法只是知识,选择才是智慧。

思考:“淘气为什么要这样算呢?他的方法有没有好的地方?”问题的提出,给学生的思维再次带来沉潜的契机。触发学生再次从自己的思考走向有理的辩论,从自我经验的分享走向他人想法的融入,从合理的运算走向灵活的建构。其间,一次次跨越算法的表层,深入到批判思维的深处,既有算理的明晰,又有多样的思考,还有对错误率低的洞悉,更有“算法只是知识,选择才是智慧”的领悟;促使学生的思维得以高度沉浸与持续深化,从知识的本质之理来到学习的智慧之理,进一步把新形成的经验沉淀下来,迭代个人的思维方式和认知体系。学生不仅建构起知识,更丰厚自我,探寻到知识学习深处的意义,发展出独有的学习智慧。

(作者单位:福建省普通教育教学研究室)

猜你喜欢

个位算式建构
消解、建构以及新的可能——阿来文学创作论
残酷青春中的自我建构和救赎
怎么写算式
个位与十位的故事
个位与十位的故事
个位与十位的故事
好玩的算式谜
一道加法算式
一道减法算式
建构游戏玩不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