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期基层林业护林防火工作探究

2022-04-15王丽霞

南方农业·下旬 2022年3期
关键词:新时期

王丽霞

摘 要 林业防火工作在林业护林中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在实际执行的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一旦发生火灾会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极大威胁,造成难以估量的损失。基于此,对林业护林防火的重要性进行概述,简要分析基层林业发生火灾的原因,并针对基层林业提出加强知识宣传、加大设施投入、建设完善系统、建立疏散体系、强化队伍建设、加大防控力度及其他防火策略。

关键词 基层林业;护林防火;防火措施;新时期

中图分类号:S763 文献标志码: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2.06.026

林业火灾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带来重大的威胁,其破坏力强、危险性大、突发性强,一旦发生大规模的火灾,不仅会给林业资源带来巨大损失,还可能引发各种次生灾害,诸如泥石流、山体滑坡等,带来更为严重的负面影响。考虑到林业火灾呈现频发甚至猛发的趋势,对林业资源的安全造成巨大影响,因此在新时期的基层林业护林防火工作中,需要加强基层林业护林防火工作,降低火灾带来的损失,提升林业防火工作的整体水平。

1 林业护林防火重要性

近年来,我国的林业资源遭到较为严重的破坏,其中火灾是一个较为重要的破坏因素。火灾具有突发性,一旦大规模发生会对林业资源造成严重破坏。因此,加强林业防火能促进林业发展,有助于构建和谐社会。随着各种全球性问题的出现,绿色经济的发展及可持续发展观逐渐成为当前发展的主基调,林业资源的管理是其中最为关键的部分,特别是林业防火工作,能为林业发展带来更加积极的意义。林业火灾不仅事关林业资源和生态环境,还与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联系紧密,同时关乎当地的治安管理。因此,做好林业防火工作有利于更好地构建和谐社会。

基层林业部门开展护林防火工作,能保护林业生态资源,并有效减少林业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损失,提高人们的森林防火意识。森林火灾可能受雷电灾害气候或人为因素的影响,一旦发生火灾,火势会快速蔓延,导致林业生态被火灾破坏,损失各种珍贵树种。因此,为保护珍贵的林业资源,监管部门应将火灾的防控工作作为林业监管的核心工作。

护林防火工作的实施原则在于保护珍贵的林业资源,最大程度上降低因火灾造成的经济效益损失。由于林区的珍贵树种需要很长的生长周期,一旦被烧毁则很难进行生态恢复,因此需要调查产生火灾的诱因,并将其消除。此外,基层林业管理人员应具有防火警惕意识,及时发现各种火灾的诱发因素和风险,密切配合社会公众和监管人员,完善安全预警机制和防火监管机制,警惕林业安全的隐患因素。

2 基层林业火灾原因

造成林业火灾的原因,主要分为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直接原因是因自然或人为因素直接导致森林发生火灾,间接原因是因相關的管理工作存在问题,导致火灾没有得到很好的预防及补救。

2.1 直接原因

随着我国各地林业火灾相关报道的增多,林业防火的相关问题得到了越来越高的重视。对于火灾的直接原因,可分为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2大类。

自然因素主要包括树木遭遇雷击起火、山体岩石的摩擦碰撞产生的火花点燃树木、陨石坠落后燃烧及高温环境下枯木枯叶自燃等。这些火灾都是自然发生,没有人为参与,应对起来较为困难。

人为因素更为复杂,引发火灾的原因也较多,主要与人们用火不当、未能及时熄灭火源有关。例如,直接丢弃未熄灭的烟头、上坟时点火烧纸、燃放烟花爆竹、未将野营后的火源进行妥善处理就直接离开林区,这些都是无意间产生的火源。在造成火灾的人为因素中,人为纵火等刻意因素同样不可忽视。无论是有意还是无意,这些人为因素都会对基层林业造成重大损失,严重影响生态环境的健康发展[1]。

2.2 间接原因

除了自然或人为的直接原因外,间接原因在林业火灾中同样不可忽视。通常,间接造成林业火灾的原因主要是管理方面的问题。目前,林业防火管理工作存在职责履行不到位、相关经费投入不足和缺乏现代化的防火系统等问题。

在基层林业护林防火过程中,为落实相关职责,必须设立相应的防火指挥部,及时有效地处理森林中发生的火情。然而,在实际工作中部分护林防火工作主要由基层林业站负责,而非专业的消防指挥部,相关职责难以得到真正履行。

护林工作需要相应的经费支持,但目前我国许多地区对于林业防火缺乏充足的经费投入,相关器具较为落后,严重影响了消防工作的开展,一旦发生火灾则很难做到有效扑救,进而造成严重的损失。

随着社会与科技的发展,基层林业护林防火工作需要采用更加先进的管理体系,打造更加完善高效的防火体系,其中就包含了各种智能化的方案,然而在实际执行过程中相关系统的建设并不完善,相关人员的缺失及设备的落后和较低的信息化程度,使得林业防火工作的开展受到一定的限制。

3 基层林业护林防火措施

3.1 加强知识宣传

针对现阶段的基层林业护林防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相关管理人员和消防指挥人员等都应加强相关知识的教育宣传工作,提高相关工作人员和护林人员的自身素质,通过与消防部门合作,学习更加专业的消防知识,完善护林人员的知识结构,提高消防安全意识。通过定期的巡视工作及时排除火灾隐患,使得防火系统能更好地得到维护。此外,相关人员应借助多种方式在社会上开展林业消防宣传工作。例如,设置宣传标语和警示标志、发放宣传手册及开展相关培训,降低人为因素引发火灾的概率,提升人们对于林业消防的管理意识,发挥基层群众的主观能动性,提升工作效率。

3.2 加大设施投入

在基层林业护林防火工作中,设施的作用非常关键,防火设施能及时发现火源火情,降低火灾造成的损失。为此,基层部门要重视相关设施的投资建设工作,合理分配经费,建设防火设施。根据不同林区的实际情况,对较易发生火灾的地点进行重点监控,部署电子监控设备,进行全天实时监控,在火情发生时能及时得知起火位置并第一时间赶往火灾现场进行扑救工作,更好地降低生命财产的损失。

根据近年来林业火灾的扑救经验,如果地表火势发展至树冠,外加风力的作用,将很难扑灭山火,为此需要准备林内防火线、防火沟和防火林带等设施。为避免森林火灾在林内蔓延,需要开设林内防火线,通过除草、爆破、机耕等方法,有效控制森林火情;防火沟能阻止因树根、腐殖质或泥炭等引发的地下火的蔓延,并在沟壁喷洒化学灭火剂提升防火效果;由于部分树木的枝干和果实更具易燃性,更易引发树冠火,因此为防止树冠火的蔓延,需要种植水分较多且具有较强耐火性的树木建立防火林带。

3.3 建设完善系统

林业发展需要与时俱进,要积极引进先进的自动化与智能化技术,促进林业护林防火工作有序开展。为此,需要在相关工作中建立一套完善的智能化防火体系,提升林业管理工作的现代化。在智能化防火体系建设过程中,需要注重消防设备的智能化,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布置消防设备,使得不同情况下的火情得到有效控制,特别是针对秋、冬季山火和夏季雷击火灾等情况,能够控制火势的蔓延。同时,还应在林区设置火情监控网络,一旦发生火情能够及时进行反馈,在第一时间赶到火灾现场,及时进行控制,尽可能保护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2]。

3.4 建立疏散体系

在森林发生火灾后,如果没有一套完善的应急疏散体系,则会造成生命财产的损失。因此,在火灾发生时,需根据基层林业火灾的控制状况,将群众及时疏散至远离火灾现场的安全地带,保护人们的生命安全。

为了让人们在森林火灾发生时进行有效疏散,基层部门可组织相应的疏散演习,了解火灾疏散逃生的方法。同时,设立相应的逃生疏散通道,以更好地进行人员的疏散工作,保障人们的生命安全[3-4]。

3.5 强化队伍建设

为了使林业防火工作更加有效地进行,相关队伍的建设必不可少。1)建设一支专业的护林队伍,配备足够的人员负责日常看护工作,在防火戒严期更要派出相应的人员对林区野外用火进行全天候看护。2)建立专业的消防队伍,按照相关规定有效落实人员、设备、保障等措施。3)建设巡逻队,加大巡查力度,做到全天候的消防巡查。4)确立合理的值班制度,做到全天候看护。

此外,在强化队伍建设过程中,需要根据森林防火的发展规划,开展相应的技能培训工作,使护林队伍能掌握各种消防技能和战术,熟练操作各种防火设备,并具备相应的自救避险常识。为了让消防队伍能更加安全、高效地完成任务,需要配备防火服、灭火机、防火手套和防火鞋等专业的装备与器材,提升队伍在紧急状态下的应急反应能力与整体作战能力。在防火期,通过召開每周的例会总结部署工作,同时开展日常的培训及宣传工作,使得林业消防工作能够更具成效。

3.6 加大防控力度

护林防火工作的开展会对基层林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为保证防火工作发挥出应有作用,相关单位不仅要提前预防,还要及时有效地扑救。在火情发生初期,迅速采取行动,通过简单的工具即可扑灭,降低后勤供应量和供应难度,降低因火灾造成的各种生命财产方面的损失。

加大日常防控力度可从以下4方面进行。1)提高政治站位,给予防火工作充分的重视。以上下对应为原则,建立相应的指挥机构,确保防火责任能够落实到个人,促使防火工作按照预期流程开展。2)强化职能衔接,有关部门应做到严格履行自身职责,有序开展火源管理及防火巡护等工作,密切关注当地情况,以气象监测所得出各项参数为依据,及时发布相应的火险信息,及时化解潜在风险。3)做到群防群治,以预防为主,坚持防灭结合,组织气象、应急及消防等部门形成合力,通过建立相关协调机制的方式,确保预警响应措施得到贯彻落实。4)贯彻落实依法治火,评估火灾成因和所造成后果,严厉打击违规、违法用火的行为,对处理不及时、管理不严格或报告不准确引起重大火灾的个人及单位,需要依法进行追责。

3.7 其他防火策略

林业护林防火需要在思想上予以重视。在开展相关工作时:1)应从各个地区的实际状况出发,合理调整相关制度,积极配合相关工作的开展;2)与先进技术相结合,提升工作效率,调动群众积极参与到林业消防工作中;3)优化相关工作制度,对林区进行划分,不同林区采取针对性的管理措施,调动不同区域间的配合,确保相关工作的开展[5]。

4 结语

林业防火能促进林业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目前,林业火灾的发生原因分为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其中直接原因包括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间接原因包括职责履行不到位、相关资源投入不足等因素。因此,为降低火灾给林业资源带来的损失,需要加强知识宣传和设施投入,并建立一套完善的智能化系统与完整的疏散体系,通过强化队伍建设提升对火灾的防控能力,借助严格的管理消除火灾隐患。此外,相关技术的推广与防控力度的加大,能有效降低火灾带来的损失,并通过有力的责任追究,提升基层林业防护工作的水平。

参考文献:

[1] 巨秀莲.基层林业护林防火工作策略探究[J].农家科技,2018(3):176.

[2] 冯建兰.乡镇林业护林防火工作策略探究[J].现代园艺,2016(18):219.

[3] 姜祛寒.乡镇林业护林防火工作策略探究[J].农家科技,2019(6):201.

[4] 吴杰.乡镇林业护林防火工作策略探究—以紧水滩镇为例[J].百科论坛电子杂志,2019(10):770-771.

[5] 李士贵.浅谈基层护林防火[J].安徽林业,2009(5):

26.

(责任编辑:张春雨)

猜你喜欢

新时期
浅论基层群众文化紧跟时代步伐
新时期高职院校班主任管理工作探讨
新时期小学体育教学策略
新时期国产武侠传记片的发展之惑
1980—1983年电影中的审美体验
新时期国有企业党建工作新思路
新时期农村气象观测及防灾服务探索分析
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创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