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穴位按摩联合生物电刺激乳房护理在产后乳腺疏通中的应用效果

2022-04-12冯利娜梁杰芬区丽雯伍雪梅吴伟霞

中国当代医药 2022年8期
关键词:泌乳乳汁乳腺

冯利娜 梁杰芬 区丽雯 伍雪梅 吴伟霞

广东省肇庆市端州区妇幼保健院保健科,广东肇庆 526040

乳房胀痛和乳汁淤积是产妇分娩后最常见的并发症,多数是由于产后乳腺管不通畅引起[1-2],以初产妇最为多见。由于大部分初产妇对产后可能出现乳腺管堵塞的自我护理认知不足,不仅会进一步发展乳腺炎、乳腺脓肿,甚至导致局部(或全身性)感染,还很大程度上影响产妇母乳喂养积极性。目前医院大多采用传统常规按摩手法疏通堵塞乳腺管,以促进乳汁的排出,从而减轻产妇的乳房胀痛。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往往出现“通后又堵、堵后要通”现象,无形给产妇造成很大精神压力和出现不良负性情绪。 近年来, 随着中医经络学理论在产科康复护理中的广泛应用,通过少泽、曲池、合谷、云门、中府等穴位按摩[3-4],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缓解产后乳腺胀痛, 疏通乳房局部血液循环,促进泌乳。 鉴于此,本研究采取中西医结合方式,探索中医穴位按摩联合生物电刺激乳房在产后乳腺疏通中的应用护理效果,旨在为产妇产后乳腺管不通畅的护理干预提供科学指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肇庆市端州区妇幼保健院保健科收治的产后出现乳房胀痛需要乳腺疏通的468 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34 例。对照组中,初产妇198 例,经产妇36 例;年龄19~43 岁,平均(29.56±3.45)岁;孕龄37~40 周,平均(38.06±1.44)周。 观察组中,初产妇195 例,经产妇39 例;年龄19~45 岁,平均(30.16±2.76)岁;孕龄37~41 周,平均(38.21±1.29)周。两组产妇年龄、产次及孕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①初产妇或经产妇,孕龄37~41 周;②年龄为19~45 岁;③阴道自然分娩;④产后无其他并发疾病。排除标准:①产后并发其他疾病或心理疾病;②剖宫产;③依从性差。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产妇均自愿参加本项目研究并积极配合完成,且本人(或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按摩手法,参照《母乳喂养指南》(2016 版)[5],在按摩产妇堵塞乳房前,护士先清洁和消毒双手,选择采取端坐位于产妇的正对面,并调整合适的距离和舒适的姿势,采用湿热毛巾(40~45℃)敷在乳房上面3 min 左右,然后将毛巾取来,在肿胀乳房涂抹一定量润滑剂后,从产妇的乳房根部开始沿着乳腺管一直螺旋向上进行适当柔、 捏及挤等按摩,每根乳腺管按摩3 min 左右, 直至乳腺管疏通为止。将堵塞在乳腺管内的乳汁排出,以缓解乳腺肿胀。 连续3 d 为一个疗程。

观察组采用中医穴位按摩护理手法, 具体方法:先用一大拇指或中指螺纹面着力按摩膻中穴(两乳头连线中点),时间1~2 min,重复循环按摩5~10 次,然后分别用大拇指和食指分别按摩少泽(小指末节尺侧,指甲跟角侧上方0.1 寸)、曲池(肘横纹外侧端)、合谷(手背第1、2 掌骨间)、云门(锁骨下窝凹陷中)、中府(平第1 肋间隙,锁骨下窝外侧)等5 个穴位,以上穴位均取双侧,按摩穴位过程采用按、摩、点、拿、梳及掐等多种手法相结合方式,每个穴位按摩时间0.5~1 min,重复循环按摩3~5 次。 上述穴位按摩力度要适中,以产妇能够耐受酸、痛、麻等感觉为准,2 次/d,连续3 d 为一个疗程周期。 按摩结束后用两手大拇指和食指在乳房根部向乳头中心方向进行梳、 抓方式,挤压乳房多余的乳汁。

两组产妇在乳房疏通按摩过程中, 均辅助YSZ300 多系统治疗仪(江苏福瑞科技有限公司)进行低频脉冲生物电刺激,均以3 d 作为一个周期,以1~2个周期为宜,并分别记录产妇挤压疼痛程度、泌乳通畅度及泌乳量等指标,并进行护理效果评价。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指标

1.3.1 评价标准 采用乳房胀痛程度数字分级评分法(numerical rating scale,NRS)分级和泌乳量评定[6-7],分4 级为0~10 分,<1 分为乳房无胀痛, 泌乳呈喷射状且量大,乳腺无堵塞;1~3 分为乳房轻度胀痛,泌乳呈流水状且量一般, 有少量硬结肿块,15%~<30%乳腺管堵塞;4~6 分为乳房中度胀痛,泌乳呈滴水状且量不足, 有较多硬结肿块,30%~<60%乳腺管堵塞;7~10分为乳房重度胀痛,无泌乳或量极小,有大量硬结肿块,60%~95%乳腺管堵塞。 分数越低,表明乳房胀痛程度越轻,乳房畅通度高。

1.3.2 护理疗效 护理干预3 d 后, 从乳房肿痛程度、硬结变小或消失、产妇睡眠质量等进行评价。 疗效判断标准[8]:治愈:乳房胀痛消失,乳房无硬结,产妇睡眠质量高;有效:乳房胀痛有很大改善,乳房硬结减少且变软变小,安静情况下产妇睡眠质量良好;无效:乳房胀痛无改善或有加重趋势,乳房硬结较多,产妇睡眠质量差。 总有效率=(治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总有效率越高,说明护理干预对产妇乳腺疏通影响效果显著。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产妇护理干预前后乳房胀痛程度评分的比较

护理干预前, 两组产妇的乳房胀痛程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3 d 后,观察组的乳房胀痛程度评分低于对照组;两组产妇的乳房胀痛程度评分也均低于本组干预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 两组产妇护理干预前后乳房胀痛程度评分的比较(分,±s)

表1 两组产妇护理干预前后乳房胀痛程度评分的比较(分,±s)

组别 例数 护理干预前 护理干预3 d 后 t 值 P 值对照组观察组t 值P 值234 234 6.59±1.15 6.63±1.26 0.353 0.724 3.76±0.46 2.88±0.34 23.533<0.001 34.952 43.955<0.001<0.001

2.2 两组产妇干预后的护理疗效的比较

观察组的护理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表2 两组产妇干预后的护理疗效的比较[n(%)]

3 讨论

乳汁分泌是一个由多种激素参与、多系统调节的复杂生理活动过程[9]。一般情况下,在垂体分泌催乳素作用下, 产妇产后1~3 d 内乳腺管内乳汁量急剧增加;而乳腺组织在雌激素作用下也显著增长,大量间质小静脉充盈, 在一定程度上压迫乳腺管排泄功能,导致乳腺管堵塞,引起乳房胀痛。 乳房按摩作为一种产后乳腺管疏通的应用广泛护理操作,根据按摩手掌力学原理作用于乳房疾病穴位,按其经络,由表及内,促进乳房周围毛细血管扩张,不仅有利于改善乳房深部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加速水肿部位吸收,较大地缓解乳腺管组织压力,促使乳腺管畅通。 同时通过不同按、捏及挤等方法有效地刺激产妇的垂体释放更多缩宫素,使乳腺管周围肌上皮细胞收缩,导致乳腺管内压力升高,有利于促进泌乳。 徐丽琴[10]研究结果显示,对产妇产后乳房及早、及时、充分护理按摩,有效促使垂体泌乳素释放,改善乳房血液微循环,促使乳腺泌乳,达到减轻乳房胀痛目的。 刘家琼等[11]研究认为,通过对产妇产后乳房采用推、捏、揉及按等方式推拿特定穴位,可以通经活络,促进人体机能调节,改善乳房血液循环和水肿吸收,促使乳腺管畅通泌乳。 生物电刺激是在中医经络和西医生理细胞电位差原理基础上研发的低频电脉冲治疗仪器,通过低频电脉冲发送,冲刺激乳腺细胞收缩力增强,挤压乳腺管更多排泄乳汁;同时发出红外线产生热量,有利于加速乳房血液微循环,促进组织间隙血液回流,减少对乳腺管挤压作用,使乳房硬结变软变小或消除。 在临床疗效上,虽然按摩和生物电刺激在产后乳腺疏通中的作用机理各不相同,且各有优势。本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干预3 d 后,两组产妇的乳房胀痛程度评分均低于本组干预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按摩及生物电刺激两者联合能够更快更好促进产妇疏通堵塞乳腺管,较大程度地减轻产妇乳房胀痛。 与相关文献报道[12-15]相一致。

中医经络理论认为产后产妇乳腺气血不通、郁结滞堵引起乳汁淤积和乳房胀痛[16-18]。 穴位按摩为传统中医外治推拿法之一,按压和推拿穴位可以有效疏乳气血、消肿滞汁、消结理退,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临床效果,已广泛应用于乳房疾病康复治疗。 任志容[19]等研究认为通过按摩刺激膻中、少泽、肩井等穴位,具有疏通经络、通乳化瘀之功效,进而促进乳房局部血液微循环,增加泌乳量,减少乳房胀痛感。 滕丽清[20]选择对乳房周围的乳根、 天池等9 个穴位采用一禅指按摩,使局部经络疏通,有效缓解乳房胀痛,调节乳汁的分泌量。 可见,中医按摩乳房肿胀是一种很好的物理保健疗法,具有简单、安全、无创伤、经济、有效等优点。本研究根据“经络腧穴、主治所及”原则,选择以乳房周围的膻中穴为向心点按压刺激, 并配以少泽、曲池、合谷、云门、中府等穴位推拿,与传统对照组普通护理按摩手法相比较,具有以下优点:①具有疏通乳络,气血调和作用,大大缩短了产妇产后泌乳始动时间,提高乳腺管畅顺度,泌乳量增加,有利于减轻乳房胀痛感。②常按摩膻中穴,促进垂体分泌更多催乳素,有助于增加泌乳作用。同时也能够促进乳房周围毛细血管扩张度,改善微循环,大大减少乳房硬结产生,促使乳房软化。③辅助少泽、曲池、合谷、云门、中府等穴位按摩和低频脉冲生物电刺激,具有消肿利气、通乳化瘀等功效,增强乳头平滑肌的收缩力,加快乳汁排泄,以减少乳汁滞留乳腺管而诱发乳腺炎症。 同时低频脉冲生物电产生余热能够增加乳房局部组织血管通透性,调节机体生理机能,有提高免疫系统功能的突出作用。

综上所述,采取中医穴位按摩与生物电刺激相结合方式,能够明显减少产妇产后乳房胀痛感,提高乳腺管畅通度, 有利于促进乳汁分泌且分泌量有所增加,优于传统乳房护理按摩手法,疗效肯定。

猜你喜欢

泌乳乳汁乳腺
母乳钠离子浓度变化与泌乳启动关系的研究进展
按摩推拿护理缓解哺乳期乳汁淤积诸症的作用
基于高频超声引导的乳腺包块导丝定位在乳腺病变中的诊断价值
乳汁点目需谨慎
乳腺超声检查诊断乳腺肿瘤的特异度及准确率分析
乳腺贴真的能治乳腺疾病吗
张惠灏:乳腺肿瘤重在预防
母猪泌乳的影响因素及提高泌乳量的措施
奶牛泌乳高峰期的饲养与管理方法
妈妈的奶为何变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