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情感描绘的儿童绘画教学策略探究

2022-04-12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南华小学葛莉玲

小学教学研究 2022年9期
关键词:绘画美术儿童

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南华小学 葛莉玲

一、何谓情感描绘

当艺术作为人类情感的载体时,绘画便成为现实世界和精神世界之间沟通的桥梁。“涂鸦”是人类的天性,旧石器时代在西班牙阿尔塔米拉洞窟就留下了《受伤的野牛》,体现了原始人类征服野兽的愿望。早在西夏时期,贺兰山的先民就学会了用石头在岩石上画出自己狩猎、歌舞和战争的场景。很少有儿童不喜欢绘画涂鸦,教师需要做的是激发学生的兴趣,让这个过程变得生动有趣,从中了解学生心中色彩斑斓的世界。

情感是人类特有的心理状态,是指人们对于外界事物满足其内心需要程度的反应。美术学科具有情感表达的特质,儿童绘画中的情感描绘,是通过绘画的方式激发、丰富、表达情感的过程。教师让儿童通过绘画表达情感,充分发挥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增强情感体验,激发了他们的探索精神与求知欲望,使其形成独立健全的个性和人格,提升了美育效果。

学生以绘画的方式对情感进行描绘,能够促进情感因素产生积极效应,丰富情感体验,具有深刻的审美价值。

二、儿童绘画中的情感描绘存在的问题

第一,关注儿童情感,偏离学生身心特征。如今的美术课堂中,教师普遍未意识到让学生表达情感的重要性,而更多地以传统的教学方式向学生教授知识,缺少了美术教育过程中对情感的关注。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如何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成为一个不可回避的话题,教师应在遵循学生学习规律的基础上,加深其课堂参与体验感。

第二,儿童绘画中的情境描绘形式单一。教育家尹少淳先生认为,在美术教学中,如果教学的形式一成不变,就会使学生产生枯燥乏味的感觉,不利于开展教学。因此,在美术教学过程中,应该时常变换教学的方式。而美术教师在让学生进行情感描绘时,常常播放多媒体视频来营造气氛,这样的方式过于单调,很难持久性地对学生产生吸引力。因此,教师要设计更多立体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在课堂中呈现出情感发展的梯度性。

第三,儿童绘画中的情境描绘的学科思维局限。一些美术教师常常局限于站在美术学科的角度,去探寻学生的情感密码,却忽视了语文、音乐、道德与法治、数学等学科中丰富的素材资源。

三、儿童绘画中的情感描绘的实践

(一)观察学生行为——基于学生特征激发情感

教育家尹少淳先生曾说:“在学校中,美术学习是在与美术教师的关系中发生的,教师的人格特征和魅力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 针对一些“特殊”的学生,教师可以准备好一些“道具”,选择质量高的范作,或老师画好的形象,找一个合适的表扬的理由,如带齐了美术工具、桌面整洁、写字工整等,将其作为礼物送给学生。学生接到礼物时,就不会无所适从,从而更快地进入绘画世界。教师精心的绘画设计丰富了教学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效地点化了情感。

以王同学为例,他是一名“特殊”的学生,医院已经确诊其为“多动症”儿童。他很自卑,也知道在课堂上不能随意走动,但就是不自觉地要动来动去。在教师心目中,他是一个难管教的学生。针对这样的学生,笔者通过观察和了解,发现了他的优点:他对老师很有礼貌,爱摆弄电脑。每次上美术课前,笔者请他帮忙把当堂课要学的课件操作好,他认真负责地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笔者操作时遇到问题还会向他“请教”。这样就建立了师生间的信任。笔者还针对该生的性格特点,专门给他设计了特别的作业。课前,教师画好他最喜爱的坦克形象的范作,将其作为奖品发给王同学,让他先临摹,然后装饰,再涂色,他渐渐安静下来,沉浸在自己的绘画世界里,描绘设计内心想要表达的内容。笔者和王同学商量好,如果想要更多更好的范作,下一节课拿自己前一节课完成的作品交换,增加教师与学生之间的“黏性”,让学生对每一节美术课充满了期盼。一学期以后,王同学的自我管理能力加强了,心智成熟了,情绪稳定了,绘画水平也提高了很多,他的多幅优秀的作品在学校的艺术节上展出,在自我肯定中大大激发了自信心。

(二)调动视觉活力——在色彩形状中激发情感

美术学习总是发生在一定的场景中,不同的场景有着不同的视觉效果,在视觉环境中能激发情感。儿童喜欢用颜色和形状来表现各自不同的情感,用不同的符号来表现画面,如表达高兴的情绪,喜欢用太阳、花朵、彩虹、微笑的孩子、一家人的欢乐场景来表达。有一个女生,无论教师教什么内容,她都会把绘画对象画成有翅膀的小天使形象,在她心里,小天使是一切情绪表达的象征。男生喜欢动画片里的奥特曼形象,所有绘画故事都围绕奥特曼展开。还有学生喜欢表达梦境,将梦境作为一个故事、一个主题来表达内心的活动。

在学习《奇特的热带植物》时,教师直接把学生带到校园旁边的小公园,在具有特色的天然教学环境中,以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和谐作为切入点,让学生在鸟语花香中感受大自然的妙趣,带领学生观察植物的外形和疏密,体会阳光照射下光与影的色彩细微变化,描绘热带植物的千姿百态。这样的活动不仅有效增强了学生的情感体验,也增加了美术生活体验,学生不由自主地产生了绘画兴趣,从而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绘画的魅力。

(三)幻想主题故事——在大胆想象中丰富情感

心理学家威尼科特说:“拥有独处的能力,是一个人情感成熟的最重要标志之一。”作为成长中的儿童,无论其学习能力高低、智力水平高低,绘画是儿童和自己独处的一项很好的活动。儿童绘画其实是一种表演,儿童本身是导演,又是演员、编剧,儿童会沉醉于一个人的表演,并产生个人幻想。由于性别不同,男孩在他的世界里指挥军队、汽车、坦克,对运动、机械表现出强烈的兴趣,幻想互相射击的外星人等,一边画,一边嘴巴里发出指令,在他的王国里证明自己的能力,并决定画中人物的命运。而女孩则喜欢描绘城堡、公主及柔和的风景。在学习《巨人和小矮人历险记》时,笔者引导学生扩大想象的空间,模拟巨人或小矮人的角色游戏,学会用周围环境来衬托自己变大或变小,在对比中画出夸张的奇思妙想,展出作品后再把自己的体会写成图画日记和同学分享。

一根线条、一片树叶、一块彩泥,甚至是一张外卖包装纸,在大人看来是平常之物,但在孩子的眼中,加入情感体验,进行艺术加工,就能变废为宝。儿童拿着画笔涂鸦,画出他想象的画面。在这个过程中体验到快乐,表达出有意思的主题,这些画成为一幅幅有生活趣味的艺术品,表现了一个个独一无二的图画世界。

(四)开展“续画”活动——在创意游戏中表达情感

教师和学生可以通过“续画”游戏表达情感。如学习一年级下册《快乐的小鸟》这一节课时,教师画一笔,学生接着画一笔,内容不断丰富,形象不断饱满,渐渐画出一群有生活背景的快乐小鸟,学生感受鸟巢里、蓝天下的小鸟的生活。可以让学生扮演角色——鸟的一家等,在这个过程中边说边画,说出心中想象的故事,讲出绘画主题,进行情感交流。学生根据心中的想法自由想象,教师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发扬个性,对小鸟的形态进行大胆变形。同时,教师对造型、构图、色彩等多样的表达方式进行引导探究。也可以小组合作,以自由组合的方式,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说一说,画了什么、为什么这么画、有什么新发现。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协作互助,分享创作的快乐。

对于儿童而言,绘画是很好地表达情感的方式之一,这也是抚慰自己和观众的内在力量。对于美术教育工作者来说,通过绘画这一特殊的语言,可以更好地了解儿童的心理活动,帮助儿童表达自我,为儿童的表达提供更大的可能性。

本文阐述了儿童绘画中情感描绘的意义,分析了当前情感描绘的现状,并结合具体案例呈现了多种情感描绘方式,以期将情感描绘与教学实践融会贯通,打造提升学生美术素养的课堂。

猜你喜欢

绘画美术儿童
美术篇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
中国美术馆百年美术收藏
“六·一”——我们过年啦!
台湾当代美术
捏脊治疗儿童营养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