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立足微笑教育 回归育人初心 实现减负提质

2022-04-12北京市石景山区古城第二小学刘晓群关玉环

小学教学研究 2022年9期
关键词:提质育人作业

北京市石景山区古城第二小学 刘晓群 关玉环

学校立足“微笑教育”,从文化浸润、课程育人、课堂提质、评价创新层面来系统构建育人生态,坚持立德树人,落实“双减”要求。

一、文化浸润:精准定位“微笑教育”,立足文化和谐发展

古城第二小学建校于1965年,至今已有57年历史,目前一校两址。学校历史悠久、底蕴深厚、教学质量过硬,是石景山区人民心目中的优质学校。

学校一直秉持“微笑教育”理念,坚持传承与发扬,在整合优化中不断深化,赋予其赏识与悦纳的核心内涵。因为我们都是发展中的人,所以我们既要欣赏到自己与别人的优势,也要包容自己与别人的不足,每天进步一点点,树立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最终达成美美与共,实现学生微笑成长、教师微笑成功、学校微笑发展。

学校校徽中有微笑的“古二”少年和字母“G”的变形设计。我们进一步赋予其“5G”内涵:“古城(Gu cheng)”“绿色(Green)”“快乐(Glad)”“成长(Grow)”“优秀(Good)”。我们期望学校能够立足古城地区特质,营造出充满绿色生机的儿童教育场,即倡导赏识与悦纳的学校文化、搭建丰富多元的三级课程、建构激励性评价育人体系,使学生能够享受学习的过程,自主快乐生长,最终成为优秀和悦少年。

学校的学生培养目标为培养优雅自信、乐学善思、大气包容的和悦少年。我们进一步精准定位:优雅自信是学生呈现出的精神面貌;乐学善思是学生应该具备的学习品质;大气包容是学生面对生活的态度。

学校要“立德树人”,就要坚持“以人为本”,以健全的人格去培育人格健全的人。人格不是教出来的,人格需要优秀人格的儒化,精神需要高尚精神的感染。培育学校精神文化、打造学校教育品牌对于一所学校是非常重要的,它会使学校的校风、教风和学风形成优良传统,形成“和谐”气候,丰富师生的精神世界,增强师生的精神力量,营造出良好的育人氛围,达成沉浸式育人效果。

二、课程育人:建构五大领域“课程群”,融入课后服务整体实施

学校作为育人主体,课程建设是育人路径。“双减”后实施的课后服务课程也应作为学校整体课程中的一部分全面架构、整体推进、上下融通、内外延伸,实现课程整体育人价值。

因此,学校基于“微笑教育”和育人目标,经过不断探索与实践,构建“1+5+X”的一体化“悦”课程体系。“1”指的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5”指的是五大领域课程群;“X”指的是社会、家庭延伸实践。

(一)“1”:文化传承,全面浸润

教师通过用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材,带领学生进行文化寻根,处理好传承与发展之间的关系;融入课堂,树立学生的文化自信,积淀丰富的精神财富;浸润课后活动,去创造性传承与创新性转化,从而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辐射到全学科、全领域课程中。

(二)“5”:五大领域,五育并举

从横向上看,我们从基础性课程、拓展性课程、实践性课程三个层面整体打通梳理。基础性课程开足开齐,通过深化课堂教学文化夯实基础,重在文化知识的积累与基本技能的形成;拓展性课程包括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它作为基础性课程的有效补充,进一步从五个维度进行落实;实践性课程则引导学生从课内学习转向课外实践,在课后服务时间落实。课后服务课程通过提供菜单式服务、长短课搭配、学生自主选择来保障实施,凸显探究性、活动性、体验性,满足个性发展需求,引导学生将知识转为实际应用,在综合性学习探究中做到知行合一。

从纵向上看,五育并举,三级课程形成五大领域课程群,即人文社会课程群、科技创新课程群、体育增质课程群、艺术育美课程群和劳动实践课程群。课堂教学,教师破除学科壁垒,实现学科整合;课后时间,学科联动开展主题实践活动,跨越三级界限,实践探究创新。三层面五领域的整体实施,让“微笑教育”贯穿于课程实施全过程,落实五育并举。

(三)“X”:三方共育,校外延伸

家庭、学校、社会是相互联系、相互推动的,只有家庭、学校、社会协同共育才能创造学生美好的未来。学校除开设家长大讲堂外,还鼓励家长、社区参与学校建设,加入家长委员会,共同优化学校管理;课后开展亲子互动,小手拉大手参与体育锻炼、参与社会志愿服务、进行劳动体验,尝试开展社会实践;周末开展亲子共读,进行项目实践研究。家校协同将学生校内所学知识延伸到校外实践应用,进一步达成学为所用、知行合一。

三、课堂提质:课堂学习思维“可视化”,精讲精练创新作业形式

减负的关键还是重在课堂提质。教师在传授知识时,不能简化学生获得知识的过程,这需要教师转变教学观念、变革教学方式、优化作业设计。

(一)转变教学观念:锻造课堂教学文化,关注过程发展思维

基础知识的获得是小学阶段的重要任务,但是先于学生认知过程而定义化的传授知识,就会造成知识获取与能力提升的脱节。因此,学校构建了“活动中体验、合作中探索、开放中创新”的“师生双向评价”课堂教学文化,引领教师转变教育观念,通过创设丰富的学习活动、组建有效的合作形式、拓展多元的开放途径,从而进一步引导学生积极自主体验、深入探究思索、灵动创新思维,不断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将课堂真正还原于学生,培养学生的高品质思维,切实落实减负提质。

学校基于课堂教学文化(见下图)要素制定了“师生双向评价”量表(见下表),引导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改变“教·学”方式,提升课堂教学质量,落实“双减”工作。

师生双向课堂教学评价量表(试行版) 授课教师: 日期:

(二)变革教学方式:创造性使用教材,整合取舍提质增效

1.立足单元视角,横向联系学习内容,实现大单元教学

各学科教师通过对国家教材的深入解读,深入领会大单元教学的理念,将理论运用到课堂教学,不断进行实践摸索,实现在大主题、大任务、大情境观念下,对学习内容进行分析、整合、重组,使知识掌握与能力发展结构化,同时关注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实践大单元教学,提升了教师对教材的解读能力、运用能力,增强了学生课堂学习的深度参与,促进了学生思维的更大提升。

2.纵观小学阶段,立体呈现学习内容,重构知识体系

教师不仅需要站在大单元的角度思考,还要努力站在小学阶段的高度来反观,对于某一知识点进行纵向联系,使知识更加结构化、系统化。

通过横向联系和纵向反观,教师对教材内容进行统整、重构,缩减学时,及时进行作业辅导,诊断教与学。

(三)优化作业设计:作业超市自主选择,“三分”举措诊断教学

学校将作业设计纳入教师教研体系,通过精心的作业设计,给学生提供自主选择空间,通过分层布置、分层辅导、分段检查,优化作业管理,有效减轻学生作业负担。

1.分层布置,严控作业总量

学校建立“作业超市”,创新推出“知识+实践+探究”的套餐式作业,将每天的学科知识类作业、每月的单元实践类作业、每学期的项目式研究类作业相结合,通过必修、选修双途径推进。

每天的学科知识类作业,分为“基础+提高”,基础为必修,提高为选修。基础性作业,教师创新为整理课堂笔记、纠错本等形式,夯实学业基础;提高性作业则通过引导学生梳理单元知识思维导图,构建知识间的联系,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每月的实践类作业则注重将课内所学与课外实践紧密结合,五育融合。例如,语文学科进行社会建言、制订志愿服务方案;数学学科则在生活中运用数学解决问题;而英语学科是让学生自主设计与单元主题相关的购物单、菜单等内容。开放多元的实践性作业,学生可根据自己的需求,每周必修一科,也可自主选修多科,合理安排时间,将所学知识转化为实际应用。

每学期的探究类作业以项目式学习方式来推进。语文学科以“书旅”研究性学习为支架,基于问题展开“全学科阅读”,最终形成“小课题”研究报告;数学学科对生活中密切关注的问题进行实地调查和测量,以数学日记和调查报告的形式进行呈现;英语学科通过唱一唱、配一配、编一编等多种形式解决学习中问题,创设语境,加以运用菜单式“作业超市”,在班级内进行公示。教师通过创新作业类型,引导学生自主选择搭配,逐渐养成自主学习习惯,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2.分层辅导,满足不同需求

学校利用课后作业辅导时间,打破年级、班级界限,骨干教师、干部带头,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提供分级分层指导,进行答疑、培优、提质,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让教师成为每一个学生的老师,让学生成为每一位教师的学生。

3.分段检查,加强质量监控

学校坚持分阶段作业检查制度,通过学初期教学处抽查、学期中年级组互查、学期末交流分享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全过程质量监控。

四、评价创新:拓宽评教评学途径,保障“双减”实施

在“双减”背景下,古城第二小学借助师生评价,实现教师课堂提质,提升学生自我管理,助力学习力的提升。

一方面,学校改变课堂教学评价方式,构建“师生双向评价”的课堂教学文化。由关注教师的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效果引向关注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思维、学习输出,将学生学习过程“可视化”,为学生打开思维天空,发展思维能力,提升思维品质,发展核心素养,夯实课堂教学质量。

另一方面,学校立足“微笑教育”办学理念,依据“培养优雅自信、乐学善思、大气包容的和悦少年”的育人目标,制定了“古城第二小学和悦少年行为评价标准”。从优雅、自信、乐学、善思、大气、包容六个维度,按照低、中、高三个学段,细化为18项二级目标,再结合各学段学生年龄特点,进一步制定了56个具体评价要点,对学生的具体行为表现进行激励性评价引导。在运用“评价标准”的过程中,学校通过“校级—班级—自我”三级评价途径实施推进,引导学生达成自我管理,为落实立德树人、提质增效提供坚实保障。

减负之路任重而道远,提升品质需要深耕不辍,学校将继续立足微笑教育,回归立德育人初心,办人民满意教育。

猜你喜欢

提质育人作业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数字化赋能农业提质增效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疫”起携手 共研提质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提质和增量之间的“辩证”
“我们都是CEO”育人模式简介
坚持全面从严 实现全面提质
作业
我想要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