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电商新媒体营销中“新农人”角色赋能探讨

2022-04-07赵林艳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11期
关键词:新农人新农社交

■赵林艳

(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商学院,湖南 衡阳 421005)

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落地落实,要善于汇聚强大的农村“新农人”力量,借力农村电商、新媒体营销,推动农业素材全产业链升级。近年来,淘宝、京东、拼多多、抖音、快手等电商直播产业快速崛起,造就了一批批“网红”。据相关机构统计,2021年我国直播市场规模突破1万亿元。对于广大“新农人”,可利用移动手机,围绕农产品展开直播,来获得粉丝的关注,促成自家农产品在线销售,实现增收致富。新媒体营销作为农村电商新业态,在推动乡村经济发展、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等方面优势显著[1]。为此,赋能“新农人”,整合新媒体营销与农村电商平台,帮助更多的“新农人”掌握新媒体营销技术和方法,让农民走上致富之路。

一、概念厘定

(一)新媒体营销

新媒体营销,包含新媒体和营销两个概念。理论界,对新媒体营销的界定不一,较为统一的观点认为,新媒体营销是基于新媒体平台及技术开展的营销方式。在本文中,着重以借助于移动互联技术,以短视频、直播APP等新媒体平台为营销渠道,来宣传、推荐产品或服务。在营销形式上,一种是基于社交平台,如利用微信、QQ、微博等社交媒体,来完成营销推广活动。当前最常用的有微信平台,利用微信朋友圈、微信群、公众号以及微信短视频等平台来推介产品。另一种是基于视频平台的营销方式,如手机短视频APP,常见的有抖音、快手、微视等;视频网站,如腾讯、优酷、爱奇艺等视频发布平台;直播软件,如斗鱼、虎牙等平台。新媒体营销的关键是通过流量来实现品牌的推广、宣传,进而转化为销量。

(二)农村电商平台

农村电商是一种新兴商业模式,将农业与电子商务相结合,来推动农村经济要素的快速整合。随着农村电商产业链的不断完善,有效推动城乡生产与消费的对接,助力“三农问题”解决,实现农业生产高效配置,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2021中国农产品电商发展报告》显示,2020年,我国农村电商规模达到28000亿元,同比增长22.35%[2]。农村电商平台的优势在于打造特色农产品销售渠道,依托农村农业产业链、物流链、农村电商平台,来帮助农民创业,提高农民经济收入水平。代表性农村电商平台模式一种为农村淘宝模式,通常以县域地方政府与淘宝、天猫等电商平台合作,来搭建农产品在线销售渠道;另一种为京东模式,京东模式的最显著特点是“自营+物流”体系,以县级服务中心为依托,由京东成立农产品自营物流服务站,采用合作加盟方式实现渠道下沉。

(三)“新农人”

本文所界定的“新农人”,主要是在“互联网+农业”背景下,利用互联网、新媒体营销等技术,实现“农业”与“互联网”的有机融合。“新农人”对信息化技术非常热衷,且擅长利用淘宝、京东等电商平台,能够利用微信、短视频、直播等技术来建立农产品销售网络渠道,通过互联网来聚焦农产品营销、流通和变现。“新农人”指的是一个群体,利用手机为“农具”,利用短视频拍摄技术,来直播新农活,提高农产品收益。

二、新媒体营销与农村电商融合的现实意义

(一)新媒体营销极具传播潜力

新媒体营销,赋能农村电商产业的发展,推进农村电商模式由单一网络零售向“网络零售+批发”转型,整合“线上与线下”优势,借力新媒体社交化平台,快速解决农产品滞销难题。一些“新农人”逐渐成长为“网红”,利用社交媒介平台来获得粉丝关注度,集聚流量,高效推动农产品对接消费者,足不出户就能让农产品卖上好价钱。同时,新媒体营销手段,由熟人社交环境逐渐延伸到更广阔的社交渠道,特别是利用熟人人际分享功能,获得指数级宣传效果。在新媒体营销方式上,利用短视频、直播等可视化传播手段,搭建亲民的营销场景,“新农人”通过现场拍摄、自配解说,随时随地展示农产品,与粉丝实时互动,这种富有浓郁乡土气息的传播方式,更能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促成销售。

(二)新媒体营销助力农村电商产业链拓展

在农村电商产业链中,新媒体营销强调人与人之间的面对面交流,利用内容化、场景化、粉丝化手段,来增强顾客黏度,收获农产品营销口碑。农村电商在运营中,强调绿色、优质、特色农产品,而新媒体营销,其优势在于挖掘消费者的“情感”诉求,以引发“乡愁”来聚集流量。如利用短视频、直播等社交平台,向消费者宣传农特产品,打造个人IP。农村电商与新媒体营销相结合,在营销渠道上,突出线上与线下对接。新媒体营销利用专业营销方案的设计,特别是在视频拍摄、场景选择上,更加重视真实性,以本土化“新农人”为角色,展现原汁原味的农产品。农村电商的发展,与新媒体营销合作,实现“人气”的聚集,“新农人”与消费者的互动交流,具有强大的宣传影响力,更有助于提高产品附加值,培养忠实粉丝群,提高农产品销售量。另外,新媒体营销技术,所搭建的稳健社交关系链,“新农人”随时随地发布新产品,消费者第一时间获得资讯,大大拓宽了农村电商产业链。

(三)新媒体营销成本低,规模效益显著

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中,国家出台相关政策来发展农村电商产业,助推农村经济发展。“新农人”通过新媒体营销方式,利用手机来拍摄短视频,进行剪辑并发布在抖音、快手、微视等平台。近年来,利用新媒体营销平台走出的农民“网红”很多,“新农人”以文字、图片、视频、直播等方式,契合消费者的消费诉求[3]。通过介绍农产品的特点、背后的故事以及生产、加工过程中的细节,来满足消费者对农产品及农业工艺的溯源好奇心。与农村电商平台相比,新媒体营销成本更低。随着各大传统电商在县域、农村市场的布局和下沉,也为“新农人”新媒体营销带来了便捷。如利用淘宝直播平台,可以在农产品产地现场进行直播,讲解农产品的特性,回答消费者的疑问,促进交易达成;利用“获客种草”方式,拍摄独具地域特色的短视频,来吸引消费者关注,促成引流和交易。

三、农村电商新媒体营销模式的构建

对于农村电商营销模式,门槛较高,对农产品标准化要求较高。“新农人”群体的壮大,借助于直播、短视频等新媒体营销手段,向消费者推介乡土味的农产品,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一)“新农人”成为农村电商新媒体营销的“生力军”

“新农人”利用新媒体营销,在农村经济发展中扮演着“生力军”角色,也为农村电商产业发展注入活力。在农村电商发展中,缺少人才是痛点。“新农人”的培育,成为农村电商产业升级的重要力量。“新农人”年轻、本土化,熟悉农村地区、农产品种植、加工情况,乐于运用社交媒体平台,来提升“新农人”IP影响力。“新农人”通过学习新媒体营销知识、技能,组建“新农人”社交媒体联盟,可以与不同的在线平台合作,拓宽“新农人”在线营销范围。

本土化“新农人”队伍的打造,需要从新媒体营销培训入手。通过开设新媒体营销培训课程,指导“新农人”了解、掌握新媒体与农村电商相结合的营销方法。“新农人”结合家乡的农产品,运用所学的拍摄方法,制作农产品营销短视频,将学习的直播技巧、策略应用到农产品直播过程中,全方位展现家乡的特色农产品。

同时,依托“新农人”社交媒体联盟,组织“新农人”展开交流、合作、学习,促进人才互补。比如,对于偏远、贫困、落后地区的“新农人”,利用社交联盟来拓展链接更多流量资源,提高“新农人”社交平台的传播力,打造“新农人”IP品牌。另外,“新农人”通过与多种媒体平台的链接来整合多方宣传平台资源,更好地宣介家乡的特色农产品。

(二)促进社交媒体、责任企业、社助资源等主体联合发力

农村电商“新农人”新媒体营销模式的构建,要充分激活“新农人”的能动性,推进社交媒体、社助资源、责任企业多方主体联合起来,共同发力,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农村电商“新农人”新媒体营销模式的运行,需要良好的环境支撑。通过知识、技能培训,来提升“新农人”新媒体营销水平。通过广泛对接社会助农资源,吸引更多的优秀责任企业参与到“新农人”新媒体营销推广中,增强“新农人”的造血能力,让更多的农民致富。

在社交媒体方面,“新农人”要挖掘社交领域“智库、宣传、带货”功能。如“新农人”可以与“网红”合作,邀请“网红”来家乡宣传农产品,集聚流量池。比较成功的案例是兴国县的“新农人”拍摄制作彰显本地特色的“鱼丝”短视频,上传网上后播放量突破500万次,很多身居他乡的游子在看到家乡的农特产品后纷纷下单订购。再如,广西田东县“新农人”,通过社交媒体,联合“网络红人”开展直播带货营销,3小时内卖出桂七芒果53吨。同样是借助于社交媒体,湖南平江谷雨烟茶、安徽舒城小兰花春茶一度成为“网红茶叶”,销量大增,带动了茶农致富。

农村电商产业的快速发展,离不开本土优秀责任企业的加盟,通过优秀责任企业来培养更多的“新农人”,指导“新农人”创业。比如,鼓励责任企业参与“新农人”投融资项目,向“新农人”提供更多的技术、技能培训项目。“新农人”要主动与责任企业合作,发挥新媒体营销的“超链接”能力,与责任企业联合宣传和推介农特产品。另外,做好社会助农资源的整合,更好地为“新农人”开展电商活动创造良好条件。比如,整合社会帮扶资源,为“新农人”搭建服务平台。政府要重视“新农人”队伍建设,通过鼓励更多农业专家、电商企业等,参与到“新农人”新媒体营销中,为“新农人”添油助力,提高本土农产品的知名度。

(三)农村电商“新农人”新媒体营销结构范式

农村电商与“新农人”新媒体营销的融合,将打造成新的社交电商结构范式。农村电商平台,在技术及营销模式上,需要借力新媒体营销手段来驱动农村电商产业的变革与升级[4]。事实上,聚焦“新农人”新媒体营销方式,可以归纳为“展、产、销、供”四个环节。新媒体营销,通过社交平台来驱动农村电商平台,利用“新农人”来筑造流量池,特别是电商场景与社交场景的融合,带来巨大的营销潜力。

在该结构范式下,“新农人”是主角,新媒体平台与农村电商平台以及地方政府是重要的参与主体,各主体各司其职,明确分工,协同运作,最后进行利益分配,推动农村电商腾飞。“新农人”要熟练掌握社交媒体、新媒体营销、电商运营的方法,能够精准挖掘营销卖点,赋予短视频独特的“乡愁”情怀。“新农人”来自农村,熟悉农业生产,通过展示极富地域特色的农产品,利用社交媒体来实现引流、扩流,最终达成商业变现。“新农人”要重视与农民的合作,特别是在农产品宣传、推广中,更要合力找准营销点,提高短视频的吸引力。以短视频为例,“新农人”要梳理拍摄内容,要做好后期的剪辑、解说,聚焦农特产品的种植、包装、仓储物流、售后服务等环节,形成良好的推介效果。“新农人”通过新媒体营销,确实提高了销量和收益,才能吸引更多的临近村民加入到新媒体营销运作模式中,逐步打造“新农人”新媒体创业群体,盘活农村经济生产力。

“新农人”在运用新媒体营销技术过程中,还要积极对接责任企业、社助资源,打造农产品IP品牌和影响力,提高农产品溢价能力。“新农人”要多学习、多交流、多掌握新媒体营销的方法和技能,带领更多农民创收致富。农村电商是“新农人”新媒体营销的重要支持者,如淘宝、京东等成熟电商平台,“新农人”可以根据需要,在电商平台开辟农产品或“新农人”直营店[5]。围绕农产品,拍摄制作农产品的“前世今生”,展示农产品的制作流程、生产工艺及品质特色,利用“内容生产”来吸引消费者,促进购买交易。

另外,在“新农人”新媒体营销结构范式中,政府是基石,政府通过政策等支持手段,为“新农人”新媒体营销提供良好保障条件。比如,在“新农人”新媒体营销初期,消费者对农产品品质缺乏信任度,政府以负责任的形象,为消费者带来信任感,也为更多“新农人”创业提供信心和动力。针对不同农村地区,当地政府要因地制宜,给予“新农人”新媒体营销更多的支持和鼓励。

(四)农村电商“新农人”新媒体营销中获流过程

在新媒体营销中,“流量”是关键,没有“流量”,都是空谈。“新农人”在运用新媒体社交平台与农村电商平台时,要重视获流,提高直播、短视频的吸引力,构建自己的“流量池”。有了“流量”,营销才能“水到渠成”。

第一阶段,做好引流。“新农人”在开始新媒体营销前,要学习相关知识、技能,熟练短视频拍摄、在线直播等方法,特别是对于广大草根创业“新农人”而言,更要做好前期的引流准备,展现自己的独创特色。在新媒体营销中,“流量池”是慢慢集聚的,“新农人”要抓住粉丝的需求,以“消费者为中心”,挖掘粉丝的消费潜力和购买意愿。“新农人”要从“Who”“What”“How”三个要素出发,来规划自己的营销卖点。设定“Who”,明确谁是目标用户;设定“What”,明确消费者需要什么;设定“How”,如何让消费者获得满意的体验。显然上述三个难题的解决,关系到新媒体营销的成败。对于“Who”,指向市场的定位,“新农人”在短视频制作前,要聚焦目标消费者,即常年在外奔波,对故乡怀有“乡愁”的群体,这些群体具有更加深广的消费潜力。对于“What”,解决产品规划与品牌包装问题。找准了目标消费者,面对目标消费者,应该提供哪些契合其需求的产品?农特产品具有绿色、健康、营养丰富的特点,加之淳朴的田园风光,更能激发目标人群的“乡愁”情结。同时,要重视产品溯源,立足当地农村实际,利用“获客种草”方式,来获取目标人群的信任,进而促成营销。对于“How”,要聚焦目标人群的体验。新媒体营销,可以利用场景化拍摄手法,满足目标人群的精神需求,利用直播互动等方式,驱动目标人群下单。

第二阶段,做好扩流。“新农人”在利用新媒体营销推广中,一定要重视“内容生产”,要学习专业的电商知识,了解新媒体运营策略,借助于短视频、直播等平台,打造“新农人”品牌或IP。“新农人”只有不断扩大流量,才能聚焦更多潜在用户,才能为促成交易奠定基础。以短视频营销为例,“新农人”在制作短视频时,要充分发挥社交电商的裂变传播效应,利用直观、直接、动态的展示方式,质朴、真诚的解说语言,对农特产品的产地、特性、制作流程、工艺等进行溯源性展示。短视频传播载体,相比传统静态的图文传播方式,更具导流性,更能获得引流、带客、带货效果。同时,在新媒体营销推广中,要重视“老客户转化率”“带货转化率”,老客户具有重要的消费潜力,特别是复购次数、复购率反映了其对农特产品的忠诚度。“新农人”要重视品牌打造,要做好个人IP、农特产品IP品牌的树立,充分利用社交媒体裂变传播效应,用品质、优质服务来树立质量标杆,赢得消费者信赖。另外,“新农人”要立足当地,与本土化电商展开多平台合作,特别是通过线上引流来打开销路,整合线下资源来带动更多农民增收。

第三阶段,做好护流。“新农人”在新媒体营销过程中,要不断前进、不断努力。不仅要重视前期的引流、中期的扩流,还要重视后期的护流。通过不断拍摄优秀的原创短视频,建立常态化在线直播平台,促进品牌、流量的稳步提升。同时,“新农人”在打造自我IP品牌后,也要深入开展电商运营活动,特别是根据销量规模,做好农特产品的统一选购、规范包装、优化配送、完善售后等工作。让新媒体营销模式成为增加“新农人”收入、带动农村就业的重要突破口。

四、农村电商新媒体营销中“新农人”群体的培养建议

在新媒体营销中,人人都是“新农人”,人人都可以学习新媒体营销方法、技能,开展农特产品的营销、推介,促成交易。但也要看到在农村,“新农人”群体知识文化水平偏低,想要做大、做强、做精新媒体营销,也并非易事。一些“新农人”在直播中,相关配套设备不健全,直播话术单一,缺乏运营、管理经验,都可能在遇到瓶颈时,产生放弃念头。因此,要做好“新农人”培训工作,加强“新农人”队伍建设,通过政策扶持、培训指导等方式,为“新农人”提供坚实的后盾和保障。

(一)完善新媒体电商营销环境,激活“新农人”内生学习动力

农村电商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地方政府政策的大力支持。当下抓住“新农人”新媒体营销契机,地方政府要树立大局意识,积极营造良好的新媒体营销培训环境。对于很多“新农人”,对农业生产不熟悉,对新媒体营销方法掌握得不全面,相关设备不先进,影响短视频、直播拍摄效果。政府要通过引进行业专家,组织本土“新农人”参与新媒体电商营销培训课程。通过专门的课程知识学习,了解新媒体营销的趋势、特点,学习和掌握必备的短视频制作、剪辑、美化处理方法,懂得新媒体运营的方法、技能,熟悉电商环境及相关政策,将农村电商与新媒体营销进行有效整合、互补,指导更多“新农人”能够积极参与电商营销创新创业实践。“新农人”通过学习、参加相关培训课程,更有信心参与新媒体营销推介,更能深刻理解互联网思维,了解新媒体营销的诀窍,提升了“新农人”综合素质和营销水平,为助推农村经济发展奠定基础。

(二)优化培训模式,确保高质量培训

农村电商新媒体营销培训工作的实施,要对培训模式进行科学优化。结合不同地区实际,对“新农人”群体状况进行评估,制定合理的培训计划和培训内容。比如,针对偏远、贫困地区的“新农人”,建议邀请知名师资团队进驻乡村,采用大班化授课,注重新媒体营销知识、方法、技能的示范与指导,确保教学质量和效果。对于有条件的“新农人”,可以组团参观发达地区的营销模式,现场学习“短视频”制作方法,亲历体验名家“直播”现场,积累经验。对于学成的“新农人”,可以在本地对更多“新农人”进行培训指导。同样,培育“新农人”,在教授内容上,不能停留于理论,更要突出实践和应用。借助于专题讲座,围绕新媒体营销展开典型案例分析与分享,通过实战演练等方式,促进更多“新农人”学以致用。比如,引入“小组陪练式教学”模式,由“新农人”学员组建小组,导师参与指导,让学员边学边做边成长。引入模拟“直播间”方式,由学员开设“直播间”,导师在现场进行指导,帮助学员深刻领悟直播技巧、话术使用策略。引入在线指导培训,利用“线上+线下”相结合方式,如利用微信群、QQ群社交方式,导师远程指导学员学习和实践,就学员存在的问题,进行在线解惑,确保培训的连续性。

(三)加强“新农人”队伍建设,提升“新农人”学习成效

结合农村电商新媒体营销“新农人”培训需要,要重视优秀“新农人”团队建设。聘请高水平师资,助力“新农人”成长,指导“新农人”灵活运用多种新媒体营销手段,来达成引流、促成交易目标。短期情况下,通过邀请“网红”、农村电商专家、名人等加盟来壮大“新农人”队伍,优化“新农人”人才结构。长远发展下,要组建自有团队。利用“内培外引”策略,一方面对本土化“新农人”进行重点培训,特别是要吸收返乡大学生、回乡青壮年农民工参与“新农人”电商队伍,更好地打造农村“新农人”团队;另一方面要有计划地引进短视频、在线直播等优秀团队,特别是与地方院校合作,引荐更多专业化人才来充实“新农人”电商营销队伍[6]。另外,需要强调的是,在学习内容上,将短视频拍摄、制作、后期处理、推广宣传等进行模块化设计,便于“新农人”掌握。对于在线“直播”,对平台运营、营销推广、直播策略、话术技巧、客服、物流配送、供应链管理等技能进行针对性培训。

农村电商新媒体营销“新农人”队伍建设,要激活“新农人”的创造性。加强政策扶持,重视专门培训,搭建农村电商良好的新媒体营销环境。当下农村电商新媒体营销“新农人”缺口大,要借力新媒体营销“东风”,推动农村电商产业升级,培育更多优秀“新农人”队伍,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实现乡村振兴奠定基础。

猜你喜欢

新农人新农社交
社交牛人症该怎么治
聪明人 往往很少社交
社交距离
你回避社交,真不是因为内向
新农人时语
新农人电子商务创业模式探究
新农人时语
大数据时代我国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模式研究
新农人时语
新农人时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