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透过银雀山兵学看齐鲁文化及其发展

2022-04-06

孙子研究 2022年4期
关键词:兵学孙子兵法沂蒙

修 齐

2022年是银雀山汉墓竹简出土五十周年,这是一个十分值得纪念的重要日子。半个世纪以来,中国的经济社会与文化建设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而始终不变的是我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那种情怀,那种自信,那种自豪,那种“挖山不止”的开掘赓续精神。银雀山兵学文化走过的五十年发展历程,就是这种“不变”音符的最好注脚。

一、银雀山汉简是齐鲁文化繁荣发展的重要标志

齐鲁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在其中占据了十分突出的位置。泰山南北,黄海之滨,自古为中华文化的重要发祥地。孙子研究专家吴如嵩曾讲到,“四五十万年之前它就有与‘北京人’同时代的‘沂源人’,距今8000年到4000年间‘东夷文化’的产生,不仅是山东地区文明曙光的预兆,也是中华文明的预兆。”〔1〕齐鲁文化不仅崇文,而且有言兵的特点。在古代的齐鲁大地上,涌现了以文圣孔子、武圣孙子为代表的一个庞大的顶尖思想人物群体,产生了一大批以《论语》《孙子兵法》为代表的文韬武略扛鼎之作。自从董仲舒于公元前134年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并在汉武帝时开始推行以来,儒家思想在历朝历代都占据主导位置。齐鲁兵学自古就有“甲冠天下”的美誉,几千年来一直居于中华优秀战争文化和兵学文化的主流地位。

齐鲁文化繁荣发展的成果弥足珍贵、源远流长。按照中国人“视死如生”的文化理念与风俗习惯,许多有价值的东西既会存在于“阳地”,展现于世人,应用于当时,传承于后世,也往往会部分地作为随葬品埋藏到“阴宅”,从而流传于世。在古代,随葬品往往标志着墓主的身份、等级,也折射了一个时代、一个地区的社会生活水平与风尚,当然也会反映出墓主生前的爱好与追求。

一叶知秋。位于齐鲁大地的临沂银雀山汉墓,虽然目前没能确定墓主的身份,但随着《孙子兵法》《孙膑兵法》《六韬》《尉缭子》《管子》《晏子春秋》《汉武帝元光元年历谱》,以及佚文《吴问》等竹简的出土,不仅揭开了千年兵学之谜,进一步彰显和巩固了齐鲁兵学“甲冠天下”的统治地位,而且通过这位“不爱器物爱兵书”的墓主,从一个侧面、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汉代时期齐鲁大地浓厚的文化氛围,反映了那个时代齐鲁人对兵学的孜孜以求,反映了那个时代齐鲁文化内外兼收并蓄、文武包容兼备的繁荣程度。

二、银雀山汉简是沂蒙大地厚重文化底蕴的生动反映

《孙子兵法》《孙膑兵法》《管子》《晏子春秋》等汉简,为什么会随葬在临沂?应该说,这并不是偶然的,它是沂蒙大地历史文化长期积淀的结果。原临沂市委书记李群曾指出:“临沂历史悠久,在这块土地上,曾经孕育了以凤凰为图腾徽识的东夷文化。”“沂蒙大地曾是东夷先人们活动的中心腹地。《说文通训定声》说:‘夷,东方之人也。东方夷好战、好猎,故字从大,持弓,会意,大人也。’这段文字表明,东夷人具有高大剽悍的体质和勇敢善战的集群性格,进而通透出早在六七千年前原始兵学文化即在沂蒙大地开始萌生的远古信息。”〔2〕

处在齐鲁“文化圈”内的沂蒙大地(包括日照),东临黄海,西接枣庄、济宁、泰安,北靠淄博、潍坊。特殊的地理位置,决定了这个地区最容易同时受到齐文化与鲁文化这些齐鲁主流文化的浸染。与此同时,临沂地区南邻江苏,处在南北接壤的部位,是南北贯通、人文物资交流的重要枢纽,既是商品贸易上的集散地,也是文化思想上的“集散地”,担负着推动齐鲁文化南输、南北文化融合的重要角色。从这种意义上讲,沂蒙大地在文化上既受到齐鲁文化的主导,又受到南方文化的影响。由此可以断言,沂蒙大地必然是中华文化的一个重地,必然有深厚的文化底蕴。这也可能是这片土地上人才辈出的一个重要原因所在。深受沂蒙文化的影响,先秦之后沂蒙大地不仅涌现出蒙恬、诸葛亮、羊祜、王导、王羲之等一大批杰出文武人物,而且在日后统一中国的秦始皇嬴政,也是自东夷西迁的少昊氏之后。

一方文“化”一方人,一方人“化”一方文。银雀山汉墓墓主不管是什么类型、哪种级别、何种身份的人,但作为临沂及其周边人或在临沂大地生活的外乡人,肯定是长期受到了沂蒙文化的浸润熏染,从他们身上完全可以窥见沂蒙大地历史文化的本色与水平。

三、银雀山汉简出土五十年有力地推动了齐鲁文化和中国兵学文化的发展

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这五十年,是齐鲁文化快速发展的五十年,也是中国兵学文化研究突飞猛进的五十年。在这个过程中,银雀山汉简出土是一个不可小觑的契机与动因,银雀山兵学文化是举足轻重的“推手”之一。正如孙子研究专家吴九龙曾经指出的,“中国哲学史、思想史一向讨论的都是儒、墨、道、法、名等家,鲜有言及兵家的。”“银雀山汉简出土后,哲学界对《孙子兵法》和《孙膑兵法》的哲学内涵有新的研究,中国哲学史、思想史都收入了孙武、孙膑的传略著作提要,作为哲学史史料。”〔3〕银雀山汉墓竹简的出土,再次让世人见证了齐鲁文化的厚重底蕴,强化了齐鲁文化一文一武在中华文化中独一无二的重要地位,进一步增强了齐鲁儿女的文化自信、文化自觉,有力地促进了齐鲁文化的快速发展。

从兵学文化发展的角度看,银雀山汉简的出土更是具有里程碑意义。它不仅对解决历史上聚讼纷纭的问题有突出的贡献,而且在中国大地上引发了新的兵学热,是兵学研究史上的重要转折点。在银雀山汉墓竹简出土这一种重大考古发现的鼓舞下,中国孙子兵法研究会于1989年5月成立,以山东孙子研究会为代表的省、市、县(区)孙子兵法研究机构也如雨后春笋般相继问世。临沂成立了银雀山兵学文化研究会,建成了银雀山汉墓竹简博物馆,从而聚集起了强大的兵学研究力量。中国孙子兵法研究会筹划、协调和组织了一至七届孙子兵法国际研讨会,各省、市、县兵学研究机构也定期组织研讨活动,为海内外学者搭建起了共同研究、切磋和交流的平台。银雀山兵学论坛至今已经举办了十届,每届都是广受海内外高度关注的兵学盛事。滨州海峡两岸孙子兵法研究交流活动已经举办了十三届,海峡两岸青年学生孙子兵法友谊辩论赛举办了十一届,对促进两岸的交流与文化上的认同发挥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五十年来,既产生了一批在理论和史料占有上兼备的优秀论文和论著,也造就了一批研究能力强、学术造诣高的专家学者,为兵学研究的持续发展积蓄了强大的力量。在加强文本研究、深化兵学溯源的同时,注重兵学应用,把兵学智慧转化为实际效益。临沂率先提出并致力于孙子文化“四进”,即:进社区、进企业、进校园、进部队。山东孙子研究会注重“五个走进”,即:走进文化殿堂,走进讲学课堂,走进书屋习堂,走进研讨大堂,走进文建馆堂。各地把兵学与旅游、文创、休闲、国防教育等有机地结合起来,广饶建成了孙子文化园,先后举办了十四届孙子文化论坛暨旅游文化节,惠民建成了孙子兵法城,临沂建成了银雀山兵学文化公园,苏州建成了孙子兵法博物馆,滨州正在筹划建设孙子文化园,让一代代年轻人在这里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这些重要举措,对兵学文化的普及与运用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回顾五十年的历程,我们说临沂银雀山汉墓竹简的出土,有力地推动了中国兵学研究的发展,具有划时代的里程碑意义,一点也不为过。

四、银雀山兵学文化的发展愿景

银雀山兵学文化走过了不平凡的五十年发展历程,下一个十年、再下一个十年怎么走?笔者提出三点建议。

(一)打造银雀山世界兵学中心。临沂银雀山,是中国的银雀山,更是世界的银雀山。1972年临沂银雀山汉墓竹简一出土,即在世界上引起了极大的轰动,是因为以《孙子兵法》为代表的中国兵学早就是世界各国最为关注、最为喜爱、运用最广的兵学。《孙子兵法》作为普世性最强的中华文化瑰宝,作为中国智慧的象征,早就穿越了时空,跨过了肤色乃至意识形态的界限,广泛而深刻地影响了世界。世界推崇《孙子兵法》、关注银雀山,需要我们跳出临沂、跳出山东,以全球的视野去发展银雀山兵学文化。2019年8月25日,山东省委与教育部共同成立了尼山世界儒学中心,标志着全球儒学研究实体平台的诞生,致力于打造世界儒学研究高地、儒学人才集聚高地、儒学普及推广高地和儒学国际交流传播高地。与尼山世界儒学中心相呼应,有必要借银雀山汉墓竹简的世界影响力,积极争取省委、省政府和国家有关部门的支持,适当时机成立银雀山世界兵学中心,致力打造一个弘扬孙子“不战”战争观的世界兵学研究高地、和平论坛高地、兵学普及推广高地。并借此作为抓手,把临沂打造成“中国的临沂”“世界的临沂”。

(二)建立一流的军队院校外训基地。沂蒙大地军事历史资源十分丰厚,从先秦时期一直延续到近现代的灿烂辉煌的红色革命时期,几乎涵盖了各个历史时代。除了临沂银雀山兵学文化资源,还有平邑县的鬼谷子讲堂、鬼谷子村、鬼谷子洞、鬼谷子峪,有郯城的齐魏马陵之战古道遗址,有莒南县的孙膑洞,有蒙阴县的孟良崮战役旧址和纪念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沂蒙地区先后是山东和华东党政军领导机关所在地。沂蒙还是世人敬仰的“红嫂故乡”。这些都是非常难得的军事教学和国防教育培训条件。对这些丰厚的兵学资源,我们应重视挖掘利用,可与国防大学等军队院校合作,建立一流的教学培训基地,为新时代国防建设贡献力量。

(三)建设高质量的马陵道古战场文化旅游景区。齐魏马陵道之战,孙膑擒庞涓的故事脍炙人口、家喻户晓,对世人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孙膑此战的用兵谋略,是孙子兵学智慧的创造性运用与高光体现,是最具象、最直观、最实际的兵学文化教材。应精心筹划设计,复原马陵道古战场,利用当代尖端的声光电技术再现2000 多年前的战争场景,打造与银雀山兵学相呼应、一体化的,独具兵学特色的、高质量的文化旅游景区,让人们更深切地感受中华兵学智慧的光辉。

五、新时代深化齐鲁文化发展的几点思考

新的时代,齐鲁文化发展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新时代,推进新时代齐鲁文化建设,笔者认为需要在以下四个方面着力。

(一)进一步推动齐鲁文化的创新性发展。中华文明延续着我们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既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也需要与时俱进、推陈出新。中国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和创造力就在于其时代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创造性转化,就是要按照时代特点和要求,对那些至今仍有借鉴价值的内涵和陈旧的表现形式加以改造,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激活其生命力。创新性发展,就是要按照时代的新进步新进展,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加以补充、拓展、完善,增强其影响力和感召力。”〔4〕因此,推动齐鲁文化发展,必须着眼时代需要,为其注入时代基因、增加时代元素,激发创新活力,实现守成与创新的高度统一。要充分发挥科研机构与文旅系统的各自优势和潜力,统筹协调各种资源,深入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研究和实践,理出新思路、拿出新办法、寻求新突破,以卓有成效的实际行动赓续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

(二)进一步推动齐鲁文化的协调性发展。文圣、武圣兼有,儒学、兵学同耀,这是齐鲁文化独有的特点,也是最大优势之所在。但在某些地方发展还不够平衡,特别是一些与兵学渊源不深、交集不多的地区,对兵学研究与应用还比较薄弱甚至存在空白、盲区,兵学文化建设和发展与齐鲁兵学“甲冠天下”的美誉仍有差距。

推动兵学文化的运用与发展,必须走出认识上的误区。这些误区,主要是两个方面:一个是,把兵学文化简单地理解为战争文化,把学兵学、用兵学视为战争范畴、军事范畴内的事,是军队的事、军人的事,“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另一个是,把兵学文化片面地理解为“诡诈”文化,看作是“耍心眼”“算计人”,将其与齐鲁文化的忠厚仁义对立了起来。因此,对许多人来说,一提起“兵法”二字,感觉总是既冰冷血腥,又晦涩生硬,有一种莫名的距离感、排斥感。这恰恰暴露了人们对兵学文化了解掌握、理解把握上的缺失和不足。自古知兵非好战。强调以人类和平为天下情怀,是中国军事文化的优良传统。中国兵法归根结底张扬的是理性与智慧,体现的是科学思维。就《孙子兵法》而言,它含有哲学文化、战略文化、谋略文化、将帅文化、和平文化、慎战文化、竞争文化、共赢文化、外交文化、政治文明文化,甚至还有美学文化。如果深读细品,渐渐就会发现,《孙子兵法》不仅仅有兵法,而且还有风景、有图画、有韵味、有故事,它是人性之温、理性之智、诗性之美的浑然体。深嚼细咂它的字词句篇、形色音韵,绝妙玄丽就会直扑眉宇,深入心田,让人仿佛走进一个既优雅又豪情的世界。我们把儒学称为“文”文化,把兵学称为“武”文化。其实,“武”文化之中“文”文化占有很大的比重,并居于指导甚至主导地位。

儒家文化与兵家文化是齐鲁文化的车之两轮、鸟之双翼,是不可或缺的两大主要组成部分。忽视了哪个方面,都是缺憾,都会产生不应有的损失。推动新时代齐鲁文化建设与发展,应该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基本思路,既要突出抓好以儒家文化为主体的“文”文化,又要重视抓好以孙子兵学为代表的“武”文化,把儒学文化与兵学文化发展纳入统一的规划,确保二者协调推进、平衡发展。当前,尤其要在加强兵学文化上抬高认识起点,加强宣传引导,加大人力、物力、财力投入,固强项、补短板、去空白,让兵学文化建设在各地硬起来、广起来、实起来、强起来,与齐鲁兵学“甲冠天下”的美誉匹配起来。

(三)进一步推动齐鲁文化的融合性发展。兵家文化从来都不是独立发展、孤立存在的,也并不都是以兵法的名义、以兵书的形式存在于世、流传于后人的,言兵者既有兵家,也有儒家、法家、道家、墨家等几乎诸子百家。在儒家经典《论语》《孟子》、墨家经典《墨子》中都不乏精辟的兵论华章。作为稷下学者言论的集大成之作,《管子》一书中同样保存了数量可观的兵学论文。还有道家的《老子》、法家的《韩非子》,等等,都有大量言兵的内容。所以,研究中华传统文化不能人为地把“文”文化与“武”文化割裂开来,更不能把二者对立起来,而是应放到一个思想体系里去整体研究,去全面挖掘,去系统把握。

儒学、兵学作为齐鲁文化的两大主流文化,有着各自的特点与优长,具有很强的互补性。以《孙子兵法》为代表的兵学,在创新的特质上表现得非常突出、特别抢眼,创新思维是贯穿兵法始终的一条红线,也可以说是兵法的灵魂所在。《孙子兵法》的创新品格、创新胆略,可以归纳为八个方面,即:突破“卜筮占验”的定式,倡导“必取于人”;突破兵凶战危的定理,倡导“先发制人”;突破“耻于言利”的定律,倡导“非利不动”;突破“仁者不诡”的定规,倡导“兵以诈立”;突破“德者不掠”的定识,倡导“胜敌益强”;突破“婴儿之爱”的定执,倡导“投亡后存”;突破“多多益善”的定见,倡导“兵非益多”;突破“常规”“正矩”的定论,倡导“无法”“无政”。

儒家思想倡导仁、义、礼、智、信、恕、忠、孝、悌,注重的是伦理道德,彰显的是自身的包容性、内化性和开放性。儒家思想的内在特质,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明,许多传统美德与精神追求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起到了凝聚力量的重大作用,许多思想融进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果把儒家思想的守正与兵家思想的创新有机地结合起来,就会实现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彼此相长、相得益彰。齐鲁文化只有在儒学与兵学的高度融合发展中,才能焕发更强的活力、产生更高的应用价值,才会更适应新时代的发展与要求,实现新的突破和超越。

(四)进一步推动齐鲁文化的应用性发展。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在我国五千多年文明发展历程中,各族人民共同创造出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既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和弘扬者,又是中国先进文化的倡导者和发展者。文化的生命力在于应用,在于“化”人,在于释解现实矛盾和问题,绝不能停留于文斋,束之于高阁,虚挂于嘴边。多年来,以《孙子兵法》为代表的兵学思想,不仅引起了世界各国军事界和决策机构的普遍重视,而且成为海内外工商业界实施企业管理的法宝,并转化为重要的战略思想和经营理念,显示了很高的商业利用价值和强大的生命力。在其他诸多领域,同样显示了突出的思想启迪与实际应用价值。我们要善于总结经验,开阔视野,拓展思路,提升品位,围绕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在加强一些文旅项目建设的同时,注重把优秀传统文化所蕴含的思想与智慧创造性地运用于各个领域,进而转化为科学的思维方法、创新的工作思路、有力的对策措施,转化为应有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不断续写齐鲁文化发展的新篇章、新辉煌。

【注释】

〔1〕银雀山汉墓竹简博物馆主编:《银雀山兵学论坛》,天津出版传媒集团·天津古籍出版社2016年版,第2 页。

〔2〕银雀山汉墓竹简博物馆主编:《银雀山兵学——银雀山汉简兵书出土30 周年纪念大会暨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解放军出版社2005年版,第2 页。

〔3〕银雀山汉墓竹简博物馆主编:《银雀山兵学——银雀山汉简兵书出土30 周年纪念大会暨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解放军出版社2005年版,第20-21 页。

〔4〕陈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本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同志关于中华文化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人民日报》2016年09月22日。

猜你喜欢

兵学孙子兵法沂蒙
兵学商用人物
——刘家文
兵学商用人物
——徐小林
《孙子兵法》组歌
韩国汉诗中的沂蒙历史名人形象研究
描绘红色沂蒙新画卷
“ 孙子兵学与建军之路征文”启事
沂蒙妈妈与八路儿子的母子情
结合新的时代条件 弘扬光大沂蒙精神
谈对《孙子兵法》原文的理解
涌入日本的《孙子兵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