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4种药剂及其混配组合对甘薯地下害虫的田间防效

2022-04-04兰孟焦吴问胜肖满秋潘皓侯隆英葛瑞华

植物保护 2022年2期
关键词:辛硫磷薯块悬浮剂

兰孟焦 吴问胜 肖满秋 潘皓 侯隆英 葛瑞华

摘要 地下害虫是甘薯生产中的重要害虫,近年来其发生程度日趋严重。为有效防治甘薯地下害虫,筛选高效低毒的杀虫剂,使用4种药剂及其混配组合在江西南昌、余江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4种药剂及其混配组合防治甘薯地下害虫均有效,其中10%噻虫嗪微囊悬浮剂(15.0 kg/hm2)、30%辛硫磷微囊悬浮剂+10%噻虫嗪微囊悬浮剂(15.0 kg/hm2+15.0 kg/hm2)、30%辛硫磷微囊悬浮剂+10%噻虫嗪微囊悬浮剂(15.0 kg/hm2+7.5 kg/hm2)的防效较好,7%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0.15 kg/hm2)和5%毒死蜱颗粒剂(90.0 kg/hm2)防效较差。综合考虑虫咬率、虫情指数、防治效果、商品率和鲜食产量5个指标,30%辛硫磷微囊悬浮剂+10%噻虫嗪微囊悬浮剂(15.0 kg/hm2+7.5 kg/hm2)可有效防治甘薯地下害虫,对作物安全,增产效果明显,可进一步试验示范和推广使用。

关键词 甘薯; 地下害虫; 药剂; 防治效果

中图分类号: S435.315

文献标识码: B

DOI: 10.16688/j.zwbh.2021020

Abstract Underground pests are important pests in sweetpotato production. Their occurrence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serious in recent years. In order to screen out the pesticides with high efficacy and low toxicity for underground pests control, four pesticides and their mixture were chosen to determine their control effects in sweetpotato fields with heavy damage. The results revealed that four pesticides and their mixture were effective against underground pests. Treatments of thiamethoxam 10% CS (15.0 kg/hm2),phoxim 30% CS+ thiamethoxam 10% CS (15.0 kg/hm2+15 kg/hm2) and phoxim 30% CS+ thiamethoxam 10% CS (15.0 kg/hm2+7.5 kg/hm2)had the higher control effect, while the treatments of lambda-cyhalothrin 7% EC (0.15 kg/hm2) and chlorpyrifos 5% GR (90.0 kg/hm2) had lower control effect. Considering the five indices of pest-biting rate, pest damage index, control effect, commodity rate and fresh root yield, phoxim 30% CS+ thiamethoxam 10%CS (15.0 kg/hm2+7.5 kg/hm2) were recommended for demonstration and popularize, due to their good control effect on underground pests of sweetpotato, safety to crops and obvious effect on yield increase.

Key words sweetpotato; underground pest; pesticide; control effect

甘薯是江西主要旱粮作物之一,兼具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的特点,因种植效益高,已成为产业扶贫和实施乡村振兴的优势作物[1]。据统计,江西省甘薯种植面积达13.3万hm2,产量260万t,年产值50多亿元。甘薯产量的稳定和提高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增加农民收入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随着甘薯产业的迅速发展及种薯种苗的频繁调运,江西甘薯病虫害发生日趋严重。地下害虫是为害甘薯等旱地作物的重要害虫,江西及长江流域的地下害虫主要有蛴螬、金针虫、地老虎和叶甲等,其中蛴螬和叶甲对甘薯块根和纤维根的为害较为严重[2]。地下害虫为害后会直接影响甘薯的产量、品质和商品薯率,甚至容易引起细菌侵入,造成烂薯,给广大薯农带来巨大经济损失[3]。由于地下害虫種类多、活动规律不一、为害隐蔽等特点,防治较为困难[45]。目前,生产上对甘薯地下害虫的防治仍以化学药剂为主,部分化学药剂毒性高、残效期短,加之害虫产生了抗药性,难以有效控制甘薯地下害虫,进一步造成高毒药剂的大量使用甚至滥用,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田生态带来极大隐患[68],急需筛选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化学药剂。Rolston等[9]采用乙氧基丙烷处理与植物抗病性相结合的方法,对蛴螬有95%以上的防治效果;郭小丁等[10],范建芝等[11],朱玉灵[12]等分别在江苏南京、山东济宁、安徽颍上筛选出吡虫啉·辛硫磷复配剂防治甘薯地下害虫;陈太春等[13]发现30%毒死蜱微囊悬浮剂、7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与球孢白僵菌混合处理对甘薯地下害虫防效显著,可以替代国家禁用农药甲基异柳磷、涕灭威等化学药剂。本研究选取4种药剂及其混配组合在地下害虫严重的地块进行试验,筛选安全、有效的药剂,旨在为本区域探索、推广甘薯地下害虫绿色防控技术提供科学依据。gzslib202204041644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时间、地点及供试品种

试验于2020年4月-10月分别在江西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横岗试验基地(南昌市南昌县)和鹰潭市余江区亲农果蔬专业合作社种植基地甘薯地下害虫重发地块进行。其中江西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横岗试验基地6月17日栽插,10月21日收获,供试品种为‘赣渝3号;鹰潭市余江区亲农果蔬专业合作社种植基地于4月29日栽插,11月6日收获,供试品种为‘赣薯3号。

1.2 供试药剂及防治对象

供试药剂:30%辛硫磷微囊悬浮剂(CS),新沂市科大农药厂;10%噻虫嗪微囊悬浮剂(CS),平顶山市益农科技有限公司;7%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EC),陕西康禾立丰生物科技药业有限公司;5%毒死蜱颗粒剂(GR),亳州市百施乐生化有限责任公司。防治对象:蛴螬、金针虫、地老虎、叶甲等甘薯地下害虫。

1.3 试验设计

试验共设7个处理:1) 30%辛硫磷CS(15.0 kg/hm2);2) 10%噻虫嗪CS(15.0 kg/hm2);3) 30%辛硫磷CS+10%噻虫嗪CS(15.0 kg/hm2+7.5 kg/hm2);4) 30%辛硫磷CS+10%噻虫嗪CS(15.0 kg/hm2+15.0 kg/hm2);5) 7%高效氯氟氰菊酯EC(0.15 kg/hm2);6)5%毒死蜱GR(90.0 kg/hm2);7) 清水对照。每个处理设置3个重复,共计21个小区,随机区组排列;小区为5垄区,垄距0.8 m,株距0.25 m,垄长6 m,小区面积24 m2。30%辛硫磷CS、10%噻虫嗪CS及7%高效氯氟氰菊酯EC于地块旋耕后、起垄前兑水稀释均匀喷施;5%毒死蜱GR采用拌土穴施的方法施用。所有处理待薯苗栽插后不再施用任何药剂。

1.4 调查方法

收获时调查薯块受地下害虫为害情况,每小区调查中间3垄,逐块调查,按照为害程度进行分级,最后统计虫咬率、小区鲜薯产量和商品薯率,计算虫咬指数及防治效果。薯块受害分级标准参照王燕容等[14]:0级,未受害,薯块表面光滑;1级,薯块轻微受害,仅有少量小伤痕,受害面积占总面积5%以下,不影响薯块商品率;2级,薯块中轻度受害,受害面积占总面积的6%~25%,影响薯块商品率;3级,薯块中重度受害,受害面积占总面积的26%~50%,严重影响薯块商品率;4级,薯块受害严重,被咬成大量缺刻和深孔,受害面积占总面积的50%以上,失去商品价值。

虫咬率=(1级薯块数+2级薯块数+3级薯块数+4级薯块数)/调查总薯块数×100%;

虫情指数=Σ(各级受害薯块数×相应薯块等级数)/(调查总薯块数×最高受害级数)×100;

防治效果=(对照区虫情指数-处理区虫情指数)/对照区虫情指数×100%;

薯块商品率=(0级薯块数+1级薯块数)/调查总薯块数×100%。

采用SPSS软件对试验结果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采取Duncan氏新复极差法检测各处理间差异显著性。

1.5 农药残留检测

收获后,每个处理随机选取5块(300~500 g/块)甘薯,送至江西省农产品质量安全与标准研究所,按照国家标准进行检测。甘薯样品中的辛硫磷、噻虫嗪经乙腈溶液提取,固相萃取柱净化后,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仪测定;高效氯氟氰菊酯、毒死蜱经乙腈溶液提取后,分别用电子俘获检测和火焰光度检测的毛细管气相色谱法测定。

2 结果与分析

2.1 供试药剂对甘薯苗的安全性调查

所有供试药剂处理后,各小区薯苗移栽植株成活、叶片和茎蔓均无不良影响,对其他非靶标生物也无明显影响,表明供试药剂对作物安全。

2.2 防治效果

2.2.1 南昌点药剂防治甘薯地下害虫效果

由表1可看出,4种药剂及其混配组合对甘薯地下害虫均有一定防治效果,施药后各处理的虫咬率、虫情指数都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与对照处理差异达显著水平。其中10%噻虫嗪CS(15.0 kg/hm2)的防治效果最好,为83.74%,虫咬率和虫情指数最低,分别比对照降低77.19%和83.74%;30%辛硫磷CS+10%噻虫嗪CS(15.0 kg/hm2+15 kg/hm2)、30%辛硫磷CS+10%噻虫嗪CS(15.0 kg/hm2+7.5 kg/hm2)的防效次之,分别为83.65%和76.79%;上述3个药剂处理组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组。其余3组药剂处理防治效果从大到小依次为30%辛硫磷CS(15.0 kg/hm2)、5%毒死蜱GR(90.0kg/hm2)、7%高效氯氟氰菊酯EC。

对照的甘薯商品率为82.40%,使用药剂处理后,甘薯商品率显著提高,均在93%以上,其中30%辛硫磷CS+10%噻虫嗪CS(15.0 kg/hm2+15 kg/hm2)、10%噻虫嗪CS(15.0 kg/hm2)、30%辛硫磷CS+10%噻虫嗪CS(15.0 kg/hm2+7.5 kg/hm2)处理的商品率分别达99.65%、98.68%和96.37%,显著高于或略高于其他处理组。与对照相比,各药剂处理对鲜薯产量有一定增产作用,产量增幅1.36%~11.20%;其中处理30%辛硫磷CS+10%噻虫嗪CS(15.0 kg/hm2 +7.5 kg/hm2)的鲜薯产量最高,为39 140.4 kg/hm2,较对照增产11.20%;处理10%噻虫嗪CS(15.0 kg/hm2)次之,增产10.35%;处理7%高效氯氟氰菊酯EC(0.15 kg/hm2)增产幅度最小,与对照产量差异不显著。

2.2.2 余江点药剂防治甘薯地下害虫效果

试验结果显示,对照处理的薯块虫咬率、虫情指数最高,分别为76.47%和53.33,经不同的药剂处理后,各处理薯块虫咬率、虫情指数显著降低。30%辛硫磷CS+10%噻虫嗪CS(15.0 kg/hm2+7.5 kg/hm2)处理的防治效果最好,为67.20%,显著高于其他5组药剂处理;其次为30%辛硫磷CS+10%噻虫嗪CS(15.0 kg/hm2+15.0 kg/hm2)、10%噻虫嗪CS(15.0 kg/hm2),防治效果分别为65.93%和65.25%;7%高效氯氟氰菊酯EC(0.15 kg/hm2)和5%毒死蜱GR(90.0 kg/hm2)防治效果較差。gzslib202204041644

各藥剂处理的甘薯商品率均高于对照,其中各微囊悬浮剂处理的商品率最高,为72.16%~74.10%,显著高于其他2组药剂及对照,4组微囊悬浮剂处理间商品率差异不显著。处理10%噻虫嗪CS(15.0 kg/hm2+7.5 kg/hm2)的鲜食产量最高,为44 162.5 kg/hm2,较对照增产3.57%,显著高于其他药剂处理;其余5组药剂处理的鲜食产量从高到低,依次为10%噻虫嗪CS(15.0 kg/hm2)、30%辛硫磷CS+10%噻虫嗪CS(15.0 kg/hm2+15 kg/hm2)、30%辛硫磷CS(15.0 kg/hm2)、5%毒死蜱GR(90.0 kg/hm2)、7%高效氯氟氰菊酯EC(0.15 kg/hm2),均高于对照处理,增产幅度0.50%~2.64%(表2)。

2.3 农药残留检测

根据国家标准GB/T 20769-2008、行业标准NY/T 761-2008规定的方法,测定了4种药剂在各试验处理中薯块上的残留量,结果如表3所示,各处理样品中4种农药的残留均未检出(低于方法的定量限),远小于《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GB2763-2016)规定的最大残留限量值。表明本研究中采用的4种药剂及施药方法和剂量不会造成甘薯农药残留污染。

3 结论与讨论

甘薯地下害虫除了利用杀虫剂进行防治外,还可采用冬季深耕晒垡、合理轮作、灌水灭虫等农业措施降低虫口数量[4,15];根据害虫的趋光性和趋化性,利用杀虫灯、糖醋液、性诱剂[1618]等进行物理防治;也可利用茶籽饼、苦参碱[19]、辣蓼[20]等植物源农药或苏云金芽胞杆菌[21]、白僵菌[22]、昆虫病原线虫[23]等病原微生物进行生物防治。或采用传统的杂交选育或基因工程的方式培育抗虫品种进行防治,滑金锋等[24]研究了5个甘薯品种对小象甲Cylas formicarius Fabricius的抗性,结果表明‘普薯32对小象甲具有明显的抗性。Sporamin是甘薯块根中主要的贮藏蛋白,占块根可溶性蛋白总量的80%以上[25],该蛋白因具有胰蛋白酶抑制剂活性使其编码基因成为近年植物抗虫转基因研究的重要候选基因之一,已有研究表明将Sporamin转入烟草[26]和白菜[27]可增加作物的抗虫性;理论上,可通过基因工程的方法将Sporamin导入抗虫性差的甘薯品种中,增强Sporamin基因的表达,且无转基因食品安全隐患。但和以上方法相比,化学药剂防治具有防效好、速效性强、经济实用等优势,仍是甘薯生产中防治地下害虫的主要措施。

目前,化学防治药剂的剂型主要是乳油、可湿性粉剂和颗粒剂,施药方式主要采取灌根、穴施、拌土或直接喷施等方法,农药的有效成分在土壤中容易挥发或被雨水冲刷掉,既降低了农药使用效果又污染农田环境。随着市场对绿色农产品的需求日益迫切,开发筛选高效、低毒、低残留的新剂型农药成为农产品安全生产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其中微胶囊剂是当前农药新剂型中较先进、最具前景的剂型之一,具有缓释、降低药害风险、持效期长等优点。雷剑等[28]比较了3种微胶囊剂防治甘薯地下害虫的效果,结果表明三唑磷微胶囊剂防治效果最好,毒死蜱微胶囊剂次之,30%辛硫磷微胶囊剂较差。孙厚俊等[29]在江苏徐州、河南商丘和河北易县对不同药剂进行了田间防效试验,发现30%辛硫磷微胶囊剂在甘薯地下害虫的防治上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本研究选取30%辛硫磷CS、10%噻虫嗪CS、7%高效氯氟氰菊酯EC、5%毒死蜱GR等4种药剂及其混配组合开展甘薯地下害虫防治试验,结果表明,南昌点10%噻虫嗪CS(15.0 kg/hm2)、30%辛硫磷CS+10%噻虫嗪CS(15.0 kg/hm2+15 kg/hm2)、30%辛硫磷CS+10%噻虫嗪CS(15.0 kg/hm2+7.5 kg/hm2)的防治效果较好;余江点30%辛硫磷CS+10%噻虫嗪CS(15.0 kg/hm2+7.5 kg/hm2)的防治效果最好;综合南昌、余江2个试验点的虫咬率、虫情指数、防治效果、商品率和鲜食产量5个指标,30%辛硫磷CS+10%噻虫嗪CS(15.0 kg/hm2+7.5 kg/hm2)防治效果好,不影响产量,建议作为高毒、高残留农药的替代药剂进一步试验示范和推广应用。

孙厚俊等[29]试验表明,30%辛硫磷CS(15.0 kg/hm2)防治效果好,但本研究结果显示单一施用30%辛硫磷CS防治效果中等,而30%辛硫磷CS和10%噻虫嗪CS组合使用效果更佳,分析可能是混合药剂克服了辛硫磷无内吸作用、残效期短和噻虫嗪对地下害虫触杀作用慢的缺点,起到取长补短的效果。本研究仅探明了30%辛硫磷CS和10%噻虫嗪CS混合药剂对甘薯地下害虫防治较为有效,对最佳的施药时期、施用技术和方法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谢玉, 兰孟焦, 吴问胜, 等. 江西省甘薯产业发展的现状及对策[J]. 贵州农业科学, 2016, 44(10):160162.

[2] 姚英娟, 黄衍章, 刘子荣, 等. 江西省薯类作物病虫草害发生及防治现状调查[J]. 江西农业学报, 2018, 30(8):6972.

[3]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中国甘薯栽培学[M].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4:315316.

[4] 陈建明, 俞晓平, 陈列忠, 等.我国地下害虫的发生为害和治理策略[J]. 浙江农业学报, 2004, 16(6):389394.

[5] 洪大伟, 黄彤彤, 李梦瑶, 等.10%噻虫胺种子处理干粉剂防治马铃薯田蛴螬的田间防效[J].农药, 2004, 58(9):682683.

[6] 朱金星. 5%紫丹颗粒剂防治甘薯地下害虫药效试验[J].浙江农业科学, 2003(1):3940.gzslib202204041645

[7] 谢逸萍, 马代夫, 李秀英, 等. 5种药剂对甘薯茎线虫病的防治效果试验[J].江西农业学报, 2008, 20(2):6667.

[8] 李敏, 赵会君, 屈欢, 等. 新烟碱类杀虫剂潜在环境风险及光降解行为研究进展[J]. 农药, 2019, 58(3): 170173.

[9] ROLSTON L, BARLOW T, JONES A, et al. Potential of host plant resistance in sweet potato for control of a white grub, Phyllophaga ephilida Say (Coleoptera: Scarabaeidae) [J].Journal of the Kansas Entomological Society,1981,54(2):378380.

[10]郭小丁,谢一芝,马佩勇,等. 鲜食甘薯生产施用“地蚜灵”防治蛴螬效果[J]. 江苏农业科学, 2011, 39(3): 146147.

[11]范建芝,周红梅,段成鼎,等. 甘薯地下害虫药剂防治效果研究[J]. 山东农业科学, 2013, 45(11): 107108.

[12]朱玉灵. 不同药剂对甘薯地下害虫的防治效果研究[J]. 安徽农学通报, 2013, 19(7):7980.

[13]陈太春, 冯志珍, 张国龙,等. 不同药剂处理对红薯地下害虫田间防效研究[J].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5, (9):7374.

[14]王容燕, 高波, 李秀花, 等.河北省甘薯主产区蛴螬的发生危害调查[J].河北农业科学, 2016, 20(4):4447.

[15]闫会, 薛程, 李强, 等.甘薯田蛴螬防治的现状与展望[J].江苏农业科学, 2014, 42(12):191194.

[16]HEATH R R, COFFELT J A, SONNET P E, et al. Identification of sex pheromone produced by female sweetpotato weevil, Cylas formica rius elegantulus (Summers) [J]. Journal of Chemical Ecology, 1986, 12(6): 14891503.

[17]LEAL W S, SAWADA M, MATSUYAMA S, et al. Unusual periodicity of sex pheromone production in the large black chafer Holotrichia parallela [J]. Journal of Chemical Ecology, 1993, 19(7):13811391.

[18]王容燕, 李秀花, 马娟, 等.应用性诱剂对福建甘薯蚁象的监测与防治研究[J].植物保护, 2014, 40(2):161165.

[19]赵荣华, 史高川, 董晋明, 等.山西运城小麦和玉米苗期地下害虫调查与防控技术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 2013, 29(33):341345.

[20]董贤春, 吴东, 秦铁伟. 辣蓼粗提物防治烟草地下害虫的初步研究[J].湖北农业科学, 2019, 58(2):7678.

[21]刘丽霞, 单月明, 刘春琴, 等.用于蛴螬防治的Bt土壤颗粒剂筛选[J].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2017, 33(1):7078.

[22]李淑梅, 劉天学.布氏白僵菌防治甘薯蛴螬的试验研究[J]. 农业与技术, 2000, 20(1): 4748.

[23]于海滨, 马娟, 王容燕, 等. 昆虫病原线虫对甘薯蚁象的致病力测定[J].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2012, 28(4): 514520.

[24]滑金锋, 黄咏梅, 李彦青, 等.小象甲抗性鉴定方法及不同品种甘薯抗性研究[J]. 西南农业学报, 2017, 30(5):10821086.

[25]MAESHIMA M, SASAKI T, ASAHI T. Characterization of major proteins in sweet potato tuberous roots [J]. Photochemistry, 1985, 24(9): 18991902.

[26]YEH K W, LIN M L, TUAN S J, et al. Sweetpotato ( Ipomoea baratas) trypsin inhibitors expressed in transgenic tobacco plants confer resistance against Spodoptera litura [J]. Plant Cell Reports, 1997, 16: 696699.

[27]邱琳, 董衡, 黄鹂, 等.甘薯Sporamin蛋白在转基因白菜中表现出对鳞翅目害虫的抗性[J]. 园艺学报, 2011, 38(S1):2526.

[28]雷剑, 杨新笋, 苏文瑾, 等. 三种微胶囊剂防治甘薯地下害虫效果研究[J]. 湖北农业科学, 2013, 52(20):49424943.

[29]孙厚俊, 孙厚浩, 赵永强, 等.不同药剂对甘薯地下害虫的防治效果[J]. 安徽农业科学, 2017, 45(29):157158.

猜你喜欢

辛硫磷薯块悬浮剂
0.5%藜芦碱可溶液剂与20%乙螨唑悬浮剂配合应用 防治柑橘红蜘蛛药效试验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苹果中辛硫磷残留
25%灭幼脲悬浮剂防治山药甜菜夜蛾田间药效试验
红薯储藏期受害诊断技术及预防办法
荧光光谱法测定蔬菜中辛硫磷的残留量
40%氰氟虫腙·甲氧虫酰肼悬浮剂防治稻纵卷叶螟田问药效试验
红薯窖藏的“三期”管理
辛硫磷对大白菜厌氧消化产沼气的影响
介绍三种优良种子/甘薯良种“52-45”
白薯要不要翻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