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引导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述思维过程

2022-04-03王先敏

江苏教育 2022年5期
关键词:图意思维过程算理

王先敏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语言;思维过程;图意;操作;算理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22)17-0073-02

数学是以高度抽象的概念、法则、计算为主的知识体系。小学生对数学概念、公式、法则、性质等的理解,离不开大量的感性材料。然而,要深刻理解这些知识,必须借助于语言,语言是实现由具体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的催化剂。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一旦儿童能使语言内化为认识的工具,就比以前更能有效而灵活地将经验和规律表现出来,并加以系统转换。”因此,培养学生运用准确的数学语言表述思维的过程和结果,既能使知识顺利得到内化,又能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1.说图意,让思维有形。

小学数学教材图文并茂,生动而有趣,能极大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也为引导学生开口表达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如在教学苏教版一上的准备课时,教师首先出示生动形象的课件,内容丰富的画面一下子就激起了学生表达的欲望。教师随即让学生观察:这幅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你看到了什么?并加强示范,引导学生一个词一个词地说,一句话一句话地说,然后用完整而严谨的语言进行表达,如:这幅图上画的是小朋友们在游乐场游玩;图上还画了树、蝴蝶、气球、花等。当学生都明确了图上有哪些物体后,再让他们从上到下、从左到右按顺序说一说,如:上面画了什么?(树)有几棵树?你还看到了什么?数一数各有多少。这时,学生不仅能手口一致地按照一定顺序完整地说出来,还能正确地使用量词。久而久之,学生就能积累丰富的数学词汇,会用数学语言表述自己的思维,并为形成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奠定基础。

2.说操作,让思维有序。

动手操作既能化抽象为直观,又能让学生在“玩”中学,符合他们的天性。在动手操作中,学生既要用眼看、动手做,还要动脑想、动口说,多种感官的协作使外部操作过程与内部智力活动紧密结合。让学生说操作,可以训练他们语言表达的条理性、有序性,还能促进他们由具体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过渡,从而使其更好地理解新知。如教学苏教版一上“7的分与合”时,教师让学生拿出7个圆片,试着摆一摆,看一看7可以分成哪两部分,要求和同桌的分法不一样。这样,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动手操作过程,每个学生都有话可说。在集体的智慧下,大家找出了7的所有分与合。但此时,学生的思维还是零散无序的,教师启发学生:怎样移,才能把7的组成有顺序地全部找出来呢?有了之前的探究基础,学生很快就有了想法:把7个圆片摆成一排,先向左边移一个圆片,得到7可以分成6和1,还可以分成1和6;再向左边移一个圆片,得到7可以分成5和2,还可以分成2和5;再向左边移一个圆片,得到……有学生说:也可以一个一个地向右移。虽然数的组成比较抽象,但学生通过操作把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又通过把做与说、看与说、想与说有机地结合起来,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形成了深刻的表象,并通过語言比较简练、有序地表达了出来,为以后学习8、9的分与合以及加减法口算奠定了基础。

3.说算理,让思维有路。

思维具有逻辑性,表达除了要有条理以外,更要有理有据、前后连贯,符合逻辑关系。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教给学生思维的方法,可以为学生设计一定的数学语言程序,给出一些关键性词语或纽带性词语,如:因为……,所以……;先算……,再算……;要求……,就是……;等等。引导学生据此进行“说”的练习,学会用数学语言进行说理,最终达到“说”得严谨、“说”得有理的目的。10以内的加减法是利用分与合来算的,如2+3的思维顺序是:因为2和3合成5,所以2+3等于5;5-2的思维顺序是:因为5可以分成2和3,所以5-2=3。学生只要理解了一组这样的思维顺序,10以内的加减法的算理就都能说清楚了。20以内的进位加法是用“凑十法”来计算的,如教学“9+4”,很多学生都知道结果,但怎样计算是最优化的呢?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操作,在操作中理解:看大数,拆小数,凑成10,加剩数。然后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按照一定格式进行说理:把4分成1和3,9+1=10,10+3=13。通过这样“说”算理,学生不仅能条理清晰、思维深刻,而且能使计算更准确、熟练。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述思维过程并非一朝一夕之事,教师要注意根据学生的发展规律,结合教学内容,有计划、有目的、循序渐进地加以培养。

(作者单位:南京外国语学校仙林分校小学部)

猜你喜欢

图意思维过程算理
弄清图意写明启示
学会看懂图意
写话要符合图意
到此一游
素描写生的思维解析过程
例谈教学情境创设的有效性
课堂评价,让自己慢些
浅论高中数学运算能力的培养
小学高段学生数学计算能力培养初探
关注学生思维过程,提高地理教学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