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学实验:丰富小学生探索规律的向度

2022-04-03蒋敏杰

江苏教育 2022年5期
关键词:空间观念数学实验

【摘 要】让每一位学生在数学实验中探索和发现数学规律,验证数学猜想、解决数学问题,是一个值得研究的教学问题。苏教版六上《表面涂色的正方体》一课,是在学生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特征、会进行体积计算后安排的一次“探索规律”活动课,主要教学思路是引导学生在观察、想象、实验中发现不同类型涂色正方体个数的规律,培养学生初步的抽象、推理能力和空间观念,促进学生理解数学规律与图形特征的内在关联,发展空间观念,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关键词】数学实验;表面涂色的正方体;探索规律;空间观念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22)17-0063-05

【作者简介】蒋敏杰,江苏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江苏常州,213016)小学数学教研员,高级教师,常州市教育领军人才,江苏省首届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小学数学)大赛一等奖获得者,江苏省优秀教育工作者,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培养对象。

【背景】

在数学教学中开展数学实验,是指引导学生借助一定的物化工具,在实验目的的引领下进行规范的实验操作,并通过数学化分析理解数学概念、探索数学规律、验证数学猜想、解决数学问题的一种数学学习方式。数学实验活动有助于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数学地思考、理解并解决问题。

苏教版六上《表面涂色的正方體》一课,是学生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本特征,会进行体积计算后安排的一次“探索规律”活动课,旨在通过引导学生经历探索规律的活动,使其产生对数学规律的兴趣,初步形成探索规律的意识。笔者发现,学生虽经历了探索规律的过程,但思维仍处于“接受”状态,且归纳概括时常常束手无策。笔者分析得知,这主要是因为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广度不够,空间想象缺乏支撑,认知不够灵活,不能通过观察、想象等进行形式化类推;教师则更多关注学生是否能概括出3面涂色、2面涂色、1面涂色、没有涂色的小正方体个数的规律,而对于如何观察、想象、说理、建立数学规律与图形特征的内在关联等缺少引领性指导。本文以《表面涂色的正方体》一课的教学为例,以数学实验引导学生观察、想象、实验,展开规律探索,促进学生积累由特殊到一般、由具体到抽象探索简单数学规律的经验,发展数学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

【教学过程及分析】

一、提出问题,激活思维

师(出示正方体模型):这是一个正方体,如果把这个正方体的表面涂上红色,涂红色的面一共有几个?为什么?

师(课件演示):将这个表面涂色的正方体的每条棱都平均分成10份。像这样切开,可以切成多少个小正方体?

生:大正方体被切成了1000个一样大的小正方体。

师:请同学们想象一下,这1000个小正方体,是不是都是6个面被涂上了红色?

生1:肯定不是,切开后的小正方体,有的是3个面涂红色,有的是2个面涂红色,有的是1个面涂红色。

生2:不可能有6个面涂红的,因为切开后,里面是没有涂红色的。

师:那会不会出现4个面、5个面涂红色的?

生1:也不会有。我觉得最多只有3个面涂成红色。只能在顶点这个地方,其他地方是2个面、1个面涂红色。

生2:还可以有一些小正方体没有涂红色。因为它在大正方体里面。

师:将一个大正方体像这样把每条棱平均分成10份,切成1000个同样大的小正方体,这些小正方体的表面可能有3面涂色、2面涂色、1面涂色,也可能没有涂色。

师:每一种类型的小正方体各有多少个呢?它们的个数与什么有关呢?这里面还藏着好多有意义的数学问题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像这样的“表面涂色的正方体”。(揭示课题)

上述教学中,教师首先激发学生探索的需求;其次启发学生初步借助直观想象和推理等方式,明确了要观察和思考的对象,认识到涂色小正方体有不同类型;最后借助复杂问题解决,再次激发学生探索规律的心理需求。这样组织教学,不仅使学生明确了研究的问题与思考的方向,也锻炼了他们初步的空间想象能力,为后续实验的设计与实施提供了支持。

二、实验探索,初识规律

师:在数学中,为了便于研究、发现规律,一般从简单的情况开始研究。我们先来研究可见的三类涂色正方体,没有涂色的稍后研究。

师(提供棱长为2厘米、3厘米、4厘米的正方体各1个,把它们切成棱长为1厘米的小正方体):仔细观察,它们的每条棱分别被平均分成了多少份?并想一想,切开后各有多少个小正方体,3面涂色、2面涂色、1面涂色的小正方体分别在这些大正方体的哪个位置,有多少个?四人小组议一议。

生1:这个(棱长为2)切开后有8个小正方体,它们都是3个面涂色。

生2:这个(棱长为3)切开后有27个小正方体,3个面涂色的在顶点的地方;2个面涂色的在棱中间;1个面涂色的在面上,一共有6个。

生3:这个(棱长为4)切开后有4×4×4=64(个)小正方体,3个面涂色的有8个,在顶点的地方;2个面涂色的在棱中间,一条棱上有2个,一共有24个;1个面涂色的在面上,一个面上有4个,一共有24个。

师:各类涂色小正方体的个数与什么有关?在什么位置?又有什么规律呢?这就需要我们做实验,通过数据来说明与发现。

师:你打算怎样做这个实验,发现规律呢?

生:把正方体沿着均分线切开,分别数一数各类小正方体的个数,看一看它们的位置在哪里、有什么特点。

呈现实验探究单(如图1)。

生自主开展实验,小组内交流获得初步结论。

师:通过刚才的实验,同学们获得了数据,完成了表格,谁能告诉老师,你有怎样的发现?请同学们来交流。

第一层次:发现3面涂色的规律

生:我们发现,无论每条棱均分的份数怎样变,3面涂色的小正方体都是8个。

师:你能结合图形特征说说理由吗?

生:3面涂色的小正方体都处于大正方体的顶点位置,3条棱相交于顶点,这样就有3个面相邻,正方体有8个顶点,所以无论怎样切,3个面涂色的都只有8个。

师:是的,顶点连接3条棱,与3个面有关,这就是3面涂色的小正方体只有8个的原因。

第二层次:发现2面涂色的规律

生(上台指):2面涂色的小正方体分别是0个、12个、24个。因为棱2等分时,都是3面涂色的,所以2面涂色的没有。棱3等分时,每条棱上有1个,这样12条棱上就有12个。4等分时,每条棱上有2个,这样12条棱上就有24个。

师:这样看来,等分得越多,2面涂色的小正方体就越多。那么,为什么棱3等分后,每条棱上只有1个2面涂色的小正方体呢?

生:我们来看,棱3等分后,每条棱上头和尾的小正方体都在顶点上,是3个面涂色的,去掉这2个,剩下的就是2面涂色的,这样就只有中间的1个小正方体是2个面涂色的。

师(课件直观呈现):大正方体的棱几等分,每条棱上就有几个小正方体;两端的小正方体连接3个面,是3面涂色的;棱上的这些连接2个面,自然切开后是2面涂色的。所以,这个1我们还可以写成(3-2)。

生:这样就可以是(3-2)×12=12(个)。

师:棱4等分呢?

生:(4-2)×12=24(个)。

师:也就是说,2面涂色小正方体的个数是几的倍数?(12)

第三层次:发现1面涂色的规律

生:1面涂色小正方体的个数都是6的倍数。因为每个面上的个数是一样多的。

师:结合数据与图形,谁来具体说说?

生:1个面涂色的小正方体在每个面的中间。比如这个(3等分),每个面上有1个,一共有1×6=6(个);这个(4等分)是每个面上有4个,一共有4×6=24(个)。

师:你的发现很直观。还有什么想说的吗?

生:棱3等分时,面上是1个正方形(学生从平面上理解,实际表示的是正方体),可以写成1×1,棱4等分时,面上是4个正方形,可以写成2×2。

师:结合圖形特征,“1×1”“2×2”与原来正方体的棱长有什么关系?

生:可以这样看,去掉头和尾,剩下的正好是一个正方形。1就是(3-2),2就是(4-2)。

师:是的。(课件呈现直观图)这样看,就发现了1个面涂色的规律。

师:同学们刚才通过做实验、观察图形、记录数据,发现了3面涂色、2面涂色、1面涂色小正方体的位置,以及它们的个数与棱长的关系。请大家结合图和表,再把我们的发现在小组内说一说。

本环节教学,重在引导学生通过数学实验的设计、实施与分析,结合获得的数据、图形的特征、不同类型小正方体的位置特点等,进行基于事实的数学说理分析。教师并不急于让学生获得规律,而是将更多时间留给学生,引导学生从数据变化中发现规律,并与图形特征进行关联,使学生认识到顶点处连接3个面,切开后3面涂色的小正方体只有8个;每条棱连接2个面,2面涂色的小正方体在棱上,数量是12的倍数;1面涂色的小正方体在面上,数量是6的倍数。实验成为学生探索规律的重要方式,一方面理解实验对象,进行实验设计,另一方面结合空间想象与逻辑推理,对数据进行数学化分析。在分析数学实验的过程中,教师主要引导学生在数与形之间建立关联,促进他们展开深度思考,提高探索规律的能力。

三、应用验证,抽象表征

1.迁移研究棱5等分的情况。

师(出示棱5等分的正方体):带着刚才的发现,我们一起来研究棱5等分的情况。思考一下,3面涂色、2面涂色、1面涂色的小正方体分别在什么位置?有多少个?能用算式表达出来吗?

生1:3面涂色的在顶点上,有8个。

生2:2面涂色的在棱上,有(5-2)×12=36(个)。

师:请解释一下这个算式的意思。

生:每条棱上去掉顶点上3面涂色的2个,中间就是2面涂色的小正方体。12表示正方体有12条棱。

师:1个面涂色的呢?谁能完整地表达?

生:1个面涂色的在面上,每个面上有5-2=3(个),3×3=9(个),所以一共有9×6=54(个)。

师:都同意吗?(课件直接演示)确实如同学们所想所说。同学们现在不仅能依据图形特征进行思考,而且能通过推理应用规律了。

2.归纳概括规律。

师:现在可以解决一开始的问题了,正方体的棱10等分,请快速思考一下,先想到在哪个位置,再将个数计算出来。

生:3面涂色8个;2面涂色(10-2)×12=96(个);1面涂色(10-2)×(10-2)×6=384(个)。

师:如果涂色正方体的每条棱都平均分成n份,切成若干个同样大小的小正方体,那么,切成的小正方体一共有多少个?其中,3面涂色、2面涂色、1面涂色的小正方体各有多少个?先独立思考,再在小组内交流,之后全班交流。

生1:切成的小正方体有n×n×n=n3(个)。

生2:3面涂色的有8个;2面涂色的有(n-2)×12(个);1面涂色的有(n-2)×(n-2)×6(个)。

生3:1面涂色的还可以写成(n-2)2×6(个)。

师:用含有字母的式子可以概括地表达我们发现的规律。(n-2)×12是什么意思?

生:棱被n等分,2面涂色的小正方体在棱上,每条棱上有(n-2)个,一共有12条棱,所以是(n-2)×12个。

师:那(n-2)2×6呢?

…………

师:同学们,我们从简单问题入手,在数学实验中观察、想象、分析数据,并结合圖形的特征发现了数学规律。回顾探索和发现规律的过程,你有哪些体会?

实验获得的结论需要具有可重复性。在学生通过棱2、3、4等分初步发现了“表面涂色的正方体”中蕴含的规律后,引导他们对棱5等分的情况进行实验数据验证,使规律更加可靠。用含有字母的式子归纳发现的规律也是本课的难点。让学生用字母进行简单替换不难理解,教师将重心放在引导学生解释说理上,并通过直观图示帮助学生进一步从具体的数量过渡到抽象的符号,不仅使学生的抽象表达更加自然,也使他们认识到规律需要从数据变化和图形特征中提炼,促进了其探索规律能力的形成。

四、深度学习,拓展思维

师:这些小正方体中还有一类——无涂色的小正方体,这些小正方体在大正方体的什么位置?个数可以怎样计算?你打算怎样研究?

…………

师:还是要回归数据,这次的想象更加困难了。(课件演示棱3等分的情况,观察到只有1个)你有什么想说的?

…………

师:它们都在大正方体的正中间,我们可以通过实验,把这些没有涂色的小正方体找出来。先想象再看演示,并将数据记录在表格中。你有什么发现?

生:我发现个数可以是(n-2)3,比如1×1×1=13,2×2×2=23,3×3×3=33。

师:你能试着解释吗?

…………

师:今天,我们研究了表面涂色的正方体。同学们如果感兴趣,还可以像这样来研究研究表面涂色的长方体,看看它有怎样的规律,与正方体有什么相同的地方与不同的地方。

课尾将重心放在没有涂色的小正方体的个数上,由于空间想象要求较高,因而教学中通过呈现直观图示,帮助学生主动迁移。最后提出研究长方体中涂色情况的话题,丰富研究对象,激发学生后续研究的兴趣。

综上所述,开展“探索规律”活动有助于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发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使学生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观察与分析客观现实,提升数学素养。数学实验引导学生围绕问题,在观察、猜测、实验、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中学习,能极大地丰富学生探究的视角与方式。在本课教学中,数学实验建立在学生对不同类型小正方体有直观感知、形成初步认识的基础上,是对个人思考的验证与再发现。课始,在学生观察、猜测后,教师指出需要做实验,通过数据来说明与发现。接着以想一想位置、猜一猜个数、切一切方块、数一数个数、记一记数据的实验设计,有梯度地引导学生经历基于思考的结论验证、发现过程。在观察、想象、操作、分析等探索的关键环节,教师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展开相应的探索活动,形象、直观地把握3面、2面、1面涂色小正方体的位置、个数与图形特征间的联系,把不易理解、无法看见的数学知识转变成直观表象,进而促进学生开展高质量的数学思考。在实验过程中,教师注重引导学生基于对图形的观察和得到的数据进行说理,通过问题驱动引发学生从现象走向数学实质,促进学生获得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提升其探索规律的能力。

*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教师发展专项重点自筹课题“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小学数学教学关键问题的实践研究”(J-b/2018/13)阶段性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空间观念数学实验
“图形的认识”教学注重四个引导
数学实验云计算辅助教学平台的建设初探
着眼空间观念培养 提升解决问题能力
小学生空间观念培养微探
发展低年级学生空间观念初探
关于优化教学策略和建立空间观念的实践与思考
互联网+背景下数学试验课程的探究式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