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系统护理措施在上消化道出血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探析

2022-04-02

中国医药指南 2022年9期
关键词:出血量试验临床

宋 柏

(庄河市中心医院,辽宁 大连 116400)

上消化道出血为临床发生率较高的急症,诱发该疾病的主要因素较多,如消化性溃疡、急性糜烂出血性胃炎、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和胃癌等,该疾病具有较大的出血量和出血范围,临床表现常以呕血与黑便为主,患者发病后血容量会明显减少[1-2]。该病病情进展较快,且极易引起失血性体克,需尽早予以患者有效临床治疗,但在治疗阶段需配合有效护理干预[3]。本次选择本院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262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针对上消化道出血护理中应用系统护理措施的效果展开了研究。详情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试验对象全部选自本院2018年 1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262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按照不同的护理措施分成两组,即使用一般护理措施的131例对照组和使用系统护理措施的131例试验组。纳入标准:以上两组患者均与《现代消化性溃疡病学》中相关诊断标标准相符[4],患者经胃镜检查全部确诊,患者出现头昏、心悸、乏力、出汗、口渴、晕厥等一系列周围循环衰竭表现[5]。患者签订本次研究同意书,且该研究获得了院内伦理委员会批准。排除标准:恶性肿瘤患者、血液系统疾病患者、心肝肾等脏器功能严重衰竭患者、精神意识严重异常患者。其中试验组男73例,女58例,年龄27~71岁,平均年龄(48.50±3.60)岁。出血因素:12例胃癌、22例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95例消化性溃疡、2例其他;对照组男77例,女54例,年龄29~71岁,平均年龄(49.30±3.70)岁。出血因素:11例胃癌、27例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88例消化性溃疡、5例其他。以上两组患者的临床基线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进行一般护理,主要予以患者安静、舒适床位和病房,告知患者保证卧床休养,指导其正确在床上大小便,密切监测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及早发现异常情况。为患者介绍院内周边环境和主治医师详情,并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和健康宣教。在此基础上试验组患者开展系统护理干预,对患者进行综合评估,了解患者基础疾病,分析再出血风险,询问患者护理需求,之后为患者制定符合其详情的护理干预方案,具体内容有以下几点:

1.2.1 监测患者病情 监测患者各项生命体征,根据结果对其进行精准评估,为后期治疗提供参考,当患者出血量>1 000 mL,需协助患者更换为半卧位,检查患者脉搏、心率、呼吸、体温,预防休克。及时为患者创建静脉通道,及早为其补充血容量,开展吸氧操作的同时做好急救准备。

1.2.2 预见性护理 ①预防再出血:出血高发阶段和夜间需加强巡视频率,护理人员主动询问患者感受,并在床边准备好急救器材和药物,当患者病情异常时可及时采取急救措施。②预防感染:患者长时间卧床休养和失血过多,导致大量蛋白质丧失,严重影响机体免疫,因此需定期对病房和使用物品进行消毒,开窗通风。每日对患者皮肤进行清洁,按时翻身按揉压迫位置。使用淡盐水对口腔进行清洁,保证口腔卫生,当患者出现霉菌感染后,需使用2%~3%苏打水漱口。

1.2.3 饮食护理 如果患者出血量较小,或者止血时间超过24 h,可适当予以患者少量清淡流食,严禁进食生冷刺激性食物。如果患者呕血或便血量较多,需严禁饮食。当患者病情逐渐好转后,选择无刺激、营养丰富、易消化的半流食。如果患者有吸烟、酗酒史,需告知其戒烟戒酒。

1.2.4 体位护理 患者失血量较多需叮嘱患者保持卧床休养,在日常护理过程中,需保证病床平整,减少患者移动,并指导患者去枕平卧,将头部歪向一侧,预防患者呕吐物阻塞呼吸道或者误吸,确保呼吸顺畅,将下肢抬高并定时翻身。

1.2.5 药物护理 遵医嘱予以患者相应药物进行治疗,在患者用药后密切观察其反应并询问其感受,预防不良反应。患者输液过程中,需严格控制滴注速度,减少心脏负荷,严禁予以患者胃黏膜损伤药物。

1.2.6 行为干预 告知患者严禁腹部用力,预防腹部压力升高,当患者有呕吐和咳嗽症状时,需使用手部对腹部按压,预防腹部压力急剧升高而诱发出血,此外还需适当予以患者止吐止咳药物。如果患者出现便秘情况需适当给予导泻剂,以促进排便,禁止排便过度用力。

1.2.7 情感支持 和患者家属有效交流,为其讲解予以患者情感支持的重要性,叮嘱其多安慰、关心患者。护理人员多主动和患者交流,明确患者内心最真实感受,对其心理健康问题进行针对性心理疏导。加强患者疾病知识宣教,使用最简单、通俗易懂的语言为患者解答疑惑和宣讲知识,以增加患者疾病知识知晓率,稳定患者各种异常情绪。

1.2.8 护理质量改进 护理人员每日按照护理方案开展护理干预,每日完成操作后对工作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总结护理干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不足,以不断改进和完善护理服务,提升护理质量。

1.3 观察指标和评价指标 记录患者住院时间、止血时间、再出血次数、出血量。出院前指导患者对本次护理服务进行综合评估[6],共计100分,十分满意评分≥90分,80分≤满意评分<90分,70分≤一般评 分<80分,不满意评分≤69分。一般率+满意率+十分满意率=总满意度。

1.4 统计学处理 选择统计软件SPSS21.0处理相关数据,百分比(%)用来描述计数资料,检验值为χ2值;均数±标准差(±s)用来描述计量资料,检验值为t值,当P<0.05时,代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总满意度 在护理总满意度上,试验组为93.89%,与对照组的85.50%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总满意度

2.2 对比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止血时间、再出血次数、出血量 在住院时间、止血时间、再出血次数、出血量上,试验组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对比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止血时间、再出血次数、出血量(¯x±s)

3 讨论

在临床中发生率较高的消化系统疾病为上消化道出血,主要是食管、胃、十二指肠、胰、胆等病变所致的出血[7-9],大量出血主要是指出血量在数小时内高于1 000 mL,或者高于20.00%循环血容量[10],发病后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呕血与黑便,时常合并血容量降低,而诱发的急性周围循环衰竭。该疾病变化快、起病急,极易引起失血性休克,发病后的病死率为8.00%~13.70%[11-13]。诱发上消化道出血的因素有多种,常见的有消化性溃疡、急性糜烂出血性胃炎、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和胃癌等。临床针对此种疾病常开展有效止血治疗,具体措施包括使用内镜下喷洒止血药物、去甲肾上腺素、质子泵抑制剂等,虽可改善患者出血情况,但是患者对自身疾病较为担忧,易产生多种异常情绪,减弱临床治疗配合度[14]。再加上患者疾病对自身的影响,患者痛苦感较强烈,严重影响临床治疗疗效。因此在临床治疗过程中还需配合优质的护理服务,确保临床治疗疗效,并减少病死率[15]。临床中以往使用率较高的护理模式为一般专科护理,此种护理方式存有一定局限性,无法满足患者临床多种需求,导致护理服务效果一般。随着临床多种新型护理服务模式的发展和使用,系统护理干预逐渐广泛用于临床。此种护理模式的核心为护理程序,指导为现代护理观,系统化护理管理、临床护理的多个环节,该模式具有科学性、决策性和系统性,可综合了解患者病情,提前分析患者可能发生的风险,并提前准备好预防处理方案[16]。

在本次试验中,对照组患者实施一般护理,在此基础上试验组患者实施系统护理干预,结果显示,试验组患者的总护理满意度为93.89%,明显多于对照组的85.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止血时间、再出血次数、出血量,全部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患者进行病情监测,及早进行针对性处理,并做好急救准备,及时处理患者症状。患者治疗过程中存在再出血风险,予以患者预防再出血护理,可及早发现和处理再出血风险。患者失血过多易合并多种呼吸系统感染,予以患者预防感染护理,保证无菌操作,可减少感染发生率。加强患者饮食护理,可使患者合理适当进食,进而提升患者自身免疫力,预防感染并加速康复[17-19]。患者发病后对体位要求较高,需加强体位护理增加舒适性。在患者药物治疗过程中多关注和询问患者感受,可有效预防不良反应。患者发病后易产生多种异常情绪,加强情感支持,有利于稳定患者异常情绪。每日完成护理后需对相应操作进行评估,以改进和完善护理操作,进而有效改善患者出血症状,加速止血,促进康复[20]。

综上所述,上消化道出血护理中应用系统护理措施的效果显著,可减少止血时间和出血量,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并加速康复。

猜你喜欢

出血量试验临床
X线与CT引导下骨病变穿刺活检的临床应用
舒肝宁心汤治疗心悸的临床观察
称重法和升级容积法并用对产后出血量的估算调查
复合妊娠32例手术治疗的临床观察
综合护理对无痛分娩产妇出血量及新生儿评分的影响
CS95
i6
驭胜S330
应用氨甲环酸对髋关节置换术出血量的影响
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