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综合护理干预在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后患者尿失禁的应用效果

2022-04-02

中国医药指南 2022年9期
关键词:前列腺发病率膀胱

刘 曼

(锦州市义县人民医院普外三科,辽宁 锦州 121100)

前列腺癌(prostatic cancer,PC)是老龄化社会中老年男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临床发病率较高,且近年来呈上升趋势,是影响男性患者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近些年来,我国PC发病率逐年上升,比十年前增高了近10倍。目前临床多采取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radical prostatectomy,RP)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病情,预后质量较为理想[1]。但临床也有报道指出,RP后患者容易出现尿失禁情况,影响患者身心健康,情况严重甚至会加重病情,延长治疗时间,增加患者负担,因此术后尿失禁预后工作开展意义重大[2]。一项研究报道了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后尿失禁的发生率为8%。Steineretal(1991)发现50岁的患者在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后尿失禁的发生率为2%,而80岁的患者为14%。因此,前列腺切除术后尿失禁的预防、治疗和护理受到了许多学者和医师的关注。在本文中,本研究调查了综合护理干预对 RP手术后患者尿失禁的影响,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时间为2018年6月至2019年 5月,选取期间在我院接受RP治疗的患者,共80例,按照入院先后顺序编号,随机划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0例。所有病例均进行肛门指检和B超检查。手术时间30~95 min,手术顺利,无须输血。手术后3~6 d拔除导尿管。对照组年龄47~78岁,平均(62.53±2.92)岁,病程2~10个月,平均(6.02±2.11)个月;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上30例,小学及以下10例。试验组年龄46~79 岁,平均(62.02±2.43)岁,病程2~11个月,平均(6.11± 2.02)个月;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上29例,小学及以下11例。两组患者的一般数据差异对结局影响不大,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符合PC病理诊断标准,经临床检查均已确诊。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及其家属已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措施,注重用药指导,严格遵照医嘱要求,进行健康教育,说明术后注意事项,强调患者自护能力重要性,纠正患者不当行为,同时与家属亲切交谈,了解患者基本情况,便于开展沟通,并让家属多陪伴患者;试验组在上述基础上开展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如下。

第一,确立干预的基础:患者入院后,热情接待患者,向患者介绍自己,积极主动地为患者服务,并介绍主治医师和室友。帮助患者熟悉各种常规系统的病房或医院环境。尽可能满足患者的合理要求,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赢得患者的信任。患者认知干预:指导患者进行术前预防措施并介绍该疾病的相关知识。护士向患者介绍基本情况和治疗方案,同时告知患者手术方法、手术基本原则、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及治疗后并发症等。讲解术前准备、术中配合、术后可能出现的不适、术后注意事项,让患者了解整个治疗过程,做好心理准备,不会过度紧张。积极让患者参与治疗和护理。患者情绪干预:与患者进行有效沟通,了解手术,消除疑虑,增加患者对手术治疗的信心,根据需要将患者转诊至成功的手术病例的病房,缓解患者紧张情绪。

第二,心理护理。患者由于对术后预后的高期望,长期术后尿失禁难以耐受,不适合换角色,感觉很差很尴尬,而经常会出现抑郁、焦虑、易怒、悲观和失望和其他负面情绪,如怕别人嫌弃自己,担心家庭受到影响。对于这样的患者,护士应耐心讲解尿失禁的相关知识。帮助患者了解尿失禁的原因以及治疗和护理措施,鼓励患者形成正确的人生观,消除心理压力。对患者要有耐心,尊重他们的意见和愿望,回应他们的心理需求。注意避免对患者不利的刺激、言行,降低患者的敏感度,增加信任。

第三,饮食护理。指导患者饮用2 000~2 500 mL水,以降低尿液浓度并减少对尿道和前列腺的刺激。手术后的饮食大多清淡,指导患者多吃米粉、粗粮、蔬菜、水果,富含纤维和维生素以及优质蛋白质充足的食物。避免刺激性食物,如生冷、辛辣和油炸 食物。

第四,盆底肌功能运动:最好取仰卧、坐姿、站姿。仰卧位:膝盖弯曲约45°,膝盖向内收缩。抬起臀部或收缩肛门。每次收缩5~10 s,然后放松 10 s,重复100次。坐姿:自然放松身体。坐在椅子上身体稍微向前倾斜。双手放于大腿旁,收缩盆底肌,保持5~10 s,然后放松10 s,重复100次。站立:膝盖略微垂直于肩膀。会阴部肌肉收缩10 s,然后放松,重复100次。出院后每日的训练次数应逐渐增加。护士通过电话为患者提供建议和培训。

第五,确保引流管畅通,以免血块堵塞导尿管。冲洗膀胱时应注意冲洗液的温度和速度,避免速度过快和温度过低。每日两次清洗外尿道,以防止逆行感染。在第一次成功排尿后指导患者饮用适量的水。避免过度充盈膀胱以维持正常的膀胱生理功能并产生排尿反射。

第六,物理干预。包括用于骶神经功能的电刺激疗法和磁疗法。经过多年的试验和研究电刺激疗法在治疗术后尿失禁方面已显示出良好的效果。增强膀胱储存和排泄的刺激可以提高尿失禁的治疗目标,改善尿失禁的一些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第七,药物干预。手术后使用预防性抗生素以避免感染,适用于膀胱一致性差或逼尿肌不稳定的患者。可根据需要给予抗胆碱药,以抑制逼尿肌收缩,降低膀胱内压,增加膀胱容量,缓解尿失禁,也可给予药物、钙拮抗剂、前列腺合成药物等药物。

第八,创建患者的个人档案。建议患者出院后戒烟戒酒。不憋尿,多喝水避免辛辣和刺激性食物。在保持大便通畅正常情况下,训练肛提肌以发挥膀胱括约肌的功能。建议患者避免剧烈活动,并尽量避免增加腹内压。避免在卫生间内长期蹲伏或用力过猛。并注意饮食营养支持,保持心情舒畅。

1.3 观察指标 ①尿失禁发生率统计比较。②护理满意度评估,出院前通过问卷调查评估两组患者的满意度。满意度分为非常满意、满意和不满意三个等级,满意是通过非常满意和满意来计算的。③心理健康状况评估,使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二者均为分值越高,患者心理健康状况越差,其中,SDS评分20个条目,分4个等级,SAS评分20个条目,采用4级评分,主要评定症状出现的频度,抑郁评定的领临界值为T=53,分值越高,抑郁倾向越明显,SAS标准分的分界值为50分,于护理前1 d和护理后2周评估[3]。④住院情况统计比较,包括依从性、住院时间。⑤并发症发生率统计比较,如尿路感染、膀胱痉挛、继发性出血。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处理采用SPSS24.0软件。计数资料以[n(%)]表示,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进行t检验,统计学意义指数为P<0.05。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尿失禁发生率对比 试验组尿失禁发生率(5.00%)低于对照组(20.00%),χ2=4.114,P=0.043(P<0.05)。

2.2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 试验组满意度(92.50%)高于对照组(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满意度比较[n(%)]

2.3 两组患者心理状态对比 两组护理前SAS、SD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评分均降低,与护理前比较均P<0.05,且试验组比对照组的评分低,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心理状态比较(分,±s)

2.4 两组患者住院情况对比 试验组患者的依从性(95.00%)高于对照组(72.50%),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5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试验组患者尿路感染、膀胱痉挛、继发性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率(17.50%)低于对照组(55.00%),差异显著(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n(%)]

3 讨论

PC是老年男性最恶性的肿瘤之一。现在是全球男性第二常见的恶性肿瘤,居男性癌症死因的第五位。在我国,随着人民生活习惯的改变和人均寿命延长,PC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正在成为影响中国中老年男性健康的重要疾病。2015年中国PC总发病率为10.23/10万,病死率为4.36/10万。根据《2020年 世界癌症报告》的数据,PC在男性恶性肿瘤发病率中排名第六,在病死率方面排名第九。据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统计,2020年我国PC发病率约为15.6/10万,新增病例超过11万,死亡超过5万。其中,基层城市PC发病率较高,北京、上海、广州PC发病率分别达到19.30/10万、32.23/10万、17.57/10万。

RP是治疗PC的首选方式,目前微创手术技术不断发展,治疗效果明显提升,患者预后质量较为理想。RP的适应证包括:①低、中危局限性PC,预期寿命≥10年的患者。②可行RP(包括综合治疗)的高危局限性PC和预期寿命≥10年的患者。③可行RP(包括综合治疗)、经高度选择的局部进展期PC(cT3a、cT3b~T4No或TxNl期)和预期寿命≥10年的患者。④高度选择的转移PC患者,可针对原发病灶行RP。PC根治术的主要并发症是尿失禁和勃起功能障碍。对于年轻患者,手术指征可以放宽,对于老年患者,手术指征需要严格控制。自从Walsh提出解剖性PC根治术和神经血管束的概念后,更多的外科医师将注意力集中在神经血管束的保存上,显著降低了术后勃起功能障碍的发生率。保留前列腺左右外膜保护神经血管束,可减少术后尿失禁。近年来,临床医学研究表明,保留血管神经束不仅可以保留更多的勃起功能,还有助于控制尿液。年龄是根治性PC手术后正常尿失禁的最强预测因素,并且年龄与尿失禁的发生率成正比。随着科技的发展,3D腹腔镜和机器人辅助腹腔镜在PC根治术中优势明显,解剖更准确,操作相对简单,降低了手术难度,可以缩短手术时间。

随着预期寿命的增加,RP的发病率也显着增加,常与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相关,术后更易出现各种并发症。术后尿失禁是一种常见的健康问题,并不致命,然而,它会增加患者的痛苦,并对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产生严重影响。术后尿失禁患者在术后3个月内、6个月内、6个月后恢复排尿的比例分别为66%、20%和5%,但术后未发生尿失禁,主要与括约肌受损、膀胱顺应性降低、膀胱逼尿肌不稳定、膀胱颈部狭窄有关,可通过积极有效干预消除危险因素,抑制尿失禁发生,因此找寻有效的护理干预方式意义重大[4-7]。尿失禁可分为永久性和暂时性。手术后外伤或尿道括约肌牵拉可引起尿失禁。持续性尿失禁易发生会阴部皮肤感染。但多年来,由于临床护理人员对该病的认识不够深入,大多采用传统的、无针对性的护理方式,患者小便失禁屡见不鲜,因此发生了 争执。

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发展,前列腺的发病率逐年上升,这个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尿失禁是前列腺切除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主要原因如下:①术前长期膀胱出口梗阻,逼尿肌不稳,顺应性下降,术后梗阻迅速缓解,肌肉受到过度刺激。②老年人术后盆底肌萎缩或松弛,近端尿道括约肌因前列腺癌根治术而受损,当血管内压力超过尿道的阻力时,就会发生尿 失禁。

心理干预有助于促进各种术后护理干预的顺利开展,缓解患者的焦虑,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盆底肌肉运动是盆底肌肉的有意识收缩,可帮助尿道括约肌恢复张力,恢复膀胱的正常生理功能,并控制排尿。排尿间隔有助于维持和逐渐延长,防止尿失禁。膀胱训练可以让患者重新控制膀胱和括约肌,并延长排尿间隔。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尿失禁发生率、护理满意度和术后心理状态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原因分析如下:尿失禁通常分为永久性尿失禁和暂时性尿失禁,RP患者多出现暂时性尿失禁,在拔除尿管后出现,只要积极配合医护干预工作可达到治愈效果。但常规护理在尿失禁预防方面针对性较弱,预防效果欠佳,而综合性护理干预注重兼顾患者身心整体状态,在促进疾病恢复的同时,调节患者情绪状态,更利于患者病情恢复[8-11]。针对RP患者,综合护理注重心理干预,缓解患者紧张、抑郁、焦虑等情绪,使其处于放松状态,避免由于情绪波动影响机体状态,干扰排尿反射,同时强化饮食指导,叮嘱患者多进水,稀释尿液,避免刺激前列腺或尿道,并强化营养供给,促进体质恢复,此外还重视康复训练,进行盆底肌、膀胱训练指导,提高逼尿肌稳定性,改善膀胱储尿、排尿能力,同时通过训练可刺激括约肌,促进其关闭机制恢复,进而预防尿失禁发生[12-15]。因此,综合护理与常规护理干预相比,为患者而提供科学且全面的护理指导,在促进疾病恢复的基础上,强化心理疏导和功能训练,患者满意度更理想,且心理状态良好[16-18]。

综上所述,针对接受RP治疗患者,综合护理能够有效预防尿失禁发生,改善患者心理状态,患者满意度理想,建议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前列腺发病率膀胱
便携式膀胱扫描仪结合间歇性导尿术在脑卒中合并神经源性膀胱患者中的应用
多晒太阳或可降低结直肠癌发病率
前列腺钙化是怎么回事
直肠癌在调强放疗中保持膀胱充盈度一致的重要性研究
ARIMA模型在肺癌发病率预测中的应用
前列腺增大到底要不要治疗
重庆每小时10人确诊癌症 癌症发病率持续上升
非肌层浸润膀胱肿瘤灌注治疗研究进展
信息一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