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磁共振技术在臂丛神经损伤诊断中的应用

2022-04-02王明文

中国医药指南 2022年9期
关键词:臂丛磁共振神经

王明文

(辽宁省营口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心医院(营口市第六人民医院)磁共振室,辽宁 营口 115007)

臂丛神经损伤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一种神经损伤病症,对患者进行诊断的时候需要根据临床的病史,患者的体征和电生理等方式进行综合测定,但很难从根本上来确定患者损伤的具体部位和具体范围[1]。临床通过影像学检查方法能够对患者的臂丛神经能力进行有效的显示,而且磁共振也会因为任意的扫描方向、众多成像参数以及对软组织的高分辨率来得以实现,无论是从对臂丛神经形态的显示角度、还是从臂丛神经大小走向等方面的检验,磁共振技术都具有良好的价值和优势,所以能够有效的实现对臂丛神经的诊断,这也是其他的影像学诊断技术所不能够比的[2]。本文针对于此主要分析通过磁共振技术应用在对臂丛神经损伤诊断当中的效果,同时将主要研究情况进行如下的论述。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所选择的对象均为我院在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所收治的疑似臂丛神经损伤患者 66例,其中有男性患者33例,女性患者同样为33例,患者年龄最大为78岁,年龄最小为56岁,年龄平均为(62.15±8.45)岁。因为交通事故而导致患者受伤 22例,因为高处坠落而导致患者受伤25例,因其他原因而导致患者受伤19例。本文调查对象签署知情同意书,临床资料通过了我院伦理委员会的检验认可和批准。

1.2 入组和出组标准 入组标准:①本文研究对象存在有臂丛神经损伤的相关表现。②调查对象签署知情同意书,临床资料完整。出组标准:①本文排除神经功能障碍非轻微或迅速改善患者。②排除对本文的检验方法不耐受的患者。③排除因为各种原因而无法完成调查,中途退出研究组的患者。

1.3 方法 对所有患者均选择采用GE Signa Excite 1.5T磁共振扫描仪进行诊断,颈胸腰相控阵线圈,帮助患者选择仰卧位,使其头先进入,并且颈部放置在线圈当中,垫高患者头部和上背部,使患者的颈部症状矢状面能够和床面长轴中线保持一致[3]。对双肩向后拉伸,以确保颈椎和患者的颈胸交界处曲度能够尽量伸直,对患者头部进行固定,并且对中心对准C6采集[4]。在定位图像之上选择扫描线和颈椎椎体后缘相平行,并将其当作冠状面进行扫描,扫描的范围主要包括患者的椎体前缘和椎管后缘,扫描的下方一直到患者的双肩关节部位,横断面的扫描平面和患者的椎间盘保持平行的状态,还要确保和椎体后缘相连续垂直,扫描的范围一直到患者的椎间孔,以便能够获取清晰的神经根图像。斜矢状位主要以横轴作为定位像,通常和冠状位的夹角保持60°~65°[5]。对于各个扫描序列和参数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进行合理设置,过3D-T2*GRE三维立体成像数据上传到工作站进行相关处理,并且进行最大强度的投影和多平面图像的重组。

1.4 观察指标 对本文扫描所得的原始图像和处理以后的图像等相关的影像学数据进行统计评价,通过两名经验丰富的主治医师进行磁共振的阅片,同时对臂丛神经各个序列的影像学表现进行分析和统计,了解臂丛神经节前和节后的显示状况,对臂丛神经的完整性进行统计,了解神经数周围软组织和斜角肌信号的改变[6]。

1.5 统计学方法 本文数据用统计学软件SPSS25.0计算。计量资料与计数资料分别进行t或χ2检验,以P<0.05表示数据之间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诊断价值 66例患者经过临床病理诊断确诊为臂丛神经损伤患者63例,而通过磁共振成像技术进行诊断,诊断为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60例,占90.91%。见表1。

表1 磁共振诊断技术和确诊比较(n)

2.2 磁共振表现 经过轴位T1WI和T2WI诊断可以显示,患者臂丛神经椎管内段和椎间孔段表现较好,冠状STIR和斜矢状STIR显示患者臂丛神经干病变具有较高的效率,经过3D-T2*GRE三维立体成像诊断,显示患者臂丛神经干的总体结构,同时对神经干的大小、形态和走向具有良好的效果。

3 讨论

臂丛神经损伤一般是由牵拉而导致的,导致这种伤情出现的原因一般是因为交通事故或者从高处跌落以后肩部和头部首先着地,也可能因为重物的压伤使得患者肩部出现损伤,总之这种伤情主要和外界暴力因素存在明显的关联。外界暴力会使头部和肩部朝相反的方向分离,这样就会常常引发臂丛上干损伤,严重的情况之下会累积到臂丛中干[7]。在日常生活当中,如果肢体被传送带卷入进而导致向上被牵引,也容易导致臂丛下干出现损伤,水平方向的牵引力会导致臂丛神经出现损伤,甚至会使臂丛神经根从脊髓发出的部位出现撕脱的表现。

臂丛神经对于上肢功能是支配性的一个主要的神经丛结构,臂丛神经主要位于人双侧颈部到胸廓入口部位,是对称性分布的一组神经,可以对人的上肢和肩部提供运动、感觉以及交感神经支配等。臂丛神经的神经病变,不仅涉及神经本体的病变,也包括邻近组织的疾病积累和神经、神经结构的病变等影响。一般导致臂丛神经损伤的主要原因为肿瘤性病变、外伤性因素、神经卡压、神经炎性病变和周围神经病变积累等。一般神经臂丛出现受损都会导致患者在临床上出现相对应的神经支配区域的功能异常,这样就会导致人正常的上臂功能很难发挥。由于臂丛神经的病变种类较多,所以在临床上存在较多的交叉表现,往往单纯的根据相关症状和体征,很难做出准确的定位和判断,也无法实现定性诊断,这样就在很大程度上对于患者的疾病治疗和预后等产生了影响。所以是否可以及时的对臂丛神经病变进行准确性的诊断,一直都是临床上所热衷探讨的问题。

臂丛神经主要通过C5~C8和T1等5对脊神经根的前肢共同构成,其中包含有臂丛神经的前根、后根,主要不等的根丝所构成。臂丛神经节之前的部分被称之为节前神经,神经节之后的部分则称之为节后神经,节后神经根断是穿梭在前中斜角的间隙当中[8]。臂丛神经空间走形不共面也不共线,其相对应的毗邻关系比较复杂。在进行磁共振诊断的过程中通过常规扫描则很难完全显示其整体的形态结构,所以在诊断过程中通过对常规冠状面T1WI和STIR等多种方式进行诊断,能够得到较为完整的臂丛神经的影像资料[9]。臂丛神经神损伤的主要原因是因为臂丛神经在经过压迫、牵引力和断裂等相关因素的影响,使得周围神经出现纤维化,并且使得脊髓神经根出现撕裂,同时依据受伤的部位不同,也将其划分为神经节前损伤和神经节后损伤,临床通过不同的治疗方案进行治疗能够发挥治疗效果。神经节前损伤主要表现是神经根的信号出现消失,并且存在脊髓肿胀和出血的相关表现,这是神经根中央性撕裂的可靠指征,神经节前损伤无法进行直接的修复,神经节后损伤相对远端的损伤而言,能够局限性的加以修复[10]。对神经节后神经干损伤进行分析,其主要表现是存在神经干增粗和信号增高的情况,而且神经结构紊乱,存在中断和消失的表现。临床很多研究人员认为磁共振实现如今对神经节后神经进行诊断的唯一影像学检验方法,冠状面扫描也是节后神经损伤的一个重要的方位。

最近这几年因为交通事故和运动性损伤的概率频发,使得临床上臂丛神经损伤的发生概率不断增多,神经丛本身的结构就比较复杂,并且表现出多平面立体锥状走行,所以很难从单一的角度进行全面的准确的分析和判断。在临床上因为受外力的角度、平面、受力程度和时间长短差异等都很容易导致臂丛神经出现复杂性的损伤,这就会导致术前准确诊断的难度大大增加,也使得对临床的最佳治疗方案和手术时间的选择产生较大影响。是否可以及时对病变进行准确的判断是十分重要的。现在对臂丛神经病变在诊断上一般包括病史、体征、临床评分、肌电图检查等。肌电图是临床对术前患者神经损伤状况进行判断的主要参考信息,但是由于这种操作需要患者的主观配合,所以损伤早期患者的配合度往往不佳,而且存在自身感觉异常等相关因素的困扰。再加上肌电图自身需要借助针剂深入肌肉来获取整体电信号,所以在诊断的过程中也存在创伤性,这就会导致患者出现一定程度的疼痛。由此可见,肌电图很难实现早期损伤的准确判断。临床一般认为患者在受伤3周后再进行肌电图检查所获取的结果最为适当,还有一部分观点认为在受伤4周之后进行检查更加可靠。肌电图主要是利用电传导的原理来进行诊断,很难提供相对应的解剖学信息,特别是病变和邻近结构的空间关系。而且手术的难易程度也会对此产生影响,由于臂丛神经本身解剖结构就存在特殊性,所以临床需要在术前对病变提供直观的判断和检查,这更有助于针对性的开展治疗。当前手术治疗臂丛神经损伤,主要是通过神经搭桥和神经移位两种方法来实现,可以基本上实现神经功能的修复和重构,也能准确的对患者的受伤状况进行分析,做出最佳的手术治疗方案。除了开放性损伤和臂丛完全性根性撕脱以外,临床对臂丛神经外损伤的患者采取合适的手术时机存在着争议,其关键点在于手术之前是否可以准确的诊断真性撕裂。这种状况除了手术没有进行自行修复的可能,所以是否在早期为患者提供有效的诊断,关系到了患者接受治疗的时机。特别是对于一些早期损伤的患者,在经过一系列早期修复以后,仍然不能确定是否能促进患者之后的功能康复,临床就需要积累更多的经验来促进手术方式和手术时机的选择。

除此以外,臂丛神经的非损伤性病变也是临床上十分常见的疾病。一些肿瘤性病变会导致臂丛神经本身出现病变,也会导致臂丛神经相邻近的组织出现浸润性病变。由于病变性质不同,所以在治疗方式上,所采取的方法也不尽相同,因此术前是否准确的评估病灶的部位、范围和性质,对于是否通过手术进行干预以及制订良好的手术方案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神经炎性病变、周围神经病变会累及患者的臂丛神经,而且表现的状况复杂。一般单纯的炎症病变主要表现为放射性神经损伤,周围性神经病变会使得人的臂丛神经受到连累,并且会导致一些严重的感染、免疫和系统性病变发生。目前临床主要根据临床症状体征和肌电图来进行判断,并严格根据实验室检查结果,综合性的进行考虑和分析,可为治疗提供直观的依据。

在臂丛神经成像检验中通过超声诊断、脊髓成像诊断、CT诊断和磁共振诊断都可以发挥一定的作用。脊髓成像本身属于有创性诊断,所以目前临床已很少使用。超声检查虽然可以从多个角度来实现成像,但是因为臂丛神经的走行区间存在诸多的骨质结构影响,因此往往很难完整地显示整个臂丛神经的过程,特别是在椎管内的神经,目前没有良好的显示方法。再加上这项检查方法很依赖于检验者的经验和手法等,因此可以将其当作是臂丛神经损伤的辅助检验方法。通过螺旋CT能够为患者提供多平面重建图像。但是在诊断当中具有一定的辐射性,对于临近胸廓为入口的水平图像的诊断往往会受到射线的约束,而无法良好的显示,因此不能更好地展现出臂丛神经的影像,这也使得其在临床的应用上受到限制。磁共振技术在应用上不断的更新换代,磁共振技术具有较高的分辨率,能实现多平面成像,具有可重复性和无辐射性的良好特点,所以在神经影像学的检验当中不可或缺,特别是对中枢神经系统病变的诊断而言,是十分重要的方法。通过磁共振诊断,能够对外周神经病变进行显像,这样就直接观察到人的具体神经和血管的结构,这样就能了解分子水平的变化状况。在对于一些臂丛神经显像和疾病诊断方面,磁共振已经成为最佳的应用方法。随着磁共振的序列的不断研发,其主要的特点就是能够更加清晰地显示臂丛神经的解剖结构,这样就能辅助的判断疾病的程度和性质,提升诊断的准确性。这还可以实现对早期损伤疾病的判断,了解非损伤病变的具体状况。

臂丛神经存在有特殊性的解剖结构,而且部位比较特殊,所以是否可清晰地显示这一部位的神经结构对于病变的判断具有重要的影响。磁共振成像的目的就是确定病变是否来自于臂丛神经和神经之间的解剖关系,同时描述病灶部位以及对周围组织的累积程度。磁共振的应用在手术开展之前,能够准确性的判断具体的病症和损伤,这对于疾病的治疗方案和选择具有重要意义。利用磁共振可以显示出臂丛神经的具体情况,一般都能够从T1WI和T2WI当中了解到是否存在信号特征,而横断面的TIRM序列可以在脂肪的抑制前提之下将神经边缘勾勒的更加清晰。但一般认为常规的磁共振诊断方法仍然不能实现对臂丛神经走行的全貌显示,需要对患者进行进一步的序列扫描。通过磁共振成像技术能够尽可能地显示出臂丛神经的走行全貌,但是在判断神经自身内部细节的时候,还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

对于臂丛神经病变,通过磁共振常规序列,能够显示出病灶的一些基本的特征和信息,通过冠状位TIRM图像可清晰的了解损伤与截断神经的相关联系,有助于明确损伤的具体特征,对显示出损伤的具体部位和累及范围以及相邻组织的关系等都具有重要意义。这就能有助于协助制订相对应的手术方案,也有助于术后的随访。通过DTI技术和FT可实现对臂丛神经损伤病变的定位和定性分析,对了解纤维素形态改变也具有良好的意义。而且DTI参数的变化还能反映肿瘤的具体性质,可实现对臂丛神经肿瘤的判断,对于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具有参考作用。

因为颈椎正常的生理曲度和臂丛神经的主要结构等相关情况的影响,在具体的诊断过程中对患者进行磁共振诊断,很难获得理想的图像。在相关文献当中也提出了多种诊断方案,在诊断过程中通过将患者的背部和颈部垫高的方法能够在诊断过程中相对简单,而且能够使颈椎的生理弯曲变直,这样就能够获得良好的节前神经横断面的图像和节后神经冠状面的图像,在临床的诊断过程中发挥了理想的诊断和应用价值。臂丛神经毗邻的关系相对复杂,所以在臂丛神经形成当中常常会有相邻的血管、脂肪和肌肉等相关成分,这和周围的组织所产生的各种伪影相对较多,在臂丛神经的走形过程当中,和相邻的组织关系相对紧密,所以图像的差别也不是很大,常规的序列很难加以区分。在进行抑制背景的同时常常会导致本身的信号存在下降,这样就会导致诊断过程中存在着信号不清楚的情况。所以要最大程度的控制臂丛神经的背景信号,与此同时消除或者尽可能的减少各种伪影,要尽可能的提升信号噪比,这是对臂丛神经进行磁共振扫描诊断的关键所在。在进行诊断的过程中使相关的患者选择腹式呼吸的方法,并尽可能的避免吞咽,这样能够有效的减少运动伪影的产生。同时为患者应用冠状位,并选择病变测的矢状位STIT序列,有效抑制脂肪的信号,这样就能够产生相对优良的组织对比。但是因为在检验的过程中,STIT序列信号噪比相对较低,那么就会导致在这一序列上所产生的平均激励次数达到4,这样才能够发挥有较高的信号噪比。

在对臂丛神经进行磁共振成像的检验过程当中,FSE、T1WI和T2WI是成像的基本序列和主要序列,在TIWI上因为周围脂肪的高信号衬托等,能够清晰的显示出臂丛神经的后神经局部解剖情况,所以可以观察神经的基本轮廓和临近的肌肉、血管的形态,T2WI对检查臂丛神经的内部病理变化相对敏感,所以能够有效的显示脊髓的形态和信号的改变情况。STIT序列对水分改变的敏感性要高于自旋回波序列,所以对臂丛神经损伤的显示效果相对较好,对于磁场不均匀相对不敏感,这能够有效的对于下颌部进行抑制,对上胸部和颈部的脂肪、臂丛神经周围脂肪信号也具有良好的抑制效果,所以对脂肪抑制的作用更加彻底。

臂丛神经损伤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交通意外事故的不断出现,最近这些年导致臂丛神经损伤的发病趋势在逐年上升。临床通过普通的影像学诊断技术,很难有效实现对臂丛神经损伤的诊断,所以最近这几年,临床通过磁共振技术对臂丛神经的诊断应用开始不断增多,能够相对的提升对于这种损伤的主要诊断价值和意义,实现对患者的有效治疗,最大程度上减少对患者的影响。

综上所述,临床对臂丛神经损伤进行诊断时应用磁共振技术可以实现对患者良好的鉴别,能有效提升临床诊断的整体效率,可将其作为有效的辅助诊断工具加以推广应用。磁共振技术在不断的发展,可以根据自身软组织分辨率和多方位成像的特点清晰地了解臂丛神经的解剖结构与周围组织的关系等。对臂丛神经病变通过磁共振的成像显示和诊断能够了解具体的情况,使其逐渐成为对臂丛神经损伤的首选诊断方法,可以准确的对病灶进行定位。

猜你喜欢

臂丛磁共振神经
神经松动术在周围神经损伤中的研究进展
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联合腋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效果的临床研究
一种磁共振成像谱仪数字化发射系统设计
中西医结合治疗桡神经损伤研究进展
常见专业名词缩略语及符号(Ⅰ)
超声引导下肌间沟结合腋路臂丛神经阻滞用于患儿上肢手术的价值
磁共振成像不同扫描序列诊断肛瘘诊断价值
CT和磁共振用于颈椎病诊断临床价值比较
臂丛阻滞时的入路选择和注意事项知多少
3D臂丛解剖动画在麻醉解剖教学中的应用价值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