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讨个性化护理在儿科护理中的实施效果

2022-04-02

中国医药指南 2022年9期
关键词:护理人员个性化患儿

郑 巍

(辽宁省营口市中心医院,辽宁 营口 115000)

小儿支原体肺炎感染肺炎也被称为原发性非典型肺炎和冷凝集阳性肺炎,其主要原因是与孩子原体感染诱发呈间质性肺炎以及毛细支气管炎样改变有关,而支原体为儿童时期极为常见的肺炎及其他呼吸道疾病感染的主要病原之一。严重可累及多个主要组织器官受损,甚至威胁患儿生命。针对该疾病的治疗获得的一定的认可,但因儿科的特殊性,就诊的儿童是处于学龄前或学龄期患儿,在治疗过程中极易因害怕、恐惧出现一系列负面情绪,进而使得治疗及护理无法顺利进行,乃至对预后治疗及恢复效果带来直接影响。个性化护理是近几年兴起的新兴护理模式,是指护理人员为患者实施全面、个性、贴心的护理,以患者的角度出发,了解患者所想,针对患者目前身体状况制定护理方式。打破常规护理固定模式,以全新的护理方式对患者实施护理。个性化护理模式的应用拉近了护患之间的关系,提高了护理人员在患者心中的地位。经有关资料显示,实施个性化护理模式能够有效解除患儿不良情绪,改善临床症状,提高护理质量及护理满意度[1]。因此,本文对我院儿科收治的106例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分别实施常规护理、个性化护理模式后的影响进行深入研究,具体研究报道 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在我院儿科就诊的肺炎支原体感染106例患儿作为本次调查对象,结合护理方式不同划分为参照组(n=53)、观察组(n=53),其中参照组男童33例,女童20例,年龄4~12岁,平均年龄(7.20±3.20)岁;病程1~4个月,平均病程(2.20±1.10)个月;观察组男童30例、女童23例,年龄6~14岁,平均年龄(8.20±2.10)岁;病程1~5个月,平均病程(2.30±1.20)个月;纳入标准:①均符合《使用儿科学》中的诊断标准中肺炎支原体感染的诊断标准。②患儿年龄≥36个月。③患者家属同意试验,并签订试验许可书。排除标准:①存在先天性心脏病、心力衰竭及呼吸衰竭者、小儿麻痹。②研究者认为其他不适合纳入试验的疾病或各项要求。对比两组患儿年龄、性别等基础性资料,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可以将两组患儿进行研究对比。

1.2 分组及护理方法 对两组患者均采取常规药物指导即呼吸道隔离治疗、氧疗、痰平喘治疗及抗生素治疗等。参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即介绍病房环境、疾病健康教育、日常生活护理及出院健康宣教等。观察组采用个性化护理,内容如下。①成立小组:制定专业个性化护理小组,选取本科室专业技术过硬的护理人员7名组成小组,由护士长带队,负责本次试验的全面进展,并整理患儿病情资料进行开会研讨,综合评估患儿实际身体情况、兴趣爱好及治疗方法,初拟定一套科学、合理的个性化护理方案,最后将试验计划书以纸质方式打印,发放到组内人员手中,所有人对本试验均有发言权,对认为存在不合理的地方或者是漏洞进行整改,确定最后的护理计划。护士长对护理人员完成试验的合格性进行监督指导,确保本次试验圆满完成。②心理护理:护理人员严密观察患儿心理变化,通过采取通俗易懂的沟通方式来与患儿进行有效沟通,主动倾听患儿实际内心感受及需求,并对于患儿的要求和家属沟通尽量满足,给予对应的心理疏导,以便彻底消除患儿因紧张、恐惧为出现的负面情绪。同时指导家属通过鼓励的方式增强患儿对护理人员加深信任度与亲切感,进而提高治疗及护理配合度[2]。因护理者较为特殊,心智发育尚不完全,容易出现哭闹、不安等情绪,护理人员应该减少自身护士的独有气质,在面对患儿时,始终保持微笑,在于患儿沟通时保持充分的耐心,消除患儿内心的不安感。在患儿负面情绪消弭时,护理人员更应加主动关心患儿,询问患儿身体感受,并鼓励患儿与人交流,说出自身存在不适的地方。③健康教育:组织患者及其家属带好口罩进行集体的健康教育,内容包括患病原因、疾病临床症状、预防知识、患病后临床症状变化过程等。由于患儿年龄较小,可能对本次健康教育并没有耐心听讲,为了加强患儿的兴趣,可以由护理人员进行场景模拟,装扮成玩偶的方式,排练舞台剧,更能吸引患儿的注意力,使患儿明白本次健康教育的主旨。④严密观察患儿各项生命体征,并熟练掌握及了解患儿的病情及治疗方案,一旦发生紧急情况,应立即通知医师,并给予对应处理。⑤因阿奇霉素、青霉素等药物对患儿胃肠反应刺激较大,患儿极易出现腹痛、恶心及呕吐等不良反应情况。护理人员应对家属指导有关患儿疾病及药物可能出现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等有关内容。同时,输液过程中,护理人员应将滴速控制在每分钟8~12滴为宜[3],在患儿输液时容易乱动或者出现其他异常情况,在对患儿输液时可对于患儿手部或者足部采取固定措施,减少滚针对患儿造成二次伤害,减少二次静脉进针增加护理人员的工作难度。还可以在患儿输液时或者进行治疗时,护理人员对患儿进行讲解故事或者播放动画片等,分散患者的注意力,使患儿安静地接受治疗,减少不良事件发生情况。⑥针对高热患儿应采取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针对持续发热患儿,应遵循先以物理降温为主,再以药物降温为辅。若患儿体温低于38.5 ℃时,应采取多饮水便可,无须药物治疗。若患儿体温高于 38.5 ℃时,应采取温水擦拭或冰袋降温方式即可[4]。⑦保证病房环境干净、舒适和整洁,每周1次更换病房床单,并将温度、湿度调试在最佳温度,每日保持室内通风,每周2次采用紫外线消毒灯对病房进行消毒,室内灯光尽量避免过亮或过暗。⑧定时为患儿更换体位,以便出现肺部淤血、肺不张等并发症发生。此外,注意观察患儿全身状态,若出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并给予对症处理[5]。⑨护理人员在输液过程中应注意患儿是否出现不良反应情况,必要时可给予适当维生素B6,以便缓解不良反应。⑩结合患儿的实际恢复情况制订饮食和运动计划,鼓励患儿以有氧运动为主,保持营养均衡,增强自身免疫力[6]。

1.3 观察指标 统计两组患儿预后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时间(咳嗽消失时间、发热消失时间、肺音消失时间、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及CSS(神经功能缺损评价表)、ADL(生活能力量表)评分情况及住院时间、护理质量及患儿家属对护理满意度情况。将两组患儿的心理健康指标对比观察。

1.4 疗效判定 ①依据CSS评价表对患儿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予以评分,并从意识、语言、肢体肌力、运动等方面予以评估,总分为45分,分数越高,则代表患儿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越重[7]。②依据ADL量表对患儿生活能力进行评分,总分为100分,分数越高,则代表患儿生活能力越强[8]。③通过调查问卷形式,对护理人员护理质量、护理家属满意度进行评分,总分为100分,分数越高,则代表护理质量越高,患儿家属对护理工作满意程度越高[9]。心理健康指标观察:本次试验选取儿少心理健康量表(MHS-CA)对比两组患病儿童的心理健康程度,量表共由5个维度构成,分别为情绪(3个项目)、认知(5个项目)、意志行为(5个项目)、个性特征(6个项目)、思维与语言(5个项目)。单个项目评分分值为1~4分。分数获得越高则相应的代表患儿的心理健康程度越好。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3.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等级资料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wilcoxon秩和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时间及CSS、ADL评分情况 观察组的咳嗽消失时间(7.00± 1.10)d、发热消失时间(6.40±1.50)d、肺音消失时间(8.00±1.70)d、体温恢复正常时间(8.10± 1.10)d及CSS(7.57±2.64)分、ADL(85.26±3.93)分 均好于参照组,统计学具有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症状/体征消失时间/CSS、ADL评分对比(±s)

表1 两组患儿症状/体征消失时间/CSS、ADL评分对比(±s)

2.2 比较两组患儿住院时间、护理质量及护理满意度评分情况 观察组患者平均的住院时间为(12.49± 3.74)d,护理质量评分为(92.26±3.51)分,护理满意度评分为(88.26±2.51)分,观察组上述三项评分均优于参照组,统计学具有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住院时间、护理质量、护理满意度评分比对(±s)

表2 两组患儿住院时间、护理质量、护理满意度评分比对(±s)

2.3 两组患儿的心理健康指标进行对比 两组数据对比显示,两组在护理前数据显示心理健康程度数据评分对比,统计学不具有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数据各项心理健康程度评分均高于参照组,统计学具有意义(P<0.05);数据显示,两组护理前后各项心理健康程度数据评分均高于护理前,统计学具有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儿的心理健康指标进行对比(分,±s)

表3 两组患儿的心理健康指标进行对比(分,±s)

3 讨论

目前,我国每年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发病率均有增长,且越来越低龄化,严重威胁了患儿的健康成长。临床在治疗领域中获得了一定的效果,但因患儿本身年龄因素、身体免疫低,再加上处于成长阶段各组织器官尚未发育成熟,一方面还可发展为肺炎或呼吸道感染等其他疾病,另一方面也加大了治疗及护理的难度系数[10]。现代化护理模式的不断修正与更新,促使人们对临床儿科的护理工作提出的要求也相对越高,已不再是单纯对疾病进行治疗,逐渐转化为生理—心理—社会等方面为一体的护理理念。因过去传统护理模式护理内容存在局限性,无法满足当前患儿及家属的所有护理需求。个性化护理相对更为仔细、个性及规范化为主题,全面从“肺炎支原体感染肺炎患儿心理、生理”为思想原则,结合患儿的身体差异、情趣爱好及内心变化来实施个性化护理方案,确保患儿保持良好的心态状态,尽全力提供高质量护理服务水平,最终实现尽早帮助患儿促进康复的效 果[11]。本文通过对患儿进行敏锐的观察力、关注患儿心理及生理方面的细微表现实施对应的个性化护理即心理干预、病房环境护理、药物指导、饮食指导、体温护理及体位护理等干预后,凸显出护理人员的责任心与职业心,通过耐心听取患儿及家属的所有需求及建议,并以正确的引导方式来强化彼此的友好关系,进而提高了整体的依从性及护理满意度[12]。通过成立个性化护理小组,可以使本次试验更好地完成,提高护理质量评分,在对于患儿护理时护理人员充分展现自身的耐心及专业可以提高护理满意度[13]。对于患儿以及患儿家属开展健康宣教,可以使患儿以及家长明白患病机制,以后加以预防,为了孩子健康成长,这是医院和家长共同的目标[14]。在患儿进行输液或者是治疗时,护理人员通过讲故事或者播放动画片的方式,分散患儿的注意力,减少患儿的不安感,使患儿在医院陌生的环境感受到快乐,减少对患儿心理的伤害[15]。在护理人员为患儿讲解故事的时候,可以拉近患儿与护理人员之间的关系,使患儿从心理上真正意义上的接受护理人员的护理,使患儿开心地接受治疗,减少抵触情绪,可以提高患儿心理健康指标评分。患儿虽然是心智未发育完全的儿童,但也是会独立思考的人,只是孩子的世界与大人不同,只要是从真心的角度出发,了解患儿的真正需求,就可以得到患儿的配合,从而增加治疗效果,减少治疗护理 难度[16]。

本次研究结果证实了观察组的咳嗽消失时间(7.00±1.10)d、发热消失时间(6.40±1.50)d、肺音消失时间(8.00±1.70)d、体温恢复正常时间(8.10±1.10)d及CSS(7.57±2.64)分、ADL(85.26±3.93)分均好于参照组,统计学具有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平均的住院时间为(12.49±3.74)d,护理质量评分为(92.26±3.51)分,护理满意度评分为(88.26±2.51)分,观察组上述三项评分均优于参照组,统计学具有意义(P<0.05);两组之间相互对比数据显示,两组在护理前数据显示心理健康程度数据评分对比,统计学不具有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数据各项心理健康程度评分均高于参照组,统计学具有意义(P<0.05);数据显示,两组护理前后各项心理健康程度数据评分均高于护理前,统计学具有意义(P<0.05)。由此看出,选择个性化护理能够对肺炎支原体感染肺炎患儿病情好转起到积极作用的同时,还能够加速神经功能恢复,更易于患儿接受,极大程度地改善了患儿的临床症状和体征,进而并获得了患儿家属一致的好评与认可。

综上所述:选择个性化护理模式用于儿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佳,可以减少患儿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时间以及住院时间,还可提高护理质量,增加护理满意度,并可以提高患儿心理健康指标评分,可作为一种理想的护理方案。

猜你喜欢

护理人员个性化患儿
维生素D联合GnRHa在特发性性早熟患儿中的应用
唇腭裂患儿家长围手术期的心理需求
一种融合PageRank和PersonalRank的多层个性化推荐算法
KD患儿急性期h-FABP、PAC-1表达与冠状动脉受损的关系
三维管理在促进护理人员医疗设备规范使用及提高护理质量中的作用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隔离病区护理人员希望水平、心理健康及其影响因素
坚持个性化的写作
护理人员奖500被批“寒酸”
探析感染科护理人员焦虑状况调查与对策
上汽大通:C2B个性化定制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