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沙库巴曲缬沙坦联合rhBNP对急性前壁心肌梗死PCI术后心肌纤维化、心室重构和左心衰的影响

2022-04-02钟庄炜陈纪锦李才焜江西省兴国县第二医院江西赣州342400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22年7期
关键词:前壁库巴心室

钟庄炜,陈纪锦,李才焜(江西省兴国县第二医院,江西 赣州 342400)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是由于心肌急性缺血引起的心肌细胞急性坏死,住院率和病死率持久居高不下。据相关研究[1]报道,我国18岁以上人群AMI住院病死率约为8.50%,从整体上看处于持续上升阶段,年龄越大,基础疾病越复杂,致残率和病死率越高。此外,随着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的发病年龄下移,AMI出现年轻化趋势,不仅影响生活质量,也给患者家庭及社会带来医疗负担和经济压力。急性前壁心肌梗死约占AMI患者的34%-57%,血流动力学改变、心肌细胞损伤以及异常高凝血状态均为血栓生成的高危因素,进而加重梗死症状[2]。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通过导管疏通堵塞的冠状动脉管腔,可以有效改善心肌血液灌注,改善心功能,安全性高,疗效显著,能极大改善AMI患者预后并提高生存率[3],但同时PCI术后依然存在心肌再灌注损伤。此外,血栓形成、心肌纤维化、心室重构以及左心衰等也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生物活性同内源性脑利钠肽,能结合组织中的利钠肽受体,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减少醛固酮(Aldosterone)水平和去甲肾上腺素(NE)的分泌,对抑制炎性因子表达和预防心肌细胞结构功能重构具有显著作用[4]。沙库巴曲缬沙坦属于血管紧张素受体(angiotensin receptors)脑啡肽酶(enkephalinase)抑制剂类药物,具有肾素活性,同样对RAAS具有抑制作用,能扩张血管,降低心血管事件死亡风险[5]。临床上使用沙库巴曲缬沙坦联合rhBNP对心力衰竭的治疗疗效已经得到广泛证实,但对急性前壁心肌梗死PCI术后的研究报道较少,本试验选取2019年6月-2021年6月间于我院就诊并入院治疗的急性前壁心肌梗死PCI术后患者68例,着重探讨此二者对急性前壁心肌梗死PCI术后患者心肌纤维化、心室重构和左心衰的影响,为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临床用药提供参考,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6月-2021年6月间于我院就诊并入院治疗的急性前壁心肌梗死PCI术后患者6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4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s,n]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s,n]

(Ⅰ级/Ⅱ级/Ⅲ级)心肌肌钙蛋白(µg/L)既往史(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对照组 34 61.87±5.60 18/16 4/16/14 1.60±0.38 11/15/8观察组 34 62.19±5.83 20/14 6/15/13 1.72±0.46 10/10/14 χ2/t 0.231 0.239 0.469 1.173 2.684 P 0.818 0.625 0.791 0.245 0.261组别 n 年龄(岁) 性别(男/女) Killip心功能分级

1.2 纳入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符合世界卫生组织(WHO)急性前壁心肌梗死诊断标准[6];②病变位置于前降支近段或近中段且血管直径>3mm;③持续恶性胸痛时间<12h且于发病后14d内入院;④接受急诊介入治疗;⑤无慢性心律失常病史;⑥患者及家属自愿参与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非急性前壁心肌梗死者;②既往有心力衰竭病史;③心源性休克或其他不宜应用血管扩张剂者;④收缩压<90mmHg;⑤存在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⑥合并有自身免疫性疾病、感染性疾病、出血性疾病、重度创伤及肿瘤患者;⑦对试验使用造影剂过敏者;⑧患者和家属拒绝参与研究。

1.3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给予强心、利尿、扩管等对症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rhBNP(规格:0.5mg/500U/瓶)1.5µg/kg持续3-5min缓慢静脉推注,观察患者有无明显身体不适或血压降低,待适应后给予0.0075-0.01µg·kg-1/min静脉泵入,结合患者血压、心率、治疗反应情况实时调整药物浓度,维持剂量以0.01µg·kg-1/min静脉泵入,持续72-120h;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沙库巴曲缬沙坦[规格:以沙库巴曲缬沙坦计100mg(沙库巴曲49mg/缬沙坦51mg)]口服,服药前须停用rhBNP,并停止口服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ARB)类药物36h以上。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起始口服剂量50mg/次,2次/d,观察患者血压变化,根据患者耐受情况,14d后调整为100mg/次,2次/d,28d后调整至200mg/次,2次/d,并以该剂量为维持剂量,两组疗程均为6个月。

1.4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6个月后)心肌纤维化、心室重构和左心衰情况。①心肌纤维化情况评估: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血清Ⅰ型前胶原(PC Ⅰ)、Ⅲ型前胶原(PC Ⅲ)、层粘连蛋白(LN)、透明质酸(HA)水平。样本采集:使用不含热源和内毒素试管采集空腹肘正中静脉非抗凝血5ml,操作过程中应避免细胞刺激,在室温环境下自然凝固10min后置于离心机3000r/min离心20min,分离血清和红细胞,收集上清液,置于-20℃冰箱保存待检。所有样本均使用上海青旗生物技术发展有限公司生产的ELISA试剂盒(96T)检测。②心室重构情况评估:采用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测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Ds)、左心室舒张末期前后径(LVDd)、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指标。③左心衰情况评估:采用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测左心室收缩末容量(LVESV)、左心室舒张末容量(LVEDV)、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指标。④对患者出院后6个月进行随访,观察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包括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缺血性卒中、心源性再入院和心衰再入院等。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4.0统计分析软件处理数据,对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s)描述,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描述,使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心肌纤维化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后PC Ⅰ、PC Ⅲ、LN、HA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PC Ⅰ、PCⅢ、LN、HA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心肌纤维化情况比较(±s,µg/L)

表2 两组治疗前后心肌纤维化情况比较(±s,µg/L)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

组别(n=34) PCⅠ PCⅢ LN HA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214.61±10.58 142.68±14.23*观察组 210.72±11.69 157.43±15.80*134.42±8.50 98.53±10.74*264.70±13.16 187.97±16.44*203.29±21.75 131.08±16.21*t 1.439 3.140 1.032 2.900 1.062 2.973 0.446 3.136 P 0.155 0.003 0.306 0.005 0.292 0.004 0.657 0.003 145.19±16.34*132.17±9.46 91.48±9.26*268.05±12.84 175.80±17.31*200.98±20.93

2.2 两组治疗前后心室重构情况比较 治疗后两组LVDs、LVDd和LVMI指标均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LVDs、LVDd和LVMI指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心室重构情况比较(±s)

表3 两组治疗前后心室重构情况比较(±s)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

组别(n=34) LVDs(mm) LVDd(mm) LVMI(g/m2)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39.22±2.13 36.50±4.19* 58.72±1.51 55.37±3.75* 132.50±3.43 124.12±4.49*观察组 38.16±2.52 33.71±3.42* 59.62±1.47 52.71±2.48* 131.24±2.96 120.25±5.90*t 1.873 3.008 1.490 3.450 1.622 3.044 P 0.066 0.004 0.141 0.001 0.110 0.003

2.3 两组左心衰情况评估比较 两组治疗后LVESV、LVEDV指标均明显降低,LVEF指标明显上升(P<0.05);观察组LVESV、LVEDV指标显著低于对照组,LVEF指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两组左心衰情况评估比较(±s)

表4 两组左心衰情况评估比较(±s)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

组别(n=34) LVESV(ml) LVEDV(ml) LVEF(%)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31.50±2.28 27.34±3.70* 82.53±6.47 73.67±5.76* 41.82±2.14 54.69±3.18*观察组 31.97±2.03 24.76±3.26* 80.69±5.95 69.84±5.38* 40.90±2.71 57.03±2.95*t 0.898 3.051 1.221 2.833 1.554 3.146 P 0.373 0.003 0.227 0.006 0.125 0.003

2.4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6.47%,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76%,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n(%)]

3 讨论

心肌细胞缺血性坏死是AMI发病的主要诱因,急性前壁心肌梗死病灶多位于左心室区域,大面积前壁心肌梗死导致左心室泵血功能减弱,心输出量大幅度降低。心脏对心肌损害的反映主要表现在心室重构上,心室重构是心脏对AMI的病理性适应,是心肌梗死后必然发生的慢性病理生理动态过程,一般在梗死24h后心肌细胞开始发生结构和功能重构,这一过程多持续数月。AMI患者心肌周围存在大量炎性细胞浸润,胶原代谢紊乱,成纤维细胞增殖分化形成细胞外基质,导致心肌纤维化改变,同时RAAS等神经体液活动也是加重心室重构的重要因素。心室重构严重影响心室收缩和舒张功能,进一步加重心脏负荷,导致心功能下降,这也是诱发左心衰的重要原因,增加心血管事件风险[7],因此抑制心肌纤维化,延缓心室重构,预防左心衰是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治疗的重点。

本研究对两组患者均采用rhBNP治疗,从结果可知,治疗后两组患者PC Ⅰ、PC Ⅲ、LN和HA水平均显著降低,LVDs、LVDd和LVMI指标亦明显降低,LVESV、LVEDV指标明显降低,LVEF指标明显上升,说明rhBNP能有效抑制心肌细胞炎症因子释放,同时也对RAAS具有明显抑制效果,进而控制心肌纤维化进程,延缓心室重构,降低心脏负荷,从而改善心功能,增加心输出量。方如民[8]对AMI后心力衰竭患者也进行rhBNP治疗,结果显示rhBNP能有效抑制炎症因子表达,改善内皮功能,本研究与之相符。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联用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结果显示上述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其原因可能与沙库巴曲缬沙坦同时具有阻滞血管紧张素Ⅱ受体和脑啡肽酶抑制作用,对RAAS具有显著抑制效果,能扩张血管通道,预防甚至逆转心血管重构[9],与rhBNP联用能进一步抑制心肌纤维化和心室重构进程,预防左心衰[10-12]。本试验样本量较少,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还需增加样本量进一步探究两种药物不良反应临床应用差异。

综上所述,沙库巴曲缬沙坦联合rhBNP能有效抑制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心肌纤维化,延缓心室重构,预防左心衰发生,改善患者预后,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前壁库巴心室
产前MRI量化评估孕20~36周正常胎儿心室内径价值
小切口扩张后气管前壁穿刺切开术在危重病人中的应用与探讨
采用沙库巴曲缬沙坦片治疗慢性心衰的临床效果及对后期住院频率的观察
阴道前壁脱垂的相关研究进展
起搏器融合波排除的心电图表现
沙库巴曲缬沙坦在心力衰竭中的临床应用
芥末糖
跳伞极限运动摄影
阴道前壁反桥式修补术28例临床观察
『孙爷爷』谈心室为孩子上网撑起『保护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