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筋刺法治疗周围性面瘫临床观察

2022-03-31曹丽翠王佩佩付慧玲王晓丽黄银兰

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经筋面神经面瘫

曹丽翠,王佩佩,付慧玲,王晓丽,黄银兰

(1.银川市第一人民医院,宁夏 银川 750001;2.宁夏医科大学中医学院,宁夏 银川 750001)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简称“周围性面瘫”,属于中医学“面瘫”范畴,一般急性起病,是神经内科常见病及多发病,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且易在季节交替时发病,主要表现为患侧面部表情肌瘫痪及感觉异常,口眼歪斜,额纹消失,不能皱额蹙眉,眼睑闭合不全及味觉减退[1]。笔者长期从事针灸工作,临床发现运用传统针刺治疗面瘫病程较长,近年运用经筋刺法治疗面瘫,疗效显著,疗程较传统针刺明显缩短,现将研究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11月至2021年8月就诊于银川市第一人民医院中医科、针灸科门诊及住院部的面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借助随机数生成器微信小程序,按照随机对照原则,将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两组基线资料均衡,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

组 别观察组对照组n 性别(例)男13 11女30 30 17 19年龄(岁)32.29±12.04 32.54±13.27发病部位(例)左侧14 10右侧16 20病程(d)6.35±1.53 6.24±1.12

1.2 诊断标准[2]①任何年龄均可发病;②急性起病,病前常有受凉、受潮、吹风史,少数患者于发病前有耳后、耳内疼痛或面部不适等先兆症状,病情多在3 d 左右达到高峰;③主要临床表现:单侧周围性面瘫,即突然发现一侧面颊动作不灵、口角歪斜、前额皱纹消失、眼裂扩大、口角下垂及患侧不能作皱额、蹙眉、闭目、鼓气和噘嘴等动作。可伴有同侧耳后疼痛或乳突压痛,同侧舌前2/3 味觉消失、听觉过敏、泪液和唾液分泌障碍;④排除核性瘫、桥小脑角病变等继发原因引起的面瘫。

1.3 纳入标准 符合上述周围性面瘫诊断标准;急性起病,单侧发病,发病年龄在30~75岁。

1.4 排除标准 ①其他原因引起的继发性面瘫;②面神经麻痹为耳源性(亨特综合征);③合并心血管、肝、肾、消化道、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者;④精神病患者,合并感染及出血者,过敏体质者。

2 治疗方法

2.1 基础治疗 两组均予常规口服药物治疗,甲钴胺片[卫材(中国)药企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30812],每次0.5 mg,每日3次,口服。

2.2 观察组 予经筋刺法治疗[3],具体选用经筋排刺法联合透刺法治疗:阳白透上星、头维、丝竹空、攒竹,颧髎、太阳透地仓;地仓透颊车,地仓、颊车之间予经筋排刺。操作方法:阳白四透采用一穴四针,针尖与表皮成15°角,分别刺向上星、头维、丝竹空、攒竹,进针0.5~1 寸;太阳向下穿颧弓透向地仓,进针2.5~3寸;地仓与颊车之间阳明经筋排刺指在两穴之间按照阳明经筋循行路径,采取多针浅刺、排刺,两穴间每隔0.5寸刺1针;针具选用北京科苑达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的华成牌一次性针灸针(批号:SD190304,规格:0.25 mm×25 mm,0.25 mm×40 mm,0.25 mm×50 mm)。常规针刺得气后,留针45 min,每天1次,10 d为1个疗程,共2个疗程,疗程间休息2 d。

2.3 对照组 予常规针刺治疗。选穴[4]:阳白、四白、太阳、迎香、下关、牵正、地仓、颊车,健侧合谷、太冲。针具和规格同观察组,常规针刺得气后,留针45 min,每天 1 次,10 d 为 1 个疗程,共 2 个疗程,疗程间休息2 d。

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卡方检验,等级资料应用秩和检验。

4 疗效观察

4.1 观察指标

4.1.1 H-B 面神经功能分级 参照第五次国际面神经外科专题研讨会推荐的House-Brackmann(H-B 分级)系统标准进行分级[5]。

4.1.2 Stennert面神经麻痹评分[6]以健侧为对照,①眼裂大小:<3 mm 计 0 分,≥3 mm 计 1 分;②睑外翻:无计0分,有计1分;③鼻唇沟:无计0分,有计1分;④口角下垂:<3 mm 计0 分,≥3 mm 计 1 分;⑤皱眉(达到健侧的50%):可能计0 分,不可能计1 分;⑥在最小的神经支配下(即常规用力闭眼)眼睑闭合不全:无计0分,有计1 分;⑦在最大的神经支配下(即用力挤眼)眼睑闭合不全:无计0分,有计1分;⑧上下犬牙暴露:看见计0分,看不见计1分;⑨上排第二门齿整个宽度完全暴露:看见计0分,看不见计1分;⑩吹口哨:与健侧相比,人中与口角之间距离减少≥50%计0 分,<50%计1分。总分为10分,分数越高表示病情越严重。

4.2 疗效标准[7]痊愈:面部外观、运动功能恢复正常,H-B 面神经功能分级为I级和Ⅱ级。显效:仔细观察才能看出轻微的功能减弱,可能有轻微的联带运动。上额运动中等,眼轻用力可完全闭合,口轻度不对称,H-B 面神经功能分级为Ⅲ级。有效:明显的功能减弱,但双侧无不对称损害性,可观察到并不严重的联带运动,挛缩和(或)半侧面部痉挛。上额运动微弱,眼用力可完全闭合,口用力可移动口角,口明显不对称,H-B 面神经功能评价分级为Ⅳ级。无效:上额不动,眼不能完全闭合,口仅有轻微运动,H-B 面神经功能评价分级为V 级和Ⅵ级。总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4.3 结果

4.3.1 两组治疗后H-B 面神经功能分级比较 两组治疗后H-B 面神经功能分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观察组面神经功能恢复明显优于对照组,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后H-B面神经功能分级比较 (例)

4.3.2 两组治疗前后Stennert面神经麻痹评分比较 两组治疗前Stennert 面神经麻痹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Stennert 面神经麻痹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Stennert面神经麻痹评分比较 (分,)

表3 两组治疗前后Stennert面神经麻痹评分比较 (分,)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①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②P<0.05

组 别观察组对照组n 30 30治疗前7.86±2.15 7.74±2.05治疗后3.16±1.10①②4.62±2.13①

4.3.3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3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见表4。

表4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5 讨 论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属于中医学“面瘫”范畴,现代医学认为与病毒感染、自主神经功能不稳定等有关,上述因素可导致面部神经血管痉挛、局部缺血、水肿,使面神经受压,引起面神经感觉及运动功能异常,临床以“单侧口眼歪斜”为主要症状。中医认为此病的发作多因正气不足,脉络空虚,外邪乘虚而入,侵袭面部经脉,导致面部气血失和,经筋失养,肌肉弛缓不收,故发为面瘫。故本病的治疗重在“驱外邪、调气血、通经筋”[8]。

针灸治疗面瘫具有显著的疗效优势,但对治疗的最佳时机中西医存在很大的争议。西医认为在面瘫第1周,即急性期,此时过早介入针刺会导致面神经水肿加重,可能引发面神经功能受损,加重面瘫程度,影响预后。但中医认为面瘫的最佳治疗时机越早越好,面瘫病变部位表浅,属于经筋病范畴,因此在急性期浅刺不但不会导致面神经水肿加重,反而能改善经筋气血运行,促进面部局部血液循环及供养需求,加速面神经水肿的消除及功能的恢复,越早干预治疗,效果越好,但深刺及强刺激可能会导致病情加重[9]。因此,在急性期尽可能避免面部穴位强刺激治疗,对于其他肢体穴位如合谷、内庭等不必拘泥于此。

本研究采用的经筋刺法是借鉴石学敏院士的经筋刺法,以排刺和一针多方向透刺手法为主,疗效显著。“经筋刺法”最初由天津中医药大学石学敏院士提出,是在汲取经筋理论精华的基础上,结合多年的临床经验及科研实践提出的一种新型刺法[10]。它以经络辨证为依据,结合经筋在体表对应的分布,沿某一局部较为密集而排列成行的多针刺法。众所周知,阳明经为多气多血之经,阳明经筋环绕口周、下颌、面颊、额部,而阳白穴位于前额,归足少阳胆经,阳白四透可以分别激发督脉(上星)、阳明经(头维)、太阳经(攒竹)、少阳经(丝竹空)四条经脉的气血,疏通额部的气血运行,使得筋脉得以濡养,从而加速面神经功能恢复;颊车和地仓均为足阳明胃经的腧穴,透刺可以打通两穴,使得经脉气血运行更加通畅,面瘫病在经筋,故要浅刺,正如《灵枢·终始》记载“在筋守筋”,意在直捣病所;颧髎为手太阳小肠经腧穴,正当頄部,即颧骨处,足三阳经经筋结于頄,故颧髎穴对于面神经的感觉和运动功能均有恢复;太阳为经外奇穴,疏风通络[6]。上述选穴,无论从位置、功能主治及经筋所在,几乎遍及面神经所支配的所有范围,故选穴以这几处为主要部位。王世广运用角刺法联合经筋排刺,通过特色手法分区域治疗难治性面瘫临床疗效显著[11]。

本研究运用经筋刺法治疗周围性面瘫,临床疗效显著,且安全可靠,可以明显改善面神经功能,缩短治疗周期,减轻患者经济负担,值得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经筋面神经面瘫
梁清华教授扩肛法治疗肛肠经筋病经验探析
足三阳经筋与膝关节痛
东红分期辨治周围性面瘫经验
大型听神经瘤手术:如何平衡肿瘤全切和神经功能保留
颈项疼痛及功能障碍的经筋辨证与推拿治疗探析
针灸联合面部推拿治疗面瘫效果好
前庭神经鞘瘤术后面神经功能损伤影响因素分析
听神经瘤术后面神经功能损伤危险因素分析
隔姜灸在周围性面瘫病护理中的应用与疗效观察
穴位按摩与康复训练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