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COPD合并肺气肿患者MSCT肺容积百分比与常规肺功能的相关性研究*

2022-03-30胡政乾朱红伟周志强郝继伟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2年4期
关键词:肺气肿容积百分比

胡政乾 耿 雪 朱红伟周志强 郝继伟

保定市第二医院CT室 (河北 保定 071000)

慢性阻塞性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主要表现为持续气流受限,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且呈进行性发展,于气道、肺脏对有毒颗粒/气体的慢性炎性反应增强有关,属于可预防可治疗的疾病[1-2]。表现为慢性咳嗽、咳痰(白色粘液或浆液性泡沫痰)、气短、喘息、胸闷等情况,而在急性期患者的以上表现均会加重[3]。在临床检查中常使用肺功能检查对患者病情进行检测、诊断,但无法反映出患者全面情况。随着多层螺旋CT(MSCT)在临床中广泛使用,在COPD诊断、病情评估中发挥重要价值[4]。因此,本文旨在分析COPD合并肺气肿患者MSCT肺容积百分比与常规肺功能的相关性,深入研究MSCT定量评价COPD合并肺气肿患者的价值,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收集2017年9月至2019年9月在本院收治的52例COPD合并肺气肿患者的临床资料。男31例,女21例,年龄48岁~80岁,平均年龄(55.14±16.35)岁,另选取同期在本院治疗的单纯COPD患者61例,其中男39例,女22例,年龄49岁~79岁,平均年龄(53.24±15.33)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纳入标准:患者临床资料完整;均签署相关知情同意书;COPD合并肺气肿者CT检查可见明显肺气肿;无碘试剂过敏者;均符合COPD诊疗指南标准[5];无其他疾病导致的肺实质破坏。排除标准:既往有进行胸部手术史;存在肺不张、胸腔积液、肺部感染、肺部肿瘤等;精神或听力障碍导致无法配合检查指令者。

1.2 方法

1.2.1 常规肺功能检查 检查前准备:患者选取坐姿,为静息状态下进行检查。仪器选择:意大利COSMED PFT4肺功能仪,整个过程由专业医生进行操作。测定值: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计算出第1秒用力呼气量占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FVC)、FEV1实测值与预测值百分比(FEV1%)、一氧化碳弥散量占预计值百分比(DLCO%pred)、残气量(RV)、肺总量(TLC)、残气量与肺总量的比值(RV/TLC)。患者均在入院后1周时间内完成肺功能检查,与MSCT检查相隔时间不超过1周。

1.2.2 MSCT检查 检查仪器选用西门子64排多层螺旋CT进行扫描。患者平躺于扫描床,选取仰卧位。在检查前患者需要进行呼吸训练。扫描部位:在患者处于深吸气末屏气由肺底至肺尖扫描。扫描参数:管电压110kV,管电流200mA,扫描层厚、间距均为3mm。首先进行平扫,完成平扫后使用高压注射器经肘静脉注入碘海醇后,进行增强扫描。扫描完成后利用CT后处理工作站,对患者轴位扫描图像进行冠状位、矢状位图像重建。肺气肿定量分析:将所得MSCT数据传至三维容积测量系统工作站进行分析,计算出全肺的肺气肿容积百分比(LAV%),根据文献中标准[6],将COPD合并肺气肿患者分为轻度和重度肺气肿。

1.3 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所得图像,对比不同COPD患者肺功能指标差异以及不同程度废气中患者LAV%差异,并分析LAV%与肺功能指标相关性。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数据均采用SPSS 2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s)描述;计数资料通过率或构成比表示,并采用χ2检验;相关性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不同COPD患者肺功能指标比较 COPD合并肺气肿组患者FEV1/FVC、FEV1%、DLCO%低于单纯COPD患者,RV/TLC高于单纯COPD患者,两者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不同COPD患者肺功能指标比较

2.2 不同程度肺气肿患者LAV%比较 轻度肺气肿患者30例,重度肺气肿患者22例。轻度肺气肿患者全肺、右肺、左肺等各个肺叶LAV%值均明显低于重度肺气肿患者,两者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不同程度肺气肿患者LAV%比较

2.3 LAV%与肺功能指标相关性分析 全肺、右下肺、左肺、左下肺LAV%与FEV1/FVC为负相关(P<0.05),右肺上叶、中叶、左肺上叶与FEV1/FVC无相关性(P>0.05);全肺、右肺(上、中、下)、左肺(上、下)LAV%与DLCO%为负相关(P<0.05),肺各部LAV%与FEV1%、RV/TLC无相关性(P<0.05),见表3。

表3 LAV%与肺功能指标相关性分析

2.4 典型病例分析 典型病例影像分析结果见图1~图2。

图1 患者男性,51岁,主因咳嗽、咳痰3年加重两周入院。临床诊断COPD。CT提示:双肺透过度增强,并见多个薄壁透亮影,支气管壁增厚,管腔稍显狭窄。图2 患者男性,83岁,主因咳嗽、喘憋6年加重伴呼吸困难1周入院。临床诊断COPD,曾多次入院;CT提示:双肺透过度增加,小叶间隔增厚,可见部分支气管壁增厚,局部肺野可见“马赛克”征。

3 讨 论

COPD作为常见慢性疾病,发病率、死亡率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给患者家庭以及整个社会都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7]。及时对患者进行诊断以及干预治疗可有效延缓患者病情,提升患者生活质量。本研究发现,COPD合并肺气肿患者其肺功能指标中FEV1/FVC、FEV1%、DLCO%明显降低,RV/TLC升高,提示此类患者存在明显的通气功能以及弥散功能障碍,病情较单纯COPD患者更为严重[8]。

在活体中肺气肿的定量分析对于临床诊断、确定疾病范围、临床治疗效果等均有重要的作用。临床检查中肺功能检查为肺气肿诊断的重要参考指标,也是最常用的诊断方法[9]。但此方法的局限性在于只提供患者整体的肺功能值,对患者各个肺叶情况无法提供,单独使用常会存在局限性,而COPD患者其临床症状、胸部影像学特征、预后以及并发症均可有不同表现[10]。MSCT在临床上使用广泛,在各种疾病诊断中均有重要的使用价值。其有着较高的空间分辨率以及强大的后期图像处理功能,对COPD的相关参数评估技术也在不断的完善进步中[11]。MSCT检查可早期发现肺气肿并对患者肺气肿情况进行定量分析,也可对肺部各个肺叶肺气肿情况作定量分析[12]。

以往文献报道,肺气肿患者在MSCT扫描中气肿区域出现CT值减低为主要特征,临床诊断也常以吸气相CT值-950HU为诊断标准,在本文中也采用此标准[13]。在以往文献报道,LAC%与FEV1/FVC为高度相关性,在本研究中两者呈较弱负相关,两肺下叶、左肺LAC%与FEV1/FVC呈弱相关,提示患者若出现两肺下肺气肿时对患者FEV1/FVC影响较大,相关性不强可能是由于FEV1是通过测定患者整个呼吸道的气流量来反映患者肺功能情况,而在MSCT检查中测量范围广、解剖范围不同导致[14]。在本研究中患者肺部各个部位的LAV%均与DLCO%存在明显相关性,与以往文献研究结果一致。DLCO%可反映出患者肺泡结构是否完整,因此其与肺部MSCT检查LAV%评分存在较高的相关性。有研究指出,RV/TLC和患者肺部LAC%存在相关性,但在本文中并无相关性,分析出现此原因与技术差异有关,因为MSCT密度测量会受重建方法、厚度、密度阈值等影响[15]。通过对比不同程度肺气肿患者的LAV%差异可知,肺气肿越严重患者其LAV%指数越高,这对于两者鉴别诊断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综上所述,COPD合并肺气肿患者MSCT肺容积百分比与FEV1/FVC、DLCO%存在相关性,可为临床诊断、治疗、病情监测提供参考依据。

猜你喜欢

肺气肿容积百分比
超声自动容积扫描系统在乳腺病变中的应用现状
容积和容积单位(部级优课)
什么原因导致的肺气肿你知道吗?
冬季治疗肺气肿的四大要点
什么是肺气肿
肺气肿如何食补比较好
巧求容积
爷爷的输液瓶
趋势攻略之趋势线:百分比线
环保车型最多的美国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