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质护理干预在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中的应用

2022-03-29潘微微

中国医药指南 2022年8期
关键词:心肌梗死常规急性

潘微微

(大连市中心医院冠心病一科,辽宁 大连 116033)

在临床上,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心脏病,是因冠状动脉急性缺血、缺氧造成的心肌坏死,多出现在中老年人群中,具有一定的年轻化趋势,具有发病迅疾、病情严重、病死率高等特征,同时患者发病初期时还会引发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等并发症情况[1]。据研究,76%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并发心律失常,是促使患者出现死亡的根本原因[2]。如果患者本身病发心律失常则有可能会导致患者的生命危险进一步提升,在患者实际治疗过程当中,护理是较为重要的辅助治疗方式,通过有效的护理能够达到有效帮助患者降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及改善患者预后的效果[3-4]。在临床上,针对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应用优质护理干预方式,是指在普通护理干预方式的基础之上,通过以患者为中心的心理护理模式以及以护理责任制为基础的相关理念作为中心,针对护理的相关内容进行进一步的深化,力求能够形成优质化、规范化、全面化的护理方式[5]。为了更好地验证优质护理干预方式对于患者治疗的辅助作用,文章对于本院近期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理视察患者应用优质护理干预,并且最终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患者100例纳入临床研究,将所有患者依照随机方式分成常规组以及干预组,每组患者纳入50例。其中干预组患者包含男性28例以及女性22例,患者的年龄39~72岁,平均年龄(56.82±3.75)岁;常规组患者包含男性26例,女性24例,患者年龄39~70岁,平均(41.28±5.07)岁。两组患者在年龄以及性别等相关方面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备可比性。

纳入标准:依照《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以及诊断标准》当中的要求,并且结合心电图、心脏造影、心脏彩超以及其他必要的实验室检查等相关临床检验方法最终被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所有患者均知晓本临床研究的相关内容并且签署相关的知情同意书;患者的年龄在80岁之内,且相关资料完整;患者的意识比较清晰。排除标准:存在其他严重并发症的患者;中途退出临床试验研究的患者;伴有其他严重的器官以及组织损伤的患者;患者自身存在精神障碍;患者存在语言以及视听方面的相关障碍;患者不能填写相关的问卷。

1.2 方法 常规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护理干预方式进行护理,主要的方法包括:对于患者自身的心率、血压、呼吸以及脉搏等相关体征进行有效的监测以及记录,针对相关情况及时向主治医师进行报告[6]。按照医嘱来进行疾病相关知识的宣教,并且给患者必要的心电监护、用药护理以及吸氧护理。

干预组患者使用优质护理干预,主要包括:①用药护理。必须要向患者解释清楚严格依照医嘱来用药的必要性,并且针对相关药物的作用机制、用药的方案以及药物在服用之后可能会产生的相关并发症进行必要的介绍,在患者应用的过程当中应该尽可能的选择粗大静脉,在用药的过程当中必须要针对患者自身的心率变化情况进行颜面的检测,对于静脉输液的速度必须要进行严格的控制,如果出现异常必须要马上停止输液并且报告主治医师[7-8]。②心理护理。努力为患者营造更加温馨而且舒适的病房环境,尽可能的降低来自于外界的刺激对于患者自身的心理所造成的影响。在实际护理过程当中,必须要对于患者予以必要的尊重,并且以患者自身的性格、认知水平以及学历水平等作为基础来针对患者实施针对性的临床护理干预,将负面情绪对于患者所造成的危害来及时的告知患者。如果患者本身对于疾病的预后存在担忧,则应该在床边帮助患者通过灌输相关的知识来达到帮助患者纠正错误认知。除此之外,还可以向患者介绍一部分预后良好的病例情况,通过此种方式来尽可能的减轻患者自身的心理压力,并且积极引导患者家属对于患者的关爱,确保患者能够以舒适的心态来面对疾病。避免过大的情绪波动对于患者的疾病造成不利影响[9]。③与疼痛相关的护理干预。针对疼痛出现的原因必须要及时的向患者解释清楚,避免患者在治疗过程当中出现恐慌等不良情绪,如果患者自身的疼痛相对较为轻微,则可以通过转移患者注意力的方式来帮助患者缓解疼痛,如果有必要还可以依照医嘱来用药物的方式进行疼痛的控制[10]。④修养环境。为患者提供舒适、安逸的病房环境,询问患者合适的温度、湿度并进行相应的调整,勤打扫病房并定时进行消毒,确保室内的干净、整洁,定时打开门窗,确保病房内的光线充足,营造良好、温馨的病房环境[11]。建议缩短家属的探视时间,便于患者良好静养;可在病房里放置绿色植物,以此营造勃勃生机的景象,利于患者心情舒畅、平和[12]。⑤饮食护理。受病情的影响,患者易出现恶心呕吐等情况,可根据患者的病情好转情况及恢复趋势制订针对性的饮食计划,饮食主要以高蛋白、高维生素、纤维素等食物为主,便于患者消化,禁止抽烟、喝酒,以免加重心脏的负荷[13]。建议患者每日保持8 h以上睡眠,确保睡眠状态良好。⑥康复训练。对于急性期阶段的患者,必须卧床修养,医护人员辅助患者活动四肢的关节,避免出现血栓情况[14]。病情稳定后,可让患者保持半卧姿势,进行床上翻身或者沿床边行走,随着病情的好转情况可适量增加运动量及运动强度;在练习的过程中,患者出现胸闷、气短等情况,暂停运动,卧床静养[15]。

1.3 观察指标 ①针对患者的恶性心律失常、心力衰竭以及心源性休克等相关并发症以及患者自身的死亡状况进行必要的分析。②对于患者在护理干预之前以及护理干预之后的1周心功能的变化状况来进行必要的分析,采用左心室射血分数以及心排血量来进行评价。③针对患者的住院以及卧床时间进行对比分析。④针对患者的生活质量来进行必要的分析,包含物质生活、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分数越高,说明患者生活质量越好。

1.4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相关统计学数据采用SPSS 19.0软件来展开分析,计数资料(n,%)的检验使用χ2进行,计量资料(±s)则使用t来进行检验,最终统计学数据比较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护理干预之后,干预组患者住院时间(9.10± 1.20)d、卧床时间(2.70±0.40)d对比常规组(12.30±1.50)d、(4.30±0.40)d,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两组患者进行为期1周的护理干预后,干预组患者的左心室射血分数以及心排血量优于常规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的病死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护理干预之后,干预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优于常规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1 两组患者并发症与病死率对比分析[n(%)]

表2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心功能变化情况对比(±s)

表2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心功能变化情况对比(±s)

表3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对比分析(分,±s)

表3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对比分析(分,±s)

3 讨 论

由于不良饮食及生活习惯,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频率逐渐上升。此疾病多出现在重体力劳动、情绪激动等交感神经活动兴奋时,患者病情发作时,时常出现剧烈且持续的胸骨后疼痛,会诱发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并发症情况。其中,心律失常会增加患者的病死率,对其身体健康造成巨大威胁[16-17]。

本研究通过为期1周的护理干预之后,干预组患者住院时间(9.10±1.20)d、卧床时间(2.70±0.40)d对比常规组(12.30±1.50)d、(4.30±0.40)d,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针对两组患者进行为期1周的护理干预后,干预组患者的左心室射血分数以及心排血量显著优于常规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的病死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之后,干预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优于常规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患者进行用药护理,有利于提高患者对药物的正确认识,了解药物的使用情况,提升其用药安全性[18]。根据患者的心理变化情况进行针对性心理干预,有利于释放患者的焦虑、不安情绪,提高其治疗自信,促进病情的好转。对患者进行饮食护理,有利于确保患者每日摄取的营养均衡,避免出现营养不良,推迟病情康复进程速度。

综上所述,通过将优质护理干预方式应用于进行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的护理干预之中,能够显著降低患者相关并发症的整体发生率而且能够在很大程度上达到改善预后的目的。

猜你喜欢

心肌梗死常规急性
以剑突下疼痛为首发症状的急性心肌梗死1例
血清IL-12、SAA水平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PCI治疗预后的影响
急性心包炎1例
常规之外
急性心肌梗死的院前急救和急诊急救护理
中西医结合治疗HBV相关性慢加急性肝衰竭HBV DNA转阴率的Meta分析
探讨常规课的高效课堂
别受限于常规
年轻心肌梗死患者急诊冠状动脉造影及临床特征分析
按摩治疗儿童急性颈僵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