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肺结核住院患者全程护理服务模式的建立与实施效果

2022-03-29

中国医药指南 2022年8期
关键词:肺结核例数依从性

王 健

(辽宁省盘锦市盘山县卫生健康事务服务中心(盘山县结核病防治所),辽宁 盘锦 124000)

在临床疾病中,结核病是常见的一种慢性传染疾病,主要是由于结核分枝杆菌侵犯及感染所引发的,具有较高发病率,发病形式表现出“三高一低”特点,即感染率高、耐药率高、病死率高及递增率低,可侵入至多个脏器与组织中,其中最为常见的是肺部结核感染[1-2]。由于肺结核疾病具有传染性、易复发、病程长等特点,患者需长期接受治疗。患者对于药物的服用依从性较差会严重影响治疗效果,一旦未及时得到有效救治,或者治疗方法不合理,易对患者机体其他脏器造成损害,导致其病情加重,最终增加患者病死风险,故而尽早明确疾病类型,予以针对性治疗方案,对控制疾病传播,改善患者预后起着积极意义[3-4]。目前,临床在治疗肺结核患者时,以药物治疗为主,患者需长期接受治疗,且患者对于药物服用依从性严重影响治疗效果,一旦患者未按照医嘱按时、按量服用药物,则可能导致其产生耐药性、病情反复发作或者是病情恶化等现象,最终形成难治性肺结核。故而,采取合理、有效护理措施,提高患者遵医行为,可有效抑制疾病蔓延[5-6]。本研究以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我院接受住院治疗的130例肺结核患者作为本次试验对象,目的是为了探讨在施治期间提供全程护理干预的施护价值,现进行如下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医院自2018年1月至2019年12收治的130例肺结核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不同护理措施将其分为常规组与试验组,每组65例。常规组男35例,女30例;平均年龄为(52.90±9.20)岁。试验组男37例,女28例;平均年龄为(52.50±9.00)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均签署知情同意书,自愿加入本次研究中;确诊为肺结核。排除标准:严重精神、意识障碍者;凝血功能异常者;存在恶性肺部肿瘤疾病者。

1.2 护理方法 常规组实施常规护理,其中包括病房护理、健康宣教、心理护理、饮食护理等。医师和相关护理人员每2周使用集中的护理方式,向患者深入讲解有关肺结核的相关基础知识、治疗方法、用药方法和健康的运动计划和饮食计划。相关医护人员要定期或者不定期的检查患者病情的紧张情况,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调整患者的生理状态和心理状态。相关护理人员要为肺结核患者发放相关宣传资料,使患者可自主的学习相关知识。试验组实施全程护理,具体措施如下。

1.2.1 入院护理 在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应向患者介绍医院环境、住院须知、主管医师、病房室友等,减轻患者陌生感;掌握患者一般资料与病情,为其建立档案,记录患者主要症状、病变位置等。由医师和相关护理人员每2周使用集中的护理方式,向患者深入讲解有关肺结核的相关基础知识、实际的治疗方法、治疗用药和健康的运动计划和饮食计划。其次,相关的医护人员要定期的或者不定期的检查患者病情的紧张情况,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调整患者的生理状态和心理状态。相关的护理人员要为肺结核患者发放相关的宣传资料,使得患者可以自主的学习相关知识。最后,相关的护理人员要为肺结核的患者建立健康档案,并记录患者的病情发展、治疗用药和联系方式等,为方便相关医护人员随时的进行询问,及时的为患者解答相关问题。

1.2.2 入院后护理 ①成立全程护理小组:由营养师、护士长与责任护士组成,将“以人为本”作为护理理念,结合患者的病情为其制订个体化、个性化的护理措施,由护士长监督措施落实情况。②健康宣教:护理人员应结合患者年龄、文化程度等信息,采取通俗易懂的语言为患者讲解疾病发病因素、治疗措施及相关注意事项,提高患者对于自身疾病的了解。③心理干预:由于肺结核疾病治疗时间较长,且属于一种传染疾病,多数患者会存在很大思想压力,不仅担忧疾病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等,还担心受到周围人的轻视,进而出现多疑、自卑、焦虑、恐惧等负性情绪,故应及时进行治疗与康复,避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应主动与患者交流,确保其对自身病情有正确的认知,向患者讲解成功治愈案例,帮助其树立治疗信心,进一步减轻患者思想压力;也可适当安排患者朋友、家属对患者进行探望,通过家人朋友对其的关怀来消除患者的烦恼与疑虑,促使患者以积极的心态面对治疗与护理工作,提高其依从性。④用药干预:护理人员应将药物作用、私自减少或增加药物服用剂量的危害及药物服用后可能出现的一些不良症状向患者讲解,以此来提高患者对于药物服用的依从性;一旦患者在药物服用过程中出现面色苍白、呕吐等症状,应及时上报医师实施对症处理,避免其发生不良事件。⑤饮食干预:在住院期间患者难免会因病情导致心绪不佳,导致饮食不规律,在治疗过程中营养不充足会影响机体健康。护理人员在为患者制订护理方案时,应着重安排患者的饮食,注意科学搭配,从而确保各种微量元素和营养元素摄入充足。告知患者多食用高碳水化合物、高热量及高维生素的食物。尽量控制脂肪和蛋白质的摄入,在进餐过程中嘱患者在食用硬度高、粗膳食纤维食物时应充分咀嚼。若患者存在消化系统出血症状,应紧急处理出血,24 h后食用温度较低的流食,随后按照情况逐渐增加食物量,禁止吸烟饮酒。在饮食方面,护理人员应结合患者病情,为其制订个性化饮食方案,嘱患者食用富含高蛋白、维生素、高热量类食物,如精肉、鱼虾、鸡蛋等,多食用新鲜的水果蔬菜,避免食用刺激性、辛辣类食物。⑥运动干预:嘱患者适当进行运动,以促进血液循环,护理人员应指导患者进行适度锻炼,运动量以患者不感觉到疲劳为宜,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增加患者的运动量,可从室内散步开始,逐渐延伸到短距离散步、打太极拳等,以提高患者机体免疫力与抵抗力。⑦气道护理:每日定时对患者进行排痰处理,同时在护理中要严格做到无菌操作流程,降低呼吸道感染发生概率。辅助患者在床上进行腹式和缩唇等呼吸训练,通过训练改善患者的呼吸功能;并进行有效咳嗽排痰训练,从而促进痰液排出。

1.2.3 定期对患者展开监测 抗结核病的治疗在1个月内,需每周对患者展开1次血常规、尿常规、肾功能检查以及肝功能检查。若未出现任何异常情况,那么每1个月需测定1次。同时需根据患者的监测指标进行检查次数或者检查方案的调整。加强对患者的用药指导。护理人员需向患者及家属展开用药相关知识的宣教工作,使患者认识到用药的规律以及合理用药的实际意义。

1.2.4 出院护理 患者在出院前,护理人员需向患者反复指导和说明其出院后进行治疗的重要作用,同时指导患者出院后的日常饮食以及运动和用药等方面的注意事项。在患者出院时,护理人员应嘱患者严格遵照医嘱服用药物,避免擅自增减药物服用剂量;在出院后3个月,应每个月至院进行1次复查,之后可每隔2~3个月至院进行1次复查。当停药后,应每年至院接受1次复查[4-6]。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护理前后治疗依从性、住院时间、护理前后焦虑评分、抑郁评分与护理满意度。①采取治疗依从性评分量表(Adherence Rating Score,ARS)评价患者的治疗依从性,该量表中共含有7个项目,总分为14分,分值越低,则表示患者的治疗依从性越高,其中分值<4分,则表示依从;分值≥4分,则表示不依从。②焦虑情绪:评价量表选取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量表临界值为50分,分为轻度焦虑(得分在50~59分)、中度焦虑(得分在60~69分)及重度焦虑(得分>70分),得分越高则显示患者焦虑感越强烈。③抑郁情绪:评价量表选取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量表临界值为53分,分为轻度抑郁(得分在53~62分)、中度抑郁(得分在63~72分)及重度抑郁(得分>73分),得分越高则显示患者抑郁感越强烈。④施护满意度:评价量表选取自制调查问卷表,总分值为100分,分为3个等级,分为不满意(分值在60分以下)、一般满意(分值在60~89分)及满意(分值在90分及以上),施护总满意度=(一般满意例数+满意例数)/总例数×100%。⑤遵医行为分析:遵医行为可以通过调查问卷将完全管理方案设置为3个层次,通过耐多药肺结核者调查遵医率可分为完全遵守、不完全遵守和完全不遵守3个等级,其中遵医率=完全遵守率+不完全遵守率。⑥生活质量:评价量表选取简明健康状况量表(36-item Short-form Health Survey,SF-36)。总分值为100分,选取总体健康、生理职能、社会功能、躯体疼痛及生理功能5项维度进行评价,得分越高则显示施护后生活质量越优。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计数资料分别采用(±s)、[n(%)]表示,组间比较分别行t、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护理前后治疗依从性与住院时间对比 通过对施护前两组ARS评分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施护后,两组治疗依从性均得到明显提升,且与常规组相比,试验组评分较低,P<0.05;经比较两组住院时间,试验组比常规组短,P<0.05。见表1。

表1 两组护理前后ARS评分与住院时间对比(±s)

表1 两组护理前后ARS评分与住院时间对比(±s)

2.2 两组护理前后焦虑评分与抑郁评分对比 两组患者护理前焦虑评分与抑郁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护理后,两组患者焦虑情绪与抑郁情绪均得到明显改善,且试验组患者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肺护理前后焦虑评分与抑郁评分对比(分,±s)

表2 两组肺护理前后焦虑评分与抑郁评分对比(分,±s)

2.3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 常规组不满意例数为11例,一般满意例数为23例,非常满意例数为31例,总满意例数为54例,总满意度为83.08%。试验组不满意例数为2例,一般满意例数为27例,非常满意例数为36例,总满意例数为63例,总满意度为96.92%。试验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9231,P<0.05)。

2.4 两组遵医行为分析 试验组遵医率比常规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遵医率对比[n(%)]

2.5 两组生存质量分析 试验组生存质量评分对比常规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生存质量评分对比(分,±s)

表4 两组患者生存质量评分对比(分,±s)

3 讨 论

肺结核主要是指患者肺部感染结核分枝杆菌所引起的慢性传染性疾病,以低热、盗汗、乏力、消瘦、咳嗽、咳痰为外在的表现特征。在肺结核的后期,则会表现为咳血、胸痛、胸闷及呼吸困难等,严重时还会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7-8]。现阶段,在临床上尚无治疗肺结核的特效方法,只可控制患者病情的发展程度。此种疾病的治疗周期较长,且治疗和用药的不良反应较多[9-10]。结核病主要是通过呼吸道进行传播,在发病早期常见的临床症状为咳痰、咳嗽,可伴随出现全身症状,如发热等,病情严重时可造成患者肺部出现严重损伤,甚至导致患者死亡[11-12]。由于结核病常发生在老年群体中,多数患者存在认知功能差、情绪敏感等问题,所以对治疗存在抵抗心理,进而使患者治疗依从性降低,对临床治疗效果造成影响[13]。故而对患者实施科学、有效的护理干预,对于患者治疗效果与身体健康有积极的意义。全程护理属于常见的一种护理模式,该护理模式将以人为本作为护理理念,通过对患者实施入院护理、入院后护理以及出院指导,及时消除其负性情绪,有效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加快患者的病情康复速度,促使其治疗效果与预后质量得到提高[14-15]。本研究中,经比较常规护理与全程护理干预在肺结核患者中的施护效果,结果发现试验组ARS评分为(3.15±0.72)分,低于常规组(5.12±2.25)分,试验组住院时间为(18.35±8.28)d,短于常规组(22.47±9.42)d,通过强化健康宣教,有利于增加患者对于疾病知识的了解,进一步提升其依从性的同时,还能起到缩短患者住院时间的目的;试验组焦虑评分为(37.66±3.42)分、抑郁评分为(37.89±5.01)分,低于常规组(45.57±4.20)分、(46.95±5.13)分、试验组遵医率达96.92%,高于常规组84.61%,通过强化心理护理干预及用药干预,可显著缓解患者不良情绪,促使其了解到遵医嘱用药对疾病治疗的重要性,以此来提升患者遵医行为;本研究结果还显示,试验组总体健康评分为(6.32±2.78)分、生理职能评分为(11.05±0.82)分、社会功能评分为(33.25±3.32)分、躯体疼痛评分为(0.87±0.27)分、生理功能评分为(7.54±2.09)分,优于常规组(5.25±1.32)分、(59.21±6.69)分、(10.32±2.78)分、(0.37±0.09)分、(5.72±2.09)分,可见应用全程护理干预模式,能够得到确切施护效果,有效提升患者预后质量,临床应用意义较高。本研究尚存在一些不足,如样本研究量较小、观察期较短及未深入分析患者复发率等,临床需加大研究量,深入进行分析与探讨,进一步明确全程护理在肺结核患者住院期间的施护价值,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综上所述,临床在治疗肺结核患者时,除了结合患者临床症状提供对症治疗之外,还需及辅以护理干预,对提升患者遵医率、依从性及改善预后起着重要作用。

猜你喜欢

肺结核例数依从性
应用PDCA循环法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对医院感染的影响
随访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出院后依从性影响
计划行为理论在药物依从性方面的应用
盆腔灌注法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效果
人工膝关节翻修例数太少的医院会增加再翻修率:一项基于23 644例的研究
观察糖尿病足护理“五部曲”的健康教育预防糖尿病足的发生的效果
孕晚期经会阴超声评价宫颈各参数的临床意义
健康教育对改善癫痫患儿治疗依从性的效果
爱情是一场肺结核,热恋则是一场感冒
肺结核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