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替罗非班辅助血管内支架取栓对急性基底动脉闭塞脑卒中病人预后的影响

2022-03-29张保朝张在行刘少哲温昌明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2年6期
关键词:基底动脉支架

周 静,张保朝,陈 笛,张在行,高 军,刘少哲,温昌明

急性基底动脉闭塞脑卒中严重威胁病人的生命安全,预后效果不乐观。当脑卒中病人出现急性基底动脉闭塞的症状就会出现头晕[1],如果长时间头晕、头痛很可能引起脑部缺血性坏死[2]。病人发病时临床会出现意识障碍、偏瘫,严重者还会出现双目失明、吞咽困难等症状[3-4]。急性基底动脉闭塞脑卒中病人一定要及时疏通基底动脉系统,严重的急性基底动脉闭塞脑卒中病人如果没有得到及时的治疗会造成神经功能的永久损伤,还会引起多种并发症,目前的治疗方法有药物治疗、手术治疗。本研究旨在探讨替罗非班辅助血管内支架取栓治疗急性基底动脉闭塞脑卒中的疗效及对预后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急性基底动脉闭塞脑卒中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8年7月—2019年7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基底动脉闭塞脑卒中病人172例作为研究对象。诊断标准:符合《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8》[5]中急性基底动脉闭塞脑卒中诊断标准。排除脑部肿瘤、智力障碍、高血脂、长期酗酒、妊娠期妇女以及药物过敏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联合组与对照组,每组86例。对照组,男53例,女33例;年龄46~73(56.52±12.83)岁。联合组,男52例,女34例;年龄48~73(57.47±11.88)岁。两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病人及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采用血管内支架取栓治疗,通过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找到基底动脉,使用微导丝通过血栓闭塞段,经微导丝引入支架并置于阻塞段的基底动脉,支架放置好后,慢慢将导管撤出,使支架张开,将导管尾端Y阀旁路连接30 mL注射器保持负压吸引,支架与支架输送导管一起撤出体外,撤出体外后观察哪端支架还有血栓块,必要时需要重复取栓,当取栓结束以后经微量泵连续泵入尿激酶15×104U,通过造影观察闭塞段血流是否恢复通畅。联合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盐酸替罗非班注射液[鲁南贝特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090328,规格:50 mL(12.5 mg)]治疗,并给予0.4 μg/(kg·min)的负荷量30 min,再用微量泵以0.1 μg/(kg·min)维持治疗3 d。治疗期间密切观察病情变化,若出现严重出血并发症,立即停药。

1.3 观察指标

1.3.1 住院费用、住院时间 统计两组病人的住院费用、住院时间。

1.3.2 血小板聚集率(PAgT)、血小板黏附性(PAdT) 抽取两组病人空腹静脉血4.13 mL,分离上层待检血清。采用散射比浊法检测PAdT、PAgT,根据血清在凝固过程中散射光的变化来确定检测终点。向PAdT、PAgT血清中加凝血激活剂,然后纤维蛋白凝块时,PAdT、PAgT血清的散射光强度就会增加。当PAgT、PAdT血清完全凝固后,光探测器接收后,转化电信号,经放大后传送到监测器处理,描出凝固曲线以后得出PAdT、PAgT的检测结果。

1.3.3 神经生长因子(NGF)、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水平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治疗前及治疗后1 d血清NGF、BDNF水平,将血清置于室温环境后,标记酶标板,制作标准品,然后取出试剂盒,以1∶2的稀释液稀释样品;在反应孔中加入已稀释的标准品,每孔100 μL,在36.10 ℃恒温孵育箱中湿育2 h;用洗涤液将反应板洗3次后,加入1∶100稀释后的抗体工作液,每孔100 μL,放于恒温孵育箱中湿育44.8 min;继续清洗反应板4次后,在反应孔内加入四甲基联苯胺(TMB)溶液,每孔100 μL,置于恒温孵育箱中湿育45 min后在反应孔内加入终止液(每孔100 μL)终止反应,在450 nm波长测定吸光度,颜色反应深浅与NGF、BDNF水平成正比,经绘制标准曲线计算NGF、BDNF水平。

1.3.4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根据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检测病人昏迷程度,包括睁眼反应(1~4分)、言语反应(1~5分)、运动反应(1~6分)3个维度,总分15分,得分越高说明意识状态越好,3~8分为重度昏迷,9~12分为中度昏迷,≥13分为轻度昏迷。根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评定神经功能,包括意识水平、语言、感觉等内容,评分为0~42分,评分越高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越严重。

1.3.5 术后不良事件发生情况 观察病人术后出现的不良事件,包括流口水、眩晕、偏瘫、呕吐。

1.4 临床疗效评定 显效:手术后病人基底动脉恢复正常,可以正常通血,血栓消失,恢复自理能力;有效:病人血管几乎完全通畅,预后较好,偶尔会出现流口水症状;无效:基底动脉依旧处于闭塞状态,自理能力几乎完全丧失,甚至出现死亡。

2 结 果

2.1 两组住院费用、住院时间比较 治疗后,两组住院费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住院费用、住院时间比较(±s)

2.2 两组治疗前后PAgT、PAdT比较 治疗前,两组PAgT、PAd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PAdT、PAgT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联合组PAdT、PAgT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PAgT、PAdT比较(±s) 单位:%

2.3 两组治疗前后NGF、BDNF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NGF、BDNF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NGF、BDNF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联合组NGF、BDNF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NGF、BDNF水平比较(±s)

2.4 两组治疗前后GCS评分、NIHSS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GCS评分、NIHS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GCS评分高于治疗前,NIHSS评分低于治疗前,且联合组GCS评分高于对照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4。

表4 两组治疗前后GCS评分、NIHSS评分比较(±s) 单位:分

2.5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5。

表5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2.6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联合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略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6。

表6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单位:例(%)

3 讨 论

急性基底动脉闭塞脑卒中是指基底动脉闭塞所导致的急性脑卒中,基底动脉是颅内供血的重要血管,基底动脉闭塞早期临床表现一般为四肢瘫、昏迷,严重者会出现生命体征不稳定,需要及时进行血管疏通[6]。急性基底动脉闭塞脑卒中的致死率极高,会导致脑血管受损以及脑组织损害,并发症也较多[7-8]。目前临床尚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本研究旨在探讨替罗非班辅助血管内支架取栓治疗急性基底动脉闭塞脑卒中的疗效及对预后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急性基底动脉闭塞脑卒中提供参考。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联合组PAgT、PAdT、NGF、BDNF水平及NIHSS评分均较对照组降低,GCS评分较对照组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替罗非班又名替洛非巴,属于血液系统抗小板药物,是一种可逆性非肽类血小板表面糖蛋白受体拮抗剂,可以抑制血栓的形成,但是也会出现一些不良反应,比如恶心、头痛等,停用后不良反应就会消失[9]。支架取栓的预后较好,在取栓时要注意控制病人的血压。除了血管内支架取栓外,还可行静脉溶栓,但是静脉溶栓的治疗效果不佳,血管内取栓的优势是可以减少静脉溶栓引起的副反应[10]。刘强等[11-12]研究发现替罗非班和血管内取栓治疗可以有效改善急性基底动脉闭塞脑卒中病人的预后。

PAgT是可以检测血小板止血功能的指标,当血管由于创伤而失血时,PAgT和凝血因子会对血管受伤的部位进行反应,形成凝血[13-15]。PAdT升高会导致血栓形成,PAgT降低可能会引发出血[16]。王红旭等[17]研究发现替罗非班联合血管内取栓治疗可有效改善急性基底动脉闭塞脑卒中病人PAgT、PAdT水平。

NGF是一种蛋白质,对周围及中枢神经元的生长、发育、分化、再生、功能特性都有很重要的调控作用[18]。NGF在人体内主要分布于虹膜、胎盘、脑、心脏、脾、神经元等组织以及骨骼肌、雪旺氏细胞、成纤维细胞、胶质细胞、平滑肌等[19]。BDNF对神经元的生长发育、存活及分化有着重要的作用,是一种在脑内的蛋白质,主要分布在中枢神经内,含有3个二硫键,是一种碱性的蛋白质,还可以促进受损神经元分化及再生,改善神经元的病理状态从而防止神经元受损[20]。蒋烽烽等[21]研究发现替罗非班联合血管内取栓治疗可有效改善急性基底动脉闭塞脑卒中病人NGF、BDNF水平。

综上所述,替罗非班联合血管内取栓治疗可改善急性基底动脉闭塞脑卒中病人的预后,疗效较好。

猜你喜欢

基底动脉支架
足部血管解剖及其变异
胸主动脉腔内隔绝术中支架远端流出道力学性质分析
成年男性脐动脉的应用解剖
基于ABAQUS的某轻卡车蓄电池支架轻量化
支架≠治愈,随意停药危害大
颈总动脉高位分叉、舌动脉与面动脉共干1例
口腔CT支架的设计与分析
《我要我们在一起》主打现实基底 务必更接地气
上颌动脉终末支参与眼球血供1例
解决平面向量问题的两大法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