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单硝酸异山梨酯联合麝香保心丸治疗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

2022-03-29陈颜晓倩何志芳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2年6期
关键词:麝香心功能心脏病

陈颜晓倩,何志芳,桑 建,刘 璐

肺源性心脏病是由于支气管-肺组织病变所致肺动脉高压引起的心脏病,临床表现为抵抗力差、呼吸困难等症状,病人易发生心力衰竭。如果病情严重,可导致昏迷甚至死亡,严重威胁病人的生命安全[1]。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心力衰竭病因复杂,病程长,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尤为重要。有研究发现,血清脑钠肽(BNP)、5-羟色胺(5-HT)及和肽素在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心力衰竭中表达异常,可能参与了疾病的发展[2]。单硝酸异山梨酯是治疗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心力衰竭的常用药物,可释放一氧化氮,使血管平滑肌保持松弛,维持血管扩张,缓解病人心脏负荷[3]。中医药具有多通道、多目标的特点,其结合西药在疗效上具有协同作用[4]。麝香保心丸对冠心病有良好的治疗作用[5]。而针对麝香保心丸治疗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心力衰竭的报道不多,关于其对血清BNP、5-HT及和肽素水平影响的报道更加鲜见。基于此,本研究旨在观察麝香保心丸联合单硝酸异山梨酯治疗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心力衰竭病人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37例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心力衰竭病人,采用抽签法将病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69例,男44例,女25例;年龄52~78(64.25±5.16)岁;体质指数(24.78±2.16)kg/m2;心功能分级Ⅱ级41例,Ⅲ级28例。对照组68例,男45例,女23例;年龄50~79(64.31±5.23)岁;体质指数(24.86±2.23)kg/m2;心功能分级Ⅱ级43例,Ⅲ级25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诊断标准参照《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基层诊疗指南(实践版·2018)》[6]:①有慢性咳嗽、呼吸系统基础疾病史;②活动后呼吸困难、耐力下降;③肺动脉瓣区闻及第二心音;④影像学辅助检查确诊。纳入标准:①符合上述诊断标准;②临床资料完整;③血流动力学稳定;④有心力衰竭症状和体征;⑤病人或家属知晓本研究干预方案,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放弃治疗;②并发凝血功能严重障碍;③合并严重心、肝、肾疾病;④伴有恶性肿瘤;⑤未通过自主呼吸测试;⑥心源性休克;⑦依从性较差;⑧上呼吸道出血;⑨自主呼吸完全丧失。

1.2 方法 两组均给予积极控制感染,畅通呼吸道,纠正缺氧,维持电解质与酸碱平衡等常规治疗。对照组给予单硝酸异山梨酯(生产厂家:鲁南贝特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0940039,规格:每片20 mg)40 mg口服,每日1次。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麝香保心丸(生产厂家:上海和黄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 Z31020068,规格:每粒22.5 mg)2粒口服,每日3次。

1.3 观察指标 采集病人空腹静脉血5 mL,乙二胺四乙酸盐(EDTA)抗凝后,离心10 min,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BNP、5-HT及和肽素水平;使用超声心动图测量心排血量(CO)、左室射血分数(LVEF);测量病人6 min步行距离;采用肺功能检测仪master screen(德国)测定肺功能[第1秒用力肺活量(FEV1)占预测值百分比(FEV1%)、用力肺活量(FVC)占预测值百分比(FVC%)、FEV1/FVC%];并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 临床疗效评定标准 显效:肺部湿啰音降低,临床症状改善,心功能恢复>2级;有效:肺部湿啰音、临床症状有所改善,心功能恢复>1级;无效: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善甚至加重。

2 结 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单位:例(%)

2.2 两组BNP、5-HT及和肽素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血清BNP、5-HT及和肽素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BNP、5-HT及和肽素水平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BNP、5-HT及和肽素水平比较(±s)

2.3 两组心功能指标比较 治疗后,两组CO、LVEF明显升高,6 min步行距离明显增加,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表3 两组心功能指标比较(±s)

2.4 两组肺功能指标比较 治疗前,两组FEV1%、FVC%及FEV1/FVC%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FEV1%、FVC%及FEV1/FVC%均明显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4。

表4 两组肺功能指标比较(±s) 单位:%

2.5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和对照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分别为7.25%、4.4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5。

表5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3 讨 论

肺源性心脏病是由于肺部组织病变引起肺组织结构产生异变,肺部血管阻力增加,肺动脉压力增加,使心室扩张,最终导致肺源性心脏病。由于持续性肺动脉高压,心脏负荷加重,影响正常血供,当心室负荷超过其代偿限度时,就会发生心力衰竭[7-8]。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心力衰竭属于慢性疾病,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9]。现阶段临床采用药物治疗该病,其中,单硝酸异山梨酯是一种半衰期较长的有机硝酸酯类,具有松弛血管平滑肌、降低心脏负荷、扩张室壁等作用,同时还能避免对左心房、动脉压、CO等的影响,直接扩张肺血管,降低肺动脉压和肺血管阻力[10]。杜随杨[11]研究表明,单硝酸异山梨酯治疗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心力衰竭可促进冠状动脉扩张,降低肺动脉压和肺血管阻力,改善病人心室直径和室壁张力,进一步降低心肌耗氧量。

近年来,中西医结合治疗被广泛运用于临床,且取得较好的效果。中医学认为肺源性心脏病是由于气滞血瘀、脾肾阳虚、心血瘀滞所致,邪气侵袭人体,肺先受之,肺气宣降失肃则咳,痰饮留滞,日久正气必衰,进一步导致心肾失调[12]。麝香保心丸由人工麝香、人参提取物、苏合香、蟾酥、冰片等中药组成,具有芳香温通、补气强心的作用[13]。有研究证实,麝香保心丸具有扩张冠状动脉、改善心室重构、降低血液黏滞度、活血降脂等功效[14]。本研究结果显示,采用麝香保心丸联合单硝酸异山梨酯治疗的病人心功能(CO、LVEF及6 min步行距离)、肺功能(FEV1%、FVC%、FEV1/FVC%)及临床疗效均优于单独采用单硝酸异山梨酯治疗的病人。说明麝香保心丸可改善病人心肺功能,提高治疗效果。且本研究发现两组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有研究显示,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心力衰竭时可导致一些细胞因子的异常变化[15]。BNP由心室肌分泌,具有舒张血管、利尿等作用,当发生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心力衰竭时病人肺动脉压力升高,心室压力负荷增加,从而导致BNP分泌增加。5-HT是一种强烈收缩肺血管的吲哚胺化合物,在心血管功能及呼吸功能等多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当病人发生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心力衰竭时,导致肺动脉高压的形成,刺激呼吸道分布的神经内分泌细胞产生大量5-HT,同时损伤的血管内皮细胞对5-HT的代谢能力下降,使其浓度上升。和肽素是近年来研究较为广泛的因子,是心力衰竭最有价值的预后指标,在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心力衰竭病人中呈高表达[16-17]。本研究结果显示,麝香保心丸联合单硝酸异山梨酯治疗的病人血清BNP、5-HT及和肽素水平均明显低于单硝酸异山梨酯治疗的病人。说明二者联合治疗可抑制细胞因子的释放,降低心功能损伤,有利于促进病人康复。分析其原因可能为麝香保心丸中的人参有减少氧自由基、抑制平滑肌细胞增生的作用;麝香精提取物可增加心肌收缩力,降低心脏前后负荷,促进血管新生;蟾酥具有强心、减慢心率、抗炎等作用,从而改善血清因子BNP、5-HT及和肽素水平,降低心力衰竭风险。

综上所述,在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心力衰竭病人中应用麝香保心丸联合单硝酸异山梨酯临床效果较好,可改善病人血清BNP、5-HT及和肽素水平,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

猜你喜欢

麝香心功能心脏病
“心慌”一定是心脏病吗?
中医新解心脏病
参麦、参附注射液在老年慢性心功能不全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心脏再同步治疗慢性心衰对心律失常与心功能水平的影响
大负荷训练导致肌酸激酶异常升高对心功能影响的研究
综合康复护理对改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效果观察
麝香牛的悲剧
麝香牛的悲剧
麝香牛的悲剧
于德泉院士:磨剑40年攻克人工麝香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