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文科背景下“八共合作”培养知识产权人才的改革与实践

2022-03-29董文波

科技风 2022年9期
关键词:知识产权人才培养

摘 要:随着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知识产权强国战略的实施,培养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复合型应用型知识产权人才已成为当前高校人才培养改革的重点。该文以湖北汽车工业学院为例,详细介绍了新文科背景下该校搭建政校企深度融合的“八共”人才培养模式培养“亲产业”复合型、应用型知识产权人才的基本框架、实施措施以及取得成效。

关键词:知识产权;人才培养;协作育人

在科技迅猛发展的当今社会,科技领域之间相互渗透,甚至出现一些边缘学科,知识产权越来越多融合法律、经济、管理、文学、艺术、理工等学科,成为一门多学科相互融合、高度集成的综合型新兴学科。现代知识产权人才除了掌握法学基础知识外,还应当具备能够将理工学科与法学知识进行融合创新的工程能力。政校企协同育人作为一种先进和科学的人才培养方法,为知识产权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了良好的教育手段。湖北汽车工业学院知识产权人才培养改革通过构建政校企协同培养人才模式,优化培养路径,打通人才培养供给侧与需求侧之间的传导瓶颈,为复合型应用型知识产权人才的培养探索了新路。

一、政校企“八共合作”协作开展知识产权本科人才培养机制框架搭建

知识产权政校企协同培养模式是打造以政校、校校、校企、校内“四位一体”的资源整合系统,充分发挥高校教学部门、政府知识产权部门、知识产权代理机构、知识产权密集型企业、兼职教师队伍等五个团队的作用,以“八个共同”为导向,构筑亲产业的多元渗透、深度参与、协同培养的新模式。

(一)通过政校协作,推动科研平台“政府批”

国家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培训中心与学校共设“湖北汽车工業学院知识产权远程教育分中心”,提供了海量知识产权网络课程;和湖北省知识产权局共建“知识产权工程人才培养示范基地”,拓展湖北省工科院校培养知识产权复合型应用型人才新管道;与十堰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共建“十堰市知识产权研究院”,探索形成推动人才培养与智库建设的创新机制;聘请省知识产权局局长、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审查协作湖北中心总审查师、市知识产权局局长等为兼职教师,邀请政府主管部门参加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完善工作,共同探讨知识产权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完善课程大纲、共同担任课堂教学(讲座);与十堰市中级人民法院共建“知识产权实习基地”,提升知识产权人才的执业能力。

(二)通过校校协作,推动教学课程“校际选”

重庆理工大学知识产权学院为学校知识产权专业提供人才培养目标和方法路径,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知识产权学院连续两年暑期无偿为学院教师培训师资,中国计量大学知识产权学院提供了知识产权“3+2”专升本课程设置计划,厦门理工学院分享了知识产权课程拓扑图。西南政法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孙鹏到校为知识产权学生讲座,江汉大学到学院开展知识产权人才培养调研学习,荆楚理工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到学院调研平台建设经验。课程团队代表学校加入全国知识产权人才培养产教融合联盟,每年集会共商新时代高校知识产权专业课程教学内容和体系,了解知识产权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交流知识产权人才培养经验,实现信息共享,促进知识产权教育教学协同发展,达到双方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良好局面。

(三)通过校企协作,推动实训资源“校外找”

学院教师亲自带队,学生全程参与,“把脉”“问诊”科技型企业,结合地方产业发展和企业需求,开展“知识产权进区县”“知识产权进园区”“知识产权进企业”“知识产权进校园”等系列活动,积极采纳企业提出的课程教学建议,更新和完善课程需要优化的教学的内容。与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湖北郧齿齿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四家企业合作共建校外知识产权认知实训基地;与武汉惠创专利事务所、十堰博迪专利所等五家知识产权中介机构共建专利挖掘、检索与信息应用一体化实训基地;与湖北惠众孵化器等平台共建知识产权一站式实训基地;邀请湖北秀山智能科技、湖北国瑞智能装备科技企业等“实务精英导师”到校开展知识产权前言讲座,选派青年教师进入企业挂职等措施,解决工程实践环节的师资力量短缺问题,带动相关课程教学的改革。

(四)通过校内协作(多学科),推动教学人员“校内聘”

知识产权从单纯的法学学科逐渐扩充为集法律、经济、管理、技术等多学科融合、高度集成的新兴学科,“知识产权与信息检索”课程涵盖机械、电子以及化工三个类别专利保护与信息应用,单靠一个老师的力量是很难完成的。与学校科技处学报编辑部协作,董学良老师在“知识产权与信息检索”课程中利用文献(专利)检索各类系统,加强本课程中专利检索与信息运用部分章节内容的授课。与创新创业学院协作,徐海涛副教授在“知识产权与信息检索”课程中讲授《大数据与知识产权》内容;在课设阶段,还邀请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喻文杰老师、机械工程学院张倩文老师参与知识产权课程教学与课程设计。

二、政校企“八共合作”协作开展知识产权本科人才培养的模式与实践

在上述“四位一体”资源整合体系的支撑下,学院搭建了政校企深度融合的“八共”人才培养模式,包括:共商培养方案、共定课程大纲、共担课堂教学、共导学生课设、共带实习实训、共育师资队伍、共建基地平台、共评培养质量等,提高知识产权人才教学的有效度、社会适应度和目标的达成度,培养“亲产业”复合型、应用型知识产权人才。

(一)共商培养方案

围绕知识产权学科“学科融合、专业交叉、多元集成、复合应用”的特征,坚持“市场需求决定人才培养”的原则,邀请省知识产权局、市知识产权局、科技企业、中介机构以及学校教务处主要领导参加知识产权人才培养和课程建设研讨会,征集职业能力新需求,商讨人才培养新方案,回应不断变化的行业人才需求,重点提升面向知识产权产业链加强人才培养方案改革,融入新文科、新文科专业项目、专业集群建设项目,优化课程设置,开设“大数据与知识产权”“专利侵权判定与案例解析”等特色课程,合并“知识产权管理”与“知识产权运营”课程,调整专利技能实训课序安排,开展国家知识产权局远程教育平台学分认定等,以“宽口径、多方向”的课程设置和知识结构来应对职业岗位群中具体岗位的人才需求变化,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整合,课堂与实训室的结合,能力与岗位证书的融合,使学习过程、工作过程与学生的能力和个性发展紧密联系。

(二)共定课程大纲

学习借鉴中国计量大学知识产权学院、重庆理工大学知识产权学院、厦门理工学院经济管理学院等高校知识产权课程设计方案,与中介机构、用人单位以及行业主管部门共同把脉专业建设、产业发展和社会需求,共同制定知识产权课程群和课程大纲,在加强知识产权基本概念、基础理论、基本技能教学和“课程思政”育人要求的基础上,突出学生知识复合性和能力应用性,打造了有深度、有难度、有挑战度的“金课”大纲体系。

(三)共担课堂教学

围绕学生需求、社会需求开设跨学科课程内容,聘任科技处老师担任“专利检索与信息运用”课程教学;聘任创新创业学院教师担任“电子商务知识产权”课程教学;聘任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老师担任“知识产权运营”课程教学。同时邀请兼職教授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审查协作湖北中心总审查师、知识产权局局长、律师事务所律师作专题报告。校内、校外兼职教师用高素质的教学水平、独特的教学设计、娴熟的教学技巧,诠释了课堂教学的真谛。

(四)共导学生课设

课程设计重点实现四个目标,具体包括:推动课程结构由基于学科体系向基于工作过程转变;课程设计理念由知识导向向行动导向转变;课设活动由理论向实务转变;学生的课设由校内向校外转变。2020—2021届学生的毕业设计,75名学生中有27人由法学系外老师指导,双创学院教师、十堰市知识产权局专利科、商标科主要负责人也指导了毕业论文,其中涉及知识产权应用型课题22个。

(五)共带实习实训

在实习实训中,积极利用政府资源,由市知识产权局发文组织区内企事业单位配合学生实习实训,知识产权局专利管理科负责人全程带领学生开展认识实习;校企合作单位由分管副总负责讲解并安排师傅带徒弟式实习;市博迪专利事务所安排专利代理师手把手现场教学;十堰市张湾区人民法院邀请全体学生旁听审判全过程。实习实训根据岗位核心能力要求确定训练项目,使学生专业能力与社会需求无缝对接。

(六)共育师资队伍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知识产权学院分别在2017—2020年暑期无偿为学院教师提供师资培训,选派两名青年教师到该校培训学习;分4批次选派教师到重庆理工、保定学院、江苏大学等高校开展学术交流;假期还安排部分教师到企业开展实践锻炼,强化“做中学”“研中学”,提高校内专任教师的专业技术水平。

(七)共建基地平台

在实训基地建设方面,在省知识产权局协调下,与北京路浩、北京汇泽、武汉惠创、武汉中迈等知识产权领导机构建立了7个合作教育基地;在平台建设方面,省市知识产权局以及学校的支持下建立了省级知识产权培训基地、市级知识产权研究院、校级知识产权研究所三级平台。在虚拟网络上,国家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培训中心和智慧芽学院在学院设立了“湖北汽车工业学院远程教育分中心”。

(八)共评培养质量

知识产权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培养以能力为本位,强调产出导向。学生的学习成果既要由学校来评价,更要由行业、企业来判断。在评价标准中,注重过程考核、能力考核、多方位考核,注重采集学生实习、就业等信息,分析行业、企业评价,不断推进教学改革,与行业、企业形成了高效顺畅的沟通闭环。

三、政校企“八共合作”协作开展知识产权本科人才培养的成效

(一)教师教科研与社会服务能力提升

2017—2020年教学团队共获批教育部、省科技厅、省教育厅、省知识产权局等科研课题24项;在《湖南工学院学报》《教育现代化》《知识经济》等期刊上发表“知识产权人才培养”方面的教学研究论文累计达到21篇,被中国知网收录的部分论文被下载或引用已达到400多次,出版著作3部;5项决策咨询报告被省市知识产权主管部门采纳应用;5项科研成果分获省、市社科成果奖一二等奖;1名教师获聘“湖北省知识产权特派员”,4名教师入选十堰市知识产权专家库,其中1人获批“十堰市知识产权领军人才”,3人获批“知识产权骨干人才”。

(二)合作平台建设取得突破

依托省市知识产权局首建了湖北省第一家知识产权人才培训基地和政校共建的十堰市知识产权研究院;首创了湖北省新文科范式下“亲产业”知识产权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并与省内华师、中南民大等3所高校培养知识产权法务人才形成错峰发展、特色培养的格局;全省首个获批“湖北省知识产权两型人才培养示范基地”的单位。共建设了包括武汉、十堰在内的12家知识产权合作教育基地;聘请兼职教师7名,其中政府部门3名,中介机构2名,科技企业2名。依托教科研团队建立的培训基地获评“2016年全国知识产权系统人才工作先进集体”;董文波副教授被授予“全国知识产权系统人才工作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三)学生复合型应用型能力增强

学生在“IncoPat专利检索大赛”全国大赛三人获得省区一等奖;全市知识产权竞赛8人获得一等奖;学生申请的15件实用新型专利获批;2020届毕业生已有17人被应聘到科技型企业“专利工程师”岗位,8人在十堰、武汉等知识产权服务机构从事专利管理和运营工作;2名毕业生设立的专利事务所已正常运营。毕业生的知识产权执业能力得到社会广泛认可,用人单位评价毕业生“思路新、视野宽、能力强、上手快”,满意度达98%以上。10人申请的15件实用新型专利获批;郑辉开办的专利事务所已正常运营。

(四)协作育人成果实现互赢互利

2017—2020年共接待江汉大学、荆楚理工学院、韶关学院等七所兄弟院校来访交流知识产权人才培养经验。长江大学、江汉大学、湖北理工学院、荆楚理工学院、三峡大学、广东韶关学院等8所高校到校学习考察知识产权人才培养经验。2017—2020年有7位老师分别在重庆理工大学、厦门理工学院、江苏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保定学院等高校开展知识产权人才培养学术交流并做主题发言,获得参会单位和专家学者高度关注和赞赏。与十堰市知识产权局联合申报的省科技支撑计划软科学课题获批,成果被湖北省知识产权局采纳应用。

结语

以“八个共同”为抓手形成了产学协同与科教融合有机结合的协作培养模式,推进了“学校专业、企业实业、学生就业、行业创业”四业对接,有效解决了知识产权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与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适应的问题,解决了课程体系设置、教学内容、课程考核及学业评价方式、管理体制机制与人才培养规格不适应的问题,解决了专业建设中校内外实践平台、办学资源、教师资源等不足的问题,在改革实践中取得了很好效果,其做法对地方应用型高校相似专业的人才培养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郭洪波.关于构建知识产权一级学科的思考[N].中国知识产权报,2019-07-16.

[2]董文波.基于需求导向的“两型”知识产权专业人才培养探析[J].领导科学论坛,2018(13):71-73.

[3]梅术文,丁旻玥.理工背景知识产权人才培养路径探讨[J].电子知识产权,2015(9):56-60.

[4]董文波,范萌,成继平.多学科融合发展的知识产权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定位与思考——以湖北汽车工业学院为例[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8(06):66-67.

基金来源:2021年湖北省高校省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项目编号:2021458);2021年湖北省知识产权软科学研究课题(项目编号:HBIPR13);湖北汽车工业学院2021年度教学研究与改革重点项目(项目编号:JY2021033)

作者简介:董文波(1980— ),男,汉族,湖北天门人,硕士,副教授,知识产权专业负责人,主要从事知识产权研究。

猜你喜欢

知识产权人才培养
论比例原则在知识产权损害赔偿中的适用
保护知识产权 激发创新动能
2019年度PALM展参展商获取知识产权优胜奖获奖单位名单
中国知识产权量质齐升
知识产权2.0时代的特点、挑战及应对研究
速录专业 “三个一” 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